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甄文凤 马辛 +1 位作者 林祥吉 王红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其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有暴力犯罪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93例,无暴力犯罪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80例,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其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有暴力犯罪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93例,无暴力犯罪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80例,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OA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对患者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暴力行为和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较低,多居住在农村,多数未曾治疗精神疾病,未曾于精神专科医院住院(P<0.05);研究组MOAS中财产攻击、体力攻击评分及总分,以及BPRS中思维障碍、敌对性因子分及总分均较高(P<0.05);研究组实施暴力犯罪行为前1周存在明显的攻击行为、明显的冲动、治疗不合作(不依从)、暴力致人受伤、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所致愤怒(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年限(OR=0.567, P=0.023)、财产攻击(OR=0.023, P=0.004)、体力攻击(OR=0.012, P=0.002)、既往治疗情况(OR=35.119, P=0.030)是暴力犯罪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文化程度低、已有对财物攻击和体力攻击行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的危险因素;而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 犯罪行为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论侦查学的逻辑起点——兼论学科逻辑起点及其价值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大中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1,共6页
逻辑起点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在探讨侦查学逻辑起点时,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商品为其逻辑起点构建学科的特征为依据,将侦查学的逻辑起点置于法学大系统中研究,将法学逻辑起点定为行为,将侦查学与刑事法学作为同一系统分析,从而... 逻辑起点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在探讨侦查学逻辑起点时,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商品为其逻辑起点构建学科的特征为依据,将侦查学的逻辑起点置于法学大系统中研究,将法学逻辑起点定为行为,将侦查学与刑事法学作为同一系统分析,从而得出侦查学的“基因”内核即其逻辑起点为犯罪行为。并从理论的层面上研究逻辑起点的特定的理论存在及其功能,力图推动侦查学的理论研究, 进而发展侦查学的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逻辑起点 犯罪行为 侦查学
下载PDF
论犯罪行为的刑罚附随后果 被引量:29
3
作者 付强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5-111,共7页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应有相应的刑事处罚。但刑法之外,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犯罪还有诸多刑罚之外的附随后果,并对行为人及其关系人以致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附随后果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和规制。应对犯罪行为的刑罚附随...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应有相应的刑事处罚。但刑法之外,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犯罪还有诸多刑罚之外的附随后果,并对行为人及其关系人以致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附随后果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和规制。应对犯罪行为的刑罚附随后果进行梳理,将其归于统一的资格刑范畴,并建立前科消灭制度,使附随后果纳入法治化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行为 刑罚 附随后果 资格刑 前科消灭
原文传递
刑事司法证明中的专门知识:从权力支配到认知偏差 被引量:25
4
作者 谢澍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113,共12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根据鉴定活动的本质特征作出多处修改。但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转变并未带来实质的符号权力减让,"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呈现进退维谷的尴尬,相关角色定位混乱。... 2012年《刑事诉讼法》根据鉴定活动的本质特征作出多处修改。但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转变并未带来实质的符号权力减让,"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呈现进退维谷的尴尬,相关角色定位混乱。实践乱象的背后,是"以印证为中心的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所承载的"知识-权力"话语与"认知-行为"理论所产生的交织与耦合。刑事司法场域的微观权力网络之中,知识与权力的互动需要由"支配-被支配关系"转向"互动关系",并在降低法官认知流畅度的同时,提示其启动理性认知系统对感性认知行为进行监控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证明 鉴定意见 有专门知识的人 知识-权力 认知-行为
原文传递
犯罪故意类型新论 被引量:13
5
作者 贾宇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58,共7页
本文对于犯罪故意的类型 ,进行了系统的新探讨 :(一 )首次提出了行为故意和结果故意的分类法 ,进而将结果故意划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确定故意和不确定故意、实害故意和危险故意 ;(二 )首次提出容忍故意的概念 ,将间接故意划分为容... 本文对于犯罪故意的类型 ,进行了系统的新探讨 :(一 )首次提出了行为故意和结果故意的分类法 ,进而将结果故意划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确定故意和不确定故意、实害故意和危险故意 ;(二 )首次提出容忍故意的概念 ,将间接故意划分为容忍故意和放任故意 ;(三 )赞同将故意分为目的故意和非目的故意、预谋故意和非预谋故意、作为故意和不作为故意 ;不赞同积极故意和消极故意、无条件的故意和附条件的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故意 犯罪故意 放任 附条件 直接故意 不作为 消极 分类法 容忍 类型
下载PDF
青少年攻击行为与应激事件、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景璐石 冯军 +5 位作者 徐涛 田远德 王铮 徐科 顾荣莉 徐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究负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为有效干预青少年犯罪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成都市某少教所在押学员50名,以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为筛选工具,筛选出具有攻击行为的男性学员30名为实验组。同时,... 目的探究负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为有效干预青少年犯罪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成都市某少教所在押学员50名,以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为筛选工具,筛选出具有攻击行为的男性学员30名为实验组。同时,选取成都市某职业中学30名无攻击行为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以一般情况调查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他因子均与攻击行为分值成正相关(r1=0.486,r2=0.270,r3=0.384,r4=0.397,r5=0.267),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以上5个因子差异显著(t1=7.479,t2=2.840,t3=4.438,t4=4.625,t5=4.080,均为P<0.01)。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的消极应对与攻击行为分值成正相关(r=0.645),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消极应对因子差异性显著(t=5.698,P<0.01)。结论帮助青少年减轻应激生活事件,使其获得积极应对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 青少年 攻击行为 负性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学中的几对基础性概念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家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04-209,共6页
刑法首先是行为规范,其次才是裁判规范。纯粹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都无法说明我国刑法的基本性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才符合我国刑法的基本立场。法益侵害说存在缺陷,应同时考虑规范违反说才能正确解释刑法规范的性质。
关键词 刑法 行为规范 裁判规范 行为无价值论 结果无价值论 法益侵害说 规范违反说
下载PDF
系列杀人案件的成因、特点及侦查对策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云平 《政法学刊》 2004年第4期66-69,共4页
发生系列杀人案件的原因取决于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谋财害命、报复杀人、滥杀无辜和杀人灭口是导致系列杀人案件的主要成因。系列杀人案件的特点体现在作案人的行为特征、作案人的个性特征和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三个方面。在侦查过程中,应... 发生系列杀人案件的原因取决于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谋财害命、报复杀人、滥杀无辜和杀人灭口是导致系列杀人案件的主要成因。系列杀人案件的特点体现在作案人的行为特征、作案人的个性特征和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三个方面。在侦查过程中,应引进利用“软件”串并案件的理念以拓展串并案途径,过细勘查犯罪现场,建立失踪人口管理机制以及时发现和串并系列杀人隐案,严格遵循公安部“侦破系列杀人案件工作机制”的要求规范侦查工作,引入和加强犯罪心理画像、犯罪现场重建和辩证侦查思维等现代侦查和取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杀人案件 犯罪心理 行为特征 个性特征 痕迹物证
原文传递
成都市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行为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鹏宇 冉茂盛 +11 位作者 廖志刚 毛文君 唐翠萍 胡世辉 张浪 乔聚耀 林福荣 陈刚 尹韡 马晓静 李斯干 陈丽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行为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成都市新津县农村社区中5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行为及其临床症状、社会功能、治疗、照管等情况进行了14年(1994-2008年)的随访调查。调查工具包括精神现况...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行为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成都市新津县农村社区中5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行为及其临床症状、社会功能、治疗、照管等情况进行了14年(1994-2008年)的随访调查。调查工具包括精神现况检查第9版(Present State Examination,PSE-9)、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等。结果:在14年的随访调查中有489例患者(95.9%)完成了随访。随访患者终身犯罪行为的发生率为13.5%。犯罪行为在未婚(19.1%)、较年轻[平均年龄(41.2±16.6)岁]、发病年龄较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8.4±10.4)岁]中较常发生。随访资料中,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较差(16.6%)、缺乏监护照管人(28.6%)、无家可归(25.0%),及PANSS总分(68.7±28.7)和阳性(14.1±7.4)、阴性(19.3±10.2)分较高的患者中犯罪行为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行为在农村社区中较为常见,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制定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时,应考虑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行为及其危险因素(如患者的婚姻、家庭及监护照管状态、社会支持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犯罪行为 危险因素 农村 社区 前瞻性对照研究
下载PDF
犯罪和普通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同伴积极影响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双重调节效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金灿灿 邹泓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同伴积极影响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问题行为预测中的调节效应,并分析这一调节效应在犯罪和普通青少年两类群体中不同表现。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核查表、同伴积极影响问卷和问题行为问卷对来自上海和昆... 目的:探讨同伴积极影响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问题行为预测中的调节效应,并分析这一调节效应在犯罪和普通青少年两类群体中不同表现。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核查表、同伴积极影响问卷和问题行为问卷对来自上海和昆明的561名犯罪青少年和358名普通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1家庭结构和被试类型在同伴积极影响和问题行为得分上存在交互效应。2犯罪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同伴积极影响和问题行为间存在显著相关。3同伴积极影响可以调节生活事件对普通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影响,但对犯罪青少年却不存在相应的作用。结论:同伴积极影响是缓冲生活事件对普通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预测的重要因素,但对犯罪青少年并未起到类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青少年 同伴积极影响 生活事件 问题行为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文礼 尹良爽 +4 位作者 曹斌 汪传超 程万良 蔡昌群 沈棫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85例安徽省监狱总医院有犯罪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犯罪组,将同时期芜湖市精神病医院481例无犯罪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非犯罪组。对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85例安徽省监狱总医院有犯罪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犯罪组,将同时期芜湖市精神病医院481例无犯罪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非犯罪组。对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种暴力倾向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相对于非犯罪组,犯罪组受教育年限低(χ~2=31.322,P=0.000)、未婚(χ~2=19.505,P=0.000)、无业(χ~2=43.723,P=0.000)、经济状况差(χ~2=112.408,P=0.000)、有暴力行为(χ~2=12.347,P=0.000)、不规律服药(χ~2=8.224,P=0.004)、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χ~2=5.612,P=0.018)、存在被害妄想(χ~2=35.477,P=0.000)的比例高于非犯罪组,而合并躯体疾病(χ~2=5.138,P=0.023)的比例低于非犯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经济状况、被害妄想和受教育年限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的4个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无业、经济状况差、存在被害妄想及受教育年限低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犯罪行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七)“组织、领导传销罪”的解读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亚刚 《政法论丛》 2009年第6期72-77,共6页
非法传销活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活动尚未完全纳入法律调控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失范现象,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为此刑法修正案(七)增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一新的罪名。然而... 非法传销活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活动尚未完全纳入法律调控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失范现象,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为此刑法修正案(七)增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一新的罪名。然而,正是因为两级最高司法机关曾经的司法文件对该种行为有截然相左的意见,所以在刑法修正案(七)明确了该种行为的罪名。那么如何正确适用法律的规定,不仅仅是司法问题,更有必要在理论上对其进行必要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组织 领导传销罪 主体 行为 解读
下载PDF
刑事责任年龄的三层级差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聂长建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140,共11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通过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形成三层级差结构:刑法第17条第1款是刑事责任年龄的第一层级,年满16周岁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对所有刑法规制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是刑事责任年龄的第二层级,年满14周... 《刑法修正案(十一)》通过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形成三层级差结构:刑法第17条第1款是刑事责任年龄的第一层级,年满16周岁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对所有刑法规制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是刑事责任年龄的第二层级,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不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只对故意杀人等8种刑法规制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3款是刑事责任年龄的第三层级,年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是相当于第2款次层级的不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只对故意杀人等2种刑法规制的行为负刑事责任,且附以结果严重、情节恶劣、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等条件,此款的规制范围还可以商榷。《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后,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经过“二重”级差规定形成三层级差结构,体现了立法的智慧,反映出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在年龄上并非“一刀切”,而是有“层级差”的,这就增强了惩罚未成年人犯罪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和法益保护机能的平衡,实现法律的正义、秩序等目的价值。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存在概念混淆、逻辑混乱和词不达意的表述问题,通过厘清相关概念关系,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进行符合法学、逻辑学、语言学的明晰表述,以实现法律的形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 犯罪行为 级差结构
下载PDF
基于犯罪模式理论的犯罪出行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以长春市南关区扒窃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梓渝 刘大千 +1 位作者 肖建红 王士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5-899,共15页
犯罪出行是犯罪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在犯罪防控、侦破等警务实践中具有突出的技术贡献。受制于研究数据的限制,中国犯罪出行实证研究较为缺乏。论文研究了2010—2016年长春市南关区扒窃犯罪出行的空间模式与影响因素,并指出:①2010—2... 犯罪出行是犯罪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在犯罪防控、侦破等警务实践中具有突出的技术贡献。受制于研究数据的限制,中国犯罪出行实证研究较为缺乏。论文研究了2010—2016年长春市南关区扒窃犯罪出行的空间模式与影响因素,并指出:①2010—2016年长春市南关区扒窃犯罪出行平均距离为5.74 km,存在明显的空间衰减效应,空间模式为就近掠夺,在距离犯罪者居住地2 km处出现犯罪缓冲区。②南关区扒窃犯罪高发区与犯罪群体主要聚居地在空间上呈现重叠,该区域犯罪以就近掠夺的空间模式为主。③回归模型验证了犯罪者人口属性中性别、户籍地、是否就业和具有前科劣迹、涉案金额、犯罪地点所属类型对于出行距离的显著影响,其中户籍地变量为理解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犯罪行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地理学 犯罪者行为 犯罪出行 出行模式 长春市
原文传递
犯罪青少年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类型及其与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金灿灿 邹泓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对犯罪青少年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分类,并探讨其与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法,运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核查表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上海和昆明553名犯罪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①犯罪青少年的社... 目的:对犯罪青少年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分类,并探讨其与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法,运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核查表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上海和昆明553名犯罪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①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分为不良型、一般型和较好型三类。②不良型、一般型和较好型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得分依次显著升高,问题行为得分依次显著降低。③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类型在生活事件和问题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干预可以考虑从改善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入手,提高其抵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青少年 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事件 问题行为 潜在剖面分析
原文传递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既遂和未遂形态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霞 刘晖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3-55,共3页
《刑法》第 347条规定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律、法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从这四种行为的外观形式看 ,它们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延续过程 ,存在有很多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因此 ... 《刑法》第 347条规定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律、法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从这四种行为的外观形式看 ,它们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延续过程 ,存在有很多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因此 ,这四种行为均须以实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才构成既遂 ,到底这些行为发展到何种程度才构成既遂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私毒品罪 贩卖毒品罪 运输毒品罪 制造毒品罪 既遂形态 未遂形态 行为犯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者凶杀行为特征与其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志伟 史天涛 付培鑫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者凶杀行为特征及影响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因素。方法自制调查表收集并比较经司法鉴定为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嫌疑人(n=110)与具有凶杀行为的无精神病者(n=70)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作案行为特征、刑事责...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者凶杀行为特征及影响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因素。方法自制调查表收集并比较经司法鉴定为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嫌疑人(n=110)与具有凶杀行为的无精神病者(n=70)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作案行为特征、刑事责任能力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无精神病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案发前思维障碍、情绪状态、社会功能等疾病相关因素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攻击行为史、作案先兆、诱因、预谋、作案动机、作案对象、环境辨认、自我保护等一些与案情有关的特点上存在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组的刑事责任能力与案发前思维障碍、情绪状态、社会功能、动机、预谋、自我保护性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为提高对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准确性,应综合考虑相关精神病理因素及作案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分裂症 刑事责任能力 凶杀行为
下载PDF
一种基于快递大数据的异常检测系统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曼 於志文 +2 位作者 郭斌 任思源 岳超刚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32,共9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快递行业迅速发展起来,推动着流通方式的转型和消费升级。人们在享受快递业发展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也伴随着难以控制的流动性风险,给公共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例如,偷窃的赃物通过快递方式进行销赃,利用快递方式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快递行业迅速发展起来,推动着流通方式的转型和消费升级。人们在享受快递业发展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也伴随着难以控制的流动性风险,给公共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例如,偷窃的赃物通过快递方式进行销赃,利用快递方式运输毒品、爆炸物等危险物品。基于以上考虑,通过分析真实的历史快递记录,着力于研究利用快递方式进行销赃这一类犯罪行为,进而以识别该类嫌疑人为研究目标,从统计、时间和地理3方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另外,提出了一种Two-Step异常检测方法用于嫌疑人的识别。该方法分为2步,第1步是过滤正常用户,第2步是识别嫌疑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嫌疑对象,相比较传统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正负类数据不平衡问题,降低误检率,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销赃 异常检测 公共安全 犯罪行为 嫌疑人
下载PDF
论著作权刑事保护范围——基于《著作权法》与《刑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曦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0-56,共7页
随着著作权法律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著作权法与刑法对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立法衔接问题凸显,刑法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行为对象和行为类型均窄于著作权法的规定,在法律适用中产生疑惑和争议。为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规范著作权市场的良性秩... 随着著作权法律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著作权法与刑法对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立法衔接问题凸显,刑法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行为对象和行为类型均窄于著作权法的规定,在法律适用中产生疑惑和争议。为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规范著作权市场的良性秩序,保护对象"作品"不应分等级,直接侵权行为应当涵盖更多的行为方式,间接侵权行为应当受到刑法规制,即应当适度拓宽著作权刑事保护范围,并在立法上逐步实现著作权法和刑法的有序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刑事保护 行为对象 行为方式
下载PDF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刑事悬赏 被引量:5
20
作者 闫召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刑事悬赏是本质上侦查机关私法上的法律行为,行为的目的就是与举报者即刑事悬赏的相对人就犯罪信息进行交易。刑事悬赏是一套预期收益远大于预期成本的有效制度,已在我国的刑事侦查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 刑事悬赏是本质上侦查机关私法上的法律行为,行为的目的就是与举报者即刑事悬赏的相对人就犯罪信息进行交易。刑事悬赏是一套预期收益远大于预期成本的有效制度,已在我国的刑事侦查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着刑事悬赏的制度绩效。因此,合理确定赏金,明确悬赏的主体和相对人并加强对相对人的权益保护,进一步从交易利益、交易主体、交易安全等方面完善其制度安排已成为刑事悬赏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悬赏制度 侦查机关 犯罪信息 赏金 法律行为 私法 刑事侦查 制度经济学 预期成本 交易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