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唆犯的处罚根据 被引量:3
1
作者 彭泽君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6-29,共4页
评析国内外刑法学界关于教唆犯处罚根据的学说,认为处罚教唆犯的哲学根据在于教唆犯相对的意志自由,法学根据在于教唆行为符合修正的犯罪构成。
关键词 教唆犯 犯罪构成 处罚根据
下载PDF
我国与德日刑法犯罪论之对应要素
2
作者 曹希国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虽然我国犯罪论构成的主要要素能够在德日的犯罪论构成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部分,但是由于我国与德日的犯罪论构成要素的角色定位不同,因此形成了构造不同的犯罪论体系,导致内容相同的犯罪论构成要素在整个犯罪论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出现差异... 虽然我国犯罪论构成的主要要素能够在德日的犯罪论构成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部分,但是由于我国与德日的犯罪论构成要素的角色定位不同,因此形成了构造不同的犯罪论体系,导致内容相同的犯罪论构成要素在整个犯罪论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出现差异,使我国与德日的犯罪论构成表现出入罪功能与出罪功能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入罪功能 出罪功能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的属性之争:前提、逻辑与法律依据 被引量:28
3
作者 柏浪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30,共13页
法规范有一阶评价(实质评价)与二阶评价(规制评价)之分。基于此,违法性认识的对象不是社会危害性,而是刑法禁止性,不包括非刑法规范的违法性。违法性认识是故意要素还是责任要素,需先明确故意是不是责任要素,方能确定该问题是不是择一... 法规范有一阶评价(实质评价)与二阶评价(规制评价)之分。基于此,违法性认识的对象不是社会危害性,而是刑法禁止性,不包括非刑法规范的违法性。违法性认识是故意要素还是责任要素,需先明确故意是不是责任要素,方能确定该问题是不是择一问题。"责任"不是实体概念,而是评价活动。故意是责任评价的对象。认为故意是责任要素的观点混淆了责任评价对象与责任评价本身。"责任故意"概念应予以摈弃。基于答责原则,责任谴责的条件是行为人具有法规范的可交谈性,亦即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此并不需要现实的违法性认识。认为违法性认识是故意要素的故意理论混淆了责任谴责条件与责任评价对象。我国《刑法》第16条中"不能预见的原因"可解释为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实定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违法性认识错误 构成要件错误 故意 责任
原文传递
公安消防机构办理失火案和消防责任事故案法理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肖仁 《武警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1-43,共3页
办理“两案”案件对公安消防机构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何正确充分履行法律赋予的侦查职能,已成为各级公安消防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法理和实践角度对“两案”办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两案 犯罪与犯罪构成 程序观念
下载PDF
“洗钱罪”主观要件探析
5
作者 吕汇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通过我国与外国刑事立法的比较,从刑法的角度对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洗钱罪主观要件中的“明知”、“间接故意”、“过失”是否构成犯罪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反洗钱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主观要件 洗钱罪 司法实践 刑事立法 “明知” 间接故意 犯罪问题 参考作用 刑法 过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