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 |
张明楷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1
|
|
2
|
西方国家被害人过错的刑法意义 |
陈旭文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59
|
|
3
|
人工智能犯罪的理论与立法问题初探 |
王肃之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6
|
|
4
|
刑法中的责任:以非难可能性为中心的考察 |
陈兴良
|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7
|
|
5
|
罪责的客观化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命运 |
劳东燕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2
|
|
6
|
违法性认识的属性之争:前提、逻辑与法律依据 |
柏浪涛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6
|
|
7
|
德国犯罪理论体系概述 |
托马斯.李旭特
赵阳
|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3
|
|
8
|
公平责任新论 |
张保红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9
|
论持有型犯罪的主客观特征 |
郝守才
张亚平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2
|
|
10
|
“无证收购玉米”案被改判无罪的系统解读 |
宁利昂
邱兴隆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11
|
域外刑法违法性认识辨析及其与社会危害性认识之比较 |
唐稷尧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2
|
歧视可以“间接”吗?——对间接歧视可责性问题的分析 |
金韬
|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3
|
论“不予行政处罚”的逻辑内涵及其适用展开 |
周苏湘
|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14
|
论智能机器人的法律人格及其刑事责任规范 |
肖姗姗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5
|
论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 |
韩光军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16
|
德国刑法中的超越承担过失理论介评 |
周铭川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
2010 |
6
|
|
17
|
试论非法行医罪的罪过 |
石磊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18
|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罪过研究--兼论行为基准说的优越性 |
杨晓庆
|
《运城学院学报》
|
2020 |
3
|
|
19
|
犯罪构成论的司法逻辑化探究 |
刘远
|
《法治研究》
|
2023 |
1
|
|
20
|
刑事制定法与习惯法冲突之解决——论法教义学视野下习惯法的运行逻辑 |
武良军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