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的圈子化:关系、文化、技术维度下的类聚与群分 |
彭兰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77
|
|
2
|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
李全生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3 |
102
|
|
3
|
寒门如何出“贵子”——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阶层突破 |
余秀兰
韩燕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22
|
|
4
|
社会分层视野下的中国教育公平:宏观趋势与微观机制 |
吴愈晓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6
|
|
5
|
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的阶层差异及其影响--基于上海市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家庭的比较研究 |
文军
李珊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5
|
|
6
|
从“圈地自萌”到“文化出圈”——社交媒介环境下“饭圈”文化的自我突破 |
曾一果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5
|
|
7
|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思考 |
陈少峰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55
|
|
8
|
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城市偏向分析——以语文教科书为例 |
余秀兰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9
|
|
9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文化资本 |
李昕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9
|
|
10
|
从“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价值考察 |
黄胜进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38
|
|
11
|
家庭背景对非认知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李丽
赵文龙
边卫军
|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4
|
|
12
|
文化资本研究:中国语境下的再思考 |
胡安宁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3
|
|
13
|
文化资本与翻译的话语权力 |
杨柳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7
|
|
14
|
隐蔽的再生产:教育公平的影响机制——基于城乡不同阶层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的实证研究 |
张济洲
黄书光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3
|
|
15
|
论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
孙银莲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2006 |
37
|
|
16
|
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观? |
黄忠敬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7
|
|
17
|
家庭背景、文化资本与教育获得 |
肖日葵
|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
2016 |
42
|
|
18
|
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视野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变革 |
盛冰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4
|
|
19
|
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探微 |
姚俭建
岑文忠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9
|
|
20
|
文化、文化资本与休闲——对休闲问题的再思考 |
马惠娣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