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本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被引量:76
1
作者 杨菊华 张娇娇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0,共18页
社会融入是一个经典的社会学话题,而流动前后获得的各类人力资本是移民融入的决定要素之一。文章实证研究了国内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对社会融入的影响。总体而言,人力资本大都提升收入水平,促进社区参与,增强对流入地文化理念的接纳和长... 社会融入是一个经典的社会学话题,而流动前后获得的各类人力资本是移民融入的决定要素之一。文章实证研究了国内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对社会融入的影响。总体而言,人力资本大都提升收入水平,促进社区参与,增强对流入地文化理念的接纳和长期居留意愿。但是,人力资本与不同融入维度之间的关系并非整齐划一,对经济的影响最大,对文化的影响最小;在多个人力资本变量中,岗位就业年数对融入的影响最为一致,其作用不亚于正规教育。这些都表明,人力资本与融入之间存在一种有差别的关系,因融入的维度和测量指标而异。但是,不是提高了收入,流动人口就能全面融入;提升流动人口流入前的人力资本,强化流动后的工作经验积累,对于流动人口的全面融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立足 社会适应 文化接纳 心理认同 社会融合 社会融入
原文传递
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靳薇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78,共11页
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关系是新疆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对。近年比领域的社会学研究表明,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相互交往中,在语言上较为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出文化的涵化和融合。作者认为,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 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关系是新疆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对。近年比领域的社会学研究表明,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相互交往中,在语言上较为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出文化的涵化和融合。作者认为,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方式,西部大开中、新疆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文化上的整合将会促使各民族人民自觉的地向中华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民族关系 维吾尔族 汉族 文化融合 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 民族政策 社会学
原文传递
试论全球化与建筑文化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曾坚 杨晓华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30-32,共3页
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全球化、文化趋同与建筑发展的问题,并就全球化环境 中,发展我国地域性与民族性建筑文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趋同 地域化 民族性 建筑文化
原文传递
从文化差异到文化认同: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4,共8页
近年来,来华留学事业飞速发展,从规模扩张阶段走向了全新的提质增效阶段,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和“留学中国”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的核心途径。因此,来华留学事业... 近年来,来华留学事业飞速发展,从规模扩张阶段走向了全新的提质增效阶段,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和“留学中国”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的核心途径。因此,来华留学事业的现代语境中透射着“文化杂糅”的种种表征,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之间混杂、糅合及碰撞,继而衍生出新的意义。本文从以文化认同缩小文化差异、缓和文化冲突与矛盾、促进文化交往角度出发,通过历史性视角展现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四大演变轨迹,并就提质增效期的趋同化管理现状展开剖析,针对核心问题和重要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提升新时期来华留事业趋同化管理水平,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教育 提质增效 “留学中国” 文化认同 趋同化管理
下载PDF
现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宋云飞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民俗风情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民俗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宣传展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良性互动,但同时也给旅游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带来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负效应。正确认识我国... 民俗风情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民俗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宣传展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良性互动,但同时也给旅游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带来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负效应。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研究其解决的对策,对于维护本土文化的传统性,促进接待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主体 同化 旅游法规
下载PDF
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霸权的介质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6-159,共4页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电影作为最国际化最活跃的媒介产业在美国全球化战略中扮演着向世界传递美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角色,在全球范围内构筑起新一轮的"文化霸权"景观。通过对好莱坞电影的文化霸权现象、电...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电影作为最国际化最活跃的媒介产业在美国全球化战略中扮演着向世界传递美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角色,在全球范围内构筑起新一轮的"文化霸权"景观。通过对好莱坞电影的文化霸权现象、电影背后的深层话语及"他者"文化进行解读,探讨这种文化霸权带来的影响及世界电影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影片 文化霸权 文化共融
下载PDF
西方政治的新现实——族群宗教多元主义与西方自由民主政体的挑战 被引量:16
7
作者 包刚升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115,128,共14页
如今,西方国家出现了选民政治分歧加大、右翼与极右翼政治力量崛起、政党体制稳定性下降的现象。这种西方政治的新现实,主要驱动力量是国内人口结构多样化的提高与族群宗教多元主义的崛起。人口族群宗教多样性的提高,可能导致西方国家... 如今,西方国家出现了选民政治分歧加大、右翼与极右翼政治力量崛起、政党体制稳定性下降的现象。这种西方政治的新现实,主要驱动力量是国内人口结构多样化的提高与族群宗教多元主义的崛起。人口族群宗教多样性的提高,可能导致西方国家内部政治分歧的加深和潜在政治冲突的增加。实际上,族群宗教多元主义与西方自由民主政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政治上的不对称结构。这里的悖论在于,西方自由民主政体秉承的自由原则与平等观念导致了文化多元主义的兴起,但如果部分少数族群宗教群体和部分移民群体不能对西方国家形成政治认同,不能对现有宪法体制与政治秩序提供政治支持,就可能反过来削弱西方的自由民主政体。为了有效应对族群宗教多元主义带来的挑战,西方国家在移民、边境、族群、宗教等内外政策上很可能会转向更加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宗教 文化多元主义 民主 同化
原文传递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中国的民族高等教育 被引量:7
8
作者 黄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1,共4页
多元文化教育是对民族同化教育的否定 ,它的一个最本质特征就是只认可各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独立的价值 ,它对世界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 ,但又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中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不能简单套用多元文化教育的模式 ,多元一体... 多元文化教育是对民族同化教育的否定 ,它的一个最本质特征就是只认可各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独立的价值 ,它对世界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 ,但又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中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不能简单套用多元文化教育的模式 ,多元一体化才是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中国 民族高等教育 文化差异 多元一体化
下载PDF
文化身份的探寻与建构——从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到谭恩美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这四位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她们作为不同主体,在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社会背景中,显示了华裔文化身份认知从无法抉择的选择、无奈地被同化、含混商讨到“复合型”族群性建构的过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国... 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这四位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她们作为不同主体,在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社会背景中,显示了华裔文化身份认知从无法抉择的选择、无奈地被同化、含混商讨到“复合型”族群性建构的过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国华裔妇女文学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文化总体语境的变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同化 混杂 复合型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的族际交流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永久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族际交流有多种表现形式 ,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各民族之间的族际交流以一种或多种形式显现着。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 ,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也在进行着调整。在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的调整当中 ,一个十分显著的要素就是族际交流加强了。西... 族际交流有多种表现形式 ,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各民族之间的族际交流以一种或多种形式显现着。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 ,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也在进行着调整。在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的调整当中 ,一个十分显著的要素就是族际交流加强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族际交流突破了以往的空间和时间的界线 ,无论在内容和形式、广度和深度、频度和强度方面 ,还是在互动的维度和互动的情境与方式方面 ,都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回族、撒拉族、藏族等民族个案的研究 ,探讨了西北各民族族际交流的形式与族际交流过程中的文化涵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 族际交流 互动 藏族 文化涵化 表现形式 回族 撒拉族
下载PDF
吸纳、修正与重组——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体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董广才 冷慧 刘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1-95,共5页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同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两门新兴学科。着重分析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在其理论研究中对认知语言学的吸纳、修正与重组,从而使认知语言学家从文化性认知的角度来深入研究语言,也使语言人类学家从认知科学的维度来...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同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两门新兴学科。着重分析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在其理论研究中对认知语言学的吸纳、修正与重组,从而使认知语言学家从文化性认知的角度来深入研究语言,也使语言人类学家从认知科学的维度来审视语言和文化,是本文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吸纳 修正 重组
下载PDF
试析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整合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曾祥慧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78,共8页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发展要遭遇文化碰撞、排斥、吸纳和创新的文化整合。在民族文化的碰撞下表现为跨文化的苗族服饰;在民族文化的排斥中,苗族服饰从精神文化层面强化民族性;在民族文化的吸纳过程中,苗族服饰以文化调适的方式作选择性的吸...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发展要遭遇文化碰撞、排斥、吸纳和创新的文化整合。在民族文化的碰撞下表现为跨文化的苗族服饰;在民族文化的排斥中,苗族服饰从精神文化层面强化民族性;在民族文化的吸纳过程中,苗族服饰以文化调适的方式作选择性的吸收利用;苗族服饰着重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创新,以推动服饰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苗族服饰 文化整合 碰撞 排斥 吸纳 创新
原文传递
从文化与审美的视角看英语学习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吉棠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2,共6页
就语言学习的本质而言,仅对语言知识及其相关的文化予以关注是不够的,还应从审美的角度来感受与创造语言的美,这样才能领略到语言的真正"风采",学到其最本质的东西。因此,要学深学透一种语言,不仅要关注其知识与文化的表层,... 就语言学习的本质而言,仅对语言知识及其相关的文化予以关注是不够的,还应从审美的角度来感受与创造语言的美,这样才能领略到语言的真正"风采",学到其最本质的东西。因此,要学深学透一种语言,不仅要关注其知识与文化的表层,还要尽量发现语言的美,这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与传承的价值所在。在英语学习与运用中必须具有知识学习、文化吸收与审美追求的意识,只有这样,学习中的"瓶颈"方能得以突破,学习即可向前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 文化吸收 审美追求
下载PDF
文化涵化与族群认同——青海河南蒙古族文化涵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索端智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河南蒙古族是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一支,在明代就已皈依藏传佛教,清初移牧黄河河曲后,由于受到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进一步影响,文化发生持续涵化,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丧失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发生断裂,同... 河南蒙古族是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一支,在明代就已皈依藏传佛教,清初移牧黄河河曲后,由于受到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进一步影响,文化发生持续涵化,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丧失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发生断裂,同时经济和生计模式的相似性和跨族群宗教认同的建立和强化,使得河南蒙古族与周围藏族间社会一体性和同质性加强,族群认同也愈来愈与文化认同叠合式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族 文化涵化 族群认同 族群关系
下载PDF
从“金山客”到美国人:评《吃碗茶》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重塑 被引量:9
15
作者 丁夏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与诸如《女勇士》和《喜福会》那样的华裔美国文学名著不同,雷庭招的《吃碗茶》于1961年出版之初并没有引起轰动。迄今为止,美国学者往往关注它所体现的封建父权以及唐人街令人窒息的封闭社会所造成的人性扭曲,而国内学者则被它包含... 与诸如《女勇士》和《喜福会》那样的华裔美国文学名著不同,雷庭招的《吃碗茶》于1961年出版之初并没有引起轰动。迄今为止,美国学者往往关注它所体现的封建父权以及唐人街令人窒息的封闭社会所造成的人性扭曲,而国内学者则被它包含的“亚裔感性”、群体主义价值观以及语言特色所吸引。本文拟运用英国文化学家斯图加特·霍尔关于文化身份/认同的理论,对其主人公的文化身份重塑以及同化过程作一探讨,旨在挖掘该经典作品深邃的思想内容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碗茶》 文化身份 文化同化
下载PDF
文化同化与冲突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忠 石文典 《社会心理科学》 2007年第5期13-17,165,共6页
分别从文化、文化同化、文化冲突、民族认同及民族偏见的内涵出发,介绍了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的研究现状;提出在文化同化与文化冲突下,个体在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中所表现出来的四种不同的综合民族态度并对这四种态度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 分别从文化、文化同化、文化冲突、民族认同及民族偏见的内涵出发,介绍了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的研究现状;提出在文化同化与文化冲突下,个体在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中所表现出来的四种不同的综合民族态度并对这四种态度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我国研究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民族偏见 文化同化 文化冲突
下载PDF
文化主体、环境与态度——从中西文化交流看文化交流的主体间性及其原则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广文 夏莹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8,共6页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问题日益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同于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所进行的文化横向的比较与研究 ,本文试图以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追溯为佐证 ,以文化同化、文化涵化和文化异化等范畴为解读方法 ,回顾了中西文...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问题日益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同于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所进行的文化横向的比较与研究 ,本文试图以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追溯为佐证 ,以文化同化、文化涵化和文化异化等范畴为解读方法 ,回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旨在寻找和验证在文化交流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并提出了在文化交流中建设性误读的特殊意义 ,强调了文化交流中的包容性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主体间性 文化同化 文化异化 文化涵化
下载PDF
论贺州客家民歌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育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7,共5页
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贺州客家民歌的外在表现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揭示蕴藏于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征。认为客家民歌是贺州客家住区中普遍存在的,唯客家人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客家民歌的流传演唱给贺州客家民系刻上了鲜明的烙印,它历... 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贺州客家民歌的外在表现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揭示蕴藏于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征。认为客家民歌是贺州客家住区中普遍存在的,唯客家人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客家民歌的流传演唱给贺州客家民系刻上了鲜明的烙印,它历史久远,从客家民系形成之日起,就伴随着客家社会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客家的风风雨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射出贺州客家人的思想文化和其社会历史发展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民歌 迁徙 民俗 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试论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爱萍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8-69,共2页
汉语成语饱含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译出其表层语义 ,更重要的是传译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意义。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观照下 ,灵活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适当地进行语义调整 ... 汉语成语饱含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译出其表层语义 ,更重要的是传译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意义。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观照下 ,灵活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适当地进行语义调整 ,将其中的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译达到最大限度。从而把汉语成语译成英语读者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帮助他们消除语言及文化障碍 ,正确理解汉语成语所蕴含的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媚力。从而扩大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影响力 ,真正起到弘扬中华文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成语 本义 文化内涵意义 翻译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中国文化符号与美国的亚洲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颖果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0,共5页
本文旨在讨论族裔文化与文化符号的区别,以及文化符号与文化认同的区别。本文认为,族裔特征并不自然生成文化,生长在美国语境中的华裔认知中国文化的途径与在中国语境中认知中国文化的途径有很大不同。除了认知方式不同以外,华裔接受的... 本文旨在讨论族裔文化与文化符号的区别,以及文化符号与文化认同的区别。本文认为,族裔特征并不自然生成文化,生长在美国语境中的华裔认知中国文化的途径与在中国语境中认知中国文化的途径有很大不同。除了认知方式不同以外,华裔接受的中国文化还经过了在美国“本土化”的过程,加之在美国语境中的生活经历影响,美国华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传统中国文化主要的价值观念的缺失,使得华裔作品中的中国文化更多地起着象征中国文化的文化符号作用。事实上,在华裔文学作品中,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常常被消解、被颠覆。文章指出,20世纪美国的多元文化运动使得美国通俗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他者”文化符号。因此,有必要区分中国文化符号与具有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内涵的中国文化,这对于讨论华裔的文化身份认同是十分关键的。不能简单地把华裔作家作品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看作是华裔作家与中国文化认同。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相互影响成为必然。为此,本文同时指出20世纪的美国出现了文化双向同化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与文化认同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身份认同 美国华裔文化 同化 华裔文学 族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