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的新手段——陆地宇生核素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孝彬 王建 +1 位作者 Franoise Yiou Grant Raisbeck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7-591,共5页
暴露岩石表层中的宇生核素的浓度 ,是产生速率、衰变常数及侵蚀速率的函数。根据该原理 ,在宇生核素形成速率为已知的条件下 ,建立宇生核素浓度与时间及侵蚀速率的函数关系 ,根据该模式可对岩面的暴露时间及侵蚀速率进行计算 ,这使得该... 暴露岩石表层中的宇生核素的浓度 ,是产生速率、衰变常数及侵蚀速率的函数。根据该原理 ,在宇生核素形成速率为已知的条件下 ,建立宇生核素浓度与时间及侵蚀速率的函数关系 ,根据该模式可对岩面的暴露时间及侵蚀速率进行计算 ,这使得该测年技术在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中有着极大的运用前景。在众多的宇生核素中 ,取自于石英的2 6 Al和1 0 Be是目前该领域中运用最广泛、最成熟的宇生核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学 第四纪 陆地宇生核素 暴露岩面 形成速率 石英 铝26 铍10 同位素
下载PDF
加速器质谱计在第四纪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炼 刘存富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介绍了加速器质谱计(AMS)测试长寿命宇宙成因核素10Be,36Cl,32Si,14C,41Ca,129I的基本原理,根据国内外资料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AMS在第四纪地质年代学、古环境示踪。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计 宇宙成因核素 第四纪 年代学
下载PDF
地面测年技术——宇生同位素测年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建 徐孝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37-240,共4页
宇生同位素测年法是一种用于地面测年的技术 ,它能够测出 1 0 3~ 1 0 6a之间的地貌面的裸露年代。常用的宇生同位素有3 He、10 Be、2 1Ne、2 6A1、3 6Cl。地面宇生同位素的浓度与时间和地面侵蚀速率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该测年法在地... 宇生同位素测年法是一种用于地面测年的技术 ,它能够测出 1 0 3~ 1 0 6a之间的地貌面的裸露年代。常用的宇生同位素有3 He、10 Be、2 1Ne、2 6A1、3 6Cl。地面宇生同位素的浓度与时间和地面侵蚀速率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该测年法在地貌学年代测量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生同位素 测年法 地面出露年代 地面测年
下载PDF
山东蒙山全新世冰川遗迹的发现及确认——来自宇生核素年龄证据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照波 王江月 +1 位作者 冯金华 卞青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针对山东蒙山发育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采用光释光的测年方法,获得了8.2ka冰期年龄值,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拦马冰期,属于全新世早期。为了能够获得其他测年成果的相互验证,该次研究采用了宇生核素的测年方法,获得了3个年龄值:7.01ka,8.57ka,9.... 针对山东蒙山发育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采用光释光的测年方法,获得了8.2ka冰期年龄值,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拦马冰期,属于全新世早期。为了能够获得其他测年成果的相互验证,该次研究采用了宇生核素的测年方法,获得了3个年龄值:7.01ka,8.57ka,9.95ka,均属于全新世早期,与光释光方法获得的年龄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海拔752m的清荣峡谷内的冰碛表面,获得了5.27ka的全新世中期的年龄,对应冰碛建立了清荣冰期。通过该项研究,结合蒙山冰川遗迹的特征及其风化程度,反映了冰川遗迹、测年数据与环境气候之间的吻合性,综合确认了我国东部全新世早期拦马冰期、全新世中期清荣冰期的存在,也证明了全新世,在山东蒙山及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受到东亚冷槽的影响,曾经存在冰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生核素测年 光释光测年 拦马冰期 清荣冰期 全新世 蒙山
下载PDF
晚第四纪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的沉积记录及其对宇宙成因核素(^(14)C和^(10)Be)的影响
5
作者 刘健 李绍全 +1 位作者 王圣洁 葛宗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9-68,共10页
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的沉积记录是过去十几年内环境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归纳了适合于进行这种研究的沉积物应满足的若干条标准以及其沉积记录可靠性的检验标准,介绍了过去200ka地磁场强度相对变化... 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的沉积记录是过去十几年内环境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归纳了适合于进行这种研究的沉积物应满足的若干条标准以及其沉积记录可靠性的检验标准,介绍了过去200ka地磁场强度相对变化的连续沉积记录,还评述了晚第四纪地球磁场强度变化对宇宙成因核素14C和10Be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场强度 沉积记录 宇宙 成因核素 晚第四纪
下载PDF
In situ cosmogenic ^(10)Be dating of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s in the southern Shaluli Mountain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26
6
作者 Raisbeck Grand Yiou Francio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12期1291-1298,共8页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four-times ice age happened during the Quaternary epoch on the Tibetan Plateau.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chronology of the four-times ice age is far from enough. The Shaluli Mountai...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four-times ice age happened during the Quaternary epoch on the Tibetan Plateau.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chronology of the four-times ice age is far from enough. The Shaluli Mountain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s an ideal place for plaeo-glacier study, because there are abundant Quaternary glacial remains the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ges of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s, based on the exposure dating of roche moutonnée, moraines and gla- cial erosion surfaces using in situ cosmogenic isotopes 10Be. It is found that the exposure age of the roche moutonnée at Tuershan is 15 ka, corresponding to Stage 2 of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suggesting that the roche moutonnée at Tuershan is formed in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he expo- sure age of glacial erosion surface at Laolinkou is 130―160 ka, corresponding to Stage 6 of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The oldest end moraine at Kuzhaori may form at 421―766 kaBP, corre- sponding to Stages 12―18 of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limate charac- teristic of stages 12,14,16 and 18 reflected by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polar ice cores and loess sequence, the oldest end moraine at Kuzhaori may form at stage 12 or stage 16, the latter is more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ternary glaciation glacial cosmogenic isotope dating 10Be exposure dating Tibetan Plateau environmental change surface dating boulder erosion.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南缘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宇生核素年代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建 张志刚 +4 位作者 徐孝彬 孔屏 白世彪 张茂恒 梁中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402,共9页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第四纪曾发育过一个冰帽——稻城冰帽,然而关于这个冰帽发育的年代和变化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年代数据的支撑。本文选自稻城第四纪古冰帽南缘雄古附近的冰碛垄、冰碛台地、羊背石和冰川漂砾进行了宇生核素^(10)Be... 通常认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第四纪曾发育过一个冰帽——稻城冰帽,然而关于这个冰帽发育的年代和变化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年代数据的支撑。本文选自稻城第四纪古冰帽南缘雄古附近的冰碛垄、冰碛台地、羊背石和冰川漂砾进行了宇生核素^(10)Be和^(26)Al暴露年代测定。结果显示,稻城古冰帽南缘至少发生过5次冰川前进事件,每次冰川前进到达最大规模的时间分别为19.0±0.7~19.8±0.7kaB.P.,25.8±0.6~27.4±0.7kaB.P.,52.5±0.9~59.6±1.1kaB.P.,162.2±2.7~287.4±9.9kaB.P.和大于480.2±2.2kaB.P.。根据年龄数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的分析,稻城古冰帽很可能形成于约800~600kaB.P.之间,此后冰川的规模呈现出随着时间不断缩小的趋势,可能与该区气候的变干有关。MIS 3的冰川规模比MIS 2大,可能与MIS 3时期气候比MIS 2相对湿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川 宇生核素测年 羊背石 漂砾 暴露年代 ^10BE ^26Al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利用陆面岩石中生成的宇生同位素重建冰川漂砾运动历史的尝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建 Francois Yiou +1 位作者 Grand Raisbeck 徐孝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7-413,共7页
冰川漂砾的形成年代通常难以直接测定,并且漂砾形成以后是否被再次搬运或者移动过,更是无法知道。本文研究发现,通过测试砾石不同部位的宇生同位素,不仅可以测定砾石形成的时代,而且可以确定砾石再次被搬运或者被翻转的年代,从而恢复砾... 冰川漂砾的形成年代通常难以直接测定,并且漂砾形成以后是否被再次搬运或者移动过,更是无法知道。本文研究发现,通过测试砾石不同部位的宇生同位素,不仅可以测定砾石形成的时代,而且可以确定砾石再次被搬运或者被翻转的年代,从而恢复砾石运动的历史。本文以石英中生成的宇生同位素^(10)Be,对青藏高原东南部海子山的冰川漂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砾石形成于倒数第二次冰期(186~128 ka BP之间),在末次冰期中再次被冰川搬运,使之反转。该方法不局限于^(10)Be和冰川漂砾,也适用于其他陆面岩石中生成的宇生同位素以及其他成因的石块或者砾石。因此为探讨冰川作用、泥石流活动、重力崩塌等过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生同位素 陆面岩石 冰川漂砾运动 冰川作用 暴露年代 地面测年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地表岩石侵蚀速率对宇生核素暴露测年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志刚 王建 +2 位作者 白世彪 徐孝彬 常直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测定暴露年代时,通常会假设地貌体侵蚀速率为0。研究表明,该假设会低估地貌体的真实暴露年代。搜集2009-2012 年全球不同区域56 个岩石样品的宇生核素10Be 测年数据,探讨侵蚀速率为0对于侵蚀速率为0.5、1 以及2 mm... 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测定暴露年代时,通常会假设地貌体侵蚀速率为0。研究表明,该假设会低估地貌体的真实暴露年代。搜集2009-2012 年全球不同区域56 个岩石样品的宇生核素10Be 测年数据,探讨侵蚀速率为0对于侵蚀速率为0.5、1 以及2 mm/ka的样品,在不同暴露尺度上对暴露年代计算的影响幅度。结果表明,对于1×104a 尺度的样品暴露年代可能低估约0.5%,1%,2%;对于10×104a 尺度的样品可能低估约5%,7%,20%;对于50×104a尺度的样品可能低估约40%,70%甚至1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生核素 ^10BE 暴露年代 侵蚀速率
下载PDF
New evidence for enhanced cosmogenic isotope production rate in the atmosphere ≈37 kaBP from the Guliya ice core
10
作者 L.G.Thompson E.Mosley-Thompson +2 位作者 J.Cole-Dai M.E.Davis P.-N.L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17期1616-1620,共5页
A 36CI peak was found in the predicted section of Guliya ice core, from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t about 37 kaBP. This cannot be interpreted by means of changes in the accumulation rate, but by the enhanced cosmo... A 36CI peak was found in the predicted section of Guliya ice core, from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t about 37 kaBP. This cannot be interpreted by means of changes in the accumulation rate, but by the enhanced cosmogenic isotope production rate in the atmosphere. Compared with the records of 10Be and 36CI in the other regions, the peaks of the cosmogenic isotopes are global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time marks. An intriguing fact is that the peaks coincided with cold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LIYA ice core cosmogenic isotopE 36Cl global event CLIMATIC chan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