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39
1
作者 赵俊芳 郭建平 +1 位作者 张艳红 徐精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简要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方法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种植布局、农业成本的影响几个方面。并通过分析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有待改进的方... 简要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方法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种植布局、农业成本的影响几个方面。并通过分析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有待改进的方面和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研究方法 农作物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种植布局 农业成本
下载PDF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7
2
作者 陈水森 柳钦火 +2 位作者 陈良富 李静 刘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6-171,共6页
介绍了遥感监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基于常规方法、线状框架采样、面积框架采样、光谱混合模型(spectralmixturemodel,SMA)等方法进行植被制图和进行粮食作物识别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波谱库的农... 介绍了遥感监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基于常规方法、线状框架采样、面积框架采样、光谱混合模型(spectralmixturemodel,SMA)等方法进行植被制图和进行粮食作物识别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波谱库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监测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 波谱库 遥感监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MODIS时序NDVI特征值提取多作物播种面积的方法 被引量:86
3
作者 杨小唤 张香平 江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22,共6页
MODIS数据的1、2波段是具有250m空间分辨率的红和近红外波段,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对农作物进行动态跟踪监测。随着农作物的生长,NDVI值逐渐增大,并在一定生育期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由于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生育期,NDVI峰值的大... MODIS数据的1、2波段是具有250m空间分辨率的红和近红外波段,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对农作物进行动态跟踪监测。随着农作物的生长,NDVI值逐渐增大,并在一定生育期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由于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生育期,NDVI峰值的大小、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通过对北京市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查和3月中旬到11月上旬的不同作物的NDVI值采样分析,得出:①冬小麦NDVI值3月下旬相对较高,5月上旬最大;②春玉米的NDVI峰值出现于8月上旬;③夏玉米的NDVI峰值出现于8月中旬;④大豆的NDVI峰值也出现在8月中上旬,可通过物候历与春玉米区分开来(春玉米是单季作物,大豆是双季作物),通过峰值大小与夏玉米区分开来。结合北京市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通过NDVI值时序变化规律从MODIS数据中提取了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总体精度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植面积 MODIS数据 NDVI
下载PDF
东北农作区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奇峰 张海林 陈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9,84,共7页
从农作制分区角度,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东北农作区种植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情况,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法探讨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主要作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1985-2005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小麦种植... 从农作制分区角度,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东北农作区种植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情况,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法探讨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主要作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1985-2005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小麦种植比重的减少和大豆种植比重的增加,种植结构整体上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各农作亚区形成了特色种植结构。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形成了各自主要的生产区域。主要变化为:水稻和玉米种植区域增加,小麦种植区域大幅缩减,大豆种植范围重心北移和种植区域增加。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共同影响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而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是种植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制度 粮食作物 种植结构 聚类分析 粮食安全
下载PDF
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莉 吴文斌 +3 位作者 杨鹏 唐华俊 周清波 李正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227-3237,共11页
【目的】农作物时空格局特征分析是微观层面农户农作物选择影响机制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宾县乡镇尺度农作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机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 【目的】农作物时空格局特征分析是微观层面农户农作物选择影响机制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宾县乡镇尺度农作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机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宾县过去15年玉米、大豆、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1996—2010年宾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22.86%,主要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引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2.80%,经济作物减少52.84%,粮经比从88﹕12调整到96﹕4。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3.82%,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05%,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9.78%。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即玉米种植在全县范围内分布较均衡,大豆种植中心向东南部集中,水稻种植集中到宾县北部和西部地区。【结论】过去15年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分析掌握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为科学调整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县 农作物 格局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华北平原农作物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红营 潘学鹏 +3 位作者 罗建美 罗仲朋 常春平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9-1209,共11页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并分析了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提取精度较高,结果可靠;2冬小麦?夏玉米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前平原、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引黄河灌区,单季玉米在河北平原北部分布最广,水稻集中分布于天津、河北唐山地区和黄河沿岸,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林果分散分布于几个产果区和京津周边地区,棉花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中部地区。3华北平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明显下降,经济作物(林果和蔬菜)则显著增加,其中林果、蔬菜和水稻的面积变化率较大,分别为56.45%、35.76%和23.16%,蔬菜和水稻的位置转移明显。4景观格局AWMPFD和SHEI指数值表明,河北平原以南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规模化程度提高,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豫北以北地区由于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区域作物种植多样化指数增加。该结果可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遥感提取 农作物 种植面积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基于199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被引量:27
7
作者 郭健 李谷成 李欠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44-50,共7页
基于1998—2014年7种主要农作物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成本每上涨1倍,稻谷、小麦播种面积比例分别降低8.1%和8.0%,玉米、蔬菜、油料... 基于1998—2014年7种主要农作物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成本每上涨1倍,稻谷、小麦播种面积比例分别降低8.1%和8.0%,玉米、蔬菜、油料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提高8.0%、6.3%和2.3%;农机对劳动力的替代提升了玉米和稻谷等易于机械种植品种的播种比例,农机总动力每增加1%,玉米和稻谷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提高0.34%和0.17%;地区非农经济比例通过对农作物的产品替代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对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园艺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有显著正影响,对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比例有显著负影响;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导致农作物种植结构有向分品种地区集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要素替代 产品替代 农作物 种植结构
下载PDF
经济作物收入保险及其定价研究——以陕西苹果为例 被引量:25
8
作者 徐婷婷 孙蓉 崔微微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43,共11页
农作物收入保险(1)具有同时覆盖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的特性,已成为各国农业保险的主导产品态势。我国收入保险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是否需要深入开展收入保险试点工作以及应如何开展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经济作物收入保险具有明显的区域... 农作物收入保险(1)具有同时覆盖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的特性,已成为各国农业保险的主导产品态势。我国收入保险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是否需要深入开展收入保险试点工作以及应如何开展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经济作物收入保险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作为国内最大的苹果产地,陕西省苹果种植面临着较高的产量风险和价格风险,种植收入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对收入保险有一定的潜在需求。在拟合产量和价格分布的基础上,本文采用Copula函数和蒙特卡洛方法进行费率厘定。结果表明:陕西省苹果产量和价格存在负相关性,在70%~95%的保障水平下,收入保险纯费率可在12%~19%之间。以陕西苹果为例,研究经济作物收入保险及其定价,对其他苹果主产区的收入保险乃至经济作物收入保险的试点与推广,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作物 收入保险 费率厘定 COPULA方法 苹果产业
原文传递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内蒙古优势作物水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彬 妥德宝 +2 位作者 程满金 郭富强 赵沛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216-222,共7页
利用2013-2014田间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传统种植条件下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内蒙古优势作物(玉米、马铃薯、大豆)水肥利用效率、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商品组成和最终产量,探讨了水肥一体化'以肥调水,以水促肥'的作用机理,... 利用2013-2014田间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传统种植条件下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内蒙古优势作物(玉米、马铃薯、大豆)水肥利用效率、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商品组成和最终产量,探讨了水肥一体化'以肥调水,以水促肥'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内蒙古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种植,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作物在高效利用水肥资源的情况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50%~62.89%;肥料利用率提高16.0%~60.6%,玉米、马铃薯和大豆产量分别提高22.01%、171.60%和63.76%。总体来看,内蒙古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作物 传统种植 水肥一体化 产量 内蒙古
下载PDF
基于网络GIS的作物品质监测与调优栽培系统 被引量:14
10
作者 潘瑜春 王纪华 +1 位作者 赵春江 冯仲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0-123,共4页
以实现小麦优质高效生产为目标,探讨了基于网络GIS的作物品质监测与肥水调优栽培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系统以组件GIS、网络GI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等主流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持,实现以遥感为主要数据源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模型与知识的... 以实现小麦优质高效生产为目标,探讨了基于网络GIS的作物品质监测与肥水调优栽培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系统以组件GIS、网络GI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等主流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持,实现以遥感为主要数据源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模型与知识的灵活管理。系统以小麦栽培农艺学知识为基础,明确影响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主要因子,通过反演模型和评价模型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相关因子用以指导小麦栽培,并根据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小麦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小麦品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品质监测 调优栽培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转型期作物生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7
11
作者 邹应斌 黄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1-795,共5页
中国作物生产正处于由传统手工劳动为主的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高的适度规模化生产过渡的转型期。在此期间,作物生产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单位耕地生产率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近年来,中国作物生产能力的稳步... 中国作物生产正处于由传统手工劳动为主的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高的适度规模化生产过渡的转型期。在此期间,作物生产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单位耕地生产率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近年来,中国作物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以及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转型期作物生产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涉及多熟制作物生育期缩短、大田生产用种量增加和杂种优势利用价值下降等方面。针对上述挑战,笔者从发展密植高光效栽培、提高杂交作物种子质量以及加强育种与栽培协同攻关等方面展望了转型期作物生产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 种植方式 生育期 种子用量 杂种优势 密植 种子质量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部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慧颖 郝文俊 +3 位作者 刘丽 王广生 巩范江 张治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利用大兴安岭东南部1971-2005年气温资料与玉米、大豆、小麦和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种作物气候产量与各个气温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由此可见气候变暖有利于该区各种作物产量的提高。气候变... 利用大兴安岭东南部1971-2005年气温资料与玉米、大豆、小麦和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种作物气候产量与各个气温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由此可见气候变暖有利于该区各种作物产量的提高。气候变暖可使作物生长期延长8-15天,因此可以引种生长期为120-130天的高产品种,增加中、晚熟品种。气候变暖扩大了作物种植区域,作物的种植北界北推,范围扩大至49°45′N以南的地区,上界升高至海拔400 m。但是气候变暖也增大了干旱发生的机率,加重了干旱的程度,增加了农作物害虫对农田的危害。气候变暖使异常天气事件增加,对农业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影响,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作物产量 作物种植
下载PDF
秸秆施用和作物种植对土壤团聚体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增强 李丹丹 +1 位作者 赵炳梓 张佳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57-1565,共9页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秸秆施用、作物种植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施用对小麦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秸秆施用或作物种植均显著增加了>0.25 mm粒径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体...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秸秆施用、作物种植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施用对小麦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秸秆施用或作物种植均显著增加了>0.25 mm粒径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秸秆施用处理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多糖含量;秸秆施用配合作物种植处理较秸秆施用和作物种植处理进一步增加了>2 mm和1~0.5 mm粒径团聚体数量、团聚体MWD和GMD以及多糖含量;秸秆施用处理与对照处理具有相似的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作物种植处理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丛枝真菌含量,对照和秸秆施用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于作物种植和秸秆施用配合作物种植处理。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增加了小麦生物量、土壤团聚体MWD和GMD以及PLFA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多糖和丛枝真菌含量均与>0.25 mm粒径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体MWD和GMD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施用 作物种植 土壤团聚体 微生物群落组成 土壤水分
下载PDF
辽宁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宋桂琴 徐惠民 刘志晨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5期18-25,共8页
为了提高辽宁省的农业经济效益,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以2001—2014年农作物统计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辽宁省近14年玉米、水稻、大豆、油料和蔬菜5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辽宁省的农业经济效益,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以2001—2014年农作物统计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辽宁省近14年玉米、水稻、大豆、油料和蔬菜5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辽宁省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增加16.97%,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增加17.30%和15.85%,且粮食作物始终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较大比例,大致为77.50%。(2)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0.54%,种植比例逐年上升,水稻种植面积减少79.62%,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33.4%,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4.73%,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63.36%。增加的地区集中在沈阳、铁岭、锦州等辽宁中北部地区。(3)通过对辽宁省各市5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GIS空间分析,发现其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玉米、水稻、油料和蔬菜的种植结构呈现出以沈阳为中心向西、北辐射的分布特点,大豆的种植区域主要集聚在大连和沈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农作物 种植结构 时空变化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屋顶造地农业利用可行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伯钧 孙崇波 +4 位作者 戚行江 刘小丽 向林 林国友 吴志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9-454,共6页
经浙江省不同地域多点作物屋顶造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平屋面或坡屋面造地,无论土层薄或厚,种植水生或旱生作物,直播或移栽,种植的粮油、蔬菜、瓜果、花卉等数十个品种的作物,均能获得较高产量。屋顶土地农业利用与地面土地农业... 经浙江省不同地域多点作物屋顶造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平屋面或坡屋面造地,无论土层薄或厚,种植水生或旱生作物,直播或移栽,种植的粮油、蔬菜、瓜果、花卉等数十个品种的作物,均能获得较高产量。屋顶土地农业利用与地面土地农业利用无本质的差别,表明屋顶造地栽培作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 造地 农业利用 作物种植
下载PDF
20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崔勇 马自清 田恩平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8,共11页
以宁夏中南部山区(以下简称为"宁南山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20年来粮食生产发展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宁南山区粮食产量对全区粮食总产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2017年为40.07%,较1998年提高了11.14个百分点;夏粮种植比重大幅下... 以宁夏中南部山区(以下简称为"宁南山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20年来粮食生产发展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宁南山区粮食产量对全区粮食总产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2017年为40.07%,较1998年提高了11.14个百分点;夏粮种植比重大幅下降,秋粮占比快速提升;小麦、杂粮种植面积大幅压缩,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有较大提升,作物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宁南山区粮食单产增长67.64%,小麦、玉米、马铃薯单产总体均呈上升趋势;除粮食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构成中,油料作物占比大幅缩减(降低46.51个百分点),中药材、蔬菜和瓜果逐渐提升(分别提高12.88、14.25个百分点),青饲料所占比重超过20%;农林牧渔业人口减少,降幅达22.55%,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地膜使用量及覆盖面积快速增长,化肥施用量先增后趋于稳定。总之,宁南山区近20年来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作物类型趋于多样,农业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中南部山区 农作物 耕作制度 种植结构 粮食生产
原文传递
新疆昌吉绿洲耕地适宜规模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婧昕 张红旗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3-626,共14页
干旱区内耕地急剧扩张导致水资源严重超载,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对干旱区绿洲耕地适宜规模进行科学评估,将为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水资源为约束条件,选择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 干旱区内耕地急剧扩张导致水资源严重超载,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对干旱区绿洲耕地适宜规模进行科学评估,将为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水资源为约束条件,选择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5个研究时段,分别测算了适宜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需求的“三生”用水量;并基于绿洲水热平衡原理,耦合作物种植结构、不同生长期内的作物系数以及灌溉保障率、耕地覆膜等因素,构建了干旱区耕地水热平衡估算模型,探讨了不同情景下新疆昌吉州耕地适宜规模及其超载程度。结果表明,5个时段中,临界耕地适宜规模情景下的种植业可用水量由2000年的31.75亿m^(3)波动下降至2018年的24.83亿m^(3),而最佳耕地适宜规模情景下则由27.63亿m^(3)波动下降至21.10亿m^(3)。棉花和小麦在当地种植业结构中占比之和由43.58%提高到2018年的59.08%,两种作物的低耗水特性使其种植占比的提高有利于当地种植业向耕地规模扩张的方向演进。各时段中,保障充分生态用水的最佳耕地适宜规模在28.93万~48.97万hm^(2)间波动,而保障最低生态用水的临界耕地适宜规模在42.63万~67.83万hm^(2)间波动。虽然两种用水情景下的适宜耕地规模波动变化,但耕地面积超载程度始终呈上升趋势,超载程度分别由2000年处于不超载水平的-55.15%和-39.41%提高到2018年的接近于严重超载级别的19.92%和远超严重超载级别的71.37%,表明当地耕地规模已明显呈现过度开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平衡 耕地规模 作物蒸散 种植结构 超载分析
原文传递
Design of a spatial sampling scheme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crop acreage included in the sampling units 被引量:10
18
作者 WANG Di ZHOU Qing-bo +1 位作者 YANG Peng CHEN Zhong-x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096-2106,共11页
Information on crop acreage is important for formulating national food polices and economic planning. Spatial sampling,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and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 Information on crop acreage is important for formulating national food polices and economic planning. Spatial sampling,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and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provides an efficient way to estimate crop acreage at the regional scale.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require that the sampling units should b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ofte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mong crop acreage contained in the sampling units. In this study, using Dehui County in Jilin Province,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we used a thematic crop map derived from 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 la Terre (SPOT-5) imagery, cultivated land plots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among maize and rice acreage included in sampling unit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criteria on the level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he two crop acreages within the sampling units. Moran's/, a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dex,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mong the two crop acreage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evel among maize and rice acreages within the sampling units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mpling unit size, there was still a significan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mong the two crop acreages included in the sampling units (Moran's / varied from 0.49 to 0.89), irrespective of the sampling unit size. When the sampling unit size was less than 3000 m, the stratification design that used crop planting intensity (CPI) as the stratification criterion, with a stratum number of 5 and a stratum interval of 20% decreased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evel to almost zero for the maize and rice area included in sampling units within each stratum.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two crop acreages. Compared with CPI, there was still a str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acreag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ampling unit planting intensity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ground slope
下载PDF
基于水氮管理与种植结构优化的作物丰产高效管理策略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世超 刘文丰 杜太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44-152,共9页
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受到水资源短缺与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限制,制约着该地区的种子、粮食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该研究构建了考虑作物水氮需求量、降雨量、土壤初始含氮量的水氮管理制度优化方法,并结合所构建的考虑空间尺度作物产... 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受到水资源短缺与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限制,制约着该地区的种子、粮食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该研究构建了考虑作物水氮需求量、降雨量、土壤初始含氮量的水氮管理制度优化方法,并结合所构建的考虑空间尺度作物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方法,为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大田玉米和小麦制定丰产高效的水氮管理与种植结构调整策略,从而实现作物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协同提升。结果显示:优化的水氮管理制度相比管理现状可减少单位面积灌水量9.1%~27.3%、施氮量26.6%~50.0%;以作物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最大为目标,以种植面积、产量需求和水氮投入量为约束,调整制种玉米、大田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与空间分布,优化后制种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大田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总种植面积减少4874.8 hm^(2),且作物种植空间分布较优化前差异明显;水氮管理与种植结构优化协同作用可以在水氮用量分别减少0.29×10^(9) m^(3)和3.36×10^(7) kg的情况下,作物总产量提升0.16×10^(9) kg,区域灌溉水生产力和氮肥利用效率分别提升0.62 kg/m^(3)和18.97 kg/kg。该研究可以为产粮区和缺水区的作物丰产高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灌溉 优化 种植结构 水氮管理 灌溉水生产力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甜菜种植比较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卢秉福 韩卫平 祁勇 《中国糖料》 2009年第3期39-41,共3页
应用多目标决策的密切值法原理,引入全局思想,按时序建立全局数据表,构建甜菜及其比对作物种植效益分析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甜菜种植效益排名第一位,具有比较优势,为黑龙江、新疆、内蒙古三省区优势作物,该结果对制定甜菜种植规划与... 应用多目标决策的密切值法原理,引入全局思想,按时序建立全局数据表,构建甜菜及其比对作物种植效益分析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甜菜种植效益排名第一位,具有比较优势,为黑龙江、新疆、内蒙古三省区优势作物,该结果对制定甜菜种植规划与制糖企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作物 种植效益 密切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