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政治信任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林冈 顾佳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6,共7页
政治信任既对政治体制的正当性与政治稳定具有正面意义,且是民众彰显政治支持的重要指标。对其加以学理研究,探究其规律,有着特殊的意义。政治信任反映的是民众对政治体系的情感与评价情况。影响民众政治信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 政治信任既对政治体制的正当性与政治稳定具有正面意义,且是民众彰显政治支持的重要指标。对其加以学理研究,探究其规律,有着特殊的意义。政治信任反映的是民众对政治体系的情感与评价情况。影响民众政治信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心理因素,也有绩效认知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政治信任还要受到公民意识的状况影响。政治信任的程度是可以被客观地加以研判的。除了模糊的感知之外,政治信任更可以进行相对精确的测量。在美国,政治信任主要有两种测量方式:一是全国选举调查数据研究;二是世界价值观调查与测量。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我国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测量,就必须在认真借鉴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逐步研制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社会心理 绩效认知 批判性公民
下载PDF
论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性与选择性--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的观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军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25,共8页
本文通过访谈法,呈现了浙江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罗卫东教授对普通高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首先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基本价值观、基本的公民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方面的缺失。第二,普通高中课程定位应该在强调基础性和... 本文通过访谈法,呈现了浙江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罗卫东教授对普通高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首先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基本价值观、基本的公民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方面的缺失。第二,普通高中课程定位应该在强调基础性和普遍性、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的基础上考虑选择性与多样性。第三,课程结构应该从人作为有机整体和作为批判性社会公民的角度出发来架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批判思维为核心的哲学学习。第二层次包括人的感性能力维度和理性能力维度的学习;第三层次指联结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社会应用的能力的学习。在课程实施方面,他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和实践相结合。同时,他也提出课程改革决策应该是个审议过程,需要寻求平衡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课程 基础性 选择性 批判性社会公民 自主学习
原文传递
韩国青少年数字公民类型及其与网络伦理的关系:对批判型数字公民教育的启示
3
作者 崔木森 朴亨俊 +4 位作者 吴碧宇(译) 史湘琳(译) 范家尧(译) 孙辉(译) 吴扬北(译) 《中国校外教育》 2023年第5期110-128,共19页
通过对来自韩国455名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调查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从而确定青少年的数字公民类型,探讨数字公民类型与网络伦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公民类型分为三种——交流型数字公民、技术文盲但政治活跃型数字公民和全面型数字... 通过对来自韩国455名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调查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从而确定青少年的数字公民类型,探讨数字公民类型与网络伦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公民类型分为三种——交流型数字公民、技术文盲但政治活跃型数字公民和全面型数字公民;性别、数字公民教育背景、社交媒体发帖频率、网络自我效能感和网络焦虑是青少年数字公民类型的显著预测因素;在不同的数字公民类型间,网络伦理存在显著的均值差异。本研究有助于实施差异化的数字公民教育计划和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公民 网络伦理 潜在剖面分析 批判型数字公民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