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红肉苹果杂种一代4个株系类黄酮含量及其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许海峰 王楠 +10 位作者 姜生辉 王意程 刘静轩 曲常志 王得云 左卫芳 张晶 冀晓昊 张宗营 毛志泉 陈学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174-3187,共14页
【目的】研究新疆红肉苹果(Malus sieversii f.neidzwetzkyana(Dieck)Langenf.)与‘富士’(M.domestica cv.Fuji)等苹果品种杂交后代株系间果实类黄酮合成差异的分子机理,为进一步完善功能型苹果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研究新疆红肉苹果(Malus sieversii f.neidzwetzkyana(Dieck)Langenf.)与‘富士’(M.domestica cv.Fuji)等苹果品种杂交后代株系间果实类黄酮合成差异的分子机理,为进一步完善功能型苹果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紫红2号及红脆1、2、4号等红肉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4个苹果株系发育后期的果实为试材,进行MYB10启动子基因型鉴定,并测定类黄酮组分和含量,分析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红脆1、2、4号MYB10启动子基因型均是R6R1型,而紫红2号启动子类型为R6R6型。红脆1号和紫红2号果实成熟期类黄酮含量分别为3.0 mg·g^(-1)和3.1 mg·g^(-1);紫红2号花青苷含量(23.9 U·g^(-1) FW)是红脆1号(12.2 U·g^(-1) FW)的2倍,其他类黄酮组分含量(1 635.3 mg·kg^(-1))仅是红脆1号的69%。紫红2号MYB10和UFGT等转录因子及花青苷合成基因在果实发育后期(花后110—125 d)均具有较高的表达量;红脆4号的MYB10虽然在果实发育后期(花后110—125 d)表达量较高,但b HLH3、TTG1、ANS和UFGT表达量较低。红脆1、2、4号类黄酮组分含量分别为2 355.0、1 247.5和1 337.5 mg·kg^(-1),差异显著;红脆1号MYB12转录因子及FLS、LAR和ANR等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结构基因表达量较高,而MYB16和MYB111表达量较低;红脆2、4号MYB12转录因子及FLS、LAR和ANR等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结构基因表达量较低,而MYB16和MYB111转录因子表达量较高。【结论】MYB10、b HLH3和TTG1等转录因子及ANS和UFGT等花青苷生物合成结构基因在果实发育后期高水平表达,可能是导致紫红2号成熟期果肉花青苷含量高的主要原因,而MYB12、MYB16和MYB111等转录因子及DFR、FLS、LAR和ANR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红脆1、2、4号等3个株系类黄酮组分及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红肉苹果 杂交后代 类黄酮 MYB10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苹果绵肉与脆肉株系果实质地差异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芮 张宗营 +6 位作者 高利平 冀晓昊 毛志泉 许海峰 王楠 吴树敬 陈学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676-3688,共13页
【目的】研究新疆红肉苹果(Malus sieversii f.neidzwetzkyana)与‘富士’苹果品种(M.domestica cv.Fuji)杂交后代绵/脆肉株系果实质地差异的分子机理,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功能型苹果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红... 【目的】研究新疆红肉苹果(Malus sieversii f.neidzwetzkyana)与‘富士’苹果品种(M.domestica cv.Fuji)杂交后代绵/脆肉株系果实质地差异的分子机理,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功能型苹果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杂交后代‘红绵2号’和‘红脆2号’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检测乙烯释放量、果实硬度与脆度以及ACS1等4个乙烯生物合成基因和PG等30个果实软化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观察其变化。【结果】‘红绵2号’和‘红脆2号’苹果果实发育期间的硬度和脆度均呈下降趋势,但‘红脆2号’各时期果实硬度和脆度均明显高于‘红绵2号’。‘红绵2号’花后120 d乙烯释放速率明显上升,并出现明显的乙烯释放峰;而‘红脆2号’花后120 d乙烯释放速率上升不明显,且无明显的乙烯释放峰。‘红脆2号’苹果果实各时期的ACS1、ACS3、ACO1和ACO2 4个乙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红绵2号’;4个乙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绵2号’ACS1、ACO1和ACO2三个基因在果实发育后期的表达量均在94%以上,而ACS3a在果实发育前、后期表达量分别占50%,表现为组成型表达。所检测的与果实软化相关的30个基因表达的时间顺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PL、AF1、EG2及XET1等15个基因主要在果实发育前期表达,PG、AF3、XET2、XET10和XET11 5个基因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表达,基因表达量均占总表达量的70%以上;除PL和AF1等6个基因外,‘红脆2号’PG等24个基因的总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红绵2号’。【结论】果实发育后期乙烯释放高峰的到来以及果实发育前、后期不同乙烯生物合成与果实软化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是导致‘红绵2号’果实在采收前就已软化变绵及其与‘红脆2号’质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红肉苹果 杂交后代 绵/脆肉株系 果实质地差异 分子机理
下载PDF
水稻杂种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与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海英 李晓光 +3 位作者 刘宏亮 黄星 徐美兰 金正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两个杂交组合(系选1号×通769和东农423×藤系180),研究其杂交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 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两个杂交组合(系选1号×通769和东农423×藤系180),研究其杂交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因杂交组合及性状不同而异;在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淀粉黏滞性谱的崩解值和消减值受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的影响较大,而在产量相关性状中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单株粒重等受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的影响相对较大;通过直链淀粉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可以从杂种后代中分出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后代,粳稻杂种后代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定向选择效果优于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效果,更容易得到超低亲的变异类型;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复杂,存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将会导致单株粒重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后代 直链淀粉含量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下载PDF
甘蔗杂交后代黑穗病抗性评价与抗感池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阙友雄 林剑伟 +2 位作者 黄文华 林玮 许莉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研究甘蔗杂交后代黑穗病抗性的遗传变异,构建抗病、感病近等基因池,配置了2个杂交组合,其中组合1为CP84-1198×科5,组合2为ROC20×桂糖73-167,对2个组合部分后代进行2次新植人工接种黑穗病抗性鉴定,调查并分析了5个病害参数... 为研究甘蔗杂交后代黑穗病抗性的遗传变异,构建抗病、感病近等基因池,配置了2个杂交组合,其中组合1为CP84-1198×科5,组合2为ROC20×桂糖73-167,对2个组合部分后代进行2次新植人工接种黑穗病抗性鉴定,调查并分析了5个病害参数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害有关参数中,发病持续期(SSD)与最大累计丛感染率(IPmax)、最大累计茎感染率(ISmax)、病情消长曲线下的面积(∑AUDPC)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IPmax与最短潜伏期(LP)在不同作物季间重演性高。应用2个病害流行学参数SSD和LP以及3个病情指数IPmax、ISmax和∑AUDPC作为聚类指标,采用欧氏距离及最长距离法,对2个组合的杂交后代部分个体的抗性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2对遗传背景不同的抗、感黑穗病近等基因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杂交后代 黑穗病抗性 病害参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甘蔗杂交后代遗传变异评价及高糖和低糖池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阙友雄 黄文华 +2 位作者 许莉萍 张木清 陈如凯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6期811-816,共6页
以甘蔗品种CP84-1198为母本,科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1;以ROC20为母本,桂73-167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2。调查了2个杂交组合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主要经济形状,并应用相关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 以甘蔗品种CP84-1198为母本,科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1;以ROC20为母本,桂73-167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2。调查了2个杂交组合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主要经济形状,并应用相关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甘蔗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在世代间的差异和重演性。结果表明:有性世代中,株高与锤度、丛重、锤重都呈显著正相关,有效茎数对甘蔗经济产量的直接效应大于株高与茎径;无性世代中,锤度的变异系数最小,锤度性状稳定性相对较高;同一组合无性世代的株高、茎径和锤度的均值均显著高于有性世代;不同世代中株高和锤度重演力强,而茎径的相关系数不显著,重演力较弱,"Brix-clumpweigh"拟合图显示了有望从杂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出高糖、高产聚合基因型个体。根据以上结果,还探讨了杂交后代高产优质个体的选择策略,同时构建了能用于标记分析的高糖和低糖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杂交后代 经济性状 遗传变异 选择策略
下载PDF
大豆杂交后代种值密度对选择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田佩占 阎日红 刘宝泉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1-32,共2页
以两亲生育期及结荚习性差异不大的两个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比较了同等后代群体分别在稀植(15cm株距)和密植(7.5cm株距)条件下的选择效果。结果表明,在稀植条件下对产量的选择较为有利。
关键词 大豆 杂交后代 种植密度 选择效果
下载PDF
白杨派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及选择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传宝 倪惠菁 +4 位作者 姚俊修 李善文 张有慧 黄启伦 李际红 《山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13-17,12,共6页
对白杨派16个杂交组合的1年生苗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和分枝性状在组合间和组合内单株间均存在广泛变异,各性状的杂交组合遗传力在0.814~0.871间,属于高遗传力性状,杂交组合间存在的变异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多重比较... 对白杨派16个杂交组合的1年生苗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和分枝性状在组合间和组合内单株间均存在广泛变异,各性状的杂交组合遗传力在0.814~0.871间,属于高遗传力性状,杂交组合间存在的变异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生长量较大的组合是YX2×LM50、3605×T31、150×84K、YX2×T31、YX2×13-16,在这5个杂交组合中,YX2、3605、150 3个无性系做母本,LM50、T31、84K、13-16做父本,初步认为这7个亲本为优良的种质资源。根据每个杂交组合的群体平均苗高加两个标准差的标准共选出140株超级苗,平均入选率为2.2%,各个杂交组合入选的超级苗苗高超其群体均值51.4%~7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派 杂交子代 遗传变异 选择
下载PDF
杉木两水平双列杂交子代生长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方扬辉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23年生杉木种源间和种源内两水平双列交配设计的90个杂交组合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湖南和湖南×福建种源组合在23年生时3个生长性状中的总配合力...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23年生杉木种源间和种源内两水平双列交配设计的90个杂交组合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湖南和湖南×福建种源组合在23年生时3个生长性状中的总配合力表现均排在前3位;江西×福建种源组合在23年生时胸径性状的总配合力表现最优;江西(全南12)×湖南(靖县21)家系组合在23年生时3个生长量性状中的总配合力表现均排在第1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两水平双列杂交 杂交子代 生长性状 配合力
下载PDF
回交对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交后代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振民 康波 +1 位作者 邓劭华 姚玉霞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2-17,共6页
以3个随机交配的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交组合的F1代做待改良群体,分别用有限性、亚有限性、无限性等3个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做回交亲本,组配9个回交组合。通过对这9个组合回交一代(BF1)和3个自交F2代株高、主茎... 以3个随机交配的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交组合的F1代做待改良群体,分别用有限性、亚有限性、无限性等3个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做回交亲本,组配9个回交组合。通过对这9个组合回交一代(BF1)和3个自交F2代株高、主茎粗、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以有限性品种做回交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降低株高、增加茎粗效果最佳,亚有限品种次之,无限品种效果最差。对分枝这一性状的改良应选用独秆型品种进行回交,而和品种本身的结荚习性无关。百粒重大的回交亲本对克服种间杂交后代的小粒性效果最佳。只要亲本选配得当,回交F1代即可分离出百粒重接近栽培大豆的单株。在蛋白质含量上用高蛋白品种进行连续回交,可逐年提高杂种后代的蛋白质含量。选用进化程度较高的半野生大豆做亲本,其组合的自交F2代及BF1代即可获得一定数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 栽培大豆 半野生大豆 杂交 改良效果
下载PDF
普通小麦-大麦杂种后代衍生系抗旱性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淑会 陈新宏 +3 位作者 蔡振虎 武军 赵继新 杨群慧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5,共6页
通过对普通小麦-大麦杂种后代群体分离出的13个2n=42整倍体衍生系种子发芽水分效应和干旱胁迫条件下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方差分析筛选出4个具有大麦抗旱性状的杂种后代衍生系(WB0859、WB0862、WB0826、WB0817),其中,WB0817、... 通过对普通小麦-大麦杂种后代群体分离出的13个2n=42整倍体衍生系种子发芽水分效应和干旱胁迫条件下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方差分析筛选出4个具有大麦抗旱性状的杂种后代衍生系(WB0859、WB0862、WB0826、WB0817),其中,WB0817、WB0826和WB08623个衍生系的抗旱指数介于‘长武34’和‘小偃128’对照品种之间,衍生系WB0859抗旱指数均高于抗旱对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栽培大麦 杂种后代衍生系 抗旱性
下载PDF
普通小麦×大麦杂种后代耐旱类型的选育
11
作者 刘淑会 蔡振虎 高琪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9,共5页
普通小麦×大麦杂种与普通小麦回交,回交后代产生丰富的性状分离,对其中分离出的部分2n=42的整倍体植株,进行形态、生育期和产量等指标的选择,选出了比当地种植的旱地品种长武134和当地主要栽品种小偃22抗旱性强的小麦新类型。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栽培大麦 杂种后代 抗旱性
下载PDF
籼粳杂种后代支链淀粉结构及其与稻米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小松 朱昌兰 +6 位作者 王方 欧阳林娟 贺晓鹏 傅军如 陈小荣 刘琚珥 贺浩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9-1225,共7页
为了探讨利用优质粳稻改良灿稻品质的可行性,以食味品质极佳的粳稻品种越光为母本、食味品质差的籼稻品种桂朝2号为父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籼粳杂种后代的支链淀粉结构变异特征及其与稻米胶稠度、起始成糊温度... 为了探讨利用优质粳稻改良灿稻品质的可行性,以食味品质极佳的粳稻品种越光为母本、食味品质差的籼稻品种桂朝2号为父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籼粳杂种后代的支链淀粉结构变异特征及其与稻米胶稠度、起始成糊温度和RVA谱特征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RIL群体中,所有性状呈现连续分布,且双向超亲分离明显,双亲平均值除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低于低亲值外,其余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RIL群体中支链淀粉短链(6≤DP≤11)分配比率表现为籼型<偏籼型<偏粳型<粳型,中链(12≤DP≤24)分配比率表现为籼型>偏籼型>偏粳型>粳型,存在极少量短链分配率较高而中链分配率较低的灿型株系,说明利用优质粳稻与籼稻杂交,其后代的籼粳特性对稻米支链淀粉结构有较显著影响,但通过加强后代选择,也可以选到支链淀粉结构象粳型的优良株系。在RIL群体中,支链淀粉短链分配率与起始成糊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中链分配率与起始成糊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长链分配率与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支链淀粉链长与胶稠度和RVA谱其他特征值的相关性表现因种植地点不同而有差异。研究结果为灿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的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后代 支链淀粉结构 稻米糊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