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碰撞安全性的保险杠横梁轻量化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26
1
作者 曹立波 陈杰 +1 位作者 欧阳志高 刘适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888-2893,共6页
提出了基于耐撞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的保险杠横梁轻量化设计要求,以某量产车型的保险杠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保险杠横梁进行轻量化设计。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自适应响应面法对所设计的铝合金保险杠横梁壁厚进行了... 提出了基于耐撞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的保险杠横梁轻量化设计要求,以某量产车型的保险杠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保险杠横梁进行轻量化设计。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自适应响应面法对所设计的铝合金保险杠横梁壁厚进行了试验仿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铝合金横梁与原钢制横梁相比,在显著轻量化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耐撞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杠横梁 碰撞安全 轻量化 自适应响应面法
下载PDF
高强度钢性能及其在车身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燕瑰 邓劲松 +1 位作者 魏宪波 赵福全 《精密成形工程》 2013年第4期64-68,共5页
在汽车轻量化与提高碰撞安全性能的基础上,首先简单介绍了汽车常用钢和汽车用高强度钢种类,并简述了几种常用高强度钢的强化机制和性能,概述了2种高强度钢的成形工艺,指出了其在成形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其成形性的措施。介绍了高强度... 在汽车轻量化与提高碰撞安全性能的基础上,首先简单介绍了汽车常用钢和汽车用高强度钢种类,并简述了几种常用高强度钢的强化机制和性能,概述了2种高强度钢的成形工艺,指出了其在成形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其成形性的措施。介绍了高强度钢在汽车车身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高强度钢在未来车身中的应用前景。大量采用高强度钢在加快汽车轻量化进程和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能方面有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 汽车车身 轻量化 碰撞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双响应面模型的碰撞安全性稳健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23
3
作者 崔杰 张维刚 +1 位作者 常伟波 谢伦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97-103,共7页
建立稳健的车体耐撞结构是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耐撞性优化设计,由于忽视制造工艺、材料特性和边界条件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汽车碰撞安全性能不够稳健。近年来,稳健性设计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应用。... 建立稳健的车体耐撞结构是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耐撞性优化设计,由于忽视制造工艺、材料特性和边界条件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汽车碰撞安全性能不够稳健。近年来,稳健性设计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应用。将稳健性设计方法应用到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中,以某轿车的前纵梁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响应面方法对其进行稳健性优化设计。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方法和最小二乘方法创建碰撞响应的二阶多项式双响应面模型,将材料特性作为不确定性因素。稳健性优化后,对前纵梁碰撞性能的稳健性与优化前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稳健性设计方法精度较高;经稳健性优化后,前纵梁碰撞性能的稳健性获得了显著提高,且质量减少了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响应面模型 碰撞安全性 稳健性设计
下载PDF
汽车碰撞安全与轻量化研发中的若干挑战性课题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青 夏勇 +2 位作者 聂冰冰 黄毅 赖兴华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4,共14页
汽车结构与动力电池的碰撞安全性是开发轻量化、电动化汽车的强制性要求和关键基础性支撑技术。通过3个方面的10个典型课题及研究结果,介绍并综述了汽车碰撞安全性研发的技术挑战。第一,采用夹层式汽车前舱罩盖技术,提升罩盖结构力学特... 汽车结构与动力电池的碰撞安全性是开发轻量化、电动化汽车的强制性要求和关键基础性支撑技术。通过3个方面的10个典型课题及研究结果,介绍并综述了汽车碰撞安全性研发的技术挑战。第一,采用夹层式汽车前舱罩盖技术,提升罩盖结构力学特性的横向均匀性以及冲击响应历程的均匀性,满足汽车吸能位移限定下的行人头部碰撞响应控制;采用精细人体有限元模型解析复杂工况下行人下肢损伤机理和影响参数,基于人体组织损伤层面的虚拟评估改进汽车结构的人体碰撞保护设计;面向复杂道路交通事故工况和多样化人体特征,解决强非线性条件下的自适应乘员智能保护系统优化设计难题,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乘员约束载荷的均衡化实现针对工况可调的碰撞保护。第二,揭示材料冲击测试中系统共振导致信号振荡和材料屈服放大振荡的机理,开发抑制信号振荡的轻质动态力传感器;精细表征材料在碰撞载荷和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针对高强钢、塑料、胶粘和焊点等轻质高强材料及复合连接接头建立大变形失效断裂预报方法及仿真模型。第三,基于动力电池多工况挤压试验,建立电池在外载荷作用下的材料失效、电压陡降与温度上升的响应特征关联性,提出用力学响应特征预测电池内部损伤起始和短路发生的判据,解决电池在机械滥用载荷下的短路预测问题,建立能准确预测电池变形响应的数值模型及碰撞安全评估方法,并应用于电池包和电动车的轻量化与碰撞安全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碰撞安全 综述 汽车轻量化 人体碰撞保护 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原文传递
基于ADAMS.LifeMOD的人体头颈部动力学仿真与验证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竟 韩旭 文桂林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18-2721,共4页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和生物力学仿真软件LifeMOD,建立了一个人体头颈部三维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颅骨、颈椎骨、肩胛骨、躯干上段以及体现粘弹性性质的肌肉组织。采用美国海军力学实验室的前碰撞志愿者实验数据对模型进...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和生物力学仿真软件LifeMOD,建立了一个人体头颈部三维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颅骨、颈椎骨、肩胛骨、躯干上段以及体现粘弹性性质的肌肉组织。采用美国海军力学实验室的前碰撞志愿者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可以用来研究在碰撞条件下头颈部的动力学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多刚体动力学模型 碰撞安全 生物力学 ADAMS.LifeMOD
下载PDF
基于侧面碰撞安全性的电动汽车车身结构件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骞 刘军 +1 位作者 张亚军 谢书港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实现某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件的轻量化设计,在保证其电池包挤压及连接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安装电池包前、后侧面碰撞过程传力特点及结构件变形模式的对比,选出对性能影响较大的结构件,采用灵敏度及主效应分析法确定了所选结构件的材料。... 为实现某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件的轻量化设计,在保证其电池包挤压及连接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安装电池包前、后侧面碰撞过程传力特点及结构件变形模式的对比,选出对性能影响较大的结构件,采用灵敏度及主效应分析法确定了所选结构件的材料。选取精度较高的近似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以厚度为设计变量、车门最大侵入量和质量为优化目标、门槛侵入量等为约束条件,获得了最优轻量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车身 碰撞安全性 轻量化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车钩缓冲装置对轨道列车碰撞安全性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涛 张敬科 +4 位作者 吴启凡 吕锐娟 王小瑞 肖守讷 邓永权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249,共17页
从轨道列车车钩缓冲装置功能和失效原理、分类和标准、理论和应用与列车整体碰撞响应4个方面,梳理了近20年车钩缓冲装置在列车碰撞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总结了4个方面研究的优缺点与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列车碰撞动力学的角度,阐... 从轨道列车车钩缓冲装置功能和失效原理、分类和标准、理论和应用与列车整体碰撞响应4个方面,梳理了近20年车钩缓冲装置在列车碰撞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总结了4个方面研究的优缺点与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列车碰撞动力学的角度,阐述了车钩缓冲装置在列车碰撞中的作用,及其在车辆系统整体设计中的地位;基于欧盟、美国、日本与中国列车耐撞性和强度标准,介绍了车钩缓冲装置的子部件组成;从车钩缓冲装置理论模型在列车碰撞动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应用剖析其演化过程;基于当前国内外车钩缓冲装置的研究现状,指出未来轨道列车车钩缓冲装置的研究趋势和发展目标。研究结果表明:车钩缓冲装置是列车多级吸能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针对不同车钩缓冲装置类型建立不同的力学模型,准确反映缓冲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压溃管的压溃吸能特性,以及车钩的运动关系;在国内外现行标准中,仅规定了车钩缓冲装置的静强度指标,且仅有货车车辆缓冲器的详细界定,缺乏中高速轨道车辆的车钩缓冲装置在动态场景下的载荷指标、能量上限等标准规范;胶泥、气液缓冲器具有比摩擦式缓冲器更好的碰撞力学性能,但其复杂的非线性特性描述依赖于准确的数学模型和试验,目前尚未对车钩缓冲装置数学模型的横向、垂向动态特性进行详细研究;应结合试验,加强研究车辆运行和碰撞过程中车钩缓冲装置的触发和失效稳定性,及其对列车纵向撞击响应的影响;中低速下较大的车钩缓冲装置刚度会导致非正常的垂向和横向响应,不同速度等级下车钩缓冲装置的力学特性和初始姿态对车辆碰撞机理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车钩缓冲装置 能量吸收系统 碰撞安全性 碰撞响应 建模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组合代理模型的车身多学科设计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焕军 张博文 +1 位作者 吴光强 李凡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7-1113,共7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4种单一代理模型和两种组合代理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基于各代理模型进行正面碰撞安全性多目标优化,结果发现,组合代理模型不仅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健性,还能促进最优解的搜索。基于上述分析,采用组合代理模型拟合正面碰... 本文对比分析了4种单一代理模型和两种组合代理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基于各代理模型进行正面碰撞安全性多目标优化,结果发现,组合代理模型不仅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健性,还能促进最优解的搜索。基于上述分析,采用组合代理模型拟合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白车身模态分析的各种响应,建立针对安全性的车身结构多学科优化模型,并用协同优化方法求解。结果表明:组合代理模型在多目标优化中有利于得到更满意的最优解;基于组合代理模型的车身结构多学科设计优化有效改善了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并兼顾了轻量化和NVH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 组合代理模型 碰撞安全性 多学科优化 协同优化
下载PDF
有利于行人保护的非对称式发动机罩盖的设计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景涛 刘卫国 +1 位作者 张金换 赵福全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轿车—行人碰撞中,发动机罩盖是造成行人头部伤害的主要来源。该文进行了6组轿车—儿童行人头型冲击器冲击试验,建立了相应的冲击试验有限元模型(FEM),并完成了模型标定。通过FEM仿真,分析了5种不同内板肋板结构的发动机内罩板吸能特性... 轿车—行人碰撞中,发动机罩盖是造成行人头部伤害的主要来源。该文进行了6组轿车—儿童行人头型冲击器冲击试验,建立了相应的冲击试验有限元模型(FEM),并完成了模型标定。通过FEM仿真,分析了5种不同内板肋板结构的发动机内罩板吸能特性;并根据某款发动机舱布置,设计了一种非对称式发动机罩盖内罩板;进行了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罩盖的多个冲击点的头部伤害标准HIC值降至1300以下,部分冲击点降至1000以下。因而,明显提升了该种发动机罩盖对行人头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轿车-行人碰撞 行人头部保护 发动机罩盖内板 非对称式设计
下载PDF
汽车B柱热成形技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三省 余海燕 陈梦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76,共7页
对乘用车B柱所使用的7种热成形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普通热成形、补丁板的热成形、与冷冲件拼接的热成形、软硬分区的热成形、不等厚板的热成形、激光拼焊板的热成形,带B柱的热成形门环等。阐述了不同热成形技术对材料、设备、热成形模... 对乘用车B柱所使用的7种热成形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普通热成形、补丁板的热成形、与冷冲件拼接的热成形、软硬分区的热成形、不等厚板的热成形、激光拼焊板的热成形,带B柱的热成形门环等。阐述了不同热成形技术对材料、设备、热成形模具和成形前板料等的要求以及不同技术成形的B柱所能达到的碰撞性能和轻量化效果,进而从材料成本、技术难度、轻量化效果、碰撞安全性等角度,对比分析了7种热成形技术组合而成的11种热成形B柱的优劣,对未来热成形B柱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热成形B柱技术要求和成本最低,而碰撞性能、轻量化效果最好的为带B柱的热成形门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 B柱 轻量化 碰撞安全
下载PDF
基于碰撞安全性汽车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雪梅 薛振国 刘一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4-247,共4页
前防撞总成是汽车正面碰撞时最重要的承载件,起到吸收能量和保护乘员的作用,也是轻量化设计的重要结构。根据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特点,选取横梁和吸能盒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材料、厚度、截面形式等方面进行轻量化方案设计,选择最大加速度... 前防撞总成是汽车正面碰撞时最重要的承载件,起到吸收能量和保护乘员的作用,也是轻量化设计的重要结构。根据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特点,选取横梁和吸能盒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材料、厚度、截面形式等方面进行轻量化方案设计,选择最大加速度、侵入量、能量吸收和单位质量承载力等作为优化设计目标,对不同结构的零件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前后总成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正面100%重叠工况和40%偏置碰撞工况进行对比分析,获取加速度、承载力等变化曲线。结果可知:优化设计后横梁材料DP980D+Z,厚度1.3mm;吸能盒的截面形式为十字形、无设计倾角,材料则选择高强钢DP780D+Z,厚度为1.6mm;轻量化后总成的加速度、侵入量、最大承载力均无明显变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侵入量满足设计要求,最大承载力与实际值偏差为2.3%,满足要求;表明总成轻量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前防撞梁总成 轻量化 正交试验 碰撞安全性
下载PDF
燃料电池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向荣 万党水 +1 位作者 白鹏 张振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216,202,共5页
燃料电池汽车在结构上有别于传统汽车,其碰撞安全性尤应关注。文中重点对燃料电池汽车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仿真确定车辆安全性能设计方案。同时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阐述了对其碰撞试验... 燃料电池汽车在结构上有别于传统汽车,其碰撞安全性尤应关注。文中重点对燃料电池汽车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仿真确定车辆安全性能设计方案。同时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阐述了对其碰撞试验方法的思考。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车辆结构改进设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碰撞安全性 正面碰撞试验
下载PDF
基于小偏置碰撞力匹配研究的车身前端结构改进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千揆 陈光 +1 位作者 陈超 周志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92-96,共5页
为研究上边梁、前纵梁以及副车架三个结构的等效轴向力对汽车抗撞性的影响,对某中级轿车进行了三种结构形式的改进。根据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纵向对比同一结构形式的等效轴向力,横向对比不同结构形式的等效轴向力。归纳出前舱等效轴向... 为研究上边梁、前纵梁以及副车架三个结构的等效轴向力对汽车抗撞性的影响,对某中级轿车进行了三种结构形式的改进。根据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纵向对比同一结构形式的等效轴向力,横向对比不同结构形式的等效轴向力。归纳出前舱等效轴向力分布规律,建立高精度的二阶近似模型,对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上边梁、前纵梁和副车架等效轴向力分布解,利用该等效力解完成了结构的正向设计。经仿真试验验证,新的设计测量点侵入量与原车相比最大侵入量减少了14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安全 小偏置 轴向力 结构改进
下载PDF
提高车辆小偏置碰撞安全性的A柱结构研究
14
作者 刘多加 钱梅林 +2 位作者 陈海琴 李灿 赵坤民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基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5%偏置碰撞工况,对某新能源汽车A柱的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基础结构、复合车身解决方案(Composite Body Solutions,CBS)胶块增强结构、热气胀形管梁增强结构对碰撞安全性的影响,介绍了CBS胶块... 基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5%偏置碰撞工况,对某新能源汽车A柱的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基础结构、复合车身解决方案(Composite Body Solutions,CBS)胶块增强结构、热气胀形管梁增强结构对碰撞安全性的影响,介绍了CBS胶块和热气胀形的制造工艺,并对热气胀形工艺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分析2种增强结构的工装投入和单件成本。研究发现,在均能实现小偏置碰撞安全性优秀等级的前提下,1500 MPa热气胀管梁方案在单件成本及轻量化方面比CBS胶块方案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安全性 小偏置碰 车身A柱 热气胀形 CBS胶块
下载PDF
正面碰撞下后排孕妇乘员损伤防护研究
15
作者 王平 唐友名 +4 位作者 张义 宋兵华 方轶飞 张海洋 毛安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8-257,共10页
为探讨孕妇乘员运输安全下的损伤风险,论文对比研究了常规安全带(三点式)和孕妇专用安全带(组合式)约束系统的防护效果。首先,建立并验证了正面全宽碰撞下后排女性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其次,建立妊娠30周子宫有限元模型,并耦合HybridⅢ5th... 为探讨孕妇乘员运输安全下的损伤风险,论文对比研究了常规安全带(三点式)和孕妇专用安全带(组合式)约束系统的防护效果。首先,建立并验证了正面全宽碰撞下后排女性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其次,建立妊娠30周子宫有限元模型,并耦合HybridⅢ5th女性多面体人体模型构建孕妇模型。最后,基于孕妇乘员及胎儿损伤机理,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孕妇及胎儿损伤的综合伤害指标WICp(weighted injury criterion of pregnant),研究了不同冲击载荷下孕妇乘员佩戴组合式安全带和三点式安全带的防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三点式安全带相比,孕妇乘员佩戴组合式安全带可使孕妇乘员腹部压缩量平均降低38%,子宫壁与胎盘交界面(uterus placental interface,UPI)应变平均降低18.3%,孕妇及胎儿综合伤害平均降低13.4%;当碰撞速度不超过55 km/h时,可使子宫胎盘交界面UPI应变值不超过极限值60%,从而降低了孕妇胎盘早剥风险。研究成果为孕妇乘员及胎儿开发出更安全更可靠更舒适的孕妇专用安全带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冲击 孕妇安全带 后排乘员 碰撞安全 损伤防护
下载PDF
移动行李对后排座椅冲击的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瑞雪 王欣 张科峰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对移动行李对后排座椅冲击试验的一款不合格座椅进行仿真分析,结合试验结果验证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根据试验及仿真结果,分析座椅结构的不合理性,并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在重量减轻的同时满足GB 15083-2006[1]的试验要求。
关键词 碰撞安全 行李冲击 后排座椅 仿真分析 结构优化
下载PDF
提高陆风SUV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应龙 胡学明 李长银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35-838,860,共5页
针对"陆风SUV汽车被动安全性改进开发"项目的要求,采用CAE技术,找出了陆风SUV现有车身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汽车 碰撞安全 车身 CAE
下载PDF
基于侧碰安全性的车门开启问题研究及其结构优化与验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军 苏东 +1 位作者 陈小刚 曾繁林 《汽车科技》 2019年第3期57-63,共7页
针对汽车在侧碰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车门开启问题,结合门锁子系统试验、试验拆解与变形分析以及侧碰仿真,系统化的分析导致车门开启的原因,确认导致车门门锁解锁开启的主要原因是门锁区域局部变形过大,导致外开把手弹出解锁,使得车门开启... 针对汽车在侧碰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车门开启问题,结合门锁子系统试验、试验拆解与变形分析以及侧碰仿真,系统化的分析导致车门开启的原因,确认导致车门门锁解锁开启的主要原因是门锁区域局部变形过大,导致外开把手弹出解锁,使得车门开启。结合文中提出的能够反映门锁区域局部变形与承受冲击载荷的量化指标,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方案,仿真结果显示优化方案的相关指标可减小70%以上,能够有效改善门锁区域局部变形及其承受的冲击载荷作用,有效防止门锁在侧碰过程中解锁开启。优化方案的侧碰试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试验中门锁区域局部变形小,车门未开启。本文为解决侧碰过程中的车门打开问题提供一种分析方法与设计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安全 侧面碰撞 车门开启 碰撞仿真 结构优化与验证
下载PDF
燃料电池轿车碰撞安全性的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卓平 张觉慧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碰撞安全性是燃料电池轿车面向产业化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针对某自主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在分析整车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燃料电池轿车碰撞安全性的技术特点;基于有限单元方法,建立了正面碰撞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正面碰撞仿真分... 碰撞安全性是燃料电池轿车面向产业化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针对某自主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在分析整车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燃料电池轿车碰撞安全性的技术特点;基于有限单元方法,建立了正面碰撞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正面碰撞仿真分析;用氦气作为氢气的替代气体,进行了整车正面碰撞试验。由此,系统分析了乘员保护、车身变形与储氢安全等碰撞安全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燃料电池轿车的车辆可满足碰撞安全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碰撞安全 氢安全 仿真与试验
下载PDF
车用圆柱锂电池及模组的机械完整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雪 赵震 +1 位作者 张晋杰 唐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34-2141,2150,共9页
为了获取能高效准确探究锂离子电池(LIBs)及模组机械完整性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各荷电状态(SOC)下圆柱锂电池单体在受到不同方向机械外载作用下的机械响应及电化学失效情况.基于实验结果提出均质化电池单体材料模型,建立具有SOC相关性... 为了获取能高效准确探究锂离子电池(LIBs)及模组机械完整性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各荷电状态(SOC)下圆柱锂电池单体在受到不同方向机械外载作用下的机械响应及电化学失效情况.基于实验结果提出均质化电池单体材料模型,建立具有SOC相关性、各向异性的电池单体模型,并提出适用于该模型的2种电池单体失效力学判据.基于该单体模型获取2种典型堆积形式下的电池模组模型,并提出基于该细致模组模型的均质化建模方法,进一步提取出特定堆积方式下的电池模组均质化材料模型,建立相应的均质化电池模组模型,并通过电池模组力学加载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均质化电池模组模型能够高效并准确地预测电池模组在复合机械加载条件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锂离子电池 电动汽车 有限元模型 碰撞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