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定情歌》文化母题及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明钊 张洪学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6-42,共7页
《康定情歌》文化母题是爱情文化与地域、民族文化,包括自然、人文的有机结合,是浪漫爱情的诱惑、地域与民族文化的魅力、"故事情结"的吸引以及大众网络传媒的推动的结果。打造《康定情歌》文化品牌是丰富和保护世界非物质文... 《康定情歌》文化母题是爱情文化与地域、民族文化,包括自然、人文的有机结合,是浪漫爱情的诱惑、地域与民族文化的魅力、"故事情结"的吸引以及大众网络传媒的推动的结果。打造《康定情歌》文化品牌是丰富和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文化教育与经济,特别是文化旅游的需要。打造《康定情歌》需要用文献、流媒体、"故事"等充盈"情歌文化",用民族文化丰富情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情歌 情歌文化 民族文化 空筐理论 故事情结 文化母题
下载PDF
母题的音乐化——话题理论视域下的马勒《第六交响曲》音乐形式观念
2
作者 盛汉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9,共21页
姊妹艺术中的母题是音乐意义的重要来源。文章运用音乐话题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马勒《第六交响曲》的话题运作方式与美术、文学“死亡之舞”母题的内在关联,由此提出“母题的音乐化”这一命题,旨在解释马勒交响曲音乐形式观念的同时,建... 姊妹艺术中的母题是音乐意义的重要来源。文章运用音乐话题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马勒《第六交响曲》的话题运作方式与美术、文学“死亡之舞”母题的内在关联,由此提出“母题的音乐化”这一命题,旨在解释马勒交响曲音乐形式观念的同时,建构一种解释纯器乐与乐外意义之关系的研究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母题 话题理论 音乐形式观念 音乐意义 音乐符号学 马勒交响曲 死亡之舞
原文传递
论电影隐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电影《湮灭》《降临》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卢苇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4-88,共5页
隐喻在电影叙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科幻电影创作中。科幻电影中无论是对外星侵略、外星探秘、多维度穿梭等各种题材的处理及主题表现,都离不开视觉隐喻,即图像的隐喻表达;同时,这一类型电影具有其特有的类型隐喻,这一类型隐喻有其固... 隐喻在电影叙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科幻电影创作中。科幻电影中无论是对外星侵略、外星探秘、多维度穿梭等各种题材的处理及主题表现,都离不开视觉隐喻,即图像的隐喻表达;同时,这一类型电影具有其特有的类型隐喻,这一类型隐喻有其固定的叙事模式和图像复现方式;电影隐喻作为文化的生成注定包含着特定的现实诉求,其艺术性契机就在于隐喻性画面向现实性诉求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隐喻 视觉隐喻 类型隐喻 原型 文化母题
下载PDF
父与子的纽带——解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父子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淼 赵博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父与子"自古是希伯来民族的文化母题。"天父"上帝与以色列(犹太)"子民"的这种具有原生质意义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旧约》的核心内容,并在犹太文学中得到了恒定的表现。马拉默德透过父子之间既相互依存又... "父与子"自古是希伯来民族的文化母题。"天父"上帝与以色列(犹太)"子民"的这种具有原生质意义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旧约》的核心内容,并在犹太文学中得到了恒定的表现。马拉默德透过父子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抗的矛盾关系,来探讨具有现代意识的犹太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所遭遇的错位和尴尬。在他的小说里,一方面,父辈是引导子辈实现精神升华的向导,也是犹太传统价值观的传播者;另一方面,子辈对父辈的背离与对抗又体现着犹太文化中人与上帝之间的契约。通过对马拉默德的犹太父子观的探究,尤其是他的小说《店员》中的犹太父子母题的探讨,以揭示马拉默德创作中"父与子"的文化构因,进而说明父子关系的矛盾统一性构成了马拉默德小说的叙事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母题 文化母题 契约 文化构因 矛盾统一性
下载PDF
难舍的乡愁 无奈的人生——试析《台北人》的文化主题和哲学意蕴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58-162,共5页
小说集《台北人》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精华,它描述了赫赫王朝灭亡后,各阶级、各行业的大陆人流落台岛20年间的生活面貌。文章从以下两方面对小说集的内涵做了初步分析:一是文化主题——乡愁,分别通过男性、女性两个群体来展现;二是哲学... 小说集《台北人》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精华,它描述了赫赫王朝灭亡后,各阶级、各行业的大陆人流落台岛20年间的生活面貌。文章从以下两方面对小说集的内涵做了初步分析:一是文化主题——乡愁,分别通过男性、女性两个群体来展现;二是哲学意蕴——生命无常、一切皆空,人生本就是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人 文化主题 哲学意蕴
下载PDF
异质维度、男性欲望与现代性阐释——“发迹变泰”文化母题下的“朱买臣休妻”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明宏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6,共11页
自汉代始,直至元明清三朝,两千余年来"朱买臣休妻"这一故事敷演出的戏曲文学作品蔚为大观。在中国戏曲"发迹变泰"文化母题的叙事疆域内,"朱买臣休妻"突破了男性主体的惯有模式,将叙事聚焦于更具丰沛信息... 自汉代始,直至元明清三朝,两千余年来"朱买臣休妻"这一故事敷演出的戏曲文学作品蔚为大观。在中国戏曲"发迹变泰"文化母题的叙事疆域内,"朱买臣休妻"突破了男性主体的惯有模式,将叙事聚焦于更具丰沛信息量和审美涵摄的女性角色上,提供了主角置换的异质审美维度;同时,男性权利在场的欲望匮乏也催生了"神圣化"与"妖魔化"的女性宿命。及至当代,在现代性的语义场内,梨园戏《朱买臣(残本)》在烟火人生的游弋腾挪里,疏离了男性主体建构的虚伪,摒弃了悲愤叙事的残酷,还原了生活的温度,流溢出了点滴中国传统人文的敦厚和温润。在接受美学的视域内,闽南泉州的地域人文也参与了文本的艺术形塑,实现了现代阐释空间内的文化解码,延续了该剧跌宕两千余年的隐秘的能量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迹变泰 朱买臣 文化母题
原文传递
古琴曲中的渔樵主题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展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7,89,共7页
古琴曲中的渔樵主题有其历时性的演变过程,琴曲在充分吸收前代渔樵母题的基础上,被赋予更多的生命思索和价值判断。《渔歌》体现出"逍遥物外"的人生追求,《樵歌》被赋予更多的"招隐"意味,《渔樵问答》蕴含着历史兴... 古琴曲中的渔樵主题有其历时性的演变过程,琴曲在充分吸收前代渔樵母题的基础上,被赋予更多的生命思索和价值判断。《渔歌》体现出"逍遥物外"的人生追求,《樵歌》被赋予更多的"招隐"意味,《渔樵问答》蕴含着历史兴衰之感。这三首琴曲音律潇洒、结构精微、技法高妙,生动再现出渔樵形象的生存空间与情感寄托。琴曲中的渔樵主题对渔樵母题有所继承与扩充,使得渔樵文化富有更为普遍和持久的生命力。渔樵主题琴曲塑造出的隐逸形象,使古琴艺术与隐逸文化的关联更为密切,成为古代士人精神寄托、性情所注的人格典范。对于琴曲文化母题源流与演变的探析,有助于加深古琴艺术史的研究,且利于建构多元化的艺术史理论与文化史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曲 渔樵 文化母题 隐逸文化
下载PDF
论荆楚踏歌民俗的“达欢”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婷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6-28,共3页
踏歌习俗,是以足踏地为节奏,连手而歌。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习俗,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较为喜闻乐见,尤其唐宋时期,从宫廷到民间,从中原汉族到南方少数民族都嗜好踏歌。与其他歌舞习俗一样,踏歌也经历了由娱神、娱人到自娱的转变,... 踏歌习俗,是以足踏地为节奏,连手而歌。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习俗,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较为喜闻乐见,尤其唐宋时期,从宫廷到民间,从中原汉族到南方少数民族都嗜好踏歌。与其他歌舞习俗一样,踏歌也经历了由娱神、娱人到自娱的转变,它的文化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 踏歌民俗 文化母题 达欢意识
下载PDF
神龟信仰:中越民间文化中的一个母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农学冠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1,共3页
灵龟崇拜是中国和越南传统文化中的悠久性母题,研究这一母题的固态与变异的因素,有助于人们对中国与东南亚民族文化亲缘与涵化模式的理解。
关键词 母题 民间文化 信仰 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 东南亚 中国
下载PDF
《美国牧歌》蕴涵的文化母题
10
作者 陈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0-52,共3页
在《美国牧歌》中罗斯解析了"父子冲突"这一犹太文化母题。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冲突的焦点从对犹太传统的反叛转向了对美国价值观的背离。母题的内核超越了种族和身份,由狭隘走向普遍。
关键词 冲突 文化母题 犹太 传统 价值观
下载PDF
良渚文化图像玉璧试析
11
作者 叶维军 《华夏考古》 CSSCI 2002年第3期42-49,共8页
This article analyzes elements of motifs on jade bi disks from the Liangzhu culture,and suggests that the jade bi were the indicator of wealth concentration These motifs represented the worship of the trinity includin... This article analyzes elements of motifs on jade bi disks from the Liangzhu culture,and suggests that the jade bi were the indicator of wealth concentration These motifs represented the worship of the trinity including heaven,earth,and ancestors,and the bi disks were the products that wealthy individuals sought for poli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图像玉璧 中国 文物考古 功用 图象分析 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