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 被引量:103
1
作者 杨庆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7,共6页
随着“身体性”理论的逐渐成熟,技术哲学家伊德提出“三个身体”理论建立起了他的身体性理论。在他看来,身体一是以胡塞尔、梅洛-庞蒂为代表的现象学派提出的作为肉身建构的身体,即物质身体;身体二是以批判现象学为主的福柯等提出的作... 随着“身体性”理论的逐渐成熟,技术哲学家伊德提出“三个身体”理论建立起了他的身体性理论。在他看来,身体一是以胡塞尔、梅洛-庞蒂为代表的现象学派提出的作为肉身建构的身体,即物质身体;身体二是以批判现象学为主的福柯等提出的作为文化建构的身体,即文化身体;身体三则是考虑到技术的因素而作为技术建构的身体,即技术身体。技术的意义凸显而出。这一观点实质上是技术工具论批判的又一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伊德 物质身体 文化身体 技术身体
下载PDF
重返“物质”: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消费研究及进展评述 被引量:27
2
作者 马凌 朱竑 王敏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2,82,共10页
随着物质地理研究的兴起,消费已成为新文化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物质地理和消费间的关系,并对物质消费品及其品牌生产的地方性与跨地方性、物质消费中的文化政治及身体实践等相关研究议题进行了评述。新文化地理学“重返物... 随着物质地理研究的兴起,消费已成为新文化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物质地理和消费间的关系,并对物质消费品及其品牌生产的地方性与跨地方性、物质消费中的文化政治及身体实践等相关研究议题进行了评述。新文化地理学“重返物质”倡导下的消费研究,强调以物为线索的“行为一主体一物质”的复杂关系和日常实践,有力拓展了传统“人一地”关系中对“物”维度的关注。同时,这也为消费研究提供了地理学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有利于理解物质流动和消费背后的全球一地方关系、文化经济和文化政治。这一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值得国内人文地理界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地理 消费 地方 文化政治 身体实践
原文传递
关系-信息-场域:非理性因素增强下未来传播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喻国明 李钒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3年第3期5-16,共12页
数字文明时代,非理性因素作用日益凸显,人类有限的认知资源愈发珍贵。关系、情绪和情感作为非理性因素的内核深刻影响以“捷思”为代表的快决策系统。非理性因素增强下人类面临三个身体转向:物质身体转向、文化身体转向、技术身体转向... 数字文明时代,非理性因素作用日益凸显,人类有限的认知资源愈发珍贵。关系、情绪和情感作为非理性因素的内核深刻影响以“捷思”为代表的快决策系统。非理性因素增强下人类面临三个身体转向:物质身体转向、文化身体转向、技术身体转向。物质身体转向经历了感官通路的多元聚合与感官的离散回归,消解长程记忆,促使短程记忆占据认知机制的主导地位,进而呈现感性至上的价值偏向。文化身体转向下趣缘成为主要连接方式,“第三场所”成为主要活动空间,驱动社会组织结构部落化,构建自由和规则下的关系链接。技术身体转向下传播媒介的演变推动介质迭代和世界的重组与升维,实现意识主体和身体主体到赛博格化身的虚拟在场。非理性因素增强下身体转向促进传播模式迭代,非理性信息占据人类认知带宽,促进社会认同;关系链接下的信任传播和接力传播,促进社会沟通;DAO指导下的场域构建,促进社会协同,进而构建以关系-信息-场域为核心的未来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信息-场域 非理性因素 物质身体 文化身体 技术身体 未来传播模式
下载PDF
慎独:中国武术“练”之核心要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金玉柱 董刚 张再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1,106,共6页
在中国文化的"慎独"语境中,中国武术的发轫与提撕无疑使"慎独"思想更具独特韵味。其中,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武术之"练"因受到"慎独"的引申而开拓出了广阔的论域空间。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武术之&q... 在中国文化的"慎独"语境中,中国武术的发轫与提撕无疑使"慎独"思想更具独特韵味。其中,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武术之"练"因受到"慎独"的引申而开拓出了广阔的论域空间。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武术之"练"由简单的"内练"与"外练"之别演变为"招熟-懂劲-神明"的逻辑架构。由此,我们认为,对"招熟"之"精"与"通"的追问需要武术人具有"自省自明"的体认之知;对"懂劲"之"辩"与"证"的追问需要具有"慎之又慎"的度己之知;对"神明"之"敬"与"养"的追问需要具有"诚之又诚"的戒惧之知。三维度之间须臾不可分离,共同建构起了武术之"练"与"慎独"的内在逻辑。从实践智慧来看,武术人唯有做到直觉之知的默会体认与向道而思的逆觉体证,才能真正掌握武术"练"之"道枢",从而达致"道通为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慎独 默会知识 文化实践 进阶路径 身体哲学
下载PDF
中西方武技比较视域下的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郏孙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2,48,共7页
从文化视角入手,分析中西方武技文化背景、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脉络,探索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之道,以中国武术与西方武技的文化差异和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大量中西方武学文献的比较研究,研究认为... 从文化视角入手,分析中西方武技文化背景、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脉络,探索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之道,以中国武术与西方武技的文化差异和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大量中西方武学文献的比较研究,研究认为:武技是以人体攻防技术为对象的生命活动行为,武技文化折射出了人生命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生物性属性;中西方文化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是武技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武技经历了作为生产技能、军事武艺和体育手段3个发展阶段。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应突破心理定势,理性选择本土与国际化的支点,定位技术的简化与拳种简化与拳种多元的理念,协调民间与政府的合作机制,实现竞技与传统之间的会话,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研究对于在全球文化视角下,实现中国武术的跨文化转播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跨文化传播 武技 文化差异 身体观
原文传递
体育:文化世界的身体建构 被引量:9
6
作者 胡科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笛卡尔将主体挺立,使身体演变为自我的对象物——身体成为我之他者。由此影响近代以来体育身体观的形成。身体的对象化使得身体成为科学的对象,依据科学精确性、可重复性、稳定性的原则,身体在科学面前被无限制祛魅;同时,身体的对象化... 笛卡尔将主体挺立,使身体演变为自我的对象物——身体成为我之他者。由此影响近代以来体育身体观的形成。身体的对象化使得身体成为科学的对象,依据科学精确性、可重复性、稳定性的原则,身体在科学面前被无限制祛魅;同时,身体的对象化强化身体的工具性质。为不同的主体目的,身体被最大限度加工与改造,对象身体在生成的过程中由此受到社会文化权力的规限,最终发展成为既符合社会主流价值预期,又能够有效发挥身体效能的身体性工具。文化世界中的体育,通常背负特定的身体使命,体现了社会、国家的建构意志;而理性精神、科学取向、社会习俗等均是形塑体育的文化建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文化世界 身体建构
下载PDF
文化记忆与社会变迁:三个武术之乡的案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智慧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3-471,共9页
立足文化记忆与文化的代际传递,并借鉴其他社会学相关理论,通过对三个不同地区的“武术之乡”进行深入考察,阐释了变迁社会背景下武术文化记忆构成与代际传递的社会运行逻辑。研究发现:(1)武术文化是处在“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之... 立足文化记忆与文化的代际传递,并借鉴其他社会学相关理论,通过对三个不同地区的“武术之乡”进行深入考察,阐释了变迁社会背景下武术文化记忆构成与代际传递的社会运行逻辑。研究发现:(1)武术文化是处在“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之间的传承体系,是两种记忆互构的结果,在文化继替过程中,不同文化叙事框架之间不兼容以及生存“土壤”改变是造成集体失忆的关键;(2)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制度供给以及基层武术治理实践中的“差序格局理性化”“社会交往工具化”倾向,是导致武术文化规范解组以及目标定位偏差的深层原因;(3)受到“文化反哺”反向社会化潮流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开始削弱并呈现“契洽”式发展趋势,分散性和世俗生活的嵌入性特征,以及内生于社会各个阶层的父代对武术价值的认同决定了武术文化的代际传递;(4)现代性场域空间内的武术文化再生产势必会引发文化“本真性”与“现代性”的矛盾,武术文化产品供给、强势文化冲击等“因子介入”使传统武术文化代际传递变得不再稳定;(5)武术文化资本的能量彰显促使武术文化代际传递进入休眠期和“半主体”波动型状态,为此,在复制武术文化基因的前提下,探讨武术文化的现代性与生长性是化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记忆 文化记忆 记忆之场 社会变迁 身体记忆
下载PDF
电子竞技文化的三重身体交互:简论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石磊 丁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本研究旨在从文化视角探讨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运用逻辑思辨结合经验案例分析,论证“技术具身”理论之于电竞文化的作用路径;并从参与身体交互的3个主体中归纳“人-机”式、“人-机-人”式和“人-机-媒介-人”式三重身体交互,表明电竞... 本研究旨在从文化视角探讨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运用逻辑思辨结合经验案例分析,论证“技术具身”理论之于电竞文化的作用路径;并从参与身体交互的3个主体中归纳“人-机”式、“人-机-人”式和“人-机-媒介-人”式三重身体交互,表明电竞通过界面突破身体边界,进一步凸显身体间性关系并拓展身体语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身体育”的概念,从电竞对竞技观念的承载、身体的竞技方式和身体的文化表达展开对电竞体育属性的思考,并以体育的“四体演进”反思电竞的发展。交互技术的发展促使利用电竞来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可能,未来仍需解决电竞的教育价值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竞技 文化研究 身体交互 技术身体 体育文化
下载PDF
舞蹈类文化节目对中国“文化记忆”的具身传播研究
9
作者 康鑫鑫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近年来,以《汉字英雄》《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为代表的原创文化节目,以多重形态重构中国“文化记忆”。《非遗里的中国》《舞千年》等舞蹈类文化节目推动中国文化记忆的传播载体从“非具身”向“具身”转变,舞蹈类文化节目通过身... 近年来,以《汉字英雄》《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为代表的原创文化节目,以多重形态重构中国“文化记忆”。《非遗里的中国》《舞千年》等舞蹈类文化节目推动中国文化记忆的传播载体从“非具身”向“具身”转变,舞蹈类文化节目通过身体形塑、身体叙事、身体隐喻三种路径,重构中国“文化记忆”中的人物、故事、思想观念等,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与创新意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节目 舞蹈类文化节目 文化记忆 身体建构 具身传播
下载PDF
身体张力、身体塑造与自我认同——兼析“塑身类”运动在社会空间中的“文化哲学”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歌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4,共7页
通过流行于20世纪中后期至今兴盛不衰且愈演愈烈的"塑身类"运动项目来揭示此类运动在当今社会空间中的‘文化哲学’意义,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并结合近、现代中外盛行的哲学思潮,探讨社会空间中的身体审美化问题。在当今文化视域... 通过流行于20世纪中后期至今兴盛不衰且愈演愈烈的"塑身类"运动项目来揭示此类运动在当今社会空间中的‘文化哲学’意义,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并结合近、现代中外盛行的哲学思潮,探讨社会空间中的身体审美化问题。在当今文化视域下,身体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既是有血有肉的生理性存在,又是各种复杂政治/权力话语的竞技场。研究认为:我们的身体是"未固定的",是可以被修饰、改变和塑造的。基于这种根源,在当代社会出现的‘身体文化工业’一经出现便迅速蔓延——它以人体美设计为标准,以完善形体为终极目标。它整合了传媒、医学、形象设计、广告等多种行业,还有诸如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一直流行至今的"塑身类"运动(有氧减脂类项目和身体肌肉能力训练类项目)这种身体"软技术"行业。现今人们对于身体的关爱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健康这个层面,而更多的是对于自我外表良好感觉的关注;因此,我们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快乐感就取决于身体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了当代"健康与美"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身体张力 身体塑造 自我认同 “塑身类”运动 身体“软技术” 健康与美
原文传递
制造偶像:反思粉丝参与时代的结构性屈从与抵抗——对SNH48组合及其粉丝社群的一项考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严晶晔 何天平 《新闻春秋》 2018年第2期76-84,共9页
本研究关注参与性的粉丝群体。以SNH48组合的文化生产、身体展演及其粉丝互动为现象,通过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代粉丝文化对特定社会结构的再现,以及其意义生产对特定社会结构的屈从或抵抗和对自身的重塑。研究发现,... 本研究关注参与性的粉丝群体。以SNH48组合的文化生产、身体展演及其粉丝互动为现象,通过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代粉丝文化对特定社会结构的再现,以及其意义生产对特定社会结构的屈从或抵抗和对自身的重塑。研究发现,参与性的粉丝作为受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文化工业的宰制,对抗精英阶层主导的社会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抗男性凝视主导之下的性别权力结构。尽管粉丝的反抗中包含着对文化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屈从,但在制造偶像的过程中,粉丝生产了粉丝文化,并启发了自身多样化的性别和身份认同,进而完成了特定主体意识的唤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 偶像 文化移转 身体 性别气质
原文传递
球星的身体资本与文化象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岚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3,共6页
身体不仅是流行的话语,还为研究体育提供了新的内容。体育以身体为本,行动于身体,成就于身体,以球星的身体作为研究的主体,进而讨论球星的文化象征,就自然成为本文的主题。身体资本构建了球星,球星以自然身体奠定物质基础,技术身体体现... 身体不仅是流行的话语,还为研究体育提供了新的内容。体育以身体为本,行动于身体,成就于身体,以球星的身体作为研究的主体,进而讨论球星的文化象征,就自然成为本文的主题。身体资本构建了球星,球星以自然身体奠定物质基础,技术身体体现运动能力,文化身体获得社会认同。球星是先天获得了该项目能力的潜质,后天具备了专项运动的技能,在竞技场上取得成功,从而赋予特定社会价值的人。球星的身体符号被语言、非语言和综合符号系统记录、传达。球星是运动的象征、生活的象征、时代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和生命的象征。球星承载了国家和民族的情感、意志、能力和成就,增加了人们对生活世界的感知,改变了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认识,践行着人类追求超越的文化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星 身体 文化 自然身体 技术身体 文化身体 符号 象征
下载PDF
文化遗产视域下形意拳传承的三重进路:记忆重塑、价值重构和秩序重建
13
作者 侯天媛 郭玉成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基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当下的形意拳传承正由“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研究从文化遗产理论出发,运用比较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从记忆重塑、价值重构和秩序重建3个层面对当下形意拳传承机制进行分析,以探究形意拳传承发展的内在... 基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当下的形意拳传承正由“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研究从文化遗产理论出发,运用比较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从记忆重塑、价值重构和秩序重建3个层面对当下形意拳传承机制进行分析,以探究形意拳传承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形意拳传承通过“见景见情见精神”的记忆重塑增加形意拳时间延续和空间认同的认知维度;通过“见人见拳见生活”的价值重构扩大形意拳功能范围和影响领域;通过“见众见智见和谐”的秩序重建规范形意拳传承中的理念与行为。记忆重塑、价值重构和秩序重建为形意拳搭建起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化桥梁,为形意拳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考,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遗产 形意拳 传统武术 身体文化
下载PDF
回归身体:作为文力员的价值双重实现
14
作者 郝祥钧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
近年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斐然的成绩,但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同其知名度不符,且运动员巫需融入社会实现再社会化。该文将目光从身体的社会意义拉至自然意义,探寻体育场域外运动员作为“文化使者”运用“灵”与“肉”实现双重路径... 近年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斐然的成绩,但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同其知名度不符,且运动员巫需融入社会实现再社会化。该文将目光从身体的社会意义拉至自然意义,探寻体育场域外运动员作为“文化使者”运用“灵”与“肉”实现双重路径“交流”的可能性。该文认为,应从精神、身体、哲学三个层面关照运动员作为文化使者的价值所在,以“身”为媒,实现个人形象与国家形象嵌套式共生,媒介塑造与媒介展示交叉式共现,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双管齐下,最终实现作为手段与内容的“精神”与“身体”的二元互构,最终达成运动员的价值双重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使者 身体传播 二元互构 再社会化
原文传递
文化产业背景下“手造”的现象学阐释
15
作者 魏毅东 谭玉龙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中华传统“手造”实践活跃,“手造”文化灿烂。在文化产业背景下,“手造”获得创新性的涵义,即传统手工制作的产业化道路及其新发展。“手造”作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蕴含着深刻的身体价值。身体现象学蕴含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思想... 中华传统“手造”实践活跃,“手造”文化灿烂。在文化产业背景下,“手造”获得创新性的涵义,即传统手工制作的产业化道路及其新发展。“手造”作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蕴含着深刻的身体价值。身体现象学蕴含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思想等,为“手造”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依据和方法论。现象学可以对“手造”这一身体实践进行还原和描述,显现其蕴涵的身体维度及价值。在文化产业背景下,现代人类经由“手造”重返身体实践,再次开启与物以及世界的对话。由此,为生产与生活所累的身体得以重新唤醒,恢复了感知和生命活力,进而建构现代人类的生活世界。在文化产业时代,探索和实践中华传统“手造”的身体价值,重新寻找和建构起当代中国“手造”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身体现象学 梅洛-庞蒂 “手造”
下载PDF
从非语言交际探悉中日文化差异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惠芹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4-125,共2页
非语言交际是不通过言辞传递信息,不使用语词的交际,在信息的传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没有必要完全按照某种规定的模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需要十分清楚地了解哪些行为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将会产生歧义,引起意... 非语言交际是不通过言辞传递信息,不使用语词的交际,在信息的传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没有必要完全按照某种规定的模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需要十分清楚地了解哪些行为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将会产生歧义,引起意想不到的误解,这些有碍于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行为方式,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论文从近体距离、颜色、体态语等方面,对中国人与日本人的非语言行为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以期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 体态语
下载PDF
Cognitive Science,Cold War,and Cultural Imagin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Body Snatchers
17
作者 XIE Sihe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12期628-635,共8页
Cognitive cultural studies discus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mind with insights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cognitive science and explore the functions of the shared features of human cognition in cultural produc... Cognitive cultural studies discus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mind with insights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cognitive science and explore the functions of the shared features of human cognition in cultural production of specific historical context.The analysis of the American Sci-Fi The Body Snatchers from this perspective reveals the cognitive logic during the cold war period,and indicates that this science fiction not only records and shapes the American social psychology during the Cold War,but also serves as an effective medium through which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ymptoms of that period can be observed,interpreted,and refl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cultural studies Sci-Fi The body Snatchers
下载PDF
Cultural stress:The undiagnosed epidemic of our time
18
作者 Howard Murad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21-225,共5页
Global technologies that have made the world more interconnected have also,inadvertently,amplified the forces of stress that are now with us 24 hours a day,7 days a week.The accumulated impact of this stress I call cu... Global technologies that have made the world more interconnected have also,inadvertently,amplified the forces of stress that are now with us 24 hours a day,7 days a week.The accumulated impact of this stress I call cultural stress anxiety syndrome and call on integrativ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to recognize that it is exacerbating whatever acute stressors are also present in our patients'lives.In this Commentary,I outline seven major components of cultural stress(time pressure,digital intrusion,digital dependency,isolation,sedentary lifestyle,poor sleep and uncertainty),describe their health consequences,and finally,offer cultural stress-specific remedies I have utilized in my own practice,along with studies that affirm their efficacy.My hope is that we,as integrativ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who are cognizant of the role that stress plays in disease development,will more fully appreciate the added impact of cultural stress,and advise our patients on the importance of proactive stress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stress Stress management Integrative medicine Lifestyle medicine Functional medicine Mind/body medicine
原文传递
不同养殖模式下水体及鱼体中重金属分布规律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炫凯 王侯宇 +2 位作者 陈思育 岳扬 曲宝成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7,共9页
重金属是一种来源于自然或人为的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不可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进入水生环境后会造成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超标,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病变和死亡,通过食物链给人类带来潜在健康风险,一直以来是渔业养殖健康发展过程中需要... 重金属是一种来源于自然或人为的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不可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进入水生环境后会造成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超标,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病变和死亡,通过食物链给人类带来潜在健康风险,一直以来是渔业养殖健康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基于当前鱼类主要养殖模式[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RAS)],综述了不同国家、不同鱼类养殖模式下重金属在养殖水体和养殖鱼体中的分布规律,以及重金属在养殖鱼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规律与含量变化特征,以期为不同鱼类养殖模式的选择及鱼类养殖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池塘养殖 网箱养殖 循环水养殖系统 养殖水体 鱼体 组织
原文传递
高校体育课程文化探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文慧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3-497,共5页
课程理论是课程的基石和指针.在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课程理论,即工具论和目的论,人们很少从文化这个层面来讨论课程理论.本文运用"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课程文化的界定、课程文化的价值判断及... 课程理论是课程的基石和指针.在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课程理论,即工具论和目的论,人们很少从文化这个层面来讨论课程理论.本文运用"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课程文化的界定、课程文化的价值判断及课程文化的开发途径等方面,讨论和解构体育课程"文化主体"的定位,使"体育课程回归于文化",使高校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得以显现和扩张."课程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体育课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课程文化 文化主体 开发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