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殖民”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命运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洪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进程包含着文化殖民,这是一个携带着强大资本与发达技术的西方文化不断扩张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基督教、近代启蒙思想和当代美国主义的全球扩张。中国传统文化在...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进程包含着文化殖民,这是一个携带着强大资本与发达技术的西方文化不断扩张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基督教、近代启蒙思想和当代美国主义的全球扩张。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命运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中国文化与主导全球化进程的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也是一个中国人如何应对文化殖民的问题。在文化殖民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起伏不定。在文化殖民的第一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一如既往地自信;但是在第二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大挫折;在第三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有复兴迹象,但由于这个时代的特殊背景,传统文化的未来命运仍然扑朔迷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殖民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命运
下载PDF
简论中华元典的政治价值及文化命运 被引量:1
2
作者 文航生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5-77,共3页
中华元典作为中华民族早期的文化经典,对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历代当政者站在有利于政权巩固的立场,推举高扬了提倡尊卑有序的儒家元典,冷落排斥了伸张民众权利的墨家元典,宽宥容忍了秉持明哲保身的道家元典,采纳贯彻了... 中华元典作为中华民族早期的文化经典,对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历代当政者站在有利于政权巩固的立场,推举高扬了提倡尊卑有序的儒家元典,冷落排斥了伸张民众权利的墨家元典,宽宥容忍了秉持明哲保身的道家元典,采纳贯彻了主张君权至上的法家元典。以《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典籍为代表的中华元典,被历代当政者从政治利害角度进行解读吸纳,成为历代当政者根据功利需求进行选择利用的政治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元典 政治价值 文化命运
下载PDF
论墨学精神及“显学”式微的文化命运
3
作者 李振纲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0-45,52,共7页
原创性是先秦诸子学的显著特征,兼爱、非攻、刚毅、刻苦是墨家学说特有的精神气质。就墨家与儒家、道家的关系看,墨家知行于儒、道之间。一方面,出于儒而非儒,摈弃了儒家尊尊亲亲、繁文缛节的礼制等级,吸收保留了儒学“仁”“义”“信... 原创性是先秦诸子学的显著特征,兼爱、非攻、刚毅、刻苦是墨家学说特有的精神气质。就墨家与儒家、道家的关系看,墨家知行于儒、道之间。一方面,出于儒而非儒,摈弃了儒家尊尊亲亲、繁文缛节的礼制等级,吸收保留了儒学“仁”“义”“信”“忠”“勇”等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汲取了道家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反对掠夺压迫、节制寡欲、息兵反战、纯真朴素的生命哲学,悬置了道家“无为”“虚静”“不尚贤”的自然主义和玄学思维方法。墨家扬弃儒、道,以“应用主义”兼收并蓄政治、宗教与科学,自成一家之学。在先秦诸子时代,墨学与儒学并称“显学”;自汉唐以迄宋明,儒学独尊而墨学式微,长期被边缘化;清代朴学盛行,西学东渐,中国发生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儒家思想道统发生断裂;内忧外患的现实,惊醒学术界从墨家学说中汲取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文化资源;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的经世思想及其重物理、重逻辑、重效验的科学精神迎来再度复兴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学精神 显学式微 文化命运
下载PDF
消费时代女性被消费的文化宿命——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创作
4
作者 张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消费主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中国当下的一些女性创作表现出对物质消费、身体欲望的平面化、世俗化的追求,这可能导致女性重... 消费主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中国当下的一些女性创作表现出对物质消费、身体欲望的平面化、世俗化的追求,这可能导致女性重新陷入被消费的文化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文化宿命 身体写作 危机 新机
下载PDF
叶梅小说中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境遇的隐喻与思考——论《撒忧的龙船河》与《最后的土司》
5
作者 刘建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2-69,共8页
叶梅的小说《撒忧的龙船河》与《最后的土司》一前一后以一种互文性的姿态展现出本土文化的生存境遇。小说深刻表现了龙船河土家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强烈的对话渴望,这种渴望既有主动的渴慕与追求,又有被动的吸纳与认同,但在对话过程... 叶梅的小说《撒忧的龙船河》与《最后的土司》一前一后以一种互文性的姿态展现出本土文化的生存境遇。小说深刻表现了龙船河土家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强烈的对话渴望,这种渴望既有主动的渴慕与追求,又有被动的吸纳与认同,但在对话过程中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又都固守自我本位,缺乏对他民族文化的真正理解,由此在充满矛盾焦虑的对话过程中产生文化间的盲视,体现为深重的文化膈膜以及激烈的对抗冲突。既对话又对立,既相互渴慕又互存偏见。正是在这种文化间的复杂纠葛和激烈碰撞中,本土文化历经洗礼,终究渐渐烛照出其生存和发展的真正力量之所在,那就是本土原生文化韧性的坚守和包容,其典型代表就是巴茶和五娘两位土生土长的龙船河畔土家女,她们心怀大爱,历经伤痛却始终默默承受,其性格特质正是本土原生文化的内核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文化 外来文化 文化命运 叶梅小说
下载PDF
后殖民境遇中艺术的政治文化命运——对电影《霸王别姬》的阐释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经建 钟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2,共4页
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在政治文化命运这一命题上,呈现出三种言说形态:其一,艺术无法脱离政治和历史而独立生存,但也决不能完全受制于二者,更不能成为二者的工具;其二,近代中国于内政局动荡,于外殖民侵略,京剧连同所有民族艺术失去... 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在政治文化命运这一命题上,呈现出三种言说形态:其一,艺术无法脱离政治和历史而独立生存,但也决不能完全受制于二者,更不能成为二者的工具;其二,近代中国于内政局动荡,于外殖民侵略,京剧连同所有民族艺术失去稳定的"后方",处于"被看"的失语境遇;其三,京剧若想长远发展,就必须从传统思维的桎梏中转变,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和先进技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别姬》 后殖民境遇 政治文化命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