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凋零的爱——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悲剧 被引量:10
1
作者 司微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3-96,共4页
哈姆雷特 (Hamlet)与奥菲利娅 (Ophelia)的悲剧性爱情是《哈姆雷特》(H amlet)中一个重要的悲剧元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其感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通过对哈姆雷特在各个阶段心理状态的分析 ,论述了他对奥菲利娅的爱情由深爱到彷徨再... 哈姆雷特 (Hamlet)与奥菲利娅 (Ophelia)的悲剧性爱情是《哈姆雷特》(H amlet)中一个重要的悲剧元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其感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通过对哈姆雷特在各个阶段心理状态的分析 ,论述了他对奥菲利娅的爱情由深爱到彷徨再至枯竭的过程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奥菲利娅 悲剧效果 性格塑造 戏剧独白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本的成功与不足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晓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傲慢与偏见》的译本不少,王科一先生的译本以其独到的功底和理解力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写作风格,突显了原作人物的个性。但由于译者忽略语境、望文生义而导致的误译也存在,对此也作出了客观正确的评价。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译本 成功 王科 写作风格 望文生义 理解力 原作 人物
下载PDF
论角色塑造中的变化幅度 被引量:3
3
作者 季大方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7-79,共3页
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塑造 ,是鉴赏和评论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核心所在。本文就角色塑造过程中的角色变化幅度这一鲜为人论的观点作出了深入的探讨 。
关键词 英语文学 文学作品 角色塑造 变化幅度 小说评论
下载PDF
论“十七年”时期的表演话语与政治认同——以郑君里等人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接受为例
4
作者 蒋浩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9,共14页
在1949到1966年之间,国内对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理论的接受呈现出由全面学习到全方位批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斯氏理论的歪曲和误读自有一套稳固和悖反的说辞,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表演话语和政治认同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颠倒... 在1949到1966年之间,国内对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理论的接受呈现出由全面学习到全方位批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斯氏理论的歪曲和误读自有一套稳固和悖反的说辞,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表演话语和政治认同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颠倒了斯氏从自我出发的“体验表演”,要求演员在表演正面人物时从角色出发进行自我改造,另一方面则要求演员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去批判性地饰演反面人物。这种“同构化”的表演政治观不仅挪用和曲解了斯氏的演剧理论,也导致许多演员现实自我与舞台自我认同关系上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郑君里 《角色的诞生》 《武训传》
原文传递
当代德国女性的传统角色超越——伽比·豪普特曼女性小说的人物塑造 被引量:2
5
作者 邵思婵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德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作家伽比·豪普特曼于近年创作的三部女性小说《找一个阳萎男人过日子》(1995)、《只有死男人才是好男人》(1996)和《床上的谎言》(1997),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小说以两性冲突... 德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作家伽比·豪普特曼于近年创作的三部女性小说《找一个阳萎男人过日子》(1995)、《只有死男人才是好男人》(1996)和《床上的谎言》(1997),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小说以两性冲突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和间接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具有坚强意志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德国新女性形象。伽比·豪普特曼在女性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者性格的尼娜、卡门和乌尔苏拉,正感应了德国主流的审美心理,她所创作的女性小说因而也成为统一后德国文学中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德国女性 传统角色超越 伽比·豪普特曼 女性小说 人物塑造
下载PDF
试论简·爱的特殊品质在小说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纪蓉慧 庄兰华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2-13,共2页
通过对简爱人物的分析,将她的三个特殊品质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并从几方面论述了这三种特殊品质在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简·爱 小说 特殊品质 人物塑造 情节
下载PDF
文化交叉小径边的一脉馨香——赛珍珠短篇小说创作特色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春蕾 徐晓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16,共6页
赛珍珠短篇小说主要表现在东西方文化交叉的大背景和在情感与家庭矛盾纠葛的小背景下生活着的人,注重文化、情感活动中人的命运、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展示。在创作方法和技巧上,她致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情节结构的布局安排、叙述... 赛珍珠短篇小说主要表现在东西方文化交叉的大背景和在情感与家庭矛盾纠葛的小背景下生活着的人,注重文化、情感活动中人的命运、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展示。在创作方法和技巧上,她致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情节结构的布局安排、叙述方法的变化运用。这使她的短篇小说闪耀着独特的光彩,散发出独具的幽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短篇小说 形象塑造 情节结构 叙述方法
下载PDF
灵动的鱼鹰·静默的烛光——《芦花荡》与《蜡烛》鉴赏性比较
8
作者 王春香 高飞燕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第3期69-71,共3页
孙犁的《芦花荡》与西蒙诺夫的《蜡烛》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从表面看,由于社会环境、文化心理及作家素质的不同,它们带给阅读受众的审美体验是大相径庭的,但是两篇文章又存在着一定的可比性:从意境营造、人物塑造、细节刻画、主题表达... 孙犁的《芦花荡》与西蒙诺夫的《蜡烛》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从表面看,由于社会环境、文化心理及作家素质的不同,它们带给阅读受众的审美体验是大相径庭的,但是两篇文章又存在着一定的可比性:从意境营造、人物塑造、细节刻画、主题表达四方面对这两篇中苏反法西斯文学的名作进行鉴赏性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花荡》 《蜡烛》 意境营造 人物塑造 细节刻画 主题表达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字发生论的现代观透视
9
作者 邓国栋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0-52,共3页
以新的理论目光审视,中国古代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及其相关论述是人类文字起源的“记数说”,因为结绳、爻画与书契分别代表人类不同历史时代的记数方式,而且,正是在书契符号记数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第一批文字才得以... 以新的理论目光审视,中国古代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及其相关论述是人类文字起源的“记数说”,因为结绳、爻画与书契分别代表人类不同历史时代的记数方式,而且,正是在书契符号记数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第一批文字才得以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结绳 书契 记数 文字发生论
下载PDF
从《异乡客》中的人物塑造看弗兰克·奥康纳的战争观
10
作者 王冰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3-95,共3页
爱尔兰小说家弗兰克·奥康纳(Frank O’Connor)以1919至1921年的英爱战争为背景,创作了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异乡客》(Guests of the Nation)。小说中,奥康纳从语言、心理、行为等不同角度,通过对人物进行直白而细致的刻画,塑造了一... 爱尔兰小说家弗兰克·奥康纳(Frank O’Connor)以1919至1921年的英爱战争为背景,创作了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异乡客》(Guests of the Nation)。小说中,奥康纳从语言、心理、行为等不同角度,通过对人物进行直白而细致的刻画,塑造了一系列战时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由此清晰地表明了他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战争究其本质而言是残酷且荒谬的,交战双方的所有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奥康纳 《异乡客》 人物塑造 战争的残酷性、荒谬性 战争受害者
下载PDF
试论底层文学的文学性
11
作者 温长青 《运城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1-44,共4页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这就是底层文学的崛起。底层文学无论是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还是在叙述视角的采用方面,抑或是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方面,都鲜明地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性。底层文学就是新世纪的先锋文...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这就是底层文学的崛起。底层文学无论是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还是在叙述视角的采用方面,抑或是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方面,都鲜明地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性。底层文学就是新世纪的先锋文学,其文学性毋庸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学 文学语言 叙述视角 人物塑造 文学性
下载PDF
碧玉微瑕:《穆斯林的葬礼》指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学祖 陈丽芳 《柳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4期29-32,共4页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曾获得不少的大奖,也曾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畅销海外。然而,这部小说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人物构建、谴词造句、细节安排以及穆斯林的宗教习俗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瑕疵。
关键词 《穆斯林的葬礼》 构建 遣词造句 宗教习俗
下载PDF
艺术上的巨大成功——谈《窦娥冤》的人物塑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4-75,共2页
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巧妙地运用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重视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 ,并做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
关键词 《窦娥冤》 人物塑造 艺术成就
下载PDF
英雄与人民:中国电影的形象塑造和历史观念的建构 被引量:19
14
作者 丁亚平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8,共8页
塑造生动鲜明的英雄形象是中国电影创作的中心问题。电影艺术中包罗多样的典型文本和现象引人瞩目。英雄与人民在中国电影中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人民史观对电影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关键影响。把英雄书写及其丰富、复杂性的一面,包... 塑造生动鲜明的英雄形象是中国电影创作的中心问题。电影艺术中包罗多样的典型文本和现象引人瞩目。英雄与人民在中国电影中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人民史观对电影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关键影响。把英雄书写及其丰富、复杂性的一面,包括英雄的异端,放在中国电影历史中考察和分析,不难看到人民性的历史观念的建构在塑造英雄形象和典型的价值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书写 人民史观 典型文本 英雄形象 异端 形象塑造
原文传递
意写妙姿 得意忘象——岳海涛戏曲人物油画评析
15
作者 岳一川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2,共3页
戏曲人物题材油画早在20世纪初便已经初见端倪,这是戏曲人物油画“中西结合”“中体西用”的开端。本文通过讨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岳海涛二十余年来戏曲油画的创作历程,结合其写意性技法以及以“气韵”“得意忘象”为主导的美学... 戏曲人物题材油画早在20世纪初便已经初见端倪,这是戏曲人物油画“中西结合”“中体西用”的开端。本文通过讨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岳海涛二十余年来戏曲油画的创作历程,结合其写意性技法以及以“气韵”“得意忘象”为主导的美学观,探讨其作品背后的东方文化意境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海涛 戏曲人物油画创作 以形写神 中西结合
原文传递
论苏童、毕飞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蓓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6-18,41,共4页
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苏童与毕飞宇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女人/女人的人物对立冲突模式,而在人性的善恶、人物舞台的设置方面更呈现许多相异之处。通过对两者的分析与比较,可更清楚地看到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他塑”所呈... 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苏童与毕飞宇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女人/女人的人物对立冲突模式,而在人性的善恶、人物舞台的设置方面更呈现许多相异之处。通过对两者的分析与比较,可更清楚地看到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他塑”所呈现出的艺术选择和审美趣味的某种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毕飞宇 女性形象塑造
下载PDF
郑樵六书理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兰碧仙 《龙岩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北宋郑樵六书说的具体内涵,并对汉字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作出解释。郑樵从造字的角度阐发六书、分析各书的构形原理,发展了东汉许慎六书理论。
关键词 许慎 《说文解字》 郑樵 《六书略》 构形 造字
下载PDF
《说文解字·叙》汉字创生观论析
18
作者 谭良田 邓世謇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2-69,共8页
“起源”一词的预设是“脱胎于母体某”,受这一思维陷阱的框限,学界关于“从无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寻找这个“母体某”。一物不可能同时“脱胎于母体甲”又“脱胎于母体乙”,这种线性思维使得人们探讨汉字起源时陷入了盲人摸象的困... “起源”一词的预设是“脱胎于母体某”,受这一思维陷阱的框限,学界关于“从无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寻找这个“母体某”。一物不可能同时“脱胎于母体甲”又“脱胎于母体乙”,这种线性思维使得人们探讨汉字起源时陷入了盲人摸象的困局,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许慎《说文解字·叙》以非线性思维阐述了汉字从无到有的过程。在“伏羲画卦—神农结绳—仓颉造字”的叙事思路中,许慎认为汉字之从无到有是“和合众缘”的结果。这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不宜冠以“起源”二字,受《世本·作篇》启发,我们建议用“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叙》 汉字起源 汉字创生
下载PDF
论书法之“势”:时间、身体与起源 被引量:5
19
作者 丘新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5-193,共9页
中国艺术具有趋向于音乐化,因而趋向于时间化的传统,书法是取代音乐成为典型地表现中国人时间感的艺术,因此书法最典型地塑造了中国艺术的时间感,这种塑造就体现在"势"这个时间性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中。书法中的"势"... 中国艺术具有趋向于音乐化,因而趋向于时间化的传统,书法是取代音乐成为典型地表现中国人时间感的艺术,因此书法最典型地塑造了中国艺术的时间感,这种塑造就体现在"势"这个时间性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中。书法中的"势"首先也意味着身体意义上的"势",书法的时间性是通过身体显现的。《说文解字》和《周易》从造字方式的角度奠定了关于汉字之"势"的起源的话语,因而,汉字的造字方式对书法之"势"的内涵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对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势"因此是理解书法这门艺术的一个核心范畴:通过一种新的阐释,我们可以将书法理解为一门"姿势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时间 身体 造字神话
下载PDF
以人为喻与汉魏六朝书论美学
20
作者 赵忠富 《中国美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6-49,共14页
以人为喻是汉魏六朝书论独特的言说方式与批评范式。批评家以人为喻论书,是将书法看成与我为一的同类的“活人”,其间蕴含着中国书法崇尚生命活力的美学精神。书法批评以人为喻范式的生成既与华夏先民的“尚象”意识以及早期汉字“近取... 以人为喻是汉魏六朝书论独特的言说方式与批评范式。批评家以人为喻论书,是将书法看成与我为一的同类的“活人”,其间蕴含着中国书法崇尚生命活力的美学精神。书法批评以人为喻范式的生成既与华夏先民的“尚象”意识以及早期汉字“近取诸身”的造字思维密切相关,更是两汉相术与魏晋六朝人物品藻评向书法批评领域辐射的产物。汉魏六朝书论以人为喻范式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书体形态美、书家风格美两种言说向度。以人为喻范式的言说向度由书体形态向书家风格之过渡,带有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鲜明印记,也标志着汉魏六朝书论由注重形质到崇尚神采的审美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喻 书论美学 造字思维 人物品藻 言意之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