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平原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叶灵 巨晓棠 +4 位作者 刘楠 张丽娟 袁丽金 刘文菊 刘树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8,178,共5页
针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的传统灌溉施肥带来的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采集定州保护地蔬菜、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样及相应的地下水样品,研究了不同农田利用类型、保护地蔬菜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类型的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对地下水污染... 针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的传统灌溉施肥带来的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采集定州保护地蔬菜、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样及相应的地下水样品,研究了不同农田利用类型、保护地蔬菜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类型的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对地下水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土壤剖面0-400cm范围保护地蔬菜的硝态氮累积量明显高于农田,0-100cm,100-200cm,200-300cm,300-400cm平均为815.0,293.6,394.9,313.4kg/hm2,分别为农田的12.3,3.8,4.6,5.1倍。保护地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随着棚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0-60cm表现明显,0-100cm和100-200cm老龄棚(>12a)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815.0,293.6kg/hm2,高于低龄棚(<8a)216.2,11.4kg/hm2。大棚黄瓜的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大于番茄,在根区外深层剖面出现多个明显的累积峰。保护地灌溉水、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灌溉水及手压井饮用水NO3-N含量分别为9.6,7.4,10.5mg/L,超标率(>10mg/L)分别为38%,16%,46%,该区域浅层饮用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硝态氮累积 农田利用类型 种植年限 种植类型 地下水污染
下载PDF
光照强度与栽培模式对金线莲生长及品质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碧珠 邹双全 +2 位作者 刘江枫 朱萍 邹小兴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12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形态、产量、主要药用成分黄酮和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线莲适宜栽培模式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一次性成苗有机培养金线莲植株为材料,调节不同光照强度,采用林下仿生栽培和大棚种植2种不...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形态、产量、主要药用成分黄酮和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线莲适宜栽培模式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一次性成苗有机培养金线莲植株为材料,调节不同光照强度,采用林下仿生栽培和大棚种植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大面积种植,测定不同栽培模式金线莲多糖含量和黄酮含量的变化,分析金线莲栽培过程中活性成分累积规律。结果:光照强度为3000 lx时,植株的株高、叶片大小、茎粗、鲜重和干重均达到最大;两种模式(大棚和林下)栽培苗随着栽培月龄的增长,多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黄酮含量则逐渐增加。种植6月后,以林下仿生态种植的金线莲在形态和生物量都显著优于大棚种植,多糖含量比大棚种植高2.9 mg,但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对金线莲的生长、黄酮和多糖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金线莲的适宜采收期为林下栽培6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光照强度 栽培模式 栽培月龄 生长 多糖 黄酮
下载PDF
不同耕作年限水稻土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慈恩 杨林章 +1 位作者 程月琴 马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6-401,共6页
应用基于土壤颗粒体积分布确定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浙江慈溪耕作年限分别为50、100、500、700、1000和2000年的水稻土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基于土壤颗粒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相比,基于土壤颗粒体积... 应用基于土壤颗粒体积分布确定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浙江慈溪耕作年限分别为50、100、500、700、1000和2000年的水稻土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基于土壤颗粒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相比,基于土壤颗粒体积分布的分形维数计算不需要密度假设,更具有合理性。不同年限水稻土的土壤颗粒大小分布能被体积分形模型显著拟合(p<0.01)。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黏粒的体积百分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和砂粒的体积百分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与黏粒含量关系最为密切。耕作年限对水稻土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维数和分形模型的拟合度均有一定影响。与50~500年水稻土相比,700~2000年水稻土剖面中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的变异性和均值较高,但其拟合决定系数则较低;耕作年限会对水稻土剖面中黏粒的含量和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剖面土壤的颗粒体积分形特征;对于同一质地类型的土壤,耕作年限越长,分形维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年限 水稻土 分形维数 颗粒体积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邹养军 陈金星 +3 位作者 马锋旺 折小锋 党志明 屈军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3,47,共4页
对渭北旱塬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产量苹果园的土壤垂直深度含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的果园中,0-1 m的土层水分变化明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下降较快;在1-2 m土层中,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加深逐渐降低,随种植年限的增... 对渭北旱塬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产量苹果园的土壤垂直深度含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的果园中,0-1 m的土层水分变化明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下降较快;在1-2 m土层中,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加深逐渐降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也逐渐降低,且变化明显;2-8 m土层中各种植年限的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种植年限越长含水量越小,且不同年限果园之间的差异明显;10-15 m土层的含水量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差异明显。不同产量园中,0-2 m土层,产量越高的果园土壤含水量越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2-8 m土层中含水量较稳定,没有剧烈波动,8-10 m土壤出现含水层;10-15 m土层含水量在15%左右,波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土层深度 不同年限 不同产量园 含水量
下载PDF
菜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特征与种植年限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黎宁 李华兴 +4 位作者 朱凤娇 邝培锐 梁友强 张育灿 林日强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5-929,共5页
为了研究菜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化,在广州白云区采集共计64个不同种植年限的菜园土壤样本。对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粘粒和微团粒含量、土壤全磷、全钾的含量随菜园土的种植年限而增加;呼吸商... 为了研究菜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化,在广州白云区采集共计64个不同种植年限的菜园土壤样本。对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粘粒和微团粒含量、土壤全磷、全钾的含量随菜园土的种植年限而增加;呼吸商则随年限升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亦有升高的趋势,而微生物碳氮比、土壤微生物商、微生物氮/全氮随年限降低;种植10a左右菜园土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AWCD值最低,40a土壤最高,80a以上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标有所降低,表明种植80a后的老菜园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有退化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园土 土壤微牛物 牛态特衙 植年限
下载PDF
长期植稻年限序列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欣欣 符建荣 +5 位作者 邹平 陈维 叶静 俞巧钢 姜丽娜 王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9-724,共6页
通过开展有机质物理分组试验,研究了杭州湾南岸不同植稻年限序列水稻土有机碳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植稻年限耕层水稻土中,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微团聚体(<0.25mm)中,其中大微团聚体(0.053~0.25mm)随着植稻年限的增加... 通过开展有机质物理分组试验,研究了杭州湾南岸不同植稻年限序列水稻土有机碳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植稻年限耕层水稻土中,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微团聚体(<0.25mm)中,其中大微团聚体(0.053~0.25mm)随着植稻年限的增加而减少;在微团聚体(0.053~0.25mm,<0.053mm)中,有机碳含量随着植稻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0.053~2mm粒径范围内,各粒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随着粒级的减小而增加,有机碳主要集中在大微团聚体(0.053~0.25mm)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颗粒有机碳含量减少.栽培年限长的水稻土比栽培年限短的水稻土碳封存量大,早期开垦的水稻土仍有很大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序列 种植年限 有机碳 粒级分布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克安 杨宁 +3 位作者 李絮花 郭佩秋 吕晓惠 柴秀乾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56-59,共4页
通过田间调查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的种植年限对土壤硝酸盐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寿光日光温室土壤硝酸盐含量普遍较高,并且种植年限在1~6年内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含量逐渐增加,在0~60 cm土层的空间分布是从... 通过田间调查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的种植年限对土壤硝酸盐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寿光日光温室土壤硝酸盐含量普遍较高,并且种植年限在1~6年内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含量逐渐增加,在0~60 cm土层的空间分布是从上到下含量逐渐降低,表层积聚严重。日光温室土壤速效N、P、K含量变化受施肥量影响很大,也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提高,从而导致40~60 cm土壤速效N、P、K明显增加,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年限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当超过一定年限(5年)时,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小;在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栽培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尚未达到一级菜田土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种植年限 土壤硝酸盐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碳氮养分及胞外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杏 钟一铭 +2 位作者 杨京平 吕亚敏 王小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7-394,共8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夏季干旱事件频发影响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而茶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作物,因此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养分、生态酶活性及微生物生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园3种不同植茶年限(10a、...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夏季干旱事件频发影响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而茶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作物,因此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养分、生态酶活性及微生物生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园3种不同植茶年限(10a、30a和50a)土壤和邻近的荒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分(干旱组30%WFPS(water-filled pore space)和对照组55% WFPS)处理前、第7天和第14天的土壤碳氮养分(可溶性有机碳DOC,总有机碳TOC,微生物碳MBC,微生物氮MB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胞外酶活性(涉碳胞外酶:β-N萄糖苷酶BG,涉氮胞外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NAG+LAP)变化探讨不同水分对不同植茶年限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碳库及涉碳、涉氮胞外酶活性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先升高后降低(30a最高);土壤氮库养分随着植茶年限增加而增加。干旱处理增加了土壤TOC、NH_4-N、NO_3-N含量而降低了土壤MBC含量、BG和NAG+LAP活性。处理前后植茶年限30a土壤DOC、MBN、NO_3-N和涉碳、涉氮胞外酶含量最高且其干旱组土壤DOC、TOC、MBC、MBN含量与对照组比变幅相对较小,可推断植茶年限30a左右的土壤微生态环境丰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植茶年限 土壤养分 胞外酶活性 干旱
下载PDF
滨海苹果园土壤碳氮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付传城 章海波 +4 位作者 涂晨 李连祯 周倩 李远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7-867,共11页
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全氮(STN)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农田和果园生产力至关重要。以我国典型温带滨海果园—胶东苹果园为对象,采集了不同种植年限果园的488件表层土壤样品,探讨滨海果园SOC、STN含量和密度(SOCD、... 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全氮(STN)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农田和果园生产力至关重要。以我国典型温带滨海果园—胶东苹果园为对象,采集了不同种植年限果园的488件表层土壤样品,探讨滨海果园SOC、STN含量和密度(SOCD、STND)及碳氮比(C/N)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滨海地区及我国苹果园的生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胶东苹果园SOC和STN平均含量为10.78和1.42 g kg^(-1),平均密度为2.81和0.37 kg m^(-2),平均C/N为7.70;苹果园SOC、STN、SOCD、STND和C/N块基比分别为0.432、0.340、0.420、0.387和0.391,均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空间异质性。苹果园SOC、STN和C/N的时空分布受种植年限影响显著。随种植年限延长,SOC呈先增加、再下降的趋势,而STN持续增加,相应地C/N呈先降、后增加再降的趋势。土壤类型、地形条件和土壤酸化对胶东果园碳氮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对于内陆地区的辽宁西部、北京郊区、陕西渭北和新疆伊犁等地果园,山东胶东滨海苹果园SOC、STN含量和密度较高,C/N偏低,具有较快的周转速度和自身的时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苹果园 土壤有机碳 全氮 空间分布 种植年限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平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铁氧化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重建 卢瑛 +5 位作者 熊凡 崔启超 刘红宜 秦海龙 姜坤 高玉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4-904,共11页
珠江三角洲平原具有上千年的围垦历史,其土壤发生演变过程深受人为作用影响,开展此区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铁氧化物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能够揭示人为耕种下土壤发生演变过程。以珠江三角洲平原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 珠江三角洲平原具有上千年的围垦历史,其土壤发生演变过程深受人为作用影响,开展此区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铁氧化物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能够揭示人为耕种下土壤发生演变过程。以珠江三角洲平原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滨海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和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及黏粒中全铁、游离铁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发育土壤中游离铁(Fe_d)向土体下部淀积深度逐渐增加,黏粒中游离铁(Fe_(d(clay)))含量在水耕氧化还原层中呈减小趋势,而滨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Fe_d含量及淀积深度均有所减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滨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全铁(Fe_t)和游离铁(Fe_d)在黏粒中的富集程度呈增大趋势,而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土壤Fe_t和Fe_d富集程度逐渐减小。土壤Fe_d与Fe_t、黏粒游离铁(Fe_(d(clay)))与黏粒全铁(Fe_(t(clay)))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全铁富集率(Fe_(t(clay))/Fe_t)、游离铁富集率(Fe_(d(clay))/Fe_d)均与Fe_(t(clay))、Fe_(d(clay))、黏粒铁游离度(Fe_(d(clay))/Fe_(t(clay)))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e_t、Fe_d、土壤铁游离度(Fe_d/Fe_t)、黏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Fe_(t(clay))/Fe_t与Fe_(d(clay))/Fe_d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铁氧化物在黏粒中的富集以Fe_d为主,且铁氧化物的富集程度受土壤黏粒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淋溶淀积 种植年限 成土母质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不同棚龄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方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揭示设施大棚中土壤重金属的变化趋势,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研究了浙江金华市郊不同棚龄的设施大棚土壤中污染重金属的积累现状。结果表明,设施大棚中施用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使土壤重金属(Cr、Pb、Cu)含量随棚龄(0~8 ... 为揭示设施大棚中土壤重金属的变化趋势,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研究了浙江金华市郊不同棚龄的设施大棚土壤中污染重金属的积累现状。结果表明,设施大棚中施用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使土壤重金属(Cr、Pb、Cu)含量随棚龄(0~8 a)增加而递增,且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土壤Cu含量平均以7.565 mg(/kg.a)的速度增加,导致有24.14%的设施土壤Cu含量超标;而Cd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并且,5 a棚龄设施土壤有75%达污染警戒限水平(2级),而棚龄8 a设施土壤100%都达到或超过了污染警戒限水平。可见,目前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设施栽培导致重金属积累,设施土壤清洁使用的临界年限大约5 a。建议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尽量使用经堆制腐熟的畜禽粪等有机肥料,并适时采取灌水治理、施用石灰氮、植物修复等措施,以保证设施栽培土壤环境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土壤 栽培年限 重金属 污染评价
下载PDF
樱桃大苗培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司鹏 邵微 +4 位作者 于会丽 乔宪生 高登涛 王志强 杨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9-614,共6页
以樱桃苗圃行间土壤为试材,采用Biolog-Eco板技术与酶活性测定方法,研究樱桃大苗培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樱桃苗圃中育苗年限的增长不仅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比... 以樱桃苗圃行间土壤为试材,采用Biolog-Eco板技术与酶活性测定方法,研究樱桃大苗培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樱桃苗圃中育苗年限的增长不仅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比例,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双因子方差分析以及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受土层深度(过氧化氢酶除外)和生长年限的显著影响;微生物碳源的平均吸光值与育苗年限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关系;微生物多样性与4种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在樱桃大苗培育过程中,樱桃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以及酶活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苗 育苗年限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高温与降雨对不同茶龄土壤碳氮养分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茴 赵杏 +2 位作者 杨京平 钟一铭 王小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65,共9页
通过高温(35、40℃)和降雨处理,对三种不同茶龄包括10年(Y10)、30年(Y30)和50年(Y50)的茶园土壤和茶园邻近荒地土壤(Y0)进行研究,分析土壤碳氮含量、胞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明确不同茶龄土壤的碳、氮养分及酶活性对极端高温和降雨气候... 通过高温(35、40℃)和降雨处理,对三种不同茶龄包括10年(Y10)、30年(Y30)和50年(Y50)的茶园土壤和茶园邻近荒地土壤(Y0)进行研究,分析土壤碳氮含量、胞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明确不同茶龄土壤的碳、氮养分及酶活性对极端高温和降雨气候条件下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对土壤碳、氮库养分和涉碳、涉氮胞外酶活性有显著性影响,高温(35℃)处理降低了土壤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含量、土壤涉碳胞外酶活性,但是会增加涉氮胞外酶活性。极端高温(40℃)会显著降低土壤中碳氮养分含量以及涉碳、涉氮胞外酶活性,从而改变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和速率。极端高温处理之后,模拟降雨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碳以及胞外酶活性有恢复作用,但是对其他养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整个处理过程中,茶龄为Y30的土壤表现出更高的碳氮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对极端高温及降雨的环境变异抵抗力、土壤稳定性优于其他茶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龄 土壤养分 胞外酶活性 极端气候
下载PDF
温室栽培与大田种植模式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亚娟 宋佳倩 +3 位作者 石兆勇 张晓龙 张凯 王永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2期4258-4263,共6页
选择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山东寿光日光温室以及与其接近的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温室栽培模式与大田种植模式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模式相对于大田栽培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且土壤有... 选择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山东寿光日光温室以及与其接近的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温室栽培模式与大田种植模式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模式相对于大田栽培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且土壤有机碳的增量主要集中于0~20 cm的耕作层土壤,增加量达到7.5 g/kg,显著高于20~40 cm和40~60 cm的深层土壤;温室栽培模式土壤有机碳的增量随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呈幂函数式增长,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同时受到土壤类型和栽培作物种类的影响,表明温室栽培措施可以增加农业土壤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栽培 土壤有机碳 栽培年限 作物种类 土壤类型
下载PDF
亳芍多糖的积累规律及其单糖组成GC-MS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乃东 黄成 +3 位作者 夏青阳 陈琼 李俊 陈乃富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9-1356,共8页
目的:揭示亳芍多糖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亳芍的科学采收、质量评价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蒽酮比色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品,检测波长628 nm,测定亳芍多糖的含量;亳芍多糖溶于0.5 mol·L^(-1)盐酸甲醇溶液,80℃水浴酸解16 h,氮... 目的:揭示亳芍多糖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亳芍的科学采收、质量评价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蒽酮比色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品,检测波长628 nm,测定亳芍多糖的含量;亳芍多糖溶于0.5 mol·L^(-1)盐酸甲醇溶液,80℃水浴酸解16 h,氮气吹干后加入吡啶-六甲基二硅胺烷-三甲基氯硅烷(10∶2∶1),80℃水浴反应30 min,氮气吹干,残渣溶于正己烷,采用TG-5熔融石英毛细管柱、1.0 m L·min^(-1)氦气为载气、电子电离离子源(EI)、质量扫描范围为50~350 amu、三甲基硅烷(TMS)柱前衍生化-GC-MS分析法测定单糖组成及其含量。结果:栽培年限影响亳芍多糖积累,1~7年亳芍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2.7±0.03)%、(3.1±0.23)%、(4.1±0.10)%、(2.2±0.33)%、(1.5±0.23)%、(1.6±0.10)%和(1.6±0.07)%;栽培1~7年亳芍多糖均为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组成的杂多糖,但比例随栽培年限不同而变化。结论:从多糖含量角度,栽培3年的亳芍多糖含量最高,品质最佳;栽培年限对亳芍多糖的单糖种类没有影响,但对单糖比例及含量产生明显影响,提示不同株龄的亳芍多糖的结构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亳芍 栽培年限 多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三甲基硅烷衍生化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新垦耕地年龄及其生产能力指数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潇 左丽君 赵晓丽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1-468,共8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对黄河河口滩地的开垦成为了保持山东省乃至全国耕地动态平衡的关键。本文以东营市、垦利县、河口区和利津县作为研究区,利用6期(1984、1995、2000、2004、2008和2010年)TM影像,对黄河三...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对黄河河口滩地的开垦成为了保持山东省乃至全国耕地动态平衡的关键。本文以东营市、垦利县、河口区和利津县作为研究区,利用6期(1984、1995、2000、2004、2008和2010年)TM影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和耕地年龄进行了遥感监测和推定,并利用熵权法以植被指数(EVI和MSAVI)、植被覆盖度(Fv)和温度植被干燥指数(TVDI)为指标因子的耕地生产能力指数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1984-2010年的26年时间里,研究区的耕地动态变化显著,新垦耕地面积达到77 362.33hm2,大部分来源于草地的开垦。其中,耕地年龄在8-12年期间的新垦耕地面积最多,占了新垦耕地面积的34.47%;研究区新垦耕地的生产能力指数呈现随着耕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耕作时间在2-4年之内的新垦耕地平均生产能力指数,仅有传统耕地平均指数的67.66%;研究区传统耕地的生产能力指数大体上也在随着耕作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传统耕地在2010年的平均生产能力指数比1984年提高了7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耕地年龄 生产能力指数 熵权 遥感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平原不同母质土壤磷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贤 黄伟濠 +3 位作者 卢瑛 刘红宜 贾重建 王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1-869,共9页
选取珠江三角洲平原滨海沉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不同种植年限的农田,挖掘土壤剖面,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采用Tiessen et al连续提取方法测定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探讨成土母质对土壤磷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 选取珠江三角洲平原滨海沉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不同种植年限的农田,挖掘土壤剖面,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采用Tiessen et al连续提取方法测定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探讨成土母质对土壤磷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母质土壤磷形态均以无机磷为主,其中河流冲积物土壤无机磷最高(91.8%);无机磷以浓HC1提取态最高(21.9%~34.9%),有机磷以NaOH提取态最高(3.5%~7.9%)0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3种母质土壤中稀HC1提取态无机磷、浓HC1提取态有机磷占全磷比例和磷活化系数均呈下降趋势,残留态P占全磷比例呈上升趋势;3种母质土壤中NaHCO“NaOH提取态磷占全磷比例和土壤磷活化系数在土壤表层较高,而稀HC1提取态无机磷和残留态P占全磷比例在土壤剖面底层较高。通径分析表明,NaHCO3提取态无机磷对土壤磷活化系数影响最大。不同母质土壤剖面磷形态具有分异规律,长期种植降低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磷活化系数 成土母质 种植年限 珠江三角洲平原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森林预测西洋参药材的生长年限
18
作者 胡笑文 严华 +1 位作者 魏锋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8-1423,共6页
目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结合西洋参的理化性质,建立精准预测西洋参生长年限的机器学习模型,为市场上西洋参年限鉴定提供工具。方法:以前期收集的106批2~4年的西洋参样品为基础,采用西洋参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人参皂苷Rb_(1)含量、西洋参... 目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结合西洋参的理化性质,建立精准预测西洋参生长年限的机器学习模型,为市场上西洋参年限鉴定提供工具。方法:以前期收集的106批2~4年的西洋参样品为基础,采用西洋参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人参皂苷Rb_(1)含量、西洋参长度等9种理化特征作为数据特征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割方法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建模,并以多元线性回归作为对照模型,分别进行训练和验证。对所有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筛选,采用筛选后的特征再次进行建模,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初步建模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准确度优于多元线性回归,特征重要性分析表明,长度、重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人参皂苷Rb_(1)含量5种理化性质的重要性较高。使用筛选后的特征再次建模,得到改进后的随机森林模型。改进后的模型较原始模型准确性均有一定的提升:验证集上的均方误差为0.017,决定系数为0.950,可用于鉴别2~4年生西洋参。结论:基于我国规范化种植的不同生长年限的西洋参样品,建立了生长年限判定的数学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西洋参生长年限判断的依据,从而为西洋参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生长年限预测 随机森林 多元线性回归 浸出物 人参皂苷
原文传递
不同耕种时间下土壤剖面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0
19
作者 李宝富 熊黑钢 +1 位作者 张建兵 龙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9-438,共10页
以新疆奇台县绿洲不同耕种时间土壤含盐量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与相关分析法对其含盐量变化规律、盐分剖面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荒地转化成人类熟作的农田(5 a以上)过程中,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变化依次为表聚型、均... 以新疆奇台县绿洲不同耕种时间土壤含盐量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与相关分析法对其含盐量变化规律、盐分剖面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荒地转化成人类熟作的农田(5 a以上)过程中,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变化依次为表聚型、均匀型、震荡型和底聚型。未耕地土壤含盐量高,是典型的盐渍土,且表层聚集现象明显,含盐量在表层(0~20 cm)占整个剖面的34.31%。耕种5 a、10 a的土壤,多为底聚型盐分剖面。随耕种时间加长,土壤各层含盐量的活跃程度变化依次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较稳定层;土壤含盐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由极显著正相关转变为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pH的关系变化则相反。有耕作活动的土壤盐渍化发生了逆向演替,耕种10 a土壤平均含盐量仅为未耕地的20.90%,脱盐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由早期(0~3 a)的1.56 g kg-1a-1,下降为后期(5~10 a)的0.04 g kg-1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耕种时间 土壤含盐量 动态变化 影响关系
下载PDF
桂南茶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对植茶年限的响应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晟强 杜磊 叶绍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7-844,共8页
研究茶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对植茶年限的响应机制,可为茶园提升土壤肥力、保障土壤健康及促进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植茶年限8、17、25和43年的桂南南山白毛茶园土壤为对象,采集0~20 cm土层原状土样,通过干筛... 研究茶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对植茶年限的响应机制,可为茶园提升土壤肥力、保障土壤健康及促进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植茶年限8、17、25和43年的桂南南山白毛茶园土壤为对象,采集0~20 cm土层原状土样,通过干筛法获得各粒径(>2、2~1、1~0.25和<0.25 mm)团聚体,并测定其中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组成以>2 mm粒径团聚体为主,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粒径团聚体,平均值为63.8%;其次是<0.25 mm粒径团聚体;而2~1和1~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9.9%和7.8%。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重量直径(MWD)表现为植茶17年>8年>25年>43年。各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升高,其中>2和2~1 mm粒径团聚体较高,平均值在>2 mm粒径中分别为18.76和0.84 g·kg^-1、在2~1 mm粒径中分别为18.65和0.80 g·kg^-1;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0.25 mm粒径团聚体中最高,平均值分别为50.43、23.06和68.04 mg·kg^-1。长期植茶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的积累,但其储量的积累速率却逐年降低,不利于土壤速效钾的保持,其储量的流失速率在植茶中期(17~25年)最高。在区域茶园管理中,应重视植茶17年以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速效钾流失加剧等问题,以保障茶园土壤质量及促进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茶年限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养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