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主支气管覆膜分支状内支架的设计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韩新巍 吴刚 +3 位作者 高雪梅 李永东 王艳丽 马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 设计治疗胸腔胃 主支气管瘘和主支气管狭窄的气管 主支气管覆膜分支状内支架。方法 根据胸腔胃 主支气管瘘和主支气管狭窄的特殊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 ,设计气管内主支架部分性覆膜、主支气管内分支支架全覆膜的分支状内支架。... 目的 设计治疗胸腔胃 主支气管瘘和主支气管狭窄的气管 主支气管覆膜分支状内支架。方法 根据胸腔胃 主支气管瘘和主支气管狭窄的特殊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 ,设计气管内主支架部分性覆膜、主支气管内分支支架全覆膜的分支状内支架。X线监视下 ,1例胸腔胃 隆突瘘、1例胸腔胃 左主支气管瘘、1例胸腔胃 右主支气管瘘、1例左主支气管结核性瘢痕狭窄共置入 5枚支架。结果 内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 ,3例胸腔胃 气道瘘完全封闭 ,即刻消除了呛咳症状 ,有效控制肺部感染 ,改善了呼吸状况。 1例左主支气管狭窄支架植入 2 4d后取出 ,狭窄段恢复正常。结论 气管 主支气管覆膜分支状内支架能有效封堵胸腔胃 气道瘘和治疗主支气管良恶性狭窄 ,操作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主支气管覆膜分支状内支架 主支气管瘘 主支气管狭窄 呼吸运动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脑血管覆膜支架术的问世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虽然传统的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有其自身的缺陷。专为颅内血管设计的Willis覆膜支架技术其治疗行为发生在载瘤动脉,其机制是使动脉瘤与体循环隔绝,直至动脉瘤内自愈性血栓形成。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好,... 虽然传统的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有其自身的缺陷。专为颅内血管设计的Willis覆膜支架技术其治疗行为发生在载瘤动脉,其机制是使动脉瘤与体循环隔绝,直至动脉瘤内自愈性血栓形成。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好,在选择病例容易进入颈内动脉远端。采用覆膜支架治疗C5段以下假性、外伤性动脉瘤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在其他部位以及其他类型动脉瘤,如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巨大动脉瘤、夹层或夹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复发之动脉瘤,也可选择覆膜支架治疗。载瘤动脉过度迂曲应视为Willis覆膜支架的禁忌证。分支动脉开口,特别是脉络膜前动脉、眼动脉,应尽量避免。Willis覆膜支架的应用,彻底改变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传统理念,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为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增加临床病例的积累以完整评价Willis覆膜支架的长期临床效果是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近中期的疗效 被引量:27
3
作者 马祥云 赵根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942-3945,共4页
目的评价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5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术前CTA影像学资料,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在DSA透视下行腔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及出院... 目的评价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5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术前CTA影像学资料,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在DSA透视下行腔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及出院后3、6、12、24个月内并发症及其死亡率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植入支架位置理想,近端破口封堵满意,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 d,1例术后3 d出现内漏,1例术后7 d死亡,1例13个月再发夹层,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术后卒中、截瘫,无支架近端再发逆行撕裂,无支架移位和破损发生。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确切,随访病死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食管-纵隔瘘: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引流管置入治疗 被引量:24
4
作者 韩新巍 吴刚 +3 位作者 李永东 马南 王艳丽 高雪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探索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 纵隔瘘的价值。方法 10例食管 纵隔瘘采用 5F直头侧孔导管经鼻腔经食管和瘘口置入纵隔脓腔 ,并利用食管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经引流管定时冲洗脓腔 ,复查脓腔造影 ,及时调... 目的 探索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 纵隔瘘的价值。方法 10例食管 纵隔瘘采用 5F直头侧孔导管经鼻腔经食管和瘘口置入纵隔脓腔 ,并利用食管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经引流管定时冲洗脓腔 ,复查脓腔造影 ,及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和拔出引流管。结果 进食顺利 ,引流 10~ 2 5d引流管完全拔出 ,脓腔消失。结论 食管覆膜内支架与经鼻经食管引流管置入治疗食管 纵隔瘘 ,可有效治疗纵隔脓肿 ,操作技术简单、费用低、创伤小 ,患者易于接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纵隔瘘 覆膜内支架 置入治疗 引流管 经食管 侧孔导管 封堵瘘口 纵隔脓肿 有效治疗 操作技术 脓腔 经鼻腔 拔出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血管重塑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黄金旗 张庆贤 +1 位作者 陈煌 郑景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52-1955,共4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血管重塑情况。方法回顾性搜集3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主动...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血管重塑情况。方法回顾性搜集3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主动脉各部位真假腔短径以评估血管重塑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共植入38枚支架。1例患者术后出现截瘫,6例患者术后出现内漏。随访时间3~36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4个月突发主动脉破裂死亡,6例术后残余内漏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时均自行封闭。术后1个月时,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降主动脉远段、腹腔干段真腔短径较术前增大,而假腔短径较术前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 临床疗效 血管重塑
原文传递
覆膜支架在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方淳 俞炬明 +6 位作者 李明华 范新东 尚鸣异 王精兵 周兵 王武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94-59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覆膜支架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其中动脉瘤8例(包括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2例,血管损伤破裂1例。病变部位位于锁骨下动脉2例、颈总动脉1例、肾动脉1例、髂动脉5例、股动脉1例、胫前动脉1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覆膜支架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其中动脉瘤8例(包括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2例,血管损伤破裂1例。病变部位位于锁骨下动脉2例、颈总动脉1例、肾动脉1例、髂动脉5例、股动脉1例、胫前动脉1例。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在相应的病变段植入覆膜支架,使病变与主支血管隔绝。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术后造影原病变完全消失。术中有1例发生血管痉挛。未发生血管闭塞、破裂等并发症。通过超声或DSA随访3~6个月,无复发和主支血管闭塞等。结论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覆膜支架的应用日益增多,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取得极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后分流道再狭窄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剑波 陈勇 +3 位作者 何晓峰 曾庆乐 梅雀林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聚四氟四烯(PT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后分流道再狭窄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7月收治10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手术,其中男82例,女20例,年龄16~73岁,平均(52.6&#... 目的探讨采用聚四氟四烯(PT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后分流道再狭窄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7月收治10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手术,其中男82例,女20例,年龄16~73岁,平均(52.6±12.6)岁。术前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83例)或顽固性腹水(19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为5~10分,平均(6.65±1.66)分。术后随访0~58个月,平均(19.9±13.3)个月,采用寿命表法得出术后6、12、24、36、48个月的累积分流道开通率,对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102例均在局麻下成功建立肝内门腔覆膜支架分流道,技术成功率100%。门静脉-右房压力梯度由术前(27.57±4.19)mmHg下降为(15.82±2.1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1)。术前Child-Pugh评分为(6.65±1.66)分,术后3个月为(6.46±1.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9,P=0.408)。随访期间确诊出现覆膜支架分流道再狭窄10例,总体一期再狭窄率为9.8%。术后6、12、24、36、48个月的累积分流道通畅率分别为96%、91%、82%、82%、82%。Cox单因素分析示覆膜支架门脉端长度和支架肝静脉端位置评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后者为独立影响因素(P=0.004,OR=27.758,95%CI:2.85-270.72)。结论PTFE覆膜支架可以明显提高TIPS术后分流道通畅率,支架肝静脉端位置良好的患者术后分流道再狭窄发生率低,同时不建议覆膜支架门脉端伸入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覆膜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85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体会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喜明 张艳霞 +4 位作者 余海彬 李明 王宏山 赵根尚 法宪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TEVAR治疗的8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85例患者均常规行左肱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直切口,升主动脉DSA造...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TEVAR治疗的8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85例患者均常规行左肱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直切口,升主动脉DSA造影明确AD破口位置、真假腔及与重要器官血管开口位置关系;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升主动脉造影复查观察近端破口封闭情况及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真假腔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84例患者TEVA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1例术前麻醉过程中突发AD破裂死亡。9例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完全封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例行无名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Ⅰ型内漏2例,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均存活,远端再发新破口2例。结论 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术后院外管理是手术成功、提高远期生存率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覆膜支架
下载PDF
重视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精兵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77-579,共3页
自1991年Parieli率先应用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覆膜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巨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血管破裂/穿孔、动静脉瘘等病变取得了可喜的结果,在TIPS通道中覆膜支架的1年初次通畅率比裸支架高... 自1991年Parieli率先应用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覆膜支架在主动脉病变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巨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血管破裂/穿孔、动静脉瘘等病变取得了可喜的结果,在TIPS通道中覆膜支架的1年初次通畅率比裸支架高。目前覆膜支架应用于血管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研究尚少。覆膜支架植入后血管的长期畅通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于高度扭曲的血管植入覆膜支架存在困难和挑战。改进支架材料、覆膜结构和推送装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架,拓展覆膜支架的新用途,科学合理地应用支架是介入医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介入治疗 外周血管性病变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卫东 孙宏亮 +6 位作者 骆江红 陈耀庭 倪嘉延 江雄鹰 陈栋 黄巧胜 许林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急诊救治的15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直接外伤致颈总动脉...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急诊救治的15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直接外伤致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部手术致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致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3例,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10例。结果 15例患者均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得到成功救治,无即刻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15例患者均无再次出血,临床随访期间无脑缺血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创伤小、安全有效,可在封堵颈动脉破口的同时恢复头颈部正常血供,并发症少。但仍需更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证实,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损伤 假性动脉瘤 覆膜支架
下载PDF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段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贞魁 李永东 +4 位作者 李明华 谭华桥 王武 罗七一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68,共6页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段颈内动脉(ICA)动脉瘤的柔顺性和疗效。方法31例患者33枚颅段ICA(CICA)动脉瘤患者接受Willis覆膜支架治疗。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分为完全栓塞和不完全栓塞。术后第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随访复查并收集...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段颈内动脉(ICA)动脉瘤的柔顺性和疗效。方法31例患者33枚颅段ICA(CICA)动脉瘤患者接受Willis覆膜支架治疗。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分为完全栓塞和不完全栓塞。术后第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随访复查并收集最初及最终造影结果、死亡率、致残率及最终临床结果等数据。结果42枚覆膜支架中41枚顺利通过ICA并成功释放,成功率97.6%(95%CI:93%~102%)。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3例患者中25枚为完全栓塞,占78.1%(95%CI:63%~93%);7例患者7枚动脉瘤为不完全栓塞(21.9%)。随访血管造影示27例患者共31枚动脉瘤,其中29枚完全栓塞,占93.5%(95%CI:84%~103%);2例为不完全栓塞(6.5%),其中2例患者出现轻度支架内狭窄。临床随访显示15例患者痊愈,14例症状改善。结论初步结果显示,Willis覆膜支架治疗CICA动脉瘤有效且具有良好的柔顺性,但仍需长期随访及大样本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内动脉 支架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鸿祺 支兴龙 +14 位作者 张鹏 李萌 吉训明 缪中荣 王亚冰 卢小健 史怀璋 祁大勇 柳江 肖泉 秦晓红 宋庆斌 王玉林 张虹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388-394,共7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颅内动脉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使用覆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治疗20例患者。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覆膜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颅底以上颈内动脉动脉瘤7例,经蝶手...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颅内动脉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使用覆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治疗20例患者。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覆膜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颅底以上颈内动脉动脉瘤7例,经蝶手术致颈内动脉破损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伴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共使用覆膜支架21枚,裸支架与覆膜支架联合使用3例。结果一次性成功放置支架17例,病变即刻消失14例,术后复查消失3例,操作失败3例。短暂性轻偏瘫1例。结论合理使用覆膜支架是治疗部分颅内动脉病变的良好手段,但覆膜支架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治疗 覆膜支架
下载PDF
弹簧圈再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复发 被引量:14
13
作者 施万印 李永东 +9 位作者 李明华 高不郎 方淳 程英升 王武 李文斌 赵俊功 张培蕾 王珏 李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9-274,共6页
目的报道用弹簧圈再次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91例患者共305枚颅内动脉瘤行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随访期间,142例颅内动脉瘤中有41例(28.9%)动脉瘤复发。6个月内有脑血管造影随访的31例共31枚复发动脉瘤纳入本研究... 目的报道用弹簧圈再次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91例患者共305枚颅内动脉瘤行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随访期间,142例颅内动脉瘤中有41例(28.9%)动脉瘤复发。6个月内有脑血管造影随访的31例共31枚复发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其中20例行可脱卸弹簧圈再栓塞(A组),11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B组)。将动脉瘤血管造影结果分为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临床评估分级为完全康复,改善,无变化,加重或进展。收集并分析技术成功率,即刻和末次血管造影结果等资料。结果所有复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和支架置入技术均获得成功。即刻脑血管造影示A组11例(55%)动脉瘤完全闭塞,B组8例(72.7%)完全闭塞;末次脑血管造影示A组10例(50%)动脉瘤完全闭塞,B组11例(100%)完全闭塞,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复发,可以行弹簧圈再次栓塞术或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和闭塞瘤腔。覆膜支架可能比弹簧圈栓塞能更有效地完全闭塞复发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栓塞 覆膜支架
下载PDF
带膜支架治疗双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锦清 林东 +1 位作者 沈建康 王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报道1例双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采用带膜冠脉支架治愈病变并保持颈内动脉(ICA)的通畅。方法一58岁男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出现搏动性突眼伴杂音,脑血管造影显示双侧TCCF。服用抗血小板药物3d后在全身麻醉下把JostentGraftmas... 目的报道1例双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采用带膜冠脉支架治愈病变并保持颈内动脉(ICA)的通畅。方法一58岁男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出现搏动性突眼伴杂音,脑血管造影显示双侧TCCF。服用抗血小板药物3d后在全身麻醉下把JostentGraftmaster冠脉带膜支架分别置入双侧瘘口所在的ICA。结果复查造影见瘘口完全闭塞,杂音立即消失,数天后结膜水肿消退,无操作所产生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带膜支架是TCCF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无法保留ICA通畅或者无法耐受ICA闭塞的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治疗 带膜支架
原文传递
采用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对改善术后分流道狭窄及门静脉高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向谦 李肖 +1 位作者 张铭光 唐承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覆膜支架和裸支架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改善术后分流道狭窄及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各大数据库分别采用覆膜支架和裸支架行TIPS后关于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评价文章质量,运用Revman4.2软件对TIP... 目的比较采用覆膜支架和裸支架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改善术后分流道狭窄及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各大数据库分别采用覆膜支架和裸支架行TIPS后关于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评价文章质量,运用Revman4.2软件对TIPS分流道狭窄率、门静脉高压相关临床症状复发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1340例相关病例,随机对照研究(12.8%对43.9%,P=0.004)与多项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1.6%对57.6%,P<0.01)均表明,覆膜支架较裸支架能明显降低TIPS术后1年分流道狭窄率,两类研究报道的覆膜支架组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的复发率也较裸支架组显著降低(7.7%对29.3%,6.4%对14.5%,P<0.05)。结论覆膜支架在降低TIPS术后分流道狭窄、减少门静脉高压相关临床症状复发方面优于裸支架,这对于改善TIPS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组合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应用的随访结果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世录 王昌明 +5 位作者 傅军 栾景源 李天润 赵军 董国祥 李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组合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4月~2017年5月对61例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或难治性腹水行TIPS。采用组合支架建立门腔分流体系,... 目的探讨组合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4月~2017年5月对61例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或难治性腹水行TIPS。采用组合支架建立门腔分流体系,即裸金属支架连接门静脉与下腔静脉,精确定位分流道肝实质段后,再以一定长度覆膜支架覆盖肝实质段,观察分流前后门体静脉压力梯度值的变化、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61例手术全部成功。随访截止2017年5月。61例术后随访5~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34例随访>24个月,18例随访>36个月,7例随访>60个月:9例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障碍3例、晚期恶性肿瘤2例、肝性脑病1例、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再出血率、支架累积通畅率、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6%、83.58%、19.60%、82.88%。52例长期生存者术前Child-Pugh评分(7.47±1.60)分,随访结束时(7.04±1.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1,P=0.055)。结论组合支架(裸支架+覆膜支架)建立门腔分流通道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及难治性腹水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脉高压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组合支架 裸支架 覆膜支架
下载PDF
Diagnosis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direct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被引量:12
17
作者 YU Jia-sheng LEI Ting CHEN Jin-cao HE Yue CHEN Jian LI L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558-1562,共5页
Background Spontaneous direct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CCF) is relatively rare and few report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report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maging findings ... Background Spontaneous direct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CCF) is relatively rare and few report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report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maging finding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direct CCF.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nine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direct CCF admitted between May 2003 and November 2007 and the outcomes.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Sudden neuro-ophthalmological symptoms were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at diagnosis (n=8). No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f head trauma. Cerebr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as performed on all cases under local anesthesia and seven cases receive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Results In eight patients, internal carotid angiograms recorded during the early arterial phase revealed aneurysms located in the cavernous sinuses, and in one patient, a dilate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was seen. Among the nine cases, seven receive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via a transarterial approach and 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fistula was obtained with no technique-related complications, one died suddenly before treatment and one gave up treatment. A detachable balloon was used as the embolic material in two cases, a detachable balloon and detachable coil as the embolic material in two cases, balloon-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n two cases and covered stents were successfully placed in the parent vessel to exclude the aneurysm and fistula from circulation in one case.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3-48 months, all treated patients remained asymptomatic except for one patient who suffered from ipsilateral decreased vision. Conclusions Most spontaneous direct CCF may be caused by a ruptured intracavernous aneurysm with direct shunting into the cavernous sinu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seems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spontaneous direct C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direct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detachable balloon COIL covered stent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材料特点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奕彤 谭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257-2264,共8页
背景:新型血管内支架材料是目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研究热点。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材料学特征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方法: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支架;支架材... 背景:新型血管内支架材料是目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研究热点。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材料学特征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方法: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支架;支架材料;介入治疗",检索时间范围在2003至2012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0篇,符合纳入标准并用于分析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①金属裸支架在血液中长期存放有腐蚀、金属离子溶出和凝血性等现象,为解决金属材料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金属支架表面改性来处理,提高金属材料的血液相溶性。②药物支架是将治疗药物涂于支架表面,使药物能够持续并高浓度的释放,防止支架置入后再狭窄。③覆膜血管内支架是在金属支架外表覆以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聚合物薄膜,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预防血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还可以改善缺血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基因及细胞种植支架材料在防治脑血管介入后再狭窄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是血管内支架材料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支架 介入治疗 血管内成形 脑血管疾病 金属支架 不锈钢 记忆合金 涂层支架 覆膜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 生物可降解支架 细胞种植支架
下载PDF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悦琦 李明华 +3 位作者 谢剑 谭华桥 程英升 王建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2-30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犬颈动脉虹吸段(CS)动脉瘤模型,并观察12个月以测试新型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的机械性能;评价植入支架在弯曲段血管内的组织学反应。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12只犬24枚颈动脉直段侧壁囊性动脉瘤(A组),和12只犬12枚CS动... 目的建立一种犬颈动脉虹吸段(CS)动脉瘤模型,并观察12个月以测试新型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的机械性能;评价植入支架在弯曲段血管内的组织学反应。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12只犬24枚颈动脉直段侧壁囊性动脉瘤(A组),和12只犬12枚CS动脉瘤(B组)。每枚动脉瘤行1枚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以血管造影方法评价支架植入即刻,1、3、6和12个月随访动脉瘤闭塞、支架内漏、支架成角、载瘤动脉是否通畅及再狭窄率等情况。支架段血管行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评价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和内皮化情况。结果B组中,支架植入即刻血管造影显示2枚动脉瘤存在轻度内漏,3枚支架存在轻度成角现象;12个月时随访,内漏均消失,1支载瘤动脉发生闭塞,3支载瘤动脉有轻度狭窄(<50%)。A组中,1支载瘤动脉闭塞,2支载瘤动脉轻度狭窄(<50%)。电镜检查所有支架内均有新生内膜形成,动脉瘤腔内均充满血栓。B组动物,12个月时才完成完全内皮化过程,内皮细胞排列与血流动力学方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犬CS动脉瘤方法学上可行。与直段血管相比,弯曲段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后,支架内皮化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颅内动脉瘤 动物模型 颈动脉虹吸段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亮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11例动脉瘤腔完全封闭隔绝,1例动脉瘤治疗后有内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即刻造影示置入覆膜支架远端动脉均血流通畅。随访观察3~36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3个月后发生覆膜支架腔内闭塞。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瘤 覆膜支架 腔内隔绝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