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耕刀辊与机罩间隙对反转灭茬作业质量和功耗的影响
1
作者 陈伟 陈小兵 +2 位作者 朱继平 袁栋 姚克恒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3-197,共5页
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从间隙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角度,分析旋耕刀辊与弯折状机罩间隙对反转灭茬作业的驱动功耗、植被覆盖率及土下埋茬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间隙的垂直距离对机具作业功耗影响较为明显,垂直距离a为65、75、85mm,... 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从间隙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角度,分析旋耕刀辊与弯折状机罩间隙对反转灭茬作业的驱动功耗、植被覆盖率及土下埋茬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间隙的垂直距离对机具作业功耗影响较为明显,垂直距离a为65、75、85mm,水平距离b=50mm时,功耗随着a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分别为3.9%、4.3%。2当间隙垂直距离a为6 5、7 5、8 5 mm,b为5 0 mm及水平距离b为3 5、5 0、6 5 mm,垂直距离a为7 5 mm时,机具作业植被覆盖率均超过96%。3间隙对土下埋茬情况影响较为突出,埋茬情况在间隙调整范围内变化幅度大,土下0~5cm内的根茬占土下根茬总量的28.1%~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灭茬机 旋耕刀辊 机罩 间隙
下载PDF
青藏高原异常雪盖和ENSO的多尺度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66
2
作者 彭京备 陈烈庭 张庆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77,共12页
对青藏高原积雪和热带东太平洋Nino3区海温进行小波分析,讨论它们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年际变化中,积雪的主要周期是准两年振荡和准6~7年振荡,海温的主要周期是ENSO振荡和准两年振荡。积雪的年代际变化存在准10~12年和准22~24年振... 对青藏高原积雪和热带东太平洋Nino3区海温进行小波分析,讨论它们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年际变化中,积雪的主要周期是准两年振荡和准6~7年振荡,海温的主要周期是ENSO振荡和准两年振荡。积雪的年代际变化存在准10~12年和准22~24年振荡,海温存在准14~16年和准34~35年振荡。此外积雪和海温均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了一次年代际气候跃变现象。积雪由少雪期向多雪期转化,海温从冷水期演变成暖水期。本文还建立了青藏高原积雪和Nino3区海温与中国夏季降水各时间尺度的相关模型。不同时间尺度的积雪、海温和降水的相关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它们在有的地区相互加强,有的地区相互减弱。积雪和海温的年代际气候跃变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程度在某些地区高于年际变化。个例分析表明,利用青藏高原积雪和Nino3区海温多时间尺度变化可以较好地拟合出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所以在做中国夏季降水预报时,不同因子、不同尺度的作用应当分开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热带东太平洋海温 多尺度变化 中国夏季降水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雪盖与东亚季风异常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6
3
作者 蔡学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应用华南 2 5个站 1 954~ 1 998年 4~ 6月降水量资料以及有关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份资料和东亚季风强度指数 ,通过典型旱涝年前期对比诊断与相关分析 ,指出青藏高原雪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相当显著 ,前冬春多 (少 )雪年有利于前汛... 应用华南 2 5个站 1 954~ 1 998年 4~ 6月降水量资料以及有关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份资料和东亚季风强度指数 ,通过典型旱涝年前期对比诊断与相关分析 ,指出青藏高原雪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相当显著 ,前冬春多 (少 )雪年有利于前汛期雨涝 (干旱 ) ;典型旱、涝年前冬 50 0hPa中高纬环流特征显然不同 ,主要表现在典型旱 (涝 )年北半球极涡强度显著偏弱 (强 )、东亚大槽强度偏强 (弱 ) ;东亚季风 ,特别是冬季风的强弱变化 ,对前汛期降水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同时还发现 ,在青藏高原西侧的伊朗高原及邻近地区冬季 50 0hPa高度升降变化 ,可作为华南前汛期降水一个强的前期征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雪盖 东亚季风 降水量 前期征兆信号 华南地区 相关分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of Snow Cover over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n China 被引量:53
4
作者 陈烈庭 吴仁广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8-30,共13页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of winter snow cover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 are analyzed by using monthly mean snow depth data set of 60 stations over QXP for the period of 1958 through 1992. It is f...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of winter snow cover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 are analyzed by using monthly mean snow depth data set of 60 stations over QXP for the period of 1958 through 1992. It is found that the winter snow cover over QXP bears a pronounced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and it underwent an obvious decadal transition from a poor snow cover period to a rich snow cover period in the late 1970’s during the last 40 years. It is shown that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eastern China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winter snow cov-er over QXP not only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but also in the decadal variation. A clear relationship ex-ists in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between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and the southern China and the winter snow cover over QXP. Furthermore,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four cli-mate divisions of Qinling-Daba Mountains,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Plai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howed a remarkable transition from drought period to rainy period in the end of 1970’s, in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decadal transition of the winter snow cover over QXP. Key words Snow cover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n China -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Programme for Developing Basic Sciences (G 1998040900 Part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 cover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n China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风影响的初步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范广洲 罗四维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利用一个耦合了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式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SiB-GCM),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冬季积雪增加将使随后的夏季东、南亚季风明显减弱,主要表... 利用一个耦合了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式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SiB-GCM),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冬季积雪增加将使随后的夏季东、南亚季风明显减弱,主要表现为东、南亚季风区降水减少,索马里急流、印度季风槽和印度西南气流减弱。另外,还提出欧亚大陆雪盖与整个高原雪盖和高原东部雪盖对东、南亚夏季风影响的敏感性问题。与欧亚大陆雪盖相比,高原雪盖是影响东、南亚季风的更敏感区,冬季高原以外雪盖增加,有可能使亚洲季风增强;当高原东部雪盖增加时,高原以东地区及印支半岛降水减少,印度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积雪 季风 数值模拟 东亚地区 南亚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与亚洲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华强 孙照渤 朱伟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3-739,共7页
利用高原测站的月平均雪深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青藏高原积雪的显著增多与亚洲季风环流转变的联系。研究表明,高原南侧冬春季西风的增强及西风扰动的活跃是造成青藏高原冬春积雪显著增多的主要原因,高... 利用高原测站的月平均雪深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青藏高原积雪的显著增多与亚洲季风环流转变的联系。研究表明,高原南侧冬春季西风的增强及西风扰动的活跃是造成青藏高原冬春积雪显著增多的主要原因,高原积雪的增多与亚洲夏季风的减弱均是亚洲季风环流转变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夏季华东降水的增多、华南降水的减少及华北的干旱化与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增多及东亚夏季风的减弱是基本同步的,高原冬春积雪与华东夏季降水的正相关、与华北及华南夏季降水的负相关主要是建立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因此,高原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研究应以亚洲季风环流的年代际变化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亚洲季风环流 年代际变化 气候
下载PDF
2008年广东“史上最强龙舟水”的气候成因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婷 胡娅敏 潘蔚娟 《广东气象》 2008年第4期5-7,共3页
分析了2008年广东"史上最强龙舟水"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从2007年8月持续到2008年5月的拉尼娜事件,是强降水的主要气候诱因,在其影响下,西太平洋暖池一带热带对流活跃,有利于不稳定能量向北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 分析了2008年广东"史上最强龙舟水"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从2007年8月持续到2008年5月的拉尼娜事件,是强降水的主要气候诱因,在其影响下,西太平洋暖池一带热带对流活跃,有利于不稳定能量向北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雨带滞留华南;南海季风爆发偏早、偏强,为强降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2)去冬今春南极海冰面积偏大和青藏高原南部积雪偏少,有利于增强夏季风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拉尼娜 南极海冰 青藏高原积雪 龙舟水 广东
下载PDF
多因子和多尺度合成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模型及预报试验 被引量:29
8
作者 彭京备 陈烈庭 张庆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608,共13页
根据青藏高原60个站平均的月积雪深度、热带太平洋Ni^no 3区月海温和中国160个站月降水量等资料,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分析了1958~1998年秋冬季青藏高原异常雪盖与El Ni^no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 根据青藏高原60个站平均的月积雪深度、热带太平洋Ni^no 3区月海温和中国160个站月降水量等资料,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分析了1958~1998年秋冬季青藏高原异常雪盖与El Ni^no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型式。并取青藏高原积雪和Ni^no 3区海温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线性趋势三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小波分量作为预报因子,对我国夏季降水距平作线性回归,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最后,利用1999~2002年的独立资料进行了预报试验,并在2003年和2004年应用于实际预报。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雪盖与ENSO这两个物理因子彼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们都是多时间尺度现象,并与中国夏季降水有较好的关系。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不仅有不同的相关型式,而且相对贡献也有变化。回归预测模型的拟合情况和预报试验表明,综合考虑前期秋冬季青藏高原雪盖和ENSO这两个物理因子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线性趋势作为预报因子建立的预测我国夏季降水距平分布的模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雪盖 ENSO 多时间尺度变化 夏季降水预测模型
下载PDF
2013年盛夏中国持续性高温事件诊断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涵洧 封国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4-494,共11页
2013年盛夏(7-8月)中国发生大范围持续性高温事件,其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强均为历史罕见。通过对此次事件的特征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可能的外部强迫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AO正位相为此次... 2013年盛夏(7-8月)中国发生大范围持续性高温事件,其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强均为历史罕见。通过对此次事件的特征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可能的外部强迫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AO正位相为此次持续性高温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环流背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持续出现的面积偏大、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等,则是导致此次持续性高温事件发生的直接因子,而副高的这种持续异常特征则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高空西风急流带主体显著东伸至华北中南部地区,有利于高温的稳定维持;(2)同期和前期海温对此次高温事件发生、发展均有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夏季赤道西太平洋以及赤道印度洋以北海温异常对副高的持续加强西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前冬赤道印度洋海温的一致增温则是此次高温事件的主要前兆信号;(3)前冬青藏高原积雪的异常偏少,有效加强对持续性高温事件具有直接影响的关键因子,也是此次持续性高温事件的又一可能的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高温 副热带高压 西风急流 海温异常 青藏高原积雪
下载PDF
对“喜马拉雅山积雪与印度季风降水呈明显反相关关系”的商榷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培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79-384,共6页
亚洲高原积雪百余年来一直为气候学家所瞩目。过去根据有限的积雪资料分析认为,喜马拉雅山积雪与印度夏季降水呈明显反相关关系。本文根据1957—1992年60个基本气象台站逐日雪深、密度记录,1978—1987年SMMR微... 亚洲高原积雪百余年来一直为气候学家所瞩目。过去根据有限的积雪资料分析认为,喜马拉雅山积雪与印度夏季降水呈明显反相关关系。本文根据1957—1992年60个基本气象台站逐日雪深、密度记录,1978—1987年SMMR微波周积雪深度资料,以及1966—1989年NOAA周积雪面积资料所反映的高原积雪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与年际波动特征,和高原积雪异常、印度季风降水异常、ENSO三者发生时间的对比分析以及相关计算,提出对前人研究结论的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降水 积雪 喜马拉雅山 埃尔尼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特征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薇 宋燕 +1 位作者 王式功 李智才 《气象科技》 2019年第6期941-951,共11页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日地面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数据,以及NOAA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等方法,对1961-2013年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高原整体、高原东部、高原西部进行了年际和年代际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整体冬、...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日地面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数据,以及NOAA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等方法,对1961-2013年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高原整体、高原东部、高原西部进行了年际和年代际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整体冬、春季积雪的变化趋势一致,雪深呈现“少雪-多雪-少雪-多雪”的变化趋势,积雪日数呈现“少雪-多雪-少雪”的变化趋势。高原东(西)部积雪在20世纪60-70年代均明显增加,20世纪80-90年代均减少,20世纪90年代末东部春季和冬季积雪减少更为显著,而西部地区除了春季积雪日数变化不大,春、冬季积雪雪深和冬季积雪日数均明显增加。其次,对青藏高原东、西部地区多(少)雪年的划分,发现高原东部和西部地区积雪异常年对应的大气环流形势也存在差异。最后,进一步分析了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积雪异常年环流形势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发现高原东(西)部积雪异常年时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将高原积雪作为气候预测因子的时候,应当考虑东部和西部积雪异常不同所产生影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冬春季积雪异常 中国夏季降水 合成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影响南海季风爆发的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青 刘宣飞 潘敖大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利用1958—199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1975—1998年OLR资料和1973—1998年青藏高原月平均积雪日数站点资料,分析了高原冬春季积雪影响南海季风爆发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多雪年,高原感热加热偏弱,高原地区以及东侧的中上层大气温度偏... 利用1958—199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1975—1998年OLR资料和1973—1998年青藏高原月平均积雪日数站点资料,分析了高原冬春季积雪影响南海季风爆发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多雪年,高原感热加热偏弱,高原地区以及东侧的中上层大气温度偏低,大尺度经向温度梯度逆转时间偏晚;同时高原地区Hadley环流季节转换时间偏晚,中南半岛上空维持下沉异常气流,导致孟加拉湾副高断裂偏晚,中南半岛地区对流爆发偏晚,中南半岛地表温度下降时间偏晚,中南半岛与南海局地纬向温度梯度逆转时间偏晚;上述大尺度经向温度梯度和中南半岛与南海局地纬向温度梯度的共同作用使得南海季风爆发偏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爆发 青藏高原积雪 温度梯度逆转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影响南海季风爆发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悦 刘宣飞 陈海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2-919,共8页
采用NCAR CAM3.0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机制。通过比较多雪年与少雪年试验中的热力场、环流场季节演变的差异得出,多雪年青藏高原感热加热偏弱、高原纬度的中上层大气温度偏低,导致大尺... 采用NCAR CAM3.0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机制。通过比较多雪年与少雪年试验中的热力场、环流场季节演变的差异得出,多雪年青藏高原感热加热偏弱、高原纬度的中上层大气温度偏低,导致大尺度经向温度梯度反转时间偏晚;同时,青藏高原感热加热偏弱将不利于Hadley环流的季节转换,使得中南半岛上空的下沉异常气流维持时间较长、副高在孟加拉湾断裂的时间偏晚、中南半岛对流爆发偏晚、中南半岛地表温度下降时间偏晚,从而造成中南半岛与南海局地纬向温度梯度反转时间也偏晚。在上述大尺度经向温度梯度以及中南半岛与南海局地纬向温度梯度的共同作用下,多雪年南海季风爆发偏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影响机制 数值研究 青藏高原积雪 南海季风爆发
下载PDF
2022年5月江西省降水量气候趋势预测评估分析
14
作者 刘雅楠 吴琼 李勇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4期37-45,共9页
选用地面观测、NCEP再分析等资料,应用青藏高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和大气环流指数,对比实况与气候动力模式结果,对2022年5月江西省降水量气候预测进行评估,并分析预测信号及其应用情况。结果表明:2022年5月气候动力模式“江西省南部降水... 选用地面观测、NCEP再分析等资料,应用青藏高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和大气环流指数,对比实况与气候动力模式结果,对2022年5月江西省降水量气候预测进行评估,并分析预测信号及其应用情况。结果表明:2022年5月气候动力模式“江西省南部降水偏多”的总体降水气候特征预测较为准确,且“江西省存在降水集中期,部分地区有洪涝发生”的预测与实况相一致,5月降水过程的预报基本准确,但江西省北部以及中部地区的旱情预报等级偏小。前期预测综合了拉尼娜事件、前一年冬季冬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和印度洋海温变化等多个预测信号对2022年5月江西省降水量气候趋势的影响,但低估了拉尼娜事件对该月江西省降水的影响,高估了高原积雪异常偏多对江西北部降水的影响,导致出现预测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尼娜 青藏高原积雪 印度洋暖海温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裂缝控制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续)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小建 巴恒静 《混凝土》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27-29,共3页
耐久性与裂缝控制是目前土木工程界的主要研究前沿 ,本文就此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结构耐久性 耐久性 裂缝 钢筋 保护层 混凝土结构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西部积雪效应的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华强 孙照渤 +1 位作者 王举 闵锦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7-365,共9页
采用引入次网格尺度地形重力波拖曳的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以SMMR微波逐候积雪深度观测值为依据,加入较合理的积雪强迫,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西部积雪异常对后期区域环流的不同影响。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 采用引入次网格尺度地形重力波拖曳的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以SMMR微波逐候积雪深度观测值为依据,加入较合理的积雪强迫,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西部积雪异常对后期区域环流的不同影响。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高原西部多雪对高原东部积雪存在正的反馈作用,有利于高原东部积雪的增加,而高原东部多雪对高原西部积雪的影响很小。高原西部积雪偏多和高原东部积雪偏多对后期大气温度场和高度场的影响具有基本相同的分布形态,只是影响强度有所不同。高原西部积雪的融化要迟于高原东部积雪,高原西部积雪效应的持续性较强。另外,高原西部多雪对高原东部积雪存在正的反馈作用,高原东部积雪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整个高原积雪的异常,因此,高原西部积雪偏多对后期环流的综合影响明显大于高原东部积雪偏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西部积雪异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压力容器封头超标大开孔结构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传祥 朱国辉 《化工机械》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了压力容器封头超标大开孔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用实验手段验证了这种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该结构经过适当补强后是安全的,在国内外均有应用实例。
关键词 压力容器 封头 开机 结构分析 化学工业
下载PDF
澳大利亚植被覆盖对亚澳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II):对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鲍艳 吕世华 刘海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2-780,共9页
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澳大利亚大陆植被覆盖变化对北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和东亚季风环流季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变化对东亚季风建立前后南风越赤道气流建立时间、强弱和南半球主要环流系统都有显著的影响。绿化导... 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澳大利亚大陆植被覆盖变化对北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和东亚季风环流季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变化对东亚季风建立前后南风越赤道气流建立时间、强弱和南半球主要环流系统都有显著的影响。绿化导致了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建立提前,增强了不同时期南风越赤道气流的强度,但对90°E以东来自澳大利亚高压的几支越赤道气流影响不大。同时,绿化促使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提前建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提前,且强度减弱,导致西南气流更容易深入东亚内陆和西太平洋。这些影响促使盛夏期西南亚季风的影响区域和强度都有所扩展,对东南季风则影响不大。沙漠化则使索马里气流略微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春夏季节则一直偏强,至7月中旬,才有明显东撤,阻碍了越赤道气流的北上,西南季风在此影响下强度和影响范围均有所缩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植被变化 东亚季风 季节转换 越赤道气流
下载PDF
型钢热锯机锯罩改造
19
作者 魏嘉兵 《河北冶金》 2013年第2期63-64,共2页
根据唐钢中厚板材有限公司大型型钢热锯机结构特点,对锯机锯罩翻转机构进行了改造,加装了安全销轴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生产操作起到了安全保障的作用。
关键词 热锯 锯罩翻转 安全销 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