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犯罪预备可罚性的本质探究——兼论抢劫罪犯罪预备的认定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志民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8,共5页
处罚犯罪预备是因为预备行为具有危险性,如果不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阻挡,这种预备行为将可能会发展成实行行为。正是预备行为本身所具有的这种惯性,对刑法法益具有现实的危险性,因此立法者事先动用刑罚权,来保护刑法法益,这对维护社... 处罚犯罪预备是因为预备行为具有危险性,如果不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阻挡,这种预备行为将可能会发展成实行行为。正是预备行为本身所具有的这种惯性,对刑法法益具有现实的危险性,因此立法者事先动用刑罚权,来保护刑法法益,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是完全必要的。然而,事先动用刑罚权的行为毕竟是一种推定行为,对其应严格加以限制,否则将造成刑罚权的滥用和忽视刑法对人权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预备 可罚性 危险性 抢劫罪犯罪预备
下载PDF
论犯罪中止形态与其他犯罪停止形态的竞合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最跃 李茂华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6-49,共4页
犯罪的中止形态在多数情况下是单独存在的,但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与犯罪既遂、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等犯罪停止形态发生竞合关系。当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发生竞合时,一般情况应按中止犯罪来处理比较合理恰当。
关键词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预备 犯罪过程
下载PDF
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当以实行行为性质的判断为前提——基于韩某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祥 刘婷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9-26,共8页
在刑事司法实务中,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是认定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关键,因果关系的有无直接影响到罪名和刑事责任的确定。然而,刑法因果关系涉及的两个要素——实行行为和危害结果,在司法判断中所处的地位应当优先于因果关系,即先要判断被... 在刑事司法实务中,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是认定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关键,因果关系的有无直接影响到罪名和刑事责任的确定。然而,刑法因果关系涉及的两个要素——实行行为和危害结果,在司法判断中所处的地位应当优先于因果关系,即先要判断被告人实行行为的性质,再在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进行因果关系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手 实行行为 因果关系 故意伤害罪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下载PDF
中止犯成立于犯罪预备阶段之质疑
4
作者 宁宇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从我国对犯罪预备阶段成立中止犯的理论通说出发,从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方面分析了通说的渊源;从中止犯成立条件的重新界定和刑罚的基础、刑罚的可行性、刑罚的必要性等角度对通说提出了质疑,进而提出刑法概念精确性的观点。
关键词 犯罪预备 犯罪中止 中止犯
下载PDF
犯罪预备问题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祥境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了犯罪预备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这种普遍处罚的原则引起了实务与理论界的广泛争议。关于犯罪预备的可罚性问题争议最为突出,普遍处罚原则在法理根据与实践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各国的立法实践关于犯罪预备... 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了犯罪预备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这种普遍处罚的原则引起了实务与理论界的广泛争议。关于犯罪预备的可罚性问题争议最为突出,普遍处罚原则在法理根据与实践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各国的立法实践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主要有普遍处罚、例外处罚、不处罚三种类型。其中,解决犯罪预备问题的真正方式是立法上进行重构,确立例外处罚的原则;正确区分犯罪预备与预备犯等相似概念是厘清犯罪预备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入分析完善犯罪预备的构成要件是正确处理犯罪预备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预备 可罚性 预备犯 普遍处罚 例外处罚
下载PDF
扩张中的犯罪预备及参与形式——围绕第18届国际刑法学大会第一专题的展开
6
作者 吴沈括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8-91,共4页
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恐怖主义及其他严重有组织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日益蔓延,作为针对此类犯罪现象的积极调整,各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同步呈现出扩张的趋势。着眼刑事实体法层面,不难发现不同形式的预备行为及参与行为之犯罪化处遇同样有着... 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恐怖主义及其他严重有组织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日益蔓延,作为针对此类犯罪现象的积极调整,各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同步呈现出扩张的趋势。着眼刑事实体法层面,不难发现不同形式的预备行为及参与行为之犯罪化处遇同样有着相当的膨胀,此处结合第18届国际刑法学大会第一专题之讨论试图对该命题作进一步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预备 犯罪参与 第18届国际刑法学大会
下载PDF
论教唆犯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晓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36-41,共6页
基于教唆犯性质的二重性说,教唆犯的着手不以被教唆者的着手为转移,只要教唆犯开始以言词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教唆,就应视为教唆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教唆犯的预备犯一般情况下不宜认定为犯罪;教唆犯存在未遂形态,但要严格区别未遂教唆与... 基于教唆犯性质的二重性说,教唆犯的着手不以被教唆者的着手为转移,只要教唆犯开始以言词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教唆,就应视为教唆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教唆犯的预备犯一般情况下不宜认定为犯罪;教唆犯存在未遂形态,但要严格区别未遂教唆与独立教唆犯,正确理解刑法第29条第2款并在立法上加以修改完善;教唆犯的中止的成立不仅要自动放弃本人的教唆行为,还必须以有效制止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唆犯 教唆犯的犯罪预备形态 未遂教唆 独立教唆犯 教唆犯的犯罪中止形态
下载PDF
共犯的中止
8
作者 杨晓峰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21-23,70,共4页
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结构和犯罪构成过程中的特殊形态,二者共存时,构成共犯的中止。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在何种条件下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关键词 共同犯罪 犯罪中止 预备中止 实行未终了 实行后中止
下载PDF
我国犯罪预备处罚原则反思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书文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我国刑事责任评价的时间起点是犯罪的预备行为。我国刑法以处罚预备犯为原则,有助于严密刑事法网,将犯罪遏制在萌芽阶段,充分发挥刑法预防功能,但其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相矛盾,与刑法谦抑精神相违,缺乏实践操作性。刑法第22 条已经名... 我国刑事责任评价的时间起点是犯罪的预备行为。我国刑法以处罚预备犯为原则,有助于严密刑事法网,将犯罪遏制在萌芽阶段,充分发挥刑法预防功能,但其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相矛盾,与刑法谦抑精神相违,缺乏实践操作性。刑法第22 条已经名存实亡,成为一种无意义的重复规定,建议修改刑法时予以删除,同时将一些严重犯罪的预备行为规定为独立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犯罪预备处罚 刑事责任评价
下载PDF
关于犯罪预备和预备犯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开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681-684,共4页
犯罪预备只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与犯罪形态(犯罪行为)有着质的区别。犯罪预备又可称为犯罪预备阶段,以区别于犯罪过程中的实行阶段、实行后阶段。预备犯的概念及其成立的条件应在"罪行严重"和"对法益构成严重的威胁"... 犯罪预备只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与犯罪形态(犯罪行为)有着质的区别。犯罪预备又可称为犯罪预备阶段,以区别于犯罪过程中的实行阶段、实行后阶段。预备犯的概念及其成立的条件应在"罪行严重"和"对法益构成严重的威胁"的基础上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犯罪预备 预备犯 成立条件 “不处罚预备犯” “不处罚预备行为”
下载PDF
论首要分子的停止形态
11
作者 肖扬宇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4期69-73,共5页
在我国,首要分子只存在于犯罪集团和聚众犯罪之中,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又可以分为必要集团首要分子和任意集团首要分子,而聚众犯罪首要分子都属于必要首要分子,因此首要分子可以分为必要首要分子和任意首要分子。首要分子的停止形态是一个... 在我国,首要分子只存在于犯罪集团和聚众犯罪之中,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又可以分为必要集团首要分子和任意集团首要分子,而聚众犯罪首要分子都属于必要首要分子,因此首要分子可以分为必要首要分子和任意首要分子。首要分子的停止形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可以按必要首要分子的停止形态和任意首要分子的停止形态的分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要分子 停止形态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预备 犯罪中止
下载PDF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以预备行为实行行为化为视角的宏观解构 被引量:21
12
作者 高丽丽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形式预备犯与实质预备犯的区分提供了对预备行为进行处罚的理论依据;实质预备犯的形式要件即预备行为具备"类型性、定型性"属性,实质要件则是其对重大法益造成了侵害或紧迫危险;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符合实质预备犯的形式及实... 形式预备犯与实质预备犯的区分提供了对预备行为进行处罚的理论依据;实质预备犯的形式要件即预备行为具备"类型性、定型性"属性,实质要件则是其对重大法益造成了侵害或紧迫危险;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符合实质预备犯的形式及实质要件;该罪第1款第4项规定中的"其他准备"应为该第4项的兜底规定;"其他准备"是指为实施恐怖活动进行策划相当的或者类似的准备行为;预备行为实行行为化间接引起了该罪犯罪形态等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预备行为 重大法益 紧迫危险 其他准备
原文传递
未完成罪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兴良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7-75,共9页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相对于犯罪既遂而言,是一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故可以将其称为未完成罪。未完成罪是犯罪的特殊形态,它以刑法分则相应的犯罪构成为基础,以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为补充,从而确定其构成要件,形成对其定罪量刑的...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相对于犯罪既遂而言,是一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故可以将其称为未完成罪。未完成罪是犯罪的特殊形态,它以刑法分则相应的犯罪构成为基础,以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为补充,从而确定其构成要件,形成对其定罪量刑的根据。未完成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具有其特定的存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未完成形态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原文传递
预备行为实行化的正当性根据——以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为契点
14
作者 邹宇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53-58,共6页
我国刑法总则第22条确立的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不论行为对法益的抽象危险程度对预备行为均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具有明显不合理性。而预备行为实行化则进行相应筛选使具有处罚必要性的预备行为独立成罪,其以二元的结果无价值不... 我国刑法总则第22条确立的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不论行为对法益的抽象危险程度对预备行为均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具有明显不合理性。而预备行为实行化则进行相应筛选使具有处罚必要性的预备行为独立成罪,其以二元的结果无价值不法论为根基,不仅是对风险社会预防型刑法的回应,亦是对法律拟制技术的贯通,对刑法打击犯罪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预备行为实行化也存在突破刑法谦抑性的法治风险。本文以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为契点,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对该罪的特殊问题进行合理解释,以避免司法实践中可能踏入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行为实行化 正当性 构成要件 法益侵害
下载PDF
预备贩毒案件中的诱惑侦查行为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洁峰 李志勇 《犯罪研究》 2012年第2期47-53,共7页
诱惑侦查的核心是国家作为诱惑者诱使被诱惑者实施犯罪,此种激励型侦查实践的核心在于,需要刺激犯罪的实际发生。与卧底侦查相比,诱惑侦查并不是一种对付有组织犯罪和职业型犯罪分子的专用武器,而是可以广泛利用于各种犯罪。
关键词 毒品犯罪 预备贩毒案件 诱惑侦查 反向诱惑侦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