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高玉山 朱知运 +3 位作者 毕业莉 冯振生 孙毅 阎孝贡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3年第6期26-31,共6页
采用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土,结果表明,施用石膏后增加了玉米的保苗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土壤硬度和pH值明显降低,土壤三相比得到改善,根系干重明显增加,土壤中的二价离子增多,一价离子减少,ESP普遍降低,土壤化学性质得到改善;玉米单产... 采用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土,结果表明,施用石膏后增加了玉米的保苗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土壤硬度和pH值明显降低,土壤三相比得到改善,根系干重明显增加,土壤中的二价离子增多,一价离子减少,ESP普遍降低,土壤化学性质得到改善;玉米单产增加12.58%~44.31%;同时,施用石膏第二年、第三年的后效作用仍很显著,对高粱、向日葵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苏打盐碱土 土壤改良 作物生长发育 产量 后效作用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盐渍土壤特征及改良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黄晶 孔亚丽 +5 位作者 徐青山 朱春权 朱练峰 曹小闯 洪小智 张均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3,共6页
全球盐渍土壤面积大、分布广,且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下,土壤盐渍化进程加速。盐渍化对土壤环境以及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盐渍土壤改良对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生产力尤为重要。我国盐渍土壤占世界盐渍土壤面积近... 全球盐渍土壤面积大、分布广,且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下,土壤盐渍化进程加速。盐渍化对土壤环境以及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盐渍土壤改良对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生产力尤为重要。我国盐渍土壤占世界盐渍土壤面积近1/10,盐渍土壤复垦和土壤盐渍化防治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采取适当且具有成本优势的措施缓解盐渍土壤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需求。本文总结了盐渍土壤特征,从降盐措施、改良及培肥措施、生物应对措施3个方面综述了盐渍土壤改良途径,为进一步开展盐渍土壤改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土壤改良 作物增产
下载PDF
高效溶磷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乔策策 王甜甜 +4 位作者 王若斐 刘超 高琦 李荣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4-670,共7页
[目的]从大田玉米根际土壤初筛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复筛出具最优溶磷能力的玉米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改良的PVK培养基定性筛选溶磷菌株,通过NBRIP液体摇瓶试验定量研究其溶磷能力,再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来确定溶磷... [目的]从大田玉米根际土壤初筛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复筛出具最优溶磷能力的玉米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改良的PVK培养基定性筛选溶磷菌株,通过NBRIP液体摇瓶试验定量研究其溶磷能力,再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来确定溶磷菌的促生和增产效果。[结果]从玉米大田根际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细菌,其中菌株NJAU-B8在PVK培养基上溶磷圈直径与菌体直径的比值较高,在NBRIP液体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487.67mg·L-1。2季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AU-B8对苗期玉米生长促进作用优于其他菌株,其中第1季株高、茎粗、SPAD值、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较不接菌处理(CK)分别增加40.37%、18.74%、1.32%、46.67%和4.08%,而第2季则分别增加22.18%、2.02%、1.20%、16.26%和35.53%。另外除菌株B1,其他接菌处理株高均优于CK。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第1季玉米产量复合微生物肥料(BIO)与有机-无机复混肥(AO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BIO处理依然高于AOF和化肥(CF)处理;第2季白菜产量达到显著性差异;第3季BIO处理土豆产量分别比AOF和CF处理增产11.29%和26.41%。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NJAU-B8归类于伯克霍尔德属(Burkholderia sp.)。[结论]分离获得高效溶磷菌株NJAU-B8,其菌剂能够有效促进苗期玉米生长和增加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溶磷量 玉米 促生 增产
下载PDF
土壤盐渍化及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作章 陈劲松 +2 位作者 彭尔瑞 李荣亮 吴大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208,共7页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盐渍化受到广泛关注,全球约有8%的土地受到盐渍化的威胁。我国是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盐渍土面积占全球盐渍土面积的1/10,且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条件影响下,受盐渍化胁迫的土壤还在不断发展...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盐渍化受到广泛关注,全球约有8%的土地受到盐渍化的威胁。我国是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盐渍土面积占全球盐渍土面积的1/10,且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条件影响下,受盐渍化胁迫的土壤还在不断发展,严重影响耕地资源、作物产量、农业发展等其他方面。因此,采用经济合理高效的治理措施改善盐渍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的产量具有现实意义。总结了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及来源,从灌排措施、物理调节、化学改良、生物措施这4个方面综述了盐渍化土壤的治理途径,为进一步开展盐渍土的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治理机制 作物增产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旱地长期轮耕的保墒增产效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玉娇 王浩 +3 位作者 王淑兰 王瑞 李军 王小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6-136,共11页
保护性耕作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蓄水保墒,提高作物产量。但长期采用单一的耕作方式不仅不能促进作物增产,反而会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土壤轮耕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土壤耕作技术措施,将翻、旋、免等土壤耕作措施进行合理的组... 保护性耕作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蓄水保墒,提高作物产量。但长期采用单一的耕作方式不仅不能促进作物增产,反而会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土壤轮耕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土壤耕作技术措施,将翻、旋、免等土壤耕作措施进行合理的组合与配置,对于减少长期单一耕作缺点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寻适宜于黄土旱塬地区旱作麦玉轮作田长期生产的耕作模式,于2007-2017年在陕西省合阳县设置长期定位试验,该试验共设置4种轮耕模式:免耕/深松轮耕(NS)、深松/翻耕轮耕(SC)、翻耕/免耕轮耕(CN)和连续翻耕处理(CT),分析了不同轮耕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土壤水分利用规律、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应及农田增产效应。结果表明,1)轮耕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CN轮耕处理土壤容重较低,0~60 cm土壤容重为1.31 g/cm^3。2)轮耕能在休闲期蓄存更多的土壤水分,其中以CN处理的蓄水效果较好。3)轮耕能在作物生育期为作物提供更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其中以CN处理在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较好。4)相较于传统翻耕模式,CN模式显著提高作物小麦/玉米轮作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冬小麦和春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5 221和7 433 kg/hm^2,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5.5和20.7 kg/(hm^2·mm)。5)不同轮耕处理以CN处理经济投入较低,经济收益较高,2007-2017年平均经济收益为6254元/hm^2。综上所述,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CN模式是适宜于黄土旱塬小麦/玉米轮作田的最佳轮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作物 土壤 增产增收 黄土旱塬 小麦/玉米轮作
下载PDF
镁对作物增产提质的作用与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10
6
作者 鲁振亚 候杰 +1 位作者 侯翠红 王好斌 《化肥工业》 CAS 2019年第4期12-17,共6页
研究表明,镁是动植物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人体健康、动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简要介绍了镁的发现历史、主要功能、常见镁肥产品与用途,并针对当前作物自身镁含量下降、磷肥产品结构变化导致镁的施用量减少、... 研究表明,镁是动植物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人体健康、动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简要介绍了镁的发现历史、主要功能、常见镁肥产品与用途,并针对当前作物自身镁含量下降、磷肥产品结构变化导致镁的施用量减少、土壤与作物缺镁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含镁肥料发展、促进镁肥施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增产 提质
下载PDF
41.7%氟吡菌酰胺SC对甘薯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韩瑞华 王淑枝 +4 位作者 王利霞 张自启 刘顺通 王小梅 段爱菊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3-536,共4页
[目的]研究41.7%氟吡菌酰胺SC在甘薯上的防病增产效果。[方法]通过栽插时浇穴和栽插前药泥蘸根处理,生长期调查作物长势,收获期调查产量和病害的发生情况,对41.7%氟吡菌酰胺SC的防病增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1.7%氟吡菌酰胺SC各处理田... [目的]研究41.7%氟吡菌酰胺SC在甘薯上的防病增产效果。[方法]通过栽插时浇穴和栽插前药泥蘸根处理,生长期调查作物长势,收获期调查产量和病害的发生情况,对41.7%氟吡菌酰胺SC的防病增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1.7%氟吡菌酰胺SC各处理田间栽插后对甘薯前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1.7%氟吡菌酰胺SC各处理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比对照增产96%以上,与田间常用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药剂3.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相比增产17%以上;41.7%氟吡菌酰胺SC各处理(750 mL/hm^(2)浇穴、1005 mL/hm^(2)浇穴、1005 mL/hm^(2)蘸根、2010 mL/hm^(2)蘸根)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病情指数计算分别为81.13%、83.66%、73.60%、78.46%)均优于对照药剂3.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68.83%),对甘薯软腐病防治效果(61.68%、61.85%、70.89%、75.60%)显著优于3.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5.13%),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60.53%、78.73%、76.49%、82.66%)均显著优于3.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42.32%)。[结论]41.7%氟吡菌酰胺SC无论浇穴还是蘸根各处理对甘薯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对甘薯茎线虫病、软腐病和黑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7%氟吡菌酰胺SC 甘薯 作物长势 增产 防病效果
原文传递
滨海复垦土地不同间混作模式增产及改良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奕豪 李际峰 +4 位作者 董晓亮 王松涛 刘志全 吴振 陈为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粱与野生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在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土地上的作物增产及改良效应,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提高复垦土地生产力的机理及引起高粱根际土壤细菌菌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为优化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土地种植模式、种地养地... [目的]通过研究高粱与野生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在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土地上的作物增产及改良效应,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提高复垦土地生产力的机理及引起高粱根际土壤细菌菌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为优化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土地种植模式、种地养地相结合提供依据。[方法]在废弃盐田复垦形成的土地进行小区定位试验,设置高粱单作(S)、野生大豆单播(WS)、1行高粱1行野生大豆间作(S1WS1)、1行高粱2行野生大豆间作(S1WS2)、高粱与野大豆同行混播(SWS)共5个处理,以高粱生物量、产量及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不同种植模式根际土壤细菌的菌群变化,并对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与高粱单作(S)相比,高粱-野生大豆间混作S1WS1、S1WS2、SWS模式作物增产率分别为10.16%、13.15%、40.68%,作物增产率与土壤硝态氮、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体现了间混作优势;S1WS1、S1WS2、SWS模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氮磷养分含量、酶活性,降低了土壤pH和含盐量,SWS模式土壤改良效果最好;S1WS2、SWS模式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SWS模式细菌多样性指数最高,Ace、Chao、Shannon指数分别为S模式的1.12倍、1.12倍、1.04倍,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硝态氮、脲酶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与绿弯菌门为丰度大于10%的优势菌门,土壤硝态氮、碱性磷酸酶、氮磷比为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S1WS1、S1WS2、SWS模式均提高了作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酶活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相比于其它模式,SWS模式作物增产率与土地当量比均最大,最有利于发挥间混作优势;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均最高,土壤改良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种间相互作用 作物增产 土壤改良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粮食增产与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刘奇勇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4-7,10,共5页
在农业技术驱动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迅速推进,农业机械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大规模投入使用。但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貌。这些自然条件对农业机械的选型、高效运用及科学维护构成了独特挑战,... 在农业技术驱动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迅速推进,农业机械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大规模投入使用。但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貌。这些自然条件对农业机械的选型、高效运用及科学维护构成了独特挑战,也为粮食增产与安全性提升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基于以上背景,在明确农业机械化生产自动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和技术集成3种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农业机械化对粮食增产与安全性的影响。以农业机械化在不同角度的影响实际为基本角度,从根据地形条件精细化农业机械的使用功能、强化农机养护与故障处理培训和规范化精准农业技术的指导与监管3个方面,探究农业机械化在粮食增产与安全性中的应用策略。通过此次研究,全面揭示农业机械化与粮食增产和安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粮食增产 粮食安全 农业生产 农业技术驱动
下载PDF
The supporting capabil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increase of yield in North China Plain
10
作者 ZHANG Hongye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8年第2期80-85,共6页
The potential of yield increas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about 30 billion kg by ameliorating the low yield and medium low yield farmlands and 4 billion kg by reclaiming unused land. Water shortage will be the main ... The potential of yield increas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about 30 billion kg by ameliorating the low yield and medium low yield farmlands and 4 billion kg by reclaiming unused land. Water shortage will be the main limitation to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grain crop yield. The amount of water shortage is 8 200 million m3 at present, and will be 17 720 million m3 in 2 000. Yield increase can not be realized by using more water in the future. Other factors such as decrease of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grain crop growing area,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destruction of resources will als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paper for attaining sustainable increase of yield in the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in yield increase grain crop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下载PDF
原料、炭化温度和生物质炭组分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佳霖 许觜妍 +4 位作者 张怡云 李婕 刘晓雨 李恋卿 潘根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775-2785,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炭化温度和生物质炭不同组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而揭示生物质炭的增产机制。【方法】分别以木屑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450、550℃下裂解得到生物质炭。采用热水浸提法将生物质炭中的可溶性组分(浸提液)与难...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炭化温度和生物质炭不同组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而揭示生物质炭的增产机制。【方法】分别以木屑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450、550℃下裂解得到生物质炭。采用热水浸提法将生物质炭中的可溶性组分(浸提液)与难溶性组分(炭骨架)分离。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及组分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添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16.1 g/盆,显著高于添加木屑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13.0 g/盆)和对照处理(13.5 g/盆)。与地上部生物量类似,添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处理下小白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等形态学指标较木屑生物质炭和对照处理显著改善。添加炭骨架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16.5 g/盆,较添加原状生物质炭和浸提液分别提高26.9%和17.9%。添加炭骨架处理下小白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较添加浸提液处理分别提高64.1%、51.1%、38.3%和80.0%。不同炭化温度裂解得到的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生长无显著影响。与添加原状生物质炭处理相比,添加炭骨架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氮含量提高25.9%,而磷和钾含量分别降低39.7%和14.1%。添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处理下土壤pH、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添加木屑生物质炭处理分别提高0.1个单位、20.3%、19.1%、29.1%和189.2%。与添加原状生物质炭相比,添加生物质炭骨架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14.6%、6.6%、41.3%和55.1%,土壤pH升高0.13个单位;而添加生物质炭浸提液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49.8%、18.9%和24.2%,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与根长、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浸提液 小白菜 产量 根系形态 作物增产机制
下载PDF
豫东潮土区近14年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演变及其对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成士 谢坤 +5 位作者 丁大伟 刘安能 任文 陈金平 雍蓓蓓 李中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0-1299,共10页
【目的】土壤肥力是作物产量的基础和科学施肥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分析了豫东潮土区长期定位试验最近14年的监测数据,以明确常规化肥施用模式下农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演变特征及其对施肥的响应,为潮土区农田科学合理施肥及农业可持续... 【目的】土壤肥力是作物产量的基础和科学施肥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分析了豫东潮土区长期定位试验最近14年的监测数据,以明确常规化肥施用模式下农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演变特征及其对施肥的响应,为潮土区农田科学合理施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数据来自河南商丘实验站6个定位监测点,基于2006—2019年对0—20、20—40 cm土层9个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土壤容重)的监测结果以及农田施肥量和作物产量的调查结果,运用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采用通径系数方法分析农田氮磷钾化肥施用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贡献的影响。【结果】6个农田监测点0—20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及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均逐渐增加,2019年较2006年分别增加了84.1%、165.0%、28.0%、57.0%、61.6%、277.3%、0.37,速效磷含量总体变化不显著;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及IFI总体表现为逐渐增加,全氮、速效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0—10、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提高。14年间,氮、磷化肥和氮磷钾化肥总施用量呈增加趋势,2019年较2006年分别增加了79.0%、186.0%和73.8%。2019年小麦和玉米总产量较2006年增加了4.2%,作物产量增幅明显小于化肥投入量的增幅。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9年间氮、磷、钾化肥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值分别为0.718、0.710、0.710,对作物产量的贡献值分别为1.091、1.087、1.087,而2010—2019年间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值分别为0.523、0.364、−0.620,对作物产量的贡献值分别为0.911、0.884、−1.108,明显低于2006—2009年。【结论】从2006到2019年的14年间,豫东潮土区农田化肥施用量增加了73.8%,而农作物产量仅增加了4.2%,且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长期定位监测 土壤肥力 化肥投入增加率 作物产量提高率 肥料贡献率
下载PDF
喀左县节水增粮项目区建设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立新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第5期146-148,共3页
喀左县辖22个乡镇(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2.71万,农业人口37.2万,是辽宁西部农业欠发达地区。项目区作物种植以玉米、大豆、蔬菜、果树为主,作物播种面积为4.6万hm2,其中玉米3.3万hm2。喀左县域内比较适宜发展玉米膜下滴灌工程。... 喀左县辖22个乡镇(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2.71万,农业人口37.2万,是辽宁西部农业欠发达地区。项目区作物种植以玉米、大豆、蔬菜、果树为主,作物播种面积为4.6万hm2,其中玉米3.3万hm2。喀左县域内比较适宜发展玉米膜下滴灌工程。新项目实施后每年增加效益3689.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区 作物 建设标准 节水增粮 灌溉
下载PDF
东农1号生长素对作物生育和产量的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孱 白景华 +1 位作者 余肇福 王春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1-119,共9页
经1991~1993年的田间试验证明,东农1号生长素对我省多种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经该调节剂处理后,作物生育期提前,叶面积增大,花荚脱落减少,干物质积累增多,并具有促早熟、增产、改善品质的作用。
关键词 生长素 作物 增产 生育 东农1号
下载PDF
增产菌在牧草和饲料作物生产中增产效果的研究
15
作者 杨珍 何为平 《中国草地》 CSCD 1994年第4期36-38,32,共4页
试验分别在内蒙古敖汉旗、东胜市和清水河县进行,设增产菌亩用量5克、7.5克和10克三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增产菌对供试牧草和饲料作物均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以亩喷施10克为最好,其增产率在敖汉点沙打旺为28.6... 试验分别在内蒙古敖汉旗、东胜市和清水河县进行,设增产菌亩用量5克、7.5克和10克三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增产菌对供试牧草和饲料作物均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以亩喷施10克为最好,其增产率在敖汉点沙打旺为28.66%,紫花苜蓿为23.44%;在东胜点沙打旺为31.67%,柠条为17.21%,青贮玉米和甜菜分别为35.26%和16.16%;在清水河点增产幅度最大,羊柴+苜蓿人工混播草地增产达到36.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菌 牧草 饲料作物 增产效果
原文传递
论作物源的数量、质量关系及其类型划分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明 李少昆 +1 位作者 王志敏 王树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3-58,共6页
从源的数量、质量角度分析作物增产的途径后指出,作物增产是沿着由源的数量增加向着数量、质量并重和以质量改善为主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现阶段应加强对源质量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光合速率值、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和光合对环... 从源的数量、质量角度分析作物增产的途径后指出,作物增产是沿着由源的数量增加向着数量、质量并重和以质量改善为主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现阶段应加强对源质量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光合速率值、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和光合对环境适应力等可作为衡量源质量的生理指标。鉴于作物基因型在源的数量、质量生理特性方面表现出的多样性,则开展不同基因型源数量、质量类型分类,选配源数量、质量高度协调的品种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质量 数量 源库 产量 光合性能
下载PDF
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促进茶叶生长药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霞 束放 +4 位作者 周开云 谈孝凤 陈卓 李邦平 江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7期44-48,共5页
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对茶树萌芽时间、发芽密度、百芽鲜重、百芽干重、新梢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对照药剂及空白对照处理区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期间未发现有药害情况的产生,经农残检测,结果安全,经品质检测,品... 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对茶树萌芽时间、发芽密度、百芽鲜重、百芽干重、新梢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对照药剂及空白对照处理区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期间未发现有药害情况的产生,经农残检测,结果安全,经品质检测,品质提升,适合在茶树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 作物提高抗逆性 增加产量
下载PDF
基于食物能量安全的马铃薯主粮化实证研究--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建平 陈婧 上官周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5-200,共6页
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基于食物能量安全标准,以宁夏南部山区6区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海原县)为例,研究马铃薯主粮化对粮食安全和其他大宗作物的影响。结... 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基于食物能量安全标准,以宁夏南部山区6区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海原县)为例,研究马铃薯主粮化对粮食安全和其他大宗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旱作一年一熟制区马铃薯单产(鲜重)>玉米>小麦>豆类,隆德县和泾源县马铃薯单产分别达到18.16 t/hm2和18.01 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单产水平下,单位面积马铃薯生产虚拟水小于玉米、小麦和豆类;单位耕地面积马铃薯生产食物能量显著高于小麦和豆类,而低于玉米;马铃薯可实现增产潜力以彭阳县和海原县较大,分别为10.22 t/hm2和12.27 t/hm2,大于玉米和小麦可实现增产潜力;当一个地区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超过小麦的3.8倍、玉米的4.1倍、豆类的4.7倍时,单位面积马铃薯生产食物能量才能超过小麦、玉米和大豆。因此,黄土高原旱区发展马铃薯主粮化需谨慎,不同农业区域应根据农业结构、粮食单产及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的具体情况,确定马铃薯的主粮位置,以免造成耕地生产食物能量总量下降,威胁到区域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主粮化 食物能量 可实现增产潜力 宁夏南部山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