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据判断中的运用问题探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纵博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前地方司法机关正在尝试将人工智能用于刑事司法,其中在证据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也有所运用。人工智能运用于证据判断,应遵循辅助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可反驳原则。在证据能力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对证据能力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判断,但... 目前地方司法机关正在尝试将人工智能用于刑事司法,其中在证据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也有所运用。人工智能运用于证据判断,应遵循辅助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可反驳原则。在证据能力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对证据能力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判断,但可以进行形式上的筛选和把关;在证明力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单独承担判断证明力的任务,但在某些方面可以发挥有效的辅助和参考作用,如发现证据之间的明显矛盾或形态的变化;在证明标准判断方面,人工智能同样难以单独承担事实认定及证明标准判断的重任,但人工智能对证据规格的判断能够保障司法人员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人工智能用于证据判断的目标、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在系统设计上应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运用而进行有区别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证据判断 刑事证据
原文传递
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规范研究——基于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的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杜磊 《证据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657-664,共8页
《刑事诉讼法》(2012年)在第52条第2款规定了行政证据和刑事证据衔接适用规范。该规范与以往的证据转化规则不同,是赋予行政证据以刑事证据能力的规范。对于"等证据材料"的理解,应当进行严格解释,将勘验、检查笔录以及部分现... 《刑事诉讼法》(2012年)在第52条第2款规定了行政证据和刑事证据衔接适用规范。该规范与以往的证据转化规则不同,是赋予行政证据以刑事证据能力的规范。对于"等证据材料"的理解,应当进行严格解释,将勘验、检查笔录以及部分现场笔录涵盖进来,而现行司法解释及有关规定将其范围扩大到鉴定意见、检验报告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在具体的适用过程中,审判机关是实质意义上的衔接适用主体,行政证据无需转化就可以直接适用,对行政证据自身合法性的审查应当依据行政法律、法规进行,而刑事证据规则也有其适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证据材料 证据能力 证据衔接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的阶段性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评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熊秋红 《证据科学》 2010年第5期569-576,共8页
刑事证据两个规定针对司法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予以规范,初步确立了现代刑事证据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则,标示着我国刑事证据立法取得了阶段性进步。但是,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在两个规定中,对于正当法律程序、直接言词原则的体现并不充分... 刑事证据两个规定针对司法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予以规范,初步确立了现代刑事证据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则,标示着我国刑事证据立法取得了阶段性进步。但是,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在两个规定中,对于正当法律程序、直接言词原则的体现并不充分;非法口供排除规则未能强调"任意性"标准,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排除;而对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采取宽容态度,不利于对公民财产权、隐私权的保护;大量的关于瑕疵证据可以进行补正和解释的规定,大大降低了刑事证据的可采性标准。目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制度规范,积极改善司法环境,促进两个规定的贯彻实施,推动我国刑事法治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阶段性进步 实施条件 刑事法治
原文传递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证据转化——对《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52条第2款的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高通 《证据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647-656,共10页
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与转化,主要通过证据转化规则和侦查机关提前介入行政执法来实现。《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52条第2款规定了行政执法证据的刑事证据资格问题,但"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并未免除侦查机... 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与转化,主要通过证据转化规则和侦查机关提前介入行政执法来实现。《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52条第2款规定了行政执法证据的刑事证据资格问题,但"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并未免除侦查机关的取证义务,而是将行政机关作为取证对象。行政执法证据进入刑事诉讼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理清,如行政证据的范围、移交主体、证据审查规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证据 刑事证据 证据转化 证据资格 刑事诉讼法
原文传递
论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虚置——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的程序风险透视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泽涛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80,共14页
刑事审判实践中,对于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等实物类行政证据,尚未出现一起未被采信的实例,言词类证据也是大量被采信。行政执法中,大量存在借助行政程序替代刑事侦查取证的现象。这样势必虚置了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导... 刑事审判实践中,对于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等实物类行政证据,尚未出现一起未被采信的实例,言词类证据也是大量被采信。行政执法中,大量存在借助行政程序替代刑事侦查取证的现象。这样势必虚置了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导致上述弊端的成因在于:除最高法刑诉法解释之外,其他司法解释以及行政规章中均对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范围作了扩张性解释,法院采信行政证据时不受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约束;在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之间公安机关享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我国特有的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划分标准及其追究模式容易导致公安机关借助行政执法替代刑事侦查;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和理论研究不足。立法上应该明确规定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受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约束;限定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时仅限于实物证据;规范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之间的程序转换权;扩大犯罪圈,适当调整违法/犯罪二元一体的追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虚置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原文传递
合规计划有效性评估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振杰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55,共16页
《指导意见》建立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有关合规计划有效性评估的主体、对象、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仍然有待于完善。从权责明确与提高社会认同的角度而言,评估主体应是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第三方。... 《指导意见》建立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有关合规计划有效性评估的主体、对象、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仍然有待于完善。从权责明确与提高社会认同的角度而言,评估主体应是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第三方。评估标准应根据合规计划是制定、实施于犯罪之前还是之后略作不同。在对具体合规计划进行评估之际,第三方组织应遵循静态与动态、整体与个案、外部与内部、专业与常识相结合的原则。评估结论不但是检察机关在起诉阶段决定是否起诉、是否采取以及变更强制措施的重要参考,而且还是人民法院定罪量刑的重要情节,应通过司法解释将其明确为准鉴定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计划 第三方机制 有效性评估 刑事证据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制度修改的亮点与难点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卫东 柴煜峰 《证据科学》 CSSCI 2012年第2期133-145,共13页
证据既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也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直接决定了刑事审判的质量。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一章做了较大调整,增加了新条文、增设了新制度,如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该部分的条文变化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目前首要关注的问题。本... 证据既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也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直接决定了刑事审判的质量。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一章做了较大调整,增加了新条文、增设了新制度,如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该部分的条文变化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目前首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新《刑事诉讼法》证据部分进行了系统梳理,将证据章修改的"亮点"归纳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入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明确、证人出庭与证人保护协调一致,核心精神在于保障人权。同时提出证据章修改的"难点"是证明问题,结合立法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和质疑对证据规则、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刑事证据 证据规则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原文传递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红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91,共9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证据规则,它对于加强人权保障、实现宪法规定和促进程序公正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继两高三部颁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后,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证据规则,它对于加强人权保障、实现宪法规定和促进程序公正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继两高三部颁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后,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无疑对限制刑讯逼供的严重状况,将起到积极长远的作用。但是,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操作性提出了广泛的质疑,"补正"和"合理解释"的规定,似乎给非法证据留了退路。因此,有必要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以探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不足,并找到改进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原文传递
行政执法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冯俊伟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7,共8页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2款的规定,部分行政执法证据可以直接进入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刑事诉讼中行政执法证据的运用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权利、诉讼权利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当在"尊重与保障人权"的修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2款的规定,部分行政执法证据可以直接进入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刑事诉讼中行政执法证据的运用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权利、诉讼权利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当在"尊重与保障人权"的修法精神与畅通行刑衔接的规范目的下,通过法律解释,阐明这一条款中包含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内涵,论证行政执法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范围、审查主体、审查内容等,以保障被追诉人受到公正审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2款 行政执法证据 刑事证据
原文传递
论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兰跃军 《证据科学》 2018年第6期739-746,共8页
《监察法》第33条第1款确立了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制度,要求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保持概念同一,种类基本对应,采用"材料说"给监察证据下定义。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监察证据只能是监察机关依法收集的涉嫌职务犯罪的证据... 《监察法》第33条第1款确立了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制度,要求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保持概念同一,种类基本对应,采用"材料说"给监察证据下定义。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监察证据只能是监察机关依法收集的涉嫌职务犯罪的证据材料,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笔录和视听资料、电子数据8类,共12种。但不同种类的监察证据移送并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条件存在差异,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要求保持真实性和同一性。鉴定意见和勘验、检查笔录除了法定的形式要件,还要求有关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或专门知识,遵守相关程序和方法。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应当具有真实性和任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证据 刑事证据 使用 范围 条件
原文传递
环境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影响因素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14
11
作者 蒋云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32-37,52,共7页
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难以有效衔接,证据转化(即环境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不畅是其关键因素。环境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的学理基础是证据的客观关联性,其法律依据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二款及相关司法解释。由于受行政... 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难以有效衔接,证据转化(即环境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不畅是其关键因素。环境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的学理基础是证据的客观关联性,其法律依据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二款及相关司法解释。由于受行政违法与犯罪"二元立法模式"的影响,环境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在证据种类、取证程序、证明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阻碍了环境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有序转化。鉴于此,应当从如下四方面加强环境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一是构建环境行政证据"分类转化"规则,建立言词证据补强转化和联合执法证据直接转化规则;二是规范行政取证程序,重点明晰环境行政取证主体、取证点位和取证方法;三是注重证据转化咨询,发挥各职能部门在证据收集、固定和认定上的专业优势;四是强化证据转化审查,坚持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并重原则,避免非法环境行政证据进入刑事司法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转化 完善路径
下载PDF
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围与处罚依据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7-30,共4页
以往的刑法理论认为片面共犯缺乏犯意在成员之间的联络而不成立。片面共犯的范围包括片面帮助犯、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实行犯。片面共犯存在有相同于通说意义上的共犯的处罚依据,应当予以处罚。承认片面共犯的理论,可以完善对片面共犯人刑... 以往的刑法理论认为片面共犯缺乏犯意在成员之间的联络而不成立。片面共犯的范围包括片面帮助犯、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实行犯。片面共犯存在有相同于通说意义上的共犯的处罚依据,应当予以处罚。承认片面共犯的理论,可以完善对片面共犯人刑事责任的追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面共犯 犯罪依据 成立范围 处罚依据 刑法理论 共同故意犯罪
下载PDF
行刑衔接程序中证据转移问题研究——以刑事侦查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彬彬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6,共7页
行刑衔接是我国"违法"与"犯罪"二元分立结构下的特有现象,将行政机关在执法和办案过程中获得的证据材料移送刑事司法程序作为证据使用,对于提高诉讼效率和有效保全证据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移送证据的范围在立法和... 行刑衔接是我国"违法"与"犯罪"二元分立结构下的特有现象,将行政机关在执法和办案过程中获得的证据材料移送刑事司法程序作为证据使用,对于提高诉讼效率和有效保全证据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移送证据的范围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认识不一,而且对于行政证据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使用方式也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有学者认为是直接使用,视同刑事证据,但是从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本意来看,移送的行政证据只是具有了刑事证据资格,不需要刑事侦查机关再次履行取证手续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衔接 行政证据 证据转移 证据能力
下载PDF
事故调查报告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纵博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201,共10页
事故调查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即调查所查明的事实部分和责任认定部分,因此事故调查报告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判断各部分是否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以及属于何种证据形式。事故发生经过不应作为证据使用,而... 事故调查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即调查所查明的事实部分和责任认定部分,因此事故调查报告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判断各部分是否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以及属于何种证据形式。事故发生经过不应作为证据使用,而应由法官根据事故调查组移交的证据、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对事故经过及被告人的行为进行独立认定;包含专门性知识的原因分析可以作为“专门性问题的意见”使用,不包含专门性知识的原因分析则不应使用;其他证据性内容及调查报告所附证据可以使用,但均要受法定可使用的行政证据种类范围及原始证据优先规则限制。事故调查报告中可使用的内容以及所附证据应当具有相关性、取证合法性、可靠性方可具备刑事证据能力。在庭审中,控方应当将调查报告所附证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全面举证,根据案件情况可以采取分组举证、单独举证或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举证。当事人应仅对事故调查报告中可采纳为刑事证据的部分进行质证,应允许当事人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辅助对事故调查报告及其所附证据的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调查报告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原文传递
论贿赂犯罪证据的客观化审查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龙宗智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当前贿赂犯罪证据体系及审查机制的主观性较强,要求建立客观化的修补机制,以保障办案质量。人证印证事实,应当通过客体物事实、权钱交易基础事实、行为逻辑事实等,进行客观验证;"承诺受贿"("约定受贿")应以要约、... 当前贿赂犯罪证据体系及审查机制的主观性较强,要求建立客观化的修补机制,以保障办案质量。人证印证事实,应当通过客体物事实、权钱交易基础事实、行为逻辑事实等,进行客观验证;"承诺受贿"("约定受贿")应以要约、承诺明确性、资金及交接安排、着手兑现等事实进行客观验证;对行为人特定话语涵义、财物占有状态等案件特定事实,应当按照客观标准解释,侦查笔录中当事人的主观解释仅为参考;证人出庭作证,使证言可视化,是对证言进行客观验证最重要的手段,为此须做出必要的制度安排,包括在审判阶段限制单方面庭下调查证人甚至直接采取强制措施等。不能孤立看待客观化验证的证伪效果,而应注意其对整体证据构造的影响;以客观化的经验法则为基础的主观性证明标准,在客观化验证中具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贿赂犯罪 刑事证据 审查机制 事实认定 客观性
原文传递
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机制研究——以新《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为分析重点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维彬 《时代法学》 2014年第3期47-56,共10页
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建立了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机制。在肯定这一机制建立的正当性的同时,有必要对"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内涵、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的范围、有权移交行政证据的主体等基本问题予... 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建立了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机制。在肯定这一机制建立的正当性的同时,有必要对"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内涵、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的范围、有权移交行政证据的主体等基本问题予以分析和阐释。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可能造成司法实践操作的混乱,导致侦查活动前置,架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为此,应当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划清侦查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的职能界限,严格行政证据的审查标准,加强对辩护方权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衔接机制 新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证据性权利:跨境刑事证据的一个阐释框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苏豪 《证据科学》 2023年第2期189-201,共13页
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深化,跨境刑事证据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司法现象。证据获取与采纳的法律依据相互分离是跨境刑事证据的核心特征。因此,对跨境刑事证据来说,着眼于共通价值的证据性权利是一个更好的阐释框架,优于以制度差异为基础... 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深化,跨境刑事证据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司法现象。证据获取与采纳的法律依据相互分离是跨境刑事证据的核心特征。因此,对跨境刑事证据来说,着眼于共通价值的证据性权利是一个更好的阐释框架,优于以制度差异为基础的模式对比范式。证据性权利具有联结取证程序与证据采纳、容许对规则差异实质解释、是制度性权利而非个人权利等特征。证据性权利反映了刑事证据法的趋同发展,根植于理性主义与权利主义的内在一致性,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需要和国际人权标准构建的产物。将证据性权利作为阐释框架,可以化解跨境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中存在的法律跨境适用争议。充分保障被追诉人的证据性权利并对权利保障模式差异作出合理解释,可以提升他国提供协助的意愿。围绕跨境刑事证据及其衍生问题,理论界应当展开以“证据合作”为主题的比较研究,积极参与证据性权利话语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性权利 刑事证据 跨境 可采性 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原文传递
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洋 张斌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8-525,共8页
《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为行政执法证据的刑诉运用提供了依据。理解适用该条文,不仅要关注现实必要性,还需论证实体法、程序法和证据法上的正当性。实体法层面,是因为行政、刑事法律的调整对象有交集,行政违法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有... 《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为行政执法证据的刑诉运用提供了依据。理解适用该条文,不仅要关注现实必要性,还需论证实体法、程序法和证据法上的正当性。实体法层面,是因为行政、刑事法律的调整对象有交集,行政违法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有差异,构成要件的认定可共通;程序法层面,是因为我国实行违法、犯罪二元追责机制,犯罪事实往往先从行政执法中探知,违法和犯罪竞合时刑事程序被前置;证据法层面,是因为证明资源的稀缺性和证据的客观关联性。行刑证据的衔接运用,是中国特色话题,在国外的一元追责机制及证据规则体系中,证据没有转换运用必要。法理正当性要迈向程序正当性,在构建和运用行刑证据衔接运用规则时,应注意证据衔接规则与行刑程序衔接机制的区分,公安司法机关要恪守程序正义底线,并注重当事人的司法权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证据 刑事证据 法理正当性
下载PDF
我国刑事证据能力要件体系重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艾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84,共14页
随着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三项规程"的出台,我国以往借鉴德国理论引进的证据能力要件体系面临解释力不足的问题。在我国现行法体系下,"经过法庭调查程序"不应成为刑事证据的证据能力要件。法庭调查程序的真正作用是... 随着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三项规程"的出台,我国以往借鉴德国理论引进的证据能力要件体系面临解释力不足的问题。在我国现行法体系下,"经过法庭调查程序"不应成为刑事证据的证据能力要件。法庭调查程序的真正作用是为法官评价证据的证明力,形成认定事实的心证基础提供程序性保障。此外,如果将关联性作为证据能力要件,既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也容易混淆事实考量和规范评价之间的关系。我国刑事证据能力要件只应包括如下内容:未因取证主体不合法而无证据能力,未因取证手段不合法而无证据能力,未因取证程序违法而无证据能力,未因证据的表现形式不合法而无证据能力,未因取证对象不合法而无证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证据能力 消极要件 积极要件 定案根据
下载PDF
刑事证据基本属性新阐释——应用论视角的证据价值、功能、工具定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均平 翟远烨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证据的基本属性问题是证据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证据属性的明确不仅和证据概念、证据分类这样的理论研究有关,更关系到证明标准的建构和判断、以及证据规则的设置与执行。唯有从自然和人定两个方面对证据属性进行把握,才可能较为理性... 证据的基本属性问题是证据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证据属性的明确不仅和证据概念、证据分类这样的理论研究有关,更关系到证明标准的建构和判断、以及证据规则的设置与执行。唯有从自然和人定两个方面对证据属性进行把握,才可能较为理性地回答学术界已经提出、但仍然存在着极大争议的有关刑事证据的基础理论问题。此视角也才能够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证据规则 证据属性 证据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