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套作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214
1
作者 李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3-415,共13页
间套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其存在2 000多年,必然蕴含重要的科学原理。过去的研究表明其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地上部的光热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地下部水分养分资源,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近年来,国内外... 间套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其存在2 000多年,必然蕴含重要的科学原理。过去的研究表明其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地上部的光热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地下部水分养分资源,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地下部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本文首先综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间套作作为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提高作物产量,增加作物生产力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地上部光热资源和土壤水分、土壤和肥料中的氮素和磷素以及微量元素等。随后,对间套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包括水分需求上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互补,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中的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和禾本科作物对土壤氮素利用上的互补和促进作用;磷活化能力强弱搭配的间作体系中,磷活化能力强的作物对活化能力弱的作物的促进作用;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搭配,改善双子叶植物的Fe、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等。最后,对间套作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在研究方面,包括作物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地下部作物种间信号的传递,地上地下部多样性的互反馈调节机制,以及作物生长模型等。在应用方面,包括豆科作物纳入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生态集约化农业,利用间套作发展有机农业,利用种间相互作用提高磷肥利用率和增加作物可食部分的微量元素含量等。并认为间套作中的机械化、育种等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间套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套种 作物多样性 资源高效利用 生产力 共生生物固氮 磷活化 微量元素
下载PDF
绿肥在我国旱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服务功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69
2
作者 樊志龙 柴强 +5 位作者 曹卫东 于爱忠 赵财 谢军红 殷文 胡发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9-1402,共14页
旱地农业分布面积广、增产潜力大,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和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绿肥不仅具有提高土壤质量、调节土壤养分和增强土壤水分蓄纳能力,从而改善作物... 旱地农业分布面积广、增产潜力大,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和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绿肥不仅具有提高土壤质量、调节土壤养分和增强土壤水分蓄纳能力,从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持续高产稳产的作用,而且在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地表覆盖度、减少养分向环境中的无效损失、增强农田系统气体调节功能、提高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控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产品需求改变等新形势下,以肥用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绿肥种植应用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加强旱地绿肥种质资源的选育工作,通过研制新的适应新形势的全国绿肥区划,构建适应不同区域的绿肥种植模式,优化和研发适应现代化生产水平的耕作栽培技术,探究绿肥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为旱地农业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构建资源节约、生态保育型的绿肥应用模式,充分挖掘绿肥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绿肥 作物多样性 生态保育 绿色生产 区划
原文传递
利用品种混合控制小麦病害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企村 朱有勇 李振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1期320-324,共5页
作物多样性在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包括多系混合、品种混合和物种混合,其中品种混合策略备受重视。对于小麦,品种混合与它的组分净种时的表现相比至少有两方面的优势,即增加籽粒产量的稳定性和减少病害的危害.特别是对减轻锈病和白粉病的... 作物多样性在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包括多系混合、品种混合和物种混合,其中品种混合策略备受重视。对于小麦,品种混合与它的组分净种时的表现相比至少有两方面的优势,即增加籽粒产量的稳定性和减少病害的危害.特别是对减轻锈病和白粉病的危害更为明显。但是,由于病害防治而获得的产量收益比较小.一般平均只有4%-5%。对于小种专化的病原物,小麦混合群体中复杂小种(能侵染两个或两个以上混合组分)的相对频率高于简单小种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有必要实行小组分数目品种混合系统的多样化、增加组分之间的抗性差异或增加混合组分数目。影响品种混合防病效应的因素是今后需要大力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多样性 小麦病害 产量稳定性 病原物群体 品种混合
下载PDF
Crop diversity and pest management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被引量:11
4
作者 HE Han-ming LIU Li-na +4 位作者 Shahzad Munir Nawaz Haider Bashir WANG Yi YANG Jing LI Cheng-y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945-1952,共8页
Large-scale crop monocultures facilita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diseases and pest insects.Many studies highlight the impacts of plant diversification upon pathogens,an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 Large-scale crop monocultures facilita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diseases and pest insects.Many studies highlight the impacts of plant diversification upon pathogens,an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insects and beneficial organism in agricultural ecosystems.These studies provide evidence that habitat manipul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intercropping,relay,and rot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disease and pest management.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rop diversity,considers recent insights and mechanisms underlying crop diversity,and discusses its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Recently,the phytobiomes resulting from increased crop diversity ar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for their contribution to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Further,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athogens or pests with their host phytobiome may lead to novel op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ests.Recent advances in the agricultural systems include:(i)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crop species and genotypes;(ii)ecological progress includ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dependency of those interactions;and(iii)the role of microtopographic variation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for priming basal resistance to multiple pests and pathogens by intercropped crops.We also highlight recent progress in China and the potential options for habitat management and design that enhance the ecological role of biodiversity in agro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diversity pattern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PRIMING resistance phytobiome HOLOBIONT SUSTAINABILITY
下载PDF
外来职业农民和本地农户种植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闫梦露 钟太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2-1761,共10页
种植多样化是传统农户应对农业风险冲击的有效策略,而外来职业农民驱动下的农业转型发展可能会与本地农户种植多样性存在差异。为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种植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素,本文利用2015年在江苏省南京市通过农户问卷调查获得的393份... 种植多样化是传统农户应对农业风险冲击的有效策略,而外来职业农民驱动下的农业转型发展可能会与本地农户种植多样性存在差异。为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种植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素,本文利用2015年在江苏省南京市通过农户问卷调查获得的393份有效样本数据,以农户种植作物种类数为指标测度种植多样性,采用Poisson(泊松)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农户种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外来职业农民的种植多样性比本地农户少17%;②种植面积是影响种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种植面积每增加1hm2,种植多样性降低2.7%左右;③其它影响农户种植多样性的因素还包括农业生产决策者的年龄、农户地块总数和农户住地到主城区的距离:在保持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决策者的年龄每提高1岁,种植多样性提高0.9%左右;农户地块总数每增加1块,种植多样性提高4.6%左右;农户住地到主城区的距离每增加1km,种植多样性提高0.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学 外来职业农民 POISSON回归 种植多样性
原文传递
新疆北部棉区作物景观多样性对棉铃虫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吕昭智 潘卫林 +2 位作者 张鑫 李贤超 张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925-7931,共7页
如何从景观尺度上实现对害虫的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昆虫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集技术,从2007—2009年在新疆北部棉区16—17个农场近240km2作物范围内,监测和评估棉田周边作物景观对棉铃虫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景观多... 如何从景观尺度上实现对害虫的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昆虫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集技术,从2007—2009年在新疆北部棉区16—17个农场近240km2作物范围内,监测和评估棉田周边作物景观对棉铃虫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景观多样化显著地影响棉铃虫种群数量,复杂作物系统中(棉花比例<50%作物面积)棉铃虫成虫数量明显大于简单作物系统(棉花比例≥50%作物面积;棉铃虫种群数量与景观多样性指数(Simpson's Reciprocal Index)呈正相关;同时棉铃虫成虫与加工番茄、玉米和小麦的比例成正相关,但与棉花比例呈负相关。研究结果为转基因棉花抗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农田景观多样性指标可作为修正棉区棉铃虫预测模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作物多样性 棉铃虫 种群动态
下载PDF
作物多样性对大豆蚜的控蚜效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新民 刘春来 +9 位作者 刘兴龙 王克勤 王爽 夏吉星 刘宇 杨帆 邵天玉 丁俊杰 时新瑞 徐伟钧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6-411,共6页
【目的】研究大豆蚜发生为害及大豆与多种作物间邻作种植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为大豆蚜的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大豆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通过田间罩笼、人工接蚜和释放天敌的方法,研究捕食... 【目的】研究大豆蚜发生为害及大豆与多种作物间邻作种植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为大豆蚜的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大豆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通过田间罩笼、人工接蚜和释放天敌的方法,研究捕食性天敌对大豆蚜种群的控制作用;在佳木斯地区进行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牡丹江地区进行黄瓜.大豆.玉米、甜葫芦-大豆-玉米、烟草-大豆.香瓜、甜菜-大豆.玉米等多作物带状穿插种植模式,以单作大豆田为对照,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大豆田大豆蚜与天敌进行调查,研究作物多样性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结果】2009年6月中下旬大豆蚜开始侵入大豆田,3—5周后田间有蚜株率达到100%,大豆蚜种群发生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在田间逐渐消失。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为蚜虫天敌优势种;按大豆蚜与天敌数量之比700:1,释放异色瓢虫和叶色草蛉成虫7d后,蚜虫种群减退率分别为54.78%和78.79%;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在大豆蚜种群迅速增长期早熟马铃薯收获(7月20日)后第5天,豆田蚜虫天敌总数是收获前的2.6倍,与同期单作大豆田相比,间作田大豆蚜种群数量降低了51.3%。大豆与甜葫芦、香瓜、烟草和玉米等作物进行多样性间作种植,在大豆蚜田间发生高峰期,单作豆田益害比为1:65.2,多样性种植区的大豆田益害比为1:26~1:42,与单作大豆田相比,间作田大豆蚜种群数量降低40.7%~83.5%。【结论】2009年大豆蚜的种群高峰期为8月3日,田问的天敌优势种类为草蛉、瓢虫和寄生蜂。早熟马铃薯与大豆间作,在大豆蚜种群迅速增长期间收获早熟马铃薯,大量蚜虫天敌转移至间作的大豆田,从而形成对大豆蚜的控制。大豆与其它经济作物间邻作,大豆田天敌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天敌 种群动态 作物多样性 控蚜作用
原文传递
作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基于期望出产和非期望产出的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曾琳琳 李晓云 王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5-1385,共11页
运用中国30个省份1990~2016年的面板数据,从作物多样性视角,采用CDI和d等作物多样性指数,考察了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产值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多样性与农业产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前中国非优... 运用中国30个省份1990~2016年的面板数据,从作物多样性视角,采用CDI和d等作物多样性指数,考察了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产值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多样性与农业产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前中国非优势作物(比较优势较弱)多样性偏高,对农业产值产生抑制作用,非优势作物多样性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产值将减少1.5%;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正向作用,非优势作物多样性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面源污染将增加1.3%。而区域优势作物多样性的增加对农业面源污染有较大的抑制效应,优势作物多样性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面源污染将减少1.5%;作物多样性对种植业产值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指数的提高有负面影响;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背景下,减少作物多样性种植有利于农业产值的提高;当自然灾害较严重时,作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农业产值的增长。因此各区域要立足于本省的资源禀赋条件,减少比较优势较弱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增加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培育农业品牌,以提高农业收入和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农民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绿色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多样性 种植业产出 农业面源污染 综合指数
原文传递
坡地玉米马铃薯间作群体地上部垂直层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晓云 郎凤莲 +2 位作者 李永贤 吴开贤 吴伯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3-911,共9页
【目的】间作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农业措施,但目前有关间作群体冠层作用机制的研究均从整体视觉出发,对间作后植物垂直层化过程及各植被层的水土保持效应缺乏探讨。【方法】以玉米马铃薯间作为对象,通过微型径流小区试验,在其群... 【目的】间作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农业措施,但目前有关间作群体冠层作用机制的研究均从整体视觉出发,对间作后植物垂直层化过程及各植被层的水土保持效应缺乏探讨。【方法】以玉米马铃薯间作为对象,通过微型径流小区试验,在其群体冠层内,针对玉米层、马铃薯层和杂草层,分别进行单层去除和双层去除,然后与裸地和无去除的情况进行径流量、侵蚀量和冠层特征的比较。【结果】在裸地及任意植被分层基础上增加其他植被覆盖层(不超过两层),均能够显著地降低径流量和侵蚀量;当在两层的基础上增加覆盖层时仍然有效果,其中增加马铃薯达到显著水平。重要的是,不同处理的各层间存在耦合效应,无去除处理的径流和土壤控制量较各单层(双层去除)处理控制总量分别多1.36 m3/hm2和6.89 kg/hm2;两层植被(单层去除)中各层径流和土壤控制量总和也较各单层(双层去除)总和分别高10.56%和17.21%。【结论】多样性种植群体中植被层化过程不仅提高了覆盖度,还可以通过各层间彼此的耦合来实现水土流失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层化 冠层结构 作物多样性种植 水土流失 玉米 马铃薯
下载PDF
利用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新 许艳丽 李春杰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利用作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上的应用包括多系混合、品种混合和物种混合,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品种混合策略。很多研究者利用品种的间种、混种和套种,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群体对病害的抗生水平,达到自然抵抗病害的目的。归纳了品种多样性种植... 利用作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上的应用包括多系混合、品种混合和物种混合,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品种混合策略。很多研究者利用品种的间种、混种和套种,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群体对病害的抗生水平,达到自然抵抗病害的目的。归纳了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病害效果和控制病害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讨论了其优越性、应用特点和当前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多样性 品种混合 病害
下载PDF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作物品种混合种植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Emanuel B.Kopp Pascal A.Niklaus Samuel E.Wuest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46-60,共15页
作物品种混合种植具有很多有益效应,包括抑制病原体和增加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然而,这些效应并不一定在所有作物品种混合种植中都出现,多样性带来的效应可能会因作物异质性的增加而抵消。在田间建立作物品种混合种植,如果没有预先预测组... 作物品种混合种植具有很多有益效应,包括抑制病原体和增加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然而,这些效应并不一定在所有作物品种混合种植中都出现,多样性带来的效应可能会因作物异质性的增加而抵消。在田间建立作物品种混合种植,如果没有预先预测组合哪些基因型可以产生表现良好的混合种植,会导致工作量过于庞大。因此,需要有效的工具来缩减有希望的品种混合种植组合,并在实验中确定其中哪些组合会带来最大效应。在这里,我们首先综述已有的关于生态多样性实验和当前农业应用效应及其机理,然后讨论应用这些知识开发良好品种混合种植组合时出现的一些主要困难。我们还讨论了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的非常规方法。我们特别强调基于性状确定好的品种混合种植伙伴的潜力和局限性,并认为非传统性状和性状衍生的指标可能需要基于性状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其潜力。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可以使用现代遗传和基因组方法确定良好的混合种植伙伴。或者,可以通过组合对环境变化做出不同反应的品种(这些品种可以在标准品种测试试验中轻松识别)来获得良好的混作组合。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解释对不同环境响应的生态位差异,可以指示功能互补性并提高混合种植组合的产量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品种混合种植 作物多样性 群落生态学 植物育种 病原物/疾病控制 产量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水稻田条带间作大豆、玉米对稻飞虱和缨小蜂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凤銮 郑云开 +1 位作者 林胜 尤民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9-464,共6页
选择在闽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玉米和大豆与水稻条带间作,利用吸虫器进行取样调查,探讨多样化种植对稻飞虱及其卵期寄生蜂缨小蜂种群动态和雌性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间作大豆或玉米既不能显著减少稻飞虱的个体数量,也不能显著... 选择在闽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玉米和大豆与水稻条带间作,利用吸虫器进行取样调查,探讨多样化种植对稻飞虱及其卵期寄生蜂缨小蜂种群动态和雌性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间作大豆或玉米既不能显著减少稻飞虱的个体数量,也不能显著增加缨小蜂的种群数量;间作系统中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及缨小蜂的雌性比例与水稻单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多样化种植模式不能有效抑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多样性 间作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稻虱缨小蜂
下载PDF
农药使用强度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基于随机效应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聂弯 谢彦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在对2003—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就农药使用强度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药使用强度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农药... 在对2003—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就农药使用强度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药使用强度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农药使用强度越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越大。农药使用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会显著增加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0.2308个单位,并且在全部样本、东部地区样本和中部地区样本均表现显著,反映出通过增加农药使用强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传统认识有待改变。而作物多样性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的影响为负。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科学使用农药、保护作物多样性、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亟待先行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 农药使用强度 作物多样性 面板数据 随机效应模型
下载PDF
从头驯化:作物品种设计与培育的新方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简六梅 肖英杰 严建兵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1-753,共13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农业投入减少的前提下如何保障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增长,满足人们吃饱、吃好的需求是亟需考虑的问题。培育高产、稳产、绿色、营养的新型作物品种仍然是解决该挑战的有效措施之一。作物新品种的...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农业投入减少的前提下如何保障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增长,满足人们吃饱、吃好的需求是亟需考虑的问题。培育高产、稳产、绿色、营养的新型作物品种仍然是解决该挑战的有效措施之一。作物新品种的培育高度依赖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的拓宽和育种技术的创新。从头驯化是一种作物品种创新的全新育种策略,以具有某些优异性状的未驯化、半驯化植物作为底盘物种,通过农艺性状重新设计和驯化基因导入实现野生植物快速驯化,从而满足人类多样化需求。本文回顾了作物驯化、遗传改良历程,阐明了丰富作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强调野生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于拓展作物重新设计空间的重要价值,提出育种策略革新是加速作物育种的关键,探讨了通过从头驯化快速培育新型作物品种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驯化 野生资源 作物多样性 新型作物
下载PDF
花生-玉米间作田东亚小花蝽对花生蚜的控制作用
15
作者 韦夕平 曲明静 +2 位作者 陈瑶 鞠倩 李伟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目的】为明确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种群的控制作用。【方法】2017年田间试验调查花生单作种植模式和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花生蚜及东亚小花蝽的种群动态,计算东亚小花蝽和花生蚜... 【目的】为明确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种群的控制作用。【方法】2017年田间试验调查花生单作种植模式和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花生蚜及东亚小花蝽的种群动态,计算东亚小花蝽和花生蚜的益害比,并利用天敌肠道内含物分子检测方法对东亚小花蝽体内花生蚜DNA进行检测,评估田间东亚小花蝽对花生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种群发生高峰期提前于花生蚜发生高峰期。在花生蚜定殖期(6月10日前),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花生单作。在整个花生蚜发生期(5月31日-7月20日),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与花生蚜的益害比显著高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t=2.981,df=10,P=0.014)。且在花生蚜第一次发生高峰期(6月10日),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与花生蚜的益害比显著高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t=7.103,df=4,P=0.002)。6月10日,田间东亚小花蝽DNA样本中花生蚜阳性检出率为9.21%,其他时间无花生蚜检出。【结论】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能够先于花生蚜发生高峰期涵养东亚小花蝽,且东亚小花蝽对花生蚜的捕食作用可显著降低花生苗期花生蚜的种群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花生蚜 作物多样性 种群动态 肠道内含物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
原文传递
中国农作物多样性研究
16
作者 曾峰 安红梅 唐永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77-2380,共4页
为探索中国各地农作物多样性特点及其变化情况,利用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了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1981年、1995年和2008年农作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①全国农作物多样性在20世纪90年代高于20世纪80年代,但近20年的变化较小;粮食作物多样... 为探索中国各地农作物多样性特点及其变化情况,利用多样性指数,比较分析了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1981年、1995年和2008年农作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①全国农作物多样性在20世纪90年代高于20世纪80年代,但近20年的变化较小;粮食作物多样性30年来相对稳定,经济作物多样性逐渐降低。②云南、贵州、山西、内蒙古、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省市自治区的农作物多样性和粮食作物多样性较大,江西、广东、海南、湖南、福建、吉林、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区的农作物多样性和粮食作物多样性较小。③山西、内蒙古、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等省自治区的经济作物多样性较大,青海、西藏、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山东、广东等省市自治区的经济作物多样性较小。④近30年来,不同省的作物多样性有不同的变化,西南地区和部分西北省的作物多样性在增大,山东、吉林等省在减少。各省应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农业生产条件,确定适宜的作物多样性大小,既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又可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多样性 粮食作物多样性 经济作物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贫困与作物多样性:基于中国北方偏远地区农户作物种植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永伟 杜聪慧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8,共8页
在中国北方偏远地区农民种植着多类小杂粮作物,当地有着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农户多作物种植以及贫富农户作物种植的差异发现,贫困农户更倾向于多样性。建议政府和科研部门如果能够加大基础设施... 在中国北方偏远地区农民种植着多类小杂粮作物,当地有着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农户多作物种植以及贫富农户作物种植的差异发现,贫困农户更倾向于多样性。建议政府和科研部门如果能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小作物的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改变小杂粮被忽视的境况,既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减贫工作,使当地贫困人口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又有利于保护当地的作物遗传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多样性 贫困 中国北方偏远地区 农户农业生产 作物遗传资源保护
下载PDF
全球禾-豆生产系统作物多样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忆雨 邹军 +4 位作者 吴尧 王小慧 杨雨豪 陈阜 尹小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2,共14页
为探索作物多样性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利用规模优势指数等方法系统分析1961—2017年全球主要禾本科与豆科作物生产和农业投入等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7年,全球玉米和水稻收获面积显著增加,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主要禾本科作物规模... 为探索作物多样性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利用规模优势指数等方法系统分析1961—2017年全球主要禾本科与豆科作物生产和农业投入等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7年,全球玉米和水稻收获面积显著增加,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主要禾本科作物规模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大豆是全球种植规模最大的豆科作物,1961—2017年来大豆收获面积显著增加,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豆科作物规模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全球主要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产量和单产水平均显著提高。2)2002—2017年,全球农业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和农药投入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农业生产投入总量最大。3)2002—2017年,在主要禾本科作物规模优势明显地区,主要禾本科作物规模优势指数的增加会导致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投入量显著提高,而豆科作物规模优势指数的增加会使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投入量显著减小。因此,在中国等主要禾本科作物多样性指数大的地区,可适当提高豆科作物多样性对于减少化肥农药投入、提升作物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禾本科作物 豆科作物 种植结构 作物多样性 规模优势指数
原文传递
小春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试验研究初探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进成 杨庆华 +4 位作者 王树明 朱有勇 李惠芬 何霞红 李作森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为探索小春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规律及增产增收效果,2000~2001年在云南玉溪市峨山、澄江和红塔区共设6组小春作物多样性混种大区同田对比试验及18.7hm2典型大田示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麦类与蚕豆混种或油菜与蚕豆混... 为探索小春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规律及增产增收效果,2000~2001年在云南玉溪市峨山、澄江和红塔区共设6组小春作物多样性混种大区同田对比试验及18.7hm2典型大田示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麦类与蚕豆混种或油菜与蚕豆混种不仅能有效地持续控制、减少病虫为害,减少农药、化肥施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且能增产、增收;此外,混种引起了油菜、麦类及蚕豆主要经济性状和蚕豆根瘤生物量不同程度的变化,预示出小春作物油//豆或麦//豆间存在的相生相克规律,初步搭配的几个优化混种组合可供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春作物 生物多样性 混种 病虫害控制 产量 效益分析
下载PDF
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多样性的影响:以江苏省泰兴市和宿豫区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5,共9页
为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农户问卷调查手段获得356份农户问卷,以在江苏省泰兴市和宿豫区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Poisson回归方法,估计了农户种植多样性决策模型。依据模型估计结果,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 为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农户问卷调查手段获得356份农户问卷,以在江苏省泰兴市和宿豫区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Poisson回归方法,估计了农户种植多样性决策模型。依据模型估计结果,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户的种植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负责农业生产家庭成员受教育年限提高1 a,种植多样性提高1.5%左右;种植面积增加1 hm2,则农户种植多样性提高28%左右;就农户参与非农活动的影响而言,与负责农业生产家庭成员不参与非农活动的农户相比较,负责农业生产家庭成员参与非农活动家庭的种植多样性减少11%左右;负责农业生产家庭成员参与非农活动月数增加1个月,农户种植多样性大约降低1.4%。分析说明负责农业生产家庭成员参与非农就业会显著降低农户种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学 非农就业 POISSON回归 种植多样性 农户层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