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适应与重构——基于哈尼族长街宴演变的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唐雪琼 钱俊希 陈岚雪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5-844,共10页
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与碰撞过程中,不断经历着"地方传统"与"现代发展"的冲突与融合。本文通过元阳哈播、绿春两地长街宴节日活动的实地调研,研究哈尼族长街宴这... 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与碰撞过程中,不断经历着"地方传统"与"现代发展"的冲突与融合。本文通过元阳哈播、绿春两地长街宴节日活动的实地调研,研究哈尼族长街宴这一节日活动在旅游发展中的演变过程。研究指出:在旅游活动的影响下,在地方政府的引导或主导下,哈尼族长街宴为了适应游客传承的来自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经历了地方文化认同、文化适应与文化重构,被包装、重塑成旅游节庆产品,从哈尼村寨走向旅游市场,从地方认同走向世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文化重构 少数民族节日文化 长街宴
原文传递
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重构 被引量:59
2
作者 李军明 向轼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103,共9页
文化重构既是推进乡风文明的基本措施,也是整合乡村力量的基本手段,更是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对策。乡村文化存在衰败化、脱域化、碎片化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乡村文化重构。"整合—展示"与"吸纳—融合"的动态... 文化重构既是推进乡风文明的基本措施,也是整合乡村力量的基本手段,更是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对策。乡村文化存在衰败化、脱域化、碎片化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乡村文化重构。"整合—展示"与"吸纳—融合"的动态演变路径、"文—人"一体的活态发展路径、"文化基因—文化事项—文化空间"的系统性保护路径是实现乡村文化重构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重构 文化转型
下载PDF
文化重构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以湘西民族旅游文化为例 被引量:49
3
作者 明跃玲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6,共6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亦日益缩小,因此而带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静态保护,但民族传统文化不会静态存在,民族文化的重构一直存在。现今,我们应该做的是主导这一文化重构过程,借助于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亦日益缩小,因此而带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静态保护,但民族传统文化不会静态存在,民族文化的重构一直存在。现今,我们应该做的是主导这一文化重构过程,借助于旅游业,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重构 选择性 湘西少数民族
下载PDF
民族文化重构实践中的身份与地方认同——仡佬族祭祖活动案例 被引量:49
4
作者 杜芳娟 陈晓亮 朱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2-1517,共6页
在文化转向思潮的引领下,新文化地理学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移,更强调地理事象所发生的空间过程及其内化在特殊地域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景观的符号象征意义和表征作用得到重新解读。以民族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发展背景下,... 在文化转向思潮的引领下,新文化地理学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移,更强调地理事象所发生的空间过程及其内化在特殊地域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景观的符号象征意义和表征作用得到重新解读。以民族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发展背景下,通过对贵州世居民族仡佬族官方祭祖活动的参与式观察和相关群体的深度访谈,发现民族精英为将务川树立为仡佬族族群的中心,重构了"九天天主"及其祭祖仪式和场所,地方意义由此发生了改变‘,小塘石笋’由自然景观变为仡佬族族群的文化中心景观。"仡佬之源"的地方中心性空间策略虽扩大了仡佬族的知名度,提升了地方影响力,但祭祀活动却呈现出精英的"台上"认同与民众"台下"认同的对立。这一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当地仡佬族模糊的身份记忆以及仡佬族作为散居族群的文化多元性所致。在仡佬族祭祖的文化实践中,精英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力影响和重构了地方身份认同,而地方的民族身份认同又影响地方意义的重构。文章指出,没有民众的"自下而上"支持,悬置于族群之上的官方主导的文化重构实践具有很大的脆弱性。研究对完善地方感研究中主体性缺失及地方与认同研究中身份认同研究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重构 仡佬族 仡佬之源 地方认同 民族身份认同
下载PDF
“异”与“同”辨——翻译的文化观照 被引量:30
5
作者 许钧 高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异”与“同”是翻译实践与研究涉及的一对基本概念。不可译往往源于“异”,而可译则基于“同”。与之相关,持不可译论者强调“异”,持可译论者则着眼于“同”。异与同的对立统一深刻地展现了与翻译相关的方方面面。通过“异”之概念... “异”与“同”是翻译实践与研究涉及的一对基本概念。不可译往往源于“异”,而可译则基于“同”。与之相关,持不可译论者强调“异”,持可译论者则着眼于“同”。异与同的对立统一深刻地展现了与翻译相关的方方面面。通过“异”之概念的界定,可展示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揭示出翻译的跨文化本质;在翻译活动中,面对“异”与“同”之间的矛盾,文化立场的表达、翻译文本的文化重构和“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取舍构成了翻译主体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翻译策略 文化重构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新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麻国庆 朱伟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3-167,8,共15页
20世纪以来,在中国依托革命化与国家化的历史而建构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传统",推动了民间文化在革命、社会运动语境下的改造、重构与复兴。进入21世纪,国家从文化行政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既为隐藏在乡野边陲的各种... 20世纪以来,在中国依托革命化与国家化的历史而建构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传统",推动了民间文化在革命、社会运动语境下的改造、重构与复兴。进入21世纪,国家从文化行政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既为隐藏在乡野边陲的各种民俗提供了合法化生存的契机,也为国家化、革命化的文化形式提供了追根溯源的理由。笔者试图将社会主义新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中,探讨民间文化是如何被革命和国家话语所解构、重建,进而形成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新文化传统,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身份进入国家话语体系。同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传统在话语体系上的结合,以及由外而内、自上而下的文化实践,系统呈现出意识形态、文化行政对社会文化的重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 意识形态 国家化 文化重构
原文传递
民族文化重构试论——以贵州布依族为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昌儒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1,共6页
随着现代旅游的兴起,民族文化旅游接踵而至,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关注。本文从文化的产生与变迁的角度,以贵州布依族为例,讨论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变迁 文化重构
原文传递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邢启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27,共6页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独特的地域环境、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基础。这种特征是内部诸多因素集聚而致,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旅游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赋予旅游多元内涵,"...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独特的地域环境、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基础。这种特征是内部诸多因素集聚而致,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旅游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赋予旅游多元内涵,"文旅互动融合"发展模式的经济转型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和文化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经济转型 社会转型 文化重构
下载PDF
村落体育文化的适应与变迁 被引量:21
9
作者 郭修金 虞重干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3,共5页
村落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组成。村民对现代体育文化的适应表现出渐进性,村落体育文化变迁呈现时序性,适应与变迁是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村落体育文化适应与变迁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 村落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组成。村民对现代体育文化的适应表现出渐进性,村落体育文化变迁呈现时序性,适应与变迁是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村落体育文化适应与变迁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文化关注",村落层面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学校教育由点及面的"文化传播"和村落社区由内及外的"文化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村落体育文化 文化适应 文化变迁 文化自觉 文化重构
下载PDF
试论图书馆文化建设 被引量:20
10
作者 程远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118,共3页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文化的概念、特性、作用以及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营造图书馆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 图书馆 图书馆文化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与社区文化重建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祁进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3,共7页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移民采用本州临近安置、建立城镇化移民定居点的本地安置模式和异地城镇化移民社区定居安置等多种方式。这种跨县甚至跨州城镇化异地安置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留有诸多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此外,生态移民的后续...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移民采用本州临近安置、建立城镇化移民定居点的本地安置模式和异地城镇化移民社区定居安置等多种方式。这种跨县甚至跨州城镇化异地安置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留有诸多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此外,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配置也面临重重困境,城镇化生活负担的增加以及极低的就业率,使得这种城镇化异地安置方式遭到质疑。本文基于民族学实地调查与参与式观察,重点探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的"城镇化异地安置"模式及其对移民群体与移入地社区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异地安置 城镇化 社会适应 文化重建
原文传递
试论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建堂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8,共5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为此,必须深化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引导和农村的文... 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为此,必须深化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引导和农村的文化建设,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风文明 农民 思想素质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再造与文化自觉 被引量:16
13
作者 戚晓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98,116,共6页
乡村文化是理解乡村社会的切入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乡村内生文化的再造非常有必要。文章通过对乡村文化再造实践案例的分析,发现乡村文化再造策略有:注重包括古色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在内的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产... 乡村文化是理解乡村社会的切入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乡村内生文化的再造非常有必要。文章通过对乡村文化再造实践案例的分析,发现乡村文化再造策略有:注重包括古色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在内的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产品、文旅融合项目及校地联姻等手段打造品牌文化;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时代绿色文化等。然而,在文化再造的背后仍然存在着文化断层、工具化及"异化"的隐忧。要缓解这些隐忧关键在于文化自觉。提倡挖掘乡村文化精英,发展文化自组织;赋予农民"话语权",实现多元共治;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践行文化创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文化再造 文化自觉 乡村振兴 内生
下载PDF
少数民族图腾文化重构与启示——对畲族图腾文化重构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方清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31,共6页
畲族图腾文化重构在当代引发重大争议,现状如下:第一,认同"盘瓠崇拜"是畲族唯一图腾崇拜;第二,批判"盘瓠崇拜",回避和淡化对图腾崇拜问题的讨论;第三,承认"盘瓠"和"凤凰"的双图腾崇拜,认为当... 畲族图腾文化重构在当代引发重大争议,现状如下:第一,认同"盘瓠崇拜"是畲族唯一图腾崇拜;第二,批判"盘瓠崇拜",回避和淡化对图腾崇拜问题的讨论;第三,承认"盘瓠"和"凤凰"的双图腾崇拜,认为当代应主推"凤凰崇拜";第四,无"盘瓠崇拜"或"凤凰崇拜"的争论与困扰,直接重构"凤凰崇拜"。考察畲族图腾文化重构的现状与趋势,得出如下启示:第一,族群图腾文化重构从未停止,在当代有加速之势;第二,群体创伤记忆对族群图腾文化重构影响深远;第三,图腾文化对族群认同的决定性作用正在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文化 盘瓠崇拜 凤凰崇拜 文化重构
下载PDF
文化振兴视角下西北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内在需求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吕蕾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46,共12页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是国家精神建构的一部分,也是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共性"和"个性"的关键因素。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长期以来受到乡村民俗与宗教文化的交互影响,其乡村社会更加复杂,社会治理更加难以协调,随着现代...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是国家精神建构的一部分,也是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共性"和"个性"的关键因素。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长期以来受到乡村民俗与宗教文化的交互影响,其乡村社会更加复杂,社会治理更加难以协调,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对乡村社会的解构,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发生了流失与变异,给乡村自治带来了新的局面。研究民族地区乡村传统文化的变迁以及乡村政治的新态势,分析当前乡村文化对村民自治的各种影响,通过对乡村政治的内在需求研究乡村文化的重建,寻找二者的契合与互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振兴 村民自治 文化重建 乡村善治
下载PDF
《姜子牙》:封神宇宙的现代性重构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起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64,共3页
动画电影《姜子牙》通过赋予姜子牙人性深度和伦理困境,将其从"服从者"转变为"反叛者",重构这一人物的精神内核,以此来批判原作中神权、宿命论等陈腐的价值观。被重写的行为逻辑,又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qu... 动画电影《姜子牙》通过赋予姜子牙人性深度和伦理困境,将其从"服从者"转变为"反叛者",重构这一人物的精神内核,以此来批判原作中神权、宿命论等陈腐的价值观。被重写的行为逻辑,又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救世情怀。影片赋予个体生命以价值,表现出人性对于神性的胜利。同时以类型化的书写方式,对姜子牙的行为进行了某种现代性的转换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神演义 文化重构 救世情怀 文化再生产
原文传递
余英时文化危机与文化重建思想述略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梦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8,共4页
余英时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的持续激进化使传统文化破坏殆尽,学术的政治化和功利化贻害深远,今天必须认识到文化重建的重要性;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一定的现代性因素,这为中国文化重建提供了动力,在此基础上余英时提出了中国文化重... 余英时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的持续激进化使传统文化破坏殆尽,学术的政治化和功利化贻害深远,今天必须认识到文化重建的重要性;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一定的现代性因素,这为中国文化重建提供了动力,在此基础上余英时提出了中国文化重建的基本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英时 文化危机 文化价值 文化重建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问题及其研究的理论辨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宗碧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3期6-14,共9页
"原生态文化"是一个新概念,但它的使用是富有渗透力的,涉及的面比较广,有时用于"文化保护区"、"民族文化村落";有时用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有时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文化"是一个新概念,但它的使用是富有渗透力的,涉及的面比较广,有时用于"文化保护区"、"民族文化村落";有时用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有时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学",甚至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原生性范式等等。目前在研究范式上主要有实证主义、文化生态学的解释范式和文化再生产理论,它们的论证和主张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相应的偏执和不足。关于"原生态文化"问题,它在本质上是当代人们适应社会转型进行的一种"文化生产现象",是缘于人们发展的需要谋求把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中介来进行的自我再生产,在逻辑起点上必须从人的实践发展去理解"原生态文化"这一问题,这是问题研究的科学原则。这一现象针对少数民族人们而言,它是他们利用自己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下,进行传统文化重构而参与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研究范式 文化重构 社会转型
下载PDF
社会治理传统的再发明——以礼治为核心的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宣朝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7,共13页
中国的社会治理传统来自哪里,我们如何认识当前的协商民主等治理方式,这都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礼在传统中国恰好是节制人类行为、协调利益冲突的社会规范系统,构成礼仪社会和礼治秩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传统。中国社会... 中国的社会治理传统来自哪里,我们如何认识当前的协商民主等治理方式,这都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礼在传统中国恰好是节制人类行为、协调利益冲突的社会规范系统,构成礼仪社会和礼治秩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传统。中国社会传统的核心是以礼教为核心,构建起道德治理、典范治理、乡治的自治传统。在当下对礼教传统的再发明,应该从承认社会的自发性出发,适应个体化时代的需要,做好文化重建、组织重建工作,构筑社会的自治基础。把礼教引回中国社会学的视野,从社会规范构建生活世界的视角来认识中国社会及社会治理,对推动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礼治传统 文化重建
下载PDF
乡村文化复兴背景下的乡土景观规划与设计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捷 陈梦菲 《风景园林》 2018年第5期21-25,共5页
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乡村乡土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映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一定会是在传统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需要从文化重建的高度去确立乡村题材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立足点并建立系统的工作框架。从操作层面看,设计师应视"... 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乡村乡土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映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一定会是在传统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需要从文化重建的高度去确立乡村题材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立足点并建立系统的工作框架。从操作层面看,设计师应视"乡愁"为魂,将乡村自然与人文环境注入活的情感,让受众得到精神上的共鸣。列举了义乌缸窑村、绍兴禹陵村建设更新的规划实例,有助于对乡土景观规划与设计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景观 文化重建 传统村落保护 新乡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