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氏Ⅱ类2分类错上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黎敏 王斯维 +1 位作者 赵一姣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安氏Ⅰ类错者各18例(以下简称为Ⅱ类2组、Ⅰ类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了CBCT影像,在Invivo Dental 5.0图像处理软件中利用多平面重建方法截取上前牙唇舌向最大截面图,在此截图上从冠根角、面轴角两方面分析研究两组间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Ⅰ类组及Ⅱ类2组冠根角、面轴角差异,以及Ⅱ类2组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的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Ⅰ类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9.08°±3.31°、176.55°±2.77°和184.20°±2.51°,面轴角分别为21.00°±2.63°、19.63°±2.35°和19.36°±2.30°;Ⅱ类2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6.80°±2.62°、174.13°±3.28°和181.79°±2.88°,面轴角分别为23.20°±2.95°、22.29°±2.19°和20.61°±2.34°,除尖牙面轴角外,与Ⅰ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类2组各上前牙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这些牙的牙冠长轴和牙根长轴不都在同一直线上,存在冠根成角的现象。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上前牙具有更特殊的冠根形态,即牙冠长轴与牙根长轴明显成角,上切牙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牙冠唇面形态有别于安氏Ⅰ类错畸形的患者,这对治疗后牙根位置和转矩表达都会有影响,提示治疗此类患者需要考虑其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上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Ⅱ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根角 面轴角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成像技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中切牙冠根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于淼 徐依山 +5 位作者 李真真 吴瑶 刘佳 曹宇 张惠超 杨陆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成像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骨性Ⅲ类错牙[牙合]下颌中切牙冠根形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牙槽骨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拍摄CBCT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实验组,个别正常...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成像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骨性Ⅲ类错牙[牙合]下颌中切牙冠根形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牙槽骨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拍摄CBCT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实验组,个别正常[牙合]15例为对照组,并且将实验组根据下中切牙唇倾度不同分为舌倾组和直立组2个亚组,测量下颌中切牙冠根角、冠长、根长、冠根比和实验组牙槽骨形态,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冠根角小于对照组(P<0.01);(2)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直立组冠根角小于舌倾组(P<0.01),直立组根长大于舌倾组(P<0.05);(3)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冠根形态与牙槽骨形态有不同程度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中切牙冠根成角明显,并且直立组和舌倾组中的下颌中切牙冠根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中切牙冠根形态与牙槽骨形态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下颌中切牙 冠长 根长 冠根角
下载PDF
冠根比例在正畸矫治中的应用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佳芹(综述) 方志欣(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5期525-530,共6页
正常的冠根比例是临床正畸矫治中判断牙齿在牙槽骨中稳定性、是否具有良好口腔功能及各种治疗后的远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了解临床中冠根比例的定义、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等,有助于正畸医师在牙颌畸形的矫治中实现... 正常的冠根比例是临床正畸矫治中判断牙齿在牙槽骨中稳定性、是否具有良好口腔功能及各种治疗后的远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了解临床中冠根比例的定义、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等,有助于正畸医师在牙颌畸形的矫治中实现牙齿安全、高效地移动及获得稳定的矫治效果。该文就冠根比例在正畸矫治中的应用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冠根比例 解剖冠根比例 正畸矫治 冠根角
下载PDF
安氏Ⅰ类与Ⅱ类错[牙合]畸形上前牙冠根三维形态CBCT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玉萍 胡伟强 +1 位作者 郑俪媛 白宇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错[牙合]上颌前牙的冠根角和面轴角,对比分析此两类错[牙合]上前牙的解剖形态特征及差异。方法:将90名研究对象,根据安氏分类,分为安氏Ⅰ类错[牙合]组(Ⅰ组)、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Ⅱ^(1)组)、Ⅱ类2分类... 目的:通过测量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错[牙合]上颌前牙的冠根角和面轴角,对比分析此两类错[牙合]上前牙的解剖形态特征及差异。方法:将90名研究对象,根据安氏分类,分为安氏Ⅰ类错[牙合]组(Ⅰ组)、Ⅱ类1分类错[牙合]组(Ⅱ^(1)组)、Ⅱ类2分类错[牙合]组(Ⅱ^(2)组)3组。拍摄CBCT后将所获得的DICOM文件导入Dolphi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截取上前牙唇舌向最大截面。分别测量3组患者共计540颗上颌前牙的冠根角和面轴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Ⅰ组、Ⅱ^(1)组、Ⅱ^(2)组左右两侧同名牙的冠根角和面轴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2)组上前牙的冠根角小于Ⅰ组及Ⅱ^(1)组;Ⅱ^(2)组面轴角大于Ⅰ组及Ⅱ^(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上前牙的冠根角和面轴角与Ⅱ^(1)组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同一前牙的冠根角和面轴角间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类型错[牙合]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尤其进行转矩调整时要注意防止牙根吸收以及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Ⅰ类错[牙合] 安氏Ⅱ类错[牙合] 冠根角 面轴角
原文传递
应用锥体束CT对少年期中切牙冠根角度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媛 林汤毅 +2 位作者 王珊 张正东 王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上、下中切牙的冠根角度,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使用2种方法测量168颗中切牙的冠根角度,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上、下中切牙的冠根角度,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使用2种方法测量168颗中切牙的冠根角度,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两种方法定义的上、下中切牙的冠根角度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少年期,上中切牙crm角与8项硬组织测量项目间无显著相关性;上中切牙cr角与上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与SNA角呈负相关;下中切牙crm角和cr角均与ANB角和下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结论: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少年期上下中切牙冠根角度有相关性,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期 中切牙 冠根角 锥体束CT
下载PDF
基于CBCT三维重建数据的尖牙冠根形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艾毅龙 吴斯媛 邹晨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利用CBCT比较Ⅰ、Ⅱ、Ⅲ类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上下尖牙冠根形态的差异,为正畸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择已拍摄CBCT及X线头颅侧位片的恒牙列期错[牙合]患者,按ANB角大小进行矢状骨面型分类:Ⅰ类组、Ⅱ类组、Ⅲ类组。三... 目的利用CBCT比较Ⅰ、Ⅱ、Ⅲ类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上下尖牙冠根形态的差异,为正畸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择已拍摄CBCT及X线头颅侧位片的恒牙列期错[牙合]患者,按ANB角大小进行矢状骨面型分类:Ⅰ类组、Ⅱ类组、Ⅲ类组。三维重建获得右侧上下尖牙的正中矢状切面图像,以冠根角、冠根偏斜距离、临床冠中心的唇面切线角为指标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上尖牙(F=3.335,P=0.042)、下尖牙(F=3.745,P=0.029)冠根角及上尖牙(F=3.312,P=0.043)、下尖牙(F=3.641,P=0.032)冠根偏斜距离在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分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尖牙的Ⅰ类组冠根角大于Ⅱ类组,冠根偏斜距离为负且绝对值大于Ⅱ类组(P<0.05);下颌尖牙的Ⅲ类组冠根角小于Ⅰ、Ⅱ类组,冠根偏斜距离为正且大于Ⅰ、Ⅱ类组(P<0.05)。上下颌尖牙冠唇面切线角在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分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上下尖牙冠根形态存在差异,上颌尖牙的牙根偏向牙冠唇侧,Ⅰ类组比Ⅱ类组明显;下颌尖牙的Ⅲ类组相比Ⅰ、Ⅱ类组,则牙根更加偏向牙冠舌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骨面型 尖牙 恒牙列 AUTOCAD软件 三维重建 唇面 切线角 冠根
下载PDF
不同骨面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尖牙冠根成角特征
7
作者 张珍珠 徐卫华 +2 位作者 秦波 柳汀 黎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407-41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骨面型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颌尖牙的冠根角度。方法:选择135例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矢状骨面型及垂直骨面型分为9个小组。比较9个小组间上下颌尖牙的冠根角度是否存在差异,分析上下颌尖牙冠根成角与矢... 目的:研究不同骨面型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颌尖牙的冠根角度。方法:选择135例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矢状骨面型及垂直骨面型分为9个小组。比较9个小组间上下颌尖牙的冠根角度是否存在差异,分析上下颌尖牙冠根成角与矢状骨面型及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结果:上、下颌尖牙的冠根角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尖牙冠根角度与矢状骨面型呈负相关,下颌尖牙冠根角度与垂直骨面型呈负相关(P<0.05)。结论:正畸医生在使用非个性化设计固定矫治器时,可参照不同矢状向与垂直向错[牙合]类型的冠根成角规律,力争对尖牙的控制更加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根角 冠根形态 尖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