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犯罪标签与我国刑事法治 被引量:3
1
作者 牛忠志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犯罪标签理论是西方犯罪学中重要的学说之一。它认为 ,人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 ,而是取决于社会解释方式 ,即社会将这些行为称作什么以及由这些称呼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个体对这种称谓的反应。个人犯罪就是社会对行为人... 犯罪标签理论是西方犯罪学中重要的学说之一。它认为 ,人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 ,而是取决于社会解释方式 ,即社会将这些行为称作什么以及由这些称呼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个体对这种称谓的反应。个人犯罪就是社会对行为人贴上了标签的结果。这一理论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基于该理论思考我国的刑事法治建设 ,做到洋为中用 ,期望对我国刑事法学和刑事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标签 刑事法治 理论评价 借鉴
下载PDF
沈家本刑事法律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建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10期92-93,共2页
20世纪初期,清政府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政治统治,不得不进行变法。沈家本受命修律后,本着"参考古今,博稽中外"、"折冲樽俎,模范列强"的宗旨进行了一系列修订法律的活动。在对刑律的修订中体现了沈家本废除肉刑、削... 20世纪初期,清政府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政治统治,不得不进行变法。沈家本受命修律后,本着"参考古今,博稽中外"、"折冲樽俎,模范列强"的宗旨进行了一系列修订法律的活动。在对刑律的修订中体现了沈家本废除肉刑、削减死刑、禁止刑讯的刑罚人道主义思想和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罪刑法定、故意、过失等刑法理论的开阔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刑事法律思想 清政府 变法
下载PDF
自杀行为规范属性及刑事归责的法教义学诠释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61,共14页
刑法理论中对于自杀行为的性质是合法、违法还是归属“法外空间”的分歧,缘于将生活语意上的自杀现象与规范意义上的自杀行为混为一谈。根据主观上的纯粹自愿自主与客观上的完整自我支配与否,规范意义上的自杀行为可分为自主性的自杀和... 刑法理论中对于自杀行为的性质是合法、违法还是归属“法外空间”的分歧,缘于将生活语意上的自杀现象与规范意义上的自杀行为混为一谈。根据主观上的纯粹自愿自主与客观上的完整自我支配与否,规范意义上的自杀行为可分为自主性的自杀和非自主性的自杀。自主性的自杀行为在法规范上是完全自由地组织、处分自己生命的行为,不存在法益侵害的空间,彰显公民真正的自治自律,是宪法赋予公民自我决定权的全部实现。非自主性自杀行为是在他人介入、干涉的因素影响下实施的,基于生命法益的高度人身专属性和不可流转性,非自主性的自杀行为实质上具有法益侵害性。它在形式上符合“杀人”的构成要件类型,具有客观的实质刑事违法性,而自杀者终极性地陷入自杀决意后无法形成反对动机,丧失了他项行为选择,在责任上由于不具有期待可能性而免于刑事非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非自主性自杀 法益侵害 刑事违法性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试论证券市场中的非法承销证券犯罪
4
作者 顾雷 《法学论坛》 2004年第4期73-79,共7页
本文突破现有刑事立法的框架结构 ,大胆探索新型证券犯罪的立法空间 ,对证券市场非法承销刑事犯罪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弥补《证券法》与《刑法》在欺诈客户行为刑事责任问题上的漏洞。
关键词 证券市场 非法承销 刑事立法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现代刑事法治之构建
5
作者 王俊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5,共6页
现代刑事法治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必须以罪刑法定原则为基石,秉持理性的刑罚观,以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在刑事层面上,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国际刑法的国内实施问题,以更好地履行国家所承诺的国际义务。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现代刑事法治 构建
下载PDF
论邪教犯罪对公民私法益的侵害与刑事立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朱俊强 龚波 《政法学刊》 2005年第2期24-27,共4页
邪教犯罪不是一般的有组织犯罪,而是对社会危害特别严重的有组织犯罪,它不仅侵害了刑法法益中的国家和社会的公法益,而且,严重地侵害了公民的私法益,即严重地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面对邪教犯罪的侵害,我国刑法典突出了对国家、... 邪教犯罪不是一般的有组织犯罪,而是对社会危害特别严重的有组织犯罪,它不仅侵害了刑法法益中的国家和社会的公法益,而且,严重地侵害了公民的私法益,即严重地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面对邪教犯罪的侵害,我国刑法典突出了对国家、社会公法益和公民私法益的保护,即着重保护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社会秩序的正常和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安全。但我国刑法的规定相当不完善,其主要缺陷是立法不系统、犯罪主体范围规定得过于狭窄,没有突出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区别等,这些缺陷影响了我国对邪教犯罪的打击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教犯罪 公民私法益 刑事立法
原文传递
西藏地区刑事法治化的冲突调和与完善路径
7
作者 赵子博 王顺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200-207,共8页
西藏地区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推进法治化,这就意味着需要加强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西藏地区的法治化,在刑法领域具有实践意义。西藏地区的刑事法治化,有理论与实践双重的构建基础,并具有区域优势即藏传佛教对刑事犯罪所具有的抑制功能。... 西藏地区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推进法治化,这就意味着需要加强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西藏地区的法治化,在刑法领域具有实践意义。西藏地区的刑事法治化,有理论与实践双重的构建基础,并具有区域优势即藏传佛教对刑事犯罪所具有的抑制功能。在我国西藏地区法治化进程中,刑事习惯法与刑事实在法存在冲突。文章以西藏的“赔命价”刑事习惯法为例,通过构建区域刑事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完善路径来调和两者之间的冲突,并提出在西藏的完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规建设 刑事法治化 刑事习惯法 刑事和解
下载PDF
刑事法律援助的中国问题与域外经验 被引量:101
8
作者 陈永生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45,共14页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正式建立以来迅猛发展,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又适当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这使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面临新的契机。然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存在适用范围过窄、...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正式建立以来迅猛发展,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又适当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这使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面临新的契机。然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存在适用范围过窄、经费极为紧张、经费配置不合理等严重问题。无论是同经济发达国家历史上的困难时期相比,还是同与我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解决以上问题都不存在经济上的困难。在未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时,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律援助 中国问题 域外经验 范围 经费
原文传递
理解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 被引量:72
9
作者 车浩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5-1429,共25页
刑法教义学的发展,是当代中国刑法知识转型的重要标志。理解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既要从法教义学的普遍立场和一般方法论出发,也要充分认识中国刑法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刑法教义学的引入不意味着学术主体性的丧失,应当区分法教义学知... 刑法教义学的发展,是当代中国刑法知识转型的重要标志。理解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既要从法教义学的普遍立场和一般方法论出发,也要充分认识中国刑法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刑法教义学的引入不意味着学术主体性的丧失,应当区分法教义学知识与法教义学方法。要仔细甄别域外教义学知识与中国刑法语境的兼容性,积极引入没有语境障碍的教义学知识,并运用教义学的一般方法创造立足本土的新教义。中国刑法教义学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体系性,同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体系封闭和僵化保持警惕。社科法学的研究不会对法教义学形成挑战,而是提供了资源和助力。法教义学有能力回应和解决疑难案件,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并充分考虑利益、价值等因素的同时,仍然保持法律场域中法教义学论证的独特性。法典化国家的历史现实,决定了法教义学是法学研究的主流范式,但绝非法学研究的全部;法教义学应当充分尊重其他法学研究方法,虚心学习、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教义学 教义学知识 教义学方法 解释论
原文传递
我国值班律师制度的法律定位及其制度构建 被引量:58
10
作者 吴宏耀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32,共8页
在当前的值班律师制度研究中,研究者更多选择以现行规范性文件为基础,将值班律师制度仅仅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这种研究倾向使当前的研究成果更多关注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值班律师制度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的作用,而忽视... 在当前的值班律师制度研究中,研究者更多选择以现行规范性文件为基础,将值班律师制度仅仅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这种研究倾向使当前的研究成果更多关注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值班律师制度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值班律师制度自身利弊优缺的分析与考量。在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中,值班律师制度旨在弥补传统法律援助形式的不足,而非取代传统的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我国应合理配置值班律师制度,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援助制度;在值班律师制度建设中,注重发挥值班律师在刑事诉讼早期阶段的帮助作用;积极借鉴域外经验,探索多样化的值班律师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律援助 值班律师制度 认罪认罚从宽试点
原文传递
刑事法律援助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方权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22,174-175,共22页
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对象的范围和诉讼阶段。从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实践状况来看,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有所增长,援助的及时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理论的预期和理想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根据... 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对象的范围和诉讼阶段。从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实践状况来看,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有所增长,援助的及时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理论的预期和理想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根据对F市刑事法律援助实践状况的调查,实践中的刑事法律援助仍然以"通知型"为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申请刑事法律援助的比例较低。从刑事法律援助的有效性来看,援助律师大都能够完成辩护律师的基本职责,但在调查取证方面相对缺乏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律援助 辩护 阅卷 调查取证 律师会见
原文传递
防卫过当中的罪量要素——兼论“防卫过当民刑二元化”立法模式的法理依据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璇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32,共20页
防卫过当条款中的"明显""重大"等罪量要素,是我国刑事立法的鲜明特色之一。从一般预防的必要性、司法证明的经济性以及刑事政策效果的合理性等多方面来看,防卫过当的民刑二元化以及防卫过当入罪标准超严格化的立法... 防卫过当条款中的"明显""重大"等罪量要素,是我国刑事立法的鲜明特色之一。从一般预防的必要性、司法证明的经济性以及刑事政策效果的合理性等多方面来看,防卫过当的民刑二元化以及防卫过当入罪标准超严格化的立法模式,具有内在的法理依据。关于防卫过当罪量要素的判断,应依次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行为不法。所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指防卫手段的强度或者持续时间比单纯超过必要性边界更进一步地高出一个以上的级别。二是结果不法。无论是针对人身法益还是针对单纯财产法益的损害,都有可能成立"重大损害"。三是责任。慌乱、恐惧和激愤等情绪性出罪事由的免责根据,综合体现在选择合法行为的能力有所下降、一般和特别预防的必要性大幅降低以及不法的严重程度显著削弱三方面;无论弱势还是强势情绪均有免责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罪量要素 民刑关系 免责事由
原文传递
都会区刑事法律援助:关于试点的实证研究与改革建言 被引量:18
13
作者 左卫民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9-177,共9页
中国的刑事案件主要发生在都会区,都会区的刑事法律援助需求与实践状况更具有代表性,对都会区刑事法律援助进行试点实证研究也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在A区为期半年的刑事法律援助试点发现,都会区的刑事被告人对试点刑事法律援助的... 中国的刑事案件主要发生在都会区,都会区的刑事法律援助需求与实践状况更具有代表性,对都会区刑事法律援助进行试点实证研究也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在A区为期半年的刑事法律援助试点发现,都会区的刑事被告人对试点刑事法律援助的需求愿望低于农村地区的被告人,试点期间仅有18%左右的无律师被告人申请了试点项目组提供的法律援助。试点刑事法律援助带来律师辩护率一定但幅度不大的上升。因此,笔者认为当下中国都会区的刑事法律援助范围可适当扩大,并主要面向那些可能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非本地籍、文化程度较低的刑事被告人。从整体上而言,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应当优先考虑农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会区 刑事法律援助 试点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三角诈骗”的法理质疑与实践批判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兴培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9,共15页
“三角诈骗”是一个伪命题。正像要证明一个人的父亲是个女人一样,其命题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如果说,“三角诈骗”的观点和理论给中国的刑法理论带来了某种虚假的繁荣景象也值得欣赏的话,那么这种理论热闹之后能否得出理性的结论而又... “三角诈骗”是一个伪命题。正像要证明一个人的父亲是个女人一样,其命题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如果说,“三角诈骗”的观点和理论给中国的刑法理论带来了某种虚假的繁荣景象也值得欣赏的话,那么这种理论热闹之后能否得出理性的结论而又经得起证伪的质疑?这是中国刑法理论应该直面、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说,“三角诈骗”给中国的刑法实践带来了快刀斩乱麻的“爽快”结果,那么这种没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理论自洽支撑的刑法结论,是否是中国刑法实践一种背离法律轨道的盲人骑瞎马现象?“三角诈骗”理论违背了最基本的刑事法律关系构造,违背了刑事司法实践应当遵守的“循名责实”、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操作原则,违背了刑法设定诈骗罪基本概念内在的规范要素和外在的认定要求。因此,从刑法基本理论的层面对其进行必要的质疑,从而在刑事司法实践的层面对其进行必要的批判,是我国刑法学的职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三角诈骗 法律关系 法理质疑 实践批判
下载PDF
论刑事法律关系"三元结构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贵萍 许永强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8,共8页
长期以来,刑事法学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从犯罪人(加害方)的角度着手的,很少从被害人(受害方)视角去考察。但作为确定刑事法学研究架构的刑事法律关系,其主体应当包含被害人,即应将传统的刑事法律关系———犯罪人与国家的"二元结构... 长期以来,刑事法学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从犯罪人(加害方)的角度着手的,很少从被害人(受害方)视角去考察。但作为确定刑事法学研究架构的刑事法律关系,其主体应当包含被害人,即应将传统的刑事法律关系———犯罪人与国家的"二元结构模式"改造为犯罪人、被害人和国家的"三元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律关系 结构模式 犯罪人 被害人 国家
原文传递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兼评《法律援助法》相关条文 被引量:13
16
作者 潘金贵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94,共12页
《法律援助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符合现实国情的法律援助制度体系。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历程对于《法律援助法》的施行有启示意义。《法律援助法》在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设计中既有突破性的亮点,也存在一些缺憾。在《法律... 《法律援助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符合现实国情的法律援助制度体系。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历程对于《法律援助法》的施行有启示意义。《法律援助法》在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设计中既有突破性的亮点,也存在一些缺憾。在《法律援助法》实施以后,仍然应当加强对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研究,并从立法推进和配套机制建设两个方面继续对其加以完善。必须加强法律援助的国家保障,确保《法律援助法》发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援助法 刑事法律援助 指定辩护 委托辩护
原文传递
完善我国辩护制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冬梅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6期93-99,共7页
以国际司法准则为标准来完善我国的辩护制度势在必行。首先,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被讯问时有权要求律师在场;其次,要修改《刑事诉讼法》第38条,废止《刑法》第306条;同时,赋予律师执业司法豁免权和保守职业秘密的特权,... 以国际司法准则为标准来完善我国的辩护制度势在必行。首先,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被讯问时有权要求律师在场;其次,要修改《刑事诉讼法》第38条,废止《刑法》第306条;同时,赋予律师执业司法豁免权和保守职业秘密的特权,落实阅卷权,重新设置律师纪律诉讼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护制度 中国 犯罪嫌疑人 侦查工作 司法豁免权 辩护权 被追诉者 刑事司法准则 律师制度
下载PDF
法益转向:商业秘密私权确立之刑事应对 被引量:11
18
作者 莫洪宪 刘峰江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8年第7期12-19,共8页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和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纳入和完善了商业秘密条款。考虑到法律规范的体系和分工,针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政策也需相应调整。管窥以上两部立法,可以预见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和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纳入和完善了商业秘密条款。考虑到法律规范的体系和分工,针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政策也需相应调整。管窥以上两部立法,可以预见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政策由强势向弱势回归的趋势。商业秘密权本质上属于私权利,应当主要通过民法和行政法来规制。从经济学理论视角,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具有相当之正外部性。所以,对商业秘密的私权侵犯不应再是刑法法益考量的重点,社会整体科技创新环境、诚信创业激励机制指明了刑法法益社会化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法益社会化 先民后刑 刑法谦抑 刑事政策
下载PDF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方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设计都隐含着辩护律师对刑事诉讼程序普遍参与的前提。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力聘请辩护律师时,刑事法律援助就是其获得律师帮助的重要途径。2012年修正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并将刑事法律援助... 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设计都隐含着辩护律师对刑事诉讼程序普遍参与的前提。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力聘请辩护律师时,刑事法律援助就是其获得律师帮助的重要途径。2012年修正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并将刑事法律援助的诉讼阶段从一审程序向前延伸至了侦查程序,但距离普遍、及时的刑事法律援助目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应当进一步扩大刑事法律援助对象的范围,并建立有效的保障体制。在律师资源区域性分布不均的现状之下,通过建立中国式的公设辩护人制度,在一定区域之内进行律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或者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纳入刑事法律援助服务队伍之中,可以较好地满足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实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律援助 律师资源 改革
下载PDF
美国公设辩护人制度运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羽 《北方法学》 CSSCI 2014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公设辩护人制度是美国刑事法律援助的主要实施机制。从实际运作来看,公设辩护人组织多设置于人口稠密地区,建构在联邦和州(县)两个层次上,主要隶属于行政分支,运作经费以州(县)政府拨款为主。公设辩护人的任用、薪水及兼职问题都富有争... 公设辩护人制度是美国刑事法律援助的主要实施机制。从实际运作来看,公设辩护人组织多设置于人口稠密地区,建构在联邦和州(县)两个层次上,主要隶属于行政分支,运作经费以州(县)政府拨款为主。公设辩护人的任用、薪水及兼职问题都富有争议。公设辩护人制度受案范围由贫困与案件性质双重标准确定,服务于所有刑事程序阶段,常采纵向代理方式。公设辩护人应遵守律师职业行为规范。从运作机理上分析,保证辩护质量、维护独立性、控制成本、实现司法正义等因素,构建了美国公设辩护人制度运作机制的多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设辩护人制度 运作机制 刑事法律援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