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翻干扰对丰宁坝上孤石牧场种子库及地上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马长明 翟明普 袁玉欣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73-78,共6页
主要论述了在3种恢复方式下即自然恢复(对照)、浅耕(10 cm)、深耕(20 cm)下地下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在物种组成、种子数量、物种多样性以及种子垂直分布方面的变化规律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浅耕处理下,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 主要论述了在3种恢复方式下即自然恢复(对照)、浅耕(10 cm)、深耕(20 cm)下地下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在物种组成、种子数量、物种多样性以及种子垂直分布方面的变化规律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浅耕处理下,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多样性均有所增加,较好地促进了种子的萌发,但生物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人为的耕翻干扰增加了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的缘故;不同恢复方式对种子数量的垂直分布也有很大影响,自然恢复与一般规律相似,有78.5%的种子分布在0~10 cm,而浅耕和深耕处理分别有75.4%和54.1%分布在0~10 cm;该退耕地还处于演替的初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石牧场 退耕地 土壤种子库 耕翻干扰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荒漠蓝藻规模化培养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楠 许文文 +1 位作者 赵燕翘 赵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1-189,共9页
以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治理沙化土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绿色环保固沙技术,是目前沙区生态恢复研究的热点。然而,用于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培养的荒漠蓝藻等生物体的产量是限制该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为阐明荒漠蓝藻规模化培养的生长特征及其... 以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治理沙化土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绿色环保固沙技术,是目前沙区生态恢复研究的热点。然而,用于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培养的荒漠蓝藻等生物体的产量是限制该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为阐明荒漠蓝藻规模化培养的生长特征及其限制因子,以分离于腾格里沙漠蓝藻结皮中的优势荒漠蓝藻——鱼腥藻(Anabaena cylindrica)、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念珠藻(Nostoc carneum)、席藻(Phormidium sp.NIES-2121)、伪枝藻(Scytonema sp.NIES-4073)、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和单歧藻(Tolypothrix tenui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扰动时长下荒漠蓝藻的生长特征和产量,分析了荒漠蓝藻的生长与扰动时长、温度、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pH和电导率对荒漠蓝藻的影响。结果显示:荒漠蓝藻接种后干重先迅速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而6 h和12 h扰动下干重在培养后期高于3 h扰动;荒漠蓝藻在3、6、12 h扰动下的总质量分别为每培养池(15 m3)0.858、0.940、0.841 kg;在3 h和12 h扰动下荒漠蓝藻干重与日均温度呈显著二项式相关,与日均光照强度和日均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负相关;荒漠蓝藻总质量与有效积温显著正相关。6 h扰动时长下荒漠蓝藻的总质量最高,且6 h扰动下荒漠蓝藻长势好于3 h,较12 h扰动耗能小。在荒漠蓝藻规模化培养时应将扰动时长设置为6 h,且确保生长期内的有效积温应不低于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 荒漠蓝藻 规模化培养 扰动时长 有效积温
原文传递
推进职业教育向纵深培养的课程扰动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国松 颜梦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针对推进职业教育向纵深培养的课程扰动模式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首先阐明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深入探讨推进职业教育向纵深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后依照推进职业教育向纵深培养的原则提出实践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纵深培养 课程扰动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