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率对煤与瓦斯突出能量转化影响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巨鹏 孙胜杰 丁佳会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3-840,共8页
为获得煤层注水对煤与瓦斯突出弱化的影响规律,以阜新孙家湾煤矿埋深1100m突出煤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能量转化模型,并利用自主研发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含水率对煤与瓦斯突出试验影响研究,分析了煤样含水率与... 为获得煤层注水对煤与瓦斯突出弱化的影响规律,以阜新孙家湾煤矿埋深1100m突出煤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能量转化模型,并利用自主研发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含水率对煤与瓦斯突出试验影响研究,分析了煤样含水率与临界孔隙压力、突出强度、能量转化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孔隙压力是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动力源,煤样含水率与临界孔隙压力间呈指数关系递增。煤样含水率由0%增加到3%、6%时,相对突出强度分别降低了5.67%、1.2%,随煤样含水率增加,相对突出强度与绝对突出强度将逐渐降低。瓦斯内能是影响煤体突出能量大小的关键因素,与突出孕育和突出激发过程均密切相关。随含水率增加,突出孕育能量和突出激发能量均线性增加,但突出能量转化率线性减小,不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含水率 能量转化率 临界孔隙压力 突出强度
原文传递
萨尔马法在大广坝抗震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俞培基 刘小生 牛建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0-15,共6页
本文用萨尔马法和我国抗震规范法两种方法,分析了大广坝上坝的抗震稳定性,萨尔马法可算出临界加速度,不能直接算出安全系数,本文进一步发展,可算出安全系数,并与抗震规范法算出的结果作了对比,经过大量的计算,发现了萨尔马法所... 本文用萨尔马法和我国抗震规范法两种方法,分析了大广坝上坝的抗震稳定性,萨尔马法可算出临界加速度,不能直接算出安全系数,本文进一步发展,可算出安全系数,并与抗震规范法算出的结果作了对比,经过大量的计算,发现了萨尔马法所存在的某些局限性,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改进的抗震规范法提出了实施的办法,以考虑地震孔隙水压力升高强度降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坝 抗震 稳定分析 萨尔马法
下载PDF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临界孔压判别模式
3
作者 刘金韬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利用相关原理,对砂土液化发生机制进行分析,建立液化临界超静孔隙水压力随地震持续时间及埋深等因素变化的关系,以此作为液化临界孔压判别模式。用该判别模式对唐山沿海地区砂土液化特征进行分析,经实际资料对比,证明该模型合理可行。
关键词 砂土液化 地震 临界孔压 判别模式
下载PDF
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性状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添俊 葛修润 安关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3345-3351,共7页
模拟交通荷载的作用,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液限饱和软黏土和低液限饱和软黏土分别进行单向加载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饱和软黏土在压缩循环荷载下的轴向累积应变和累积孔压的发展情况,并充分考虑轴向循环压力大小、围压与塑性指数等因素... 模拟交通荷载的作用,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液限饱和软黏土和低液限饱和软黏土分别进行单向加载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饱和软黏土在压缩循环荷载下的轴向累积应变和累积孔压的发展情况,并充分考虑轴向循环压力大小、围压与塑性指数等因素对饱和软黏土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黏土存在着临界循环应力,对于同一种土、不同围压下的临界循环应力,可引入临界循环应力比,用饱和黏土在各个围压下的不排水强度对临界循环应力进行归一化处理。(2)临界循环应力比的大小与饱和黏土的塑性指数有关,塑性指数越大,临界循环应力比越小。(3)循环应力大于临界循环应力时,累积轴向应变与累积孔压随循环次数变化的曲线是破坏型的。(4)循环应力小于临界循环应力时,累积轴向应变与累积孔压随循环次数变化的曲线是衰减型的,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塑性指数大的试样累积变形和累积孔压均比塑性指数小的累积变形和累积孔压发展得快。(5)在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黏土破坏时,孔压均没有达到围压值,只有围压的60%~70%。该研究成果可为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沉降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单向循环荷载 饱和软黏土 临界循环应力比 累积轴向应变 孔压
下载PDF
饱和海床土渗流-应力耦合损伤及液化破坏规律(Ⅱ)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洪江 刘红军 +1 位作者 王虎 张冬冬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0-1486,共7页
在文章规律(Ⅰ)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海床软弱结构面断裂损伤对液化贯通带形成的影响,建立了海床土体在损伤及孔隙水压联合作用下的Mohr-Columb破坏准则。并在微元体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前提下,通过将损伤因子与液化带贯通临界概率相结合... 在文章规律(Ⅰ)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海床软弱结构面断裂损伤对液化贯通带形成的影响,建立了海床土体在损伤及孔隙水压联合作用下的Mohr-Columb破坏准则。并在微元体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前提下,通过将损伤因子与液化带贯通临界概率相结合,揭示了液化突变的必然性和可确定性。提出了土体临界液化孔压比uw/uf概念,进而引入uw/uf对液化规律进行分析,找到了不同土质海床的临界液化判别准则及其影响因素,准则对海洋工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床土 Mohr—Columb 损伤 临界孔压比 液化判别
下载PDF
基于H-B强度准则的出砂风险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会增 向东 +2 位作者 高斐 岳家平 施赵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4,共6页
随着海上弱胶结砂岩油藏的开发,储层压力衰竭以及含水等因素使得油井出砂风险随开采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出砂预测的精确性在油井完井方式的选择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引用了三维Hoek-Brown准则,考虑了储层压力衰竭对地应力的影响,通过... 随着海上弱胶结砂岩油藏的开发,储层压力衰竭以及含水等因素使得油井出砂风险随开采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出砂预测的精确性在油井完井方式的选择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引用了三维Hoek-Brown准则,考虑了储层压力衰竭对地应力的影响,通过室内清水浸泡实验得出岩石泡水后岩石强度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海上油田弱胶结砂岩储层的全生命周期出砂风险预测方法,并结合油田实例,绘制了弱胶结砂岩储层在整个油井生产周期中受地层压力衰竭和含水率上升影响的出砂临界生产压差版图。该出砂预测方法应用于南海文昌油田疏松砂岩储层时,预测结果与现场出砂情况吻合程度较高,根据该方法所绘制临界生产压差图版能够为油田确定合适的防砂时机、合理的防砂方式、适时调整生产压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动态临界生产压差 孔隙压力衰竭 出砂预测
下载PDF
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底斜坡波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安龙 杨荣民 +1 位作者 曹立华 孙映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以 Iversion的海底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 ,运用静力极限平衡方法和库仑破坏准则 ,提出了以海底水下斜坡坡度、沉积物有效内摩擦角和内聚力为自变量 ,波浪在海底产生的孔压梯度为参变量的海底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给出了黄河水下三角洲不同... 以 Iversion的海底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 ,运用静力极限平衡方法和库仑破坏准则 ,提出了以海底水下斜坡坡度、沉积物有效内摩擦角和内聚力为自变量 ,波浪在海底产生的孔压梯度为参变量的海底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给出了黄河水下三角洲不同土质所需的临界孔压梯度判断曲线 ,预测了黄河水下三角洲的海底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三角洲 临界孔压梯度 土工特性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岩体应力应变曲线转型的孔压效应与降雨滑坡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继红 董金玉 +2 位作者 郝小红 刘汉东 刘海宁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2-665,共4页
从宏观与微观机制方面探讨了孔隙水压力对岩体脆-延性转变的影响。定义了一个峰后破坏割线模量Epost来表征孔隙水压力对岩体应力应变曲线转型的效应,并结合突变理论得到的斜坡失稳的刚度判据,进一步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对应力应变曲线峰后... 从宏观与微观机制方面探讨了孔隙水压力对岩体脆-延性转变的影响。定义了一个峰后破坏割线模量Epost来表征孔隙水压力对岩体应力应变曲线转型的效应,并结合突变理论得到的斜坡失稳的刚度判据,进一步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对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斜率的影响,随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峰后曲线斜率变陡,峰后刚度增大,即材料的均匀性、脆性增大与刚度比k减小。因此在系统内部条件不变时,刚度比k=1时就存在一个临界孔隙水压力pwcritical,即降雨等涨落因素引起滑面介质中的孔隙水压力大于这个临界值时斜坡就易于发生突变失稳。从而深化认识了降雨等外部涨落因素对斜坡系统失稳的重要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压力 应力应变曲线 峰后破坏割线模量Epost 峰后斜率 临界孔隙水压力Pwcritical 突变失稳
下载PDF
临界超静孔压确定液化深度的方法研究
9
作者 刘金韬 金晓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6-28,共3页
本文通过对地震时砂土层内超静孔压积累原理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确定液化深度的方法 ,并利用这一方法对 1976年唐山地震在沿海地区产生液化的深度进行了计算 ,并与实际资料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临界超静孔压 液化深度 地震 砂土层 确定方法
下载PDF
抗液化排水井(桩)间距确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金韬 金晓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4-376,共3页
运用土力学、土动力学以及地下水向集水建筑物运移的非稳定流理论等的有关原理,提出了一种确定防止饱和砂土液化排水井(桩)间距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矿土液化 临界超静孔压 排水井 排水桩 间距
下载PDF
临界超静孔压确定液化深度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金韬 武强 董东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404-407,共4页
通过对地震时砂土层内超静孔压积累原理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确定液化深度的方法 ,并利用这一方法对 1976年唐山地震在沿海地区产生液化的深度进行了计算 。
关键词 临界超静孔压 液化深度 地震 砂土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