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山核桃引种栽培区划研究I原生境与新生境自然条件比较 被引量:47
1
作者 张日清 吕芳德 何方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5,共5页
生境是林木引种栽培区划的主要依据 .比较分析了美国山核桃原生境和新生境的气温、降水和土壤条件 .结果表明 :该树种原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我国新生境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通过对原生境中影响美国山核桃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主... 生境是林木引种栽培区划的主要依据 .比较分析了美国山核桃原生境和新生境的气温、降水和土壤条件 .结果表明 :该树种原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我国新生境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通过对原生境中影响美国山核桃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出了引种栽培该树种的主导气象因子 ;根据原产地中心产区对上述主导气象因子的反应值 ,并结合原产地美国山核桃专家的意见 ,确立了该树种的现实生态位宽度为 :年平均温度 13~ 2 0℃ ,1月平均温度 4~ 12℃ ,7月平均温度 2 5~ 3 0℃ ,极端最低温度-3 0~ -8℃ ,≥ 10℃年积温 3 3 0 0~ 5 40 0℃ ,无霜期 15 4~ 2 45 d,年降水量 2 2 4~ 162 6mm.为后期应用生物气候预测分析法进行美国山核桃引种栽培区划提供了判别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引种栽培区划 生境因子 主成分分析 现实生态位 中国
下载PDF
广西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尚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广西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两者之间,存在着两难之境,即缺乏一个合理有效实施的"度"。"文化生态壁龛"概念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广西民歌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两者之间的悖论。对广西民歌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设... 广西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两者之间,存在着两难之境,即缺乏一个合理有效实施的"度"。"文化生态壁龛"概念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广西民歌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两者之间的悖论。对广西民歌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设立广西民歌生态保护区,以及把传统广西民歌进行适当的当代转换,在市场中保护和传承广西民歌等,是营造广西民歌文化生态壁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民歌 保护传承 产业开发 策略研究 文化生态壁龛
原文传递
生态位管理视角下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敏 吴婧瑞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传统手工艺社会创新是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文化活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关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工程。以生态位管理视角研究传统手工艺产业社会创新发展路径,从保护空间、一致期望、社会网络层面进行文化产业结构的搭建,并通过传... 传统手工艺社会创新是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文化活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关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工程。以生态位管理视角研究传统手工艺产业社会创新发展路径,从保护空间、一致期望、社会网络层面进行文化产业结构的搭建,并通过传统手工艺服务生态系统构建传统文化产业产品服务平台。系统性、可持续性的开发文化资源,顺应当下经济市场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探索传统手工艺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产业新经济体系形成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产业 社会创新 战略生态位
下载PDF
文化生态壁龛与广西壮剧的传承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尚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4,共5页
引入"文化生态壁龛"概念,解决广西壮剧保护传承和应用开发中的难题,提供一个有效实施的"度"。根据与广西壮剧保护传承和应用开发的亲密程度进行区分,划分出不同的条件和范围,其中与广西壮剧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即... 引入"文化生态壁龛"概念,解决广西壮剧保护传承和应用开发中的难题,提供一个有效实施的"度"。根据与广西壮剧保护传承和应用开发的亲密程度进行区分,划分出不同的条件和范围,其中与广西壮剧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即广西壮剧的文化生态壁龛,同时也是广西壮剧保护和传承的基质和核心,以及应用开发的"红线"。在这个红线和边界范围内应该保护和传承;在这个红线和边界外,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创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剧 文化生态壁龛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壁龛视角下傣族象脚鼓制作工艺的传承研究
5
作者 字卿 肖寒 王瑛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文化生态壁龛”指的是与宏观生态环境不同的小环境,是文化事项最亲密、最重要的空间。国家级非遗傣族象脚鼓工艺所存续的临沧市青华村就是一个傣族汉族文化并置和混生的城市生态文化空间。在地演变形成的临沧象脚鼓工艺既要保存文化... “文化生态壁龛”指的是与宏观生态环境不同的小环境,是文化事项最亲密、最重要的空间。国家级非遗傣族象脚鼓工艺所存续的临沧市青华村就是一个傣族汉族文化并置和混生的城市生态文化空间。在地演变形成的临沧象脚鼓工艺既要保存文化传承的根脉,又要解决生产开发中“度”的问题,“文化生态壁龛”理论可以在实践中提供一个有效的思考:其一,以“文化生态壁龛”的整体关怀理念关照非遗事项;其二,文化群众与非遗事项共生共存,在文化生产性保护中,“他者”的介入应该处于“壁龛”中边缘的位域,且良性地参与其中。此外,“文化生态壁龛”理念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的整体性和生产性保护理念相契合,可为象脚鼓工艺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实现其在地的活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象脚鼓 文化生态壁龛 临沧市 非遗保护
下载PDF
藏舞的在地化:城市民族文化的交往、发展及其文化生态壁龛——基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丁漫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8-126,158,共10页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甘孜藏族人口向双流迁移,藏舞由甘孜藏族铭记家乡的“地域性”文化实践,逐步发展为甘孜藏族“跨地域”的民族文化现象,并最终成为多民族共舞的城市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事务。藏舞的参...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甘孜藏族人口向双流迁移,藏舞由甘孜藏族铭记家乡的“地域性”文化实践,逐步发展为甘孜藏族“跨地域”的民族文化现象,并最终成为多民族共舞的城市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事务。藏舞的参与人员、舞姿、功能、内涵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在城市实现了在地化的发展。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历史文化条件、各民族主动交往的民族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与各族居民“文化合谋”的现实社会环境,共同建构起藏舞在地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壁龛”。新的藏舞是城市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成果,也是沟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实体,对于推动我国基层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及铸牢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舞 在地化 民族文化 文化生态壁龛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位的时空要素与层级跃升辨析——基于浙江长兴紫笋茶的实证案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冠楠 姚鹏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41,共9页
运用生态学的“生态位”理论,文章以浙江长兴紫笋茶的历史演变为研究案例,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立地生境、群体农法、习俗信仰、文化导入、贡品美誉、贤达推助”等要素及机制进行综合辨析,揭示出农业文化遗产的时空要素及其动力机制。文... 运用生态学的“生态位”理论,文章以浙江长兴紫笋茶的历史演变为研究案例,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立地生境、群体农法、习俗信仰、文化导入、贡品美誉、贤达推助”等要素及机制进行综合辨析,揭示出农业文化遗产的时空要素及其动力机制。文章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诸如自然环境变化、生产条件改变、农法技艺失传等都会危及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和协同进化地作出改变,才能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守衡、传递和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位 群体农法 长兴紫笋茶
原文传递
海洋亚洲圈华人流散现象研究
8
作者 朱盈蓓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文化生态共荣圈考察处于每一个生态位上的文化形态,研究在特定区域中每个文化形态生态位之间的互动和平衡,并试图保持整体区域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共同繁荣。位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亚洲国家形成特有的海洋亚洲文化生态共荣圈。通过海洋亚洲文... 文化生态共荣圈考察处于每一个生态位上的文化形态,研究在特定区域中每个文化形态生态位之间的互动和平衡,并试图保持整体区域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共同繁荣。位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亚洲国家形成特有的海洋亚洲文化生态共荣圈。通过海洋亚洲文化圈中的华人流散文学现象,考察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特质,建立海洋亚洲文化丛,并以此作为海洋亚洲各亚文化特质区隔的重要指标,完成在这一大型文化圈中进行文化生态位竞争和平衡最重要的任务:传承和传播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亚洲文化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亚洲文化生态共荣圈 文化生态位 华人流散文学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生态位视角下长三角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 被引量:76
9
作者 程乾 方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3-189,共7页
通过分析影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建立基于生态位视角的波特钻石模型,构建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四个维度19个变量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长三角16个城市... 通过分析影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建立基于生态位视角的波特钻石模型,构建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四个维度19个变量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长三角16个城市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生态位大小,运用聚类谱系图将16个城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分为六个梯度等级,并对每个梯度中城市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理论可以反映各个城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大小,16个城巿中,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综合生态位居区域前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舟山、湖州、泰州居区域末三位,在巿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并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前三个等级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强,这些城市应采取生态位扩充或协同发展的方式以获得更优的竞争力,实现与周边城市的联动效应和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而后三个等级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应实行生态位错分,实现差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生态位 竞争力 长三角
原文传递
乡村美育与非遗舞蹈:艺术乡建的“校园美育”路径 被引量:27
10
作者 黄际影 杜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阵地,艺术乡建往往借助本土文化资源,形成当前乡村文化创新的新力量。而在广大农村,艺术乡建的内生力量已然存在——乡村学校美育。近年来乡村学校亦开展非遗舞蹈进校园活动。文章基于舞蹈生态学理论,通过... 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阵地,艺术乡建往往借助本土文化资源,形成当前乡村文化创新的新力量。而在广大农村,艺术乡建的内生力量已然存在——乡村学校美育。近年来乡村学校亦开展非遗舞蹈进校园活动。文章基于舞蹈生态学理论,通过分析课间操、社团活动、校本课程三类非遗舞蹈进入乡村美育的案例,探讨乡村美育与非遗舞蹈生态位与生态幅的相互影响,从而探索表演性非遗的校园美育助力艺术乡建、提振乡村文明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美育 非遗舞蹈 艺术乡建 生态幅 生态位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位的江苏省13城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竞争力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姚慧丽 任兰存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6-82,100,共8页
依据内生态位和外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由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人才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6大维度47个变量组成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江苏省13城市文化创意旅游... 依据内生态位和外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由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人才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6大维度47个变量组成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江苏省13城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生态位的测评为基础,对13城市的6大维度及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序和分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3座城市分成了3类:第一类竞争力最强,包括苏州、南京和无锡;第二类城市包括镇江、扬州、南通、徐州和常州;第三类城市有淮安、盐城、连云港、泰州和宿迁,这类城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 生态位 竞争能力
下载PDF
剪切应力环境下的内皮祖细胞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生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信信 张晓芸 +5 位作者 丁玉真 李鑫 官秀梅 李宏 成敏 崔晓栋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目的:研究流体剪切应力条件下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粘附、迁移、凋亡等生物学功能以及成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I(Col-I)、胶原Ⅲ(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SCs与EPCs分别接种于共培养小... 目的:研究流体剪切应力条件下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粘附、迁移、凋亡等生物学功能以及成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I(Col-I)、胶原Ⅲ(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SCs与EPCs分别接种于共培养小室的上层和下层,共培养24 h后,给EPCs细胞施加12 dyne/cm^2剪切应力,持续24 h。消化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HSCs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的凋亡率;细胞贴壁法检测HSCs的粘附功能; Boyden小室检测HSCs的迁移;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SCs的α-SMA、Col-Ⅰ、Col-Ⅲ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剪切应力条件下,EPCs生态小境能明显抑制HSCs的增殖、粘附和迁移能力,促进HSCs凋亡,下调HSCs中Col-Ⅰ、Col-Ⅲ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论:在剪切应力条件下,EPCs生态小境对HSCs纤维化的发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肝星状细胞 剪切应力 共培养 生态小境
下载PDF
纳木措水体可培养丝状真菌优势种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文凯 朱攀 +1 位作者 德吉 郭小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31-2340,共10页
微生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中最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的生物类群,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决定物质循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以青藏高原纳木措湖为研究对象,用微生物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探究纳木措春、夏、秋3个季节的水体可培养丝状... 微生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中最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的生物类群,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决定物质循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以青藏高原纳木措湖为研究对象,用微生物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探究纳木措春、夏、秋3个季节的水体可培养丝状真菌优势种的时空演变特征;测定了8种水环境因子,采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时空异质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水环境因子对丝状真菌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木措春季共分离、纯化出水体丝状真菌921株,归为20属62种;夏季1412株,归为22属47种;秋季1026株,归为13属47种;优势种包括普通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酒色青霉Penicillium vinaceum、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以及灰玫瑰青霉Penicillium griseoroseum等23种。生态位数据显示,优势种的空间、时间以及时空生态位宽度值的区间分别为0.017—0.942、0.333—0.979、0.006—0.314,生态位重叠值以高度重叠为主。经计算,夏季与秋季的优势种更替率最高(95%),春季与夏季次之(84%),春季与秋季最低(77%),且不同季节间的部分环境因子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季节的水环境因子对不同优势种的影响各异,优势种的群落结构受时间资源的影响大于空间资源。以上结果说明,纳木措水体可培养丝状真菌资源丰富,优势种季节更替率较高,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结构不稳定,丝状真菌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优势度,因此环境因子的变化是塑造各季节丝状真菌多样性和组成差异的重要原因。相较于其他物种(原生动物),丝状真菌的优势类群对环境变化有着更敏感的响应;利用这种特性,可将其优势物种的动态组成特征作为水体理化因子变化的微生物指标,以期在未来应用于水质监测和气候变化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可培养丝状真菌 优势种 生态位 时空演变 环境因子
下载PDF
辽河流域稻蟹共作系统主要蜘蛛生态位
14
作者 马晓慧 于亚辉 +5 位作者 郭莉 邢亚楠 冯晨 车喜庆 刘郁 桑海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42-9251,共10页
稻蟹共作是利用种间互利共生、食物链、生态位等理论,有效地将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推动农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蜘蛛是稻田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探明稻蟹共作系统中主要蜘蛛生态位特征,在时间、空间维度上... 稻蟹共作是利用种间互利共生、食物链、生态位等理论,有效地将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推动农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蜘蛛是稻田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探明稻蟹共作系统中主要蜘蛛生态位特征,在时间、空间维度上对常规稻田和稻蟹共作田中主要蜘蛛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并采用生态位理论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主要蜘蛛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特征,结果表明:(1)两处理稻田共调查蜘蛛892头,隶属于10科共30种,其中稻蟹田蜘蛛占比57.96%,比常规田多15.92%;狼蛛、皿蛛、肖蛸在两处理田中数量均居前列,其中,狼蛛数量最多,每调查点分别为(18.60±1.17)头(常规田)、(26.00±2.39)头(稻蟹田);两处理田中的逍遥蛛和漏斗蛛数量较少。(2)时间维度上,稻蟹共作系统中狼蛛、皿蛛、跳蛛生态位宽度增加,肖蛸生态位宽度减小;空间维度上,稻蟹共作系统中狼蛛、皿蛛、肖蛸生态位宽度增加,管巢蛛生态位宽度减小;时空二维角度,稻蟹共作系统中狼蛛、皿蛛生态位宽度增加,增幅分别为49.64%和47.49%,管巢蛛生态位宽度下降,降幅为25.04%。(3)稻蟹共作系统蜘蛛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指数多数表现为增大或持平,仅管巢蛛与园蛛、肖蛸的指数下降。研究首次探讨分析了稻蟹共作系统主要蜘蛛生态位特征,稻蟹共作通过影响蜘蛛在稻田环境中的活动强度、分布格局与数量结构,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蜘蛛时间、空间生态位及其重叠和相似性特征,当竞争加剧时,蜘蛛将增大对较多资源序列利用的程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控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蜘蛛 资源利用 生态位
下载PDF
人造生态位空缺在稻作文明起源中的关键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兵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4期28-33,共6页
中国和日本都是稻作文化大国,中日两国学人很自然地对稻作文化的起源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不过,时至今日,不仅中日两国学人对稻作文化的起源认识互有区别,就连日本学人也经常为此争论不休,迄今,尚未得出定论。... 中国和日本都是稻作文化大国,中日两国学人很自然地对稻作文化的起源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不过,时至今日,不仅中日两国学人对稻作文化的起源认识互有区别,就连日本学人也经常为此争论不休,迄今,尚未得出定论。综合分析比较争论的焦点之后,总可以发现大家对人造空缺生态位的认识。疏于关注,以至于为此提出的各种假说总不免顾此失彼,如果能针对当代发现的古代稻作遗址利用好考古发掘资料,注意到人造空缺生态位的可能性,那么贴近稻作文化起源事实的结论就可望获得来自考古资料的验证,并将这一研究课题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文化 空缺生态位 起源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庆祥 《北京文化创意》 2022年第5期24-31,共8页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以物质为媒介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其产生并兴盛于农耕时代,在社会跳跃式变革的冲击下,其生存遭遇危机。为促进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文化生态学理论视角,把传统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以物质为媒介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其产生并兴盛于农耕时代,在社会跳跃式变革的冲击下,其生存遭遇危机。为促进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文化生态学理论视角,把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置于其文化生态系统中整体研究,解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剖析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和文化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身主动发展变革的微观角度出发,提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规划其文化变迁路径以适应当代文化生态系统的发展,谋划其生态位策略以增强其在当代文化生态系统的生存竞争力。该策略可促进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融入当代生活,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非遗 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位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