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5
1
作者 金文胜 潘长玉 +2 位作者 陆菊明 智光 杨波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报能力。 方法 收集有血糖升高倾向和心血管疾病(CVD)或其他危险因子的221名个体进行OGTT,检测血脂、血压,记录CVD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报能力。 方法 收集有血糖升高倾向和心血管疾病(CVD)或其他危险因子的221名个体进行OGTT,检测血脂、血压,记录CVD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连续性及颈动脉可视范围内斑块,根据三者计算 AS积分。将 FPG和 2 hPG五分位划分,比较不同分位之间的AS积分和 IMT。以稳健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探讨血糖对 AS积分、IMT、AS斑块发生和 IMT异常的相关关系。 结果 随着血糖升高,AS积分和 IMT逐渐增加,最高五分位血糖的 IMT和AS积分明显增高;同时校正年龄、性别、血压、血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发现 FPG和2 hPG均为AS积分的独立预报因子。FPG对IMT的预报可独立于年龄、性别、或血压和血脂谱、或CVD的校正;2 hPG对 IMT预报能独立于年龄和性别、或 CVD的校正。两种血糖对斑块发生的预报独立于CVD,对 IMT异常增厚的预报独立于年龄和性别或者CVD。 结论 FPG和 2 hPG是AS的独立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T 血糖升高 血压 性别 年龄 PG OGTT 斑块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60
2
作者 周慧青 孙宁玲 +3 位作者 杨松娜 王伟民 刘美贞 胡恒慧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87-288,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以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 ,对 1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结果 :...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以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 ,对 1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结果 :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为 0 6 7± 0 10mm及 0 85±0 2 6mm ,斑块发生率为 10 % (4 /4 0 )及 6 3.5 % (4 7/74) ,组间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以IMT≥ 0 85mm及 /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 ,特异性 85 % ,敏感性 71.6 % ,阳性预测率 89.8%。结论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诊断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被引量:40
3
作者 严卉 胡晓晟 +2 位作者 陈君柱 朱建华 陈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7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简称冠脉造影 )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冠脉造影阴性者 ,2 8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7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简称冠脉造影 )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冠脉造影阴性者 ,2 8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将其中 5 4例冠脉造影阳性 (血管狭窄≥ 5 0 % )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 3型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者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人 (31 5 %与 2 2 % ,χ2 =14 1,P <0 0 1) ,冠脉造影阳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阴性者 (P <0 0 1) ,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增高。在非重度狭窄者、重度狭窄者中心血瘀阻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痰浊壅塞、气阴两虚两型 (P <0 0 5 ) ,而痰浊壅塞、气阴两虚两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病变的严重性呈正相关。血瘀是导致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同型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证型 冠心病 辨证分型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4
作者 秦培森 范丽娟 +3 位作者 刘克英 邢燕 赵淑凤 朱继军 《中成药》 CAS CSCD 2000年第9期630-632,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 (CDDP)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84例和对照组 40例。治疗组口服CDDP ,每次 10粒 ,每日 3次 ;对照组口服地奥心血康 ,每次 0 ....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 (CDDP)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84例和对照组 40例。治疗组口服CDDP ,每次 10粒 ,每日 3次 ;对照组口服地奥心血康 ,每次 0 .2 g ,每日 3次。 2组疗程均为 4周。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4.0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 77.5 0 % (χ2 =8.94,P <0 .0 1) ;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 6 4.2 9% ,优于对照组 5 2 .5 0 % ,但无统计学意义 (χ2 =5 .95 ,P >0 .0 5 ) ;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组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CDDP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心绞痛 冠心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斑块超声显像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文强 张运 +6 位作者 张梅 季晓平 丁士芳 陈玉国 李贵双 李大庆 苏海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 研究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中炎性因子和斑块的血管内超声 (IVUS)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3例稳定型心绞痛 (SA)和 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可溶性黏附... 目的 研究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中炎性因子和斑块的血管内超声 (IVUS)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3例稳定型心绞痛 (SA)和 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可溶性黏附分子sVCAM 1、sICAM 1的水平 ,同时对患者的 4 1支冠状动脉进行IVUS检查 ,对比研究血清学指标与斑块的IVUS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sVCAM 1和sICAM 1水平 (4 7mg/L± 2 6mg/L、789μg/L±6 5 μg/L和 36 5 μg/L± 6 3μ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4mg/L± 1 8mg/L、5 4 4 μg/L±70 μg/L和 2 6 4 μg/L± 5 3μg/L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IVUS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斑块主要为脂质性斑块 6 9 2 % (18/2 6 ) ,而稳定型心绞痛主要为纤维性及混合性斑块 ,脂质斑块仅占 13 3% (2 /15 )。与稳定型心绞痛的斑块相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和血管外弹力膜面积 (EEMA ,P <0 0 5 ) ,斑块面积 (PA)及管腔面积狭窄率 (LAS)明显大于前者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病变处血管呈现明显的正性重构。sICAM 1与血管重构指数 (RI)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4 75 ,P <0 0 5 ) ,CRP与EEMA呈显著的正相关 (r=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血清炎性因子 超声显像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介入性 IVUS
原文传递
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与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6
作者 王聪霞 范雅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458,共4页
血管内皮损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目前关于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的研究较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CAD)的危险因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最终导致CA... 血管内皮损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目前关于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的研究较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CAD)的危险因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最终导致CAD发生。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重构机制的研究,在预测CAD发展和指导CAD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PCI后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血栓、再狭窄等发生率不断降低。冠脉支架技术也以血管内皮损伤和冠脉重构发生机制为基础不断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重构 血运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41
7
作者 徐玲 尹婷婷 +1 位作者 俞吉 朱裕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进行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为AS的预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淮南市朝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AS以及100例非AS的住院患者,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调查两组... 目的进行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为AS的预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淮南市朝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AS以及100例非AS的住院患者,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职业等一般资料、吸烟史以及糖尿病等合并症以及血脂水平,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BMI等一般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职业、学历、婚姻、子女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 A1)、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 321,95%CI:2. 007~11. 622)、吸烟史(OR=2. 456,95%CI:1. 332~7. 543)、糖尿病(OR=2. 765,95%CI:2. 032~9. 665)、LDL-C> 3. 1 mmol/L(OR=3. 154,95%CI:1. 231~12. 434)、高血压(OR=2. 432,95%CI:1. 322~10. 323)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吸烟史、糖尿病、LDL-C> 3. 1 mmol/L、高血压均是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36
8
作者 邵燕 章成国 +6 位作者 丁楠 彭玲梅 王玉凯 卢敏艳 陈静娟 周静 杜朴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确诊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改良TOAST分型为AT型1及TIA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确诊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改良TOAST分型为AT型1及TIA患者共1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者80例为病例组,无冠状动脉病变者85例为对照组,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检查,探讨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TIA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筛查中的作用。结果结合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以超声检测到易损斑块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敏感度(66.25%)、特异度(76.47%)、阳性预测值(72.60%)及阴性预测值(70.65%)均较高,判别正确率为71.5%(Wilks’λ=0.856,x2=24.881,p=0.000)。结论结合血脂检查,超声检测到易损斑块可作为评估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超声
原文传递
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余叶蓉 李宏亮 +2 位作者 喻红玲 王椿 蒲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糖、血胆固醇、血压均正常的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探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致大血管病变危险性增高的机理。方法 选择年龄在 2 0~ 5 0岁的男性肥胖患者 (肥胖组 ) 2 4例以及年龄、工作... 目的 研究血糖、血胆固醇、血压均正常的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探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致大血管病变危险性增高的机理。方法 选择年龄在 2 0~ 5 0岁的男性肥胖患者 (肥胖组 ) 2 4例以及年龄、工作及生活习惯等与肥胖组配对的男性正常体重者(对照组 ) 12例 ,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同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游离脂肪酸测定等相关检查。结果 ①肥胖组血糖及血胆固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甘油三酯、血游离脂肪酸、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②肥胖患者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 (GDR)显著降低 ,稳定状态下GDR仅为 6 7mg·min-1·kg-1± 1 5mg·min-1·kg-1,而正常对照组稳定状态下GDR为 12 2mg·min-1·kg-1± 3 1mg·min-1·kg-1。③肥胖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舒张幅度低 ,持续时间短而不稳定。④肥胖组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较对照组增厚。结论 不伴有传统危险因素的肥胖患者 ,仍有明显的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增加 ,这提示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 ,尚有其他未被认识的危险因素参与代谢综合征致缺血性心脑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胰岛素抵抗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研究 冠状动脉硬化 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与HCY检测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亚东 冯莉莉 +2 位作者 王海晶 王丽萍 李永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与冠心病(CH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66例为实验组,其中男性161例,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与冠心病(CH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66例为实验组,其中男性161例,平均年龄57.3±8.5岁,女性105例,平均年龄61.1±11.6岁,选取同期该院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体检者1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7例,平均年龄54.6±10.5岁,女性83例,平均年龄47.5±6.3岁,记录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卒中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使用贝克曼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HCY,Lp-PLA2,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脂蛋白(a)[Lp(a)]水平,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秩和检验比较Gensini积分组[低积分组(Gensini积分<14分,n=128),中积分组(Gensini积分14~28分,n=83),高积分组(Gensini积分>28分,n=55)共3组]Lp(a),HCY水平之间的差异,秩和检验比较冠状动脉不同支数病变组[1支病变组(n=87)、2支病变组(n=91)、3支及3支以上病变组(n=88)共3组]Lp(a),HCY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Gensini积分与Lp-PLA2,HC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LpPLA2与HC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烟史、饮酒史及HCY,Lp-PLA2,Lp(a)水平为:59.77%vs38.9%,86.84%vs 76.67%,53.7±21.8μmol/L vs 6.5±4.1μmol/L,366.1±114.3μg/L vs 115.4±48.4μg/L,569±283mg/L vs 107±75.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7.78~18.75,均P<0.05)。Gensini低积分组、中积分组、高积分组HCY和Lp-PLA2水平为:39.6±20.2μmol/L,50.7±26.4μmol/L,68.5±31.8μmol/L和245.4±88.3μg/L,326.1±104.3μg/L,459.4±113.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81,15.25,均P<0.05)。冠状动脉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及3支以上病变组HCY和Lp-PLA2水平为:48.6±27.2μmol/L,47.8±23μmol/L,74.1±38.6μmol/L和201.4±73.5μg/L,344.1±134.2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同型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吴明祥 陈运枝 +1 位作者 方丽娅 杨遇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3-776,共4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总结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8例经冠...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总结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根据颈动脉是否有粥样硬化分为粥样硬化组及非粥样硬化组;根据国际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病例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及左主干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积分处理。结果发现228例冠心病患者中198例均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86.8%;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嗜酒、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无明显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但仅仅单支病变组总斑块数显著低于左主干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均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颈动脉等级积分较急性心肌梗死组低,而Crouse积分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的总斑块数、扁平斑数及软斑数均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的硬斑数无明显差别。3组均未发现溃疡斑。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测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的评估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洋 张舒媛 +5 位作者 司斌 侯志辉 杨云云 冯聪蕊 吕滨 张伟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4-899,共6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进行CCTA检查且...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进行CCTA检查且显示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的患者517例,其中男性327例,女性190例。根据C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钙化斑块组(222例)和混合斑块组(295例),应用128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图像的重建与分析。通过电话、查阅病历以及联系主管医师等方式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原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急性心力衰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斑块易损性的相关危险因素,计算OR和95%CI;采用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计算HR和95%CI。结果:本研究5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9±8.4)岁,男性占63.2%。混合斑块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钙化斑块组(P<0.05)。混合斑块组的脂质成分负荷和纤维成分负荷显著高于钙化斑块组(P=0.01),造成的血管狭窄率显著大于钙化斑块组(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脂质成分高负荷的斑块发生斑块易损性的风险增加(OR=2.30,95%CI:1.45~3.64;P<0.001),而纤维成分高负荷的斑块与斑块易损性风险呈负相关(OR=0.73,95%CI:0.38~0.91;P<0.001)。平均随访15个月(范围3~29个月),所有患者随访结束时,有42例(8.1%)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发现纤维成分高负荷的斑块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HR=3.33,95%CI:1.24~8.98;P=0.02),钙化高负荷的斑块也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HR=4.29,95%CI:1.47~12.46;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性斑块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源CT冠脉CTA、CAG及IVUS对诊断冠脉粥样硬化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沈比先 李元歌 +3 位作者 张文瑾 彭冬红 谭四平 贾飞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3期31-35,64,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动脉CTA在冠脉粥样硬化中的诊疗价值。方法以自身对比的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共24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双源CT冠状CTA、CAG及IVUS的检查资料;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57.25岁;以IVUS检查结果为标准,评...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动脉CTA在冠脉粥样硬化中的诊疗价值。方法以自身对比的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共24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双源CT冠状CTA、CAG及IVUS的检查资料;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57.25岁;以IVUS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①DSCT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②DSCT对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 24例患者有24条冠脉,91个测量位置参与了统计分析:①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上,三种方法它们两两之间结果无统计学意义,[U1]并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DSCT与IVUS:0.789、rDSCT与CAG:0.828、rCAG与IVUS:0.757);②DSCT与IVUS在辨别冠脉斑块成分上无明显差异(Z=-1.063、P=0.288),它们所显示的斑块成分呈密切正相关(r=0.719);③DSCT与IVUS在测量冠脉斑块偏心指数上无明显差异(Z=-0.816、P=0.414),它们所显示的斑块偏心指数呈中度正相关(r=0.583)。结论 DSCTA能准确评估冠脉狭窄程度,且能辨别管壁斑块性质,是一种无创、操作简单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检查方法,可为高危人群筛查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冠状动脉CTA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冠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CRP、SAA、PCT、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伍慧妍 沈昱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参照Gensini积分评分标准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根据Gensini积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硬化组、中度硬化组及重度硬化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血清CRP、SAA、PCT、IL-6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60例冠心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患者分别为21、19、20例。重度硬化组血清CRP、SAA、PCT、IL-6水平高于中度硬化组、轻度硬化组、健康对照组(P<0.05),中度硬化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硬化组、健康对照组(P<0.05),轻度硬化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血清CRP、SAA、PCT、IL-6水平呈正相关(r=0.905、0.857、0.828、0.82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SAA、PCT、IL-6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以上指标可能参与了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考虑将其用于冠心病患者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指导疾病的早期防控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圣吉 刘超权 郑伟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qd,口服;试验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20 mg,qd,口服...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qd,口服;试验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20 mg,q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粥样硬化斑块横切面最大面积、管腔狭窄程度和血脂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 49%(43例/47例)和74. 47%(35例/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斑块横切面最大面积分别为(18. 09±2. 85)和(21. 15±3. 06) mm2,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为(42. 16±8. 14)%和(49. 37±8. 65)%,三酰甘油分别为(1. 36±0. 26)和(1. 54±0. 31) mmol·L^-1,总胆固醇分别为(4. 29±0. 64)和(4. 88±0. 67) 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2. 43±0. 31)和(2. 70±0. 32) mmol·L^-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1. 96±0. 37)和(1. 67±0. 35) 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咽炎、头痛和肌痛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 51%和6. 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d-1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更好,其能明显地调节血脂水平,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任建勋 李磊 +6 位作者 林成仁 付建华 马悦颖 李军梅 李鸿海 王敏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90,共6页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降之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生药2.0,1.0,0.5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给予高...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降之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生药2.0,1.0,0.5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后给药8周,采用血管内超声观察各组动物冠状动脉斑块负荷,进行冠状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ELISA法测定血清超敏性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6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冠状动脉血管壁NF-κB p65核移位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明显增加(P<0.01),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组织结构改变明显异常,管腔狭窄,出现大量的泡沫细胞以及炎细胞侵润;循环中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小型猪冠脉NF-κB p65核移位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能够明显减轻AS斑块负荷(P<0.01),抑制管腔狭窄,减少炎细胞侵润,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抑制冠脉NF-κB p65核移位(P<0.05或P<0.01)。结论:痰瘀同治方能够通过控制NF-κB p65核移位而降低下游炎症反应,从而抑制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同治方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小型猪 炎症
原文传递
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斑块稳定性有关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娟 陈丽琴 +2 位作者 苏秀兰 陈良光 李时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4例冠状动脉组织蜡块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结合SmartScape图像分析系统... 目的探讨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4例冠状动脉组织蜡块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结合SmartScape图像分析系统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面积、脂核面积和纤维帽厚度进行测量分析,将其分为正常血管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结果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斑块脂核面积和纤维帽厚度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血管中白细胞介素6和18无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无表达或极少量表达;在不稳定斑块组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尤其是在纤维帽的肩部和脂质核心。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具有相关性,且各因子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白细胞介素6和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且它们之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检测这些因子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冠心病危险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8 肿瘤坏死因 子α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方芳 张伟 +2 位作者 乔旭柏 于启 刘冬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2-806,共5页
目的观察易损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中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本研究回顾了北京医院1992--2006年尸检患者127例,分为ACS组67例;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临床表现无ACS的病例60例,从斑块的形态如有无血栓、粥池最大横切... 目的观察易损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中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本研究回顾了北京医院1992--2006年尸检患者127例,分为ACS组67例;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临床表现无ACS的病例60例,从斑块的形态如有无血栓、粥池最大横切面占斑块面积、纤维帽最小厚度、炎细胞浸润密度等10个方面进行形态学观察,观察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情况及形态学特点。结果(1)在ACS组305个斑块中各指标检出率分别为大脂核153个(50.16%),薄纤维帽187个(61.31%),有炎细胞浸润263个(86.23%),可见新生血管217个(71.15%),严重狭窄26个(8.52%),有钙化238个(78.03%),有钙化小结26个(8.52%),斑块破裂12个(3.93%),斑块内皮糜烂3个(0.98%)及斑块内出血54个(17.70%),除斑块糜烂外,其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2)ACS组和对照组易损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9.51%和21.98%(P〈0.01)。对每例患者多处斑块观察:ACS组,每例平均观察4.55个切面,易损斑块4.07个,且炎细胞浸润密度大;对照组每例观察3.87个切面,易损斑块0.85个,且炎症程度较轻。结论ACS患者易损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提示易损斑块的形成是AC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易损斑块的主要形态学特点是大脂核、薄纤维帽、大量炎细胞浸润、内皮有新生血管形成,冠状动脉腔严重狭窄、斑块破裂及内皮细胞糜烂。提示炎性反应可能在易损斑块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炎症 病理学 尸体解剖
原文传递
心肌桥所致冠状动脉迂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安际伟 赵新斌 +1 位作者 赵鹤亮 周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分析心肌桥(MB)所致冠状动脉迂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疑似冠心病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MB所致冠状动脉迂曲的88例患者资料,另选取同时期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目的分析心肌桥(MB)所致冠状动脉迂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疑似冠心病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MB所致冠状动脉迂曲的88例患者资料,另选取同时期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状动脉迂曲而无MB的88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情况,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及体质量指数。比较MB组与非MB组整支冠状动脉、迂曲前段、迂曲段、迂曲后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较MB组与非MB组冠状动脉迂曲前段、迂曲段、迂曲后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吸烟史、家族史及体质量指数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迂曲程度分级中完全MB组、不完全MB组及非MB组迂曲前段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差异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MB组整支(χ~2=15.565,P=0.000)、迂曲前段(χ~2=8.606,P=0.003)、迂曲段(χ~2=13.475,P=0.000)及迂曲后段(χ~2=4.314,P=0.038)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均低于非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B组迂曲前段(χ~2=6.988,P=0.008)、迂曲段(χ~2=10.050,P=0.002)及迂曲后段(χ~2=4.314,P=0.038)轻度狭窄发生率均低于非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迂曲前段(χ~2=0.586,P=0.444)、迂曲段(χ~2=1.356,P=0.244)及迂曲后段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MB组在轻度(χ~2=13.526,P=0.000)及中度迂曲(Fisher确切概率P=0.015)中迂曲前段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低于非M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重度迂曲(Fisher确切概率P=0.155)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不完全MB组在轻度迂曲中迂曲前段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低于非M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67,P=0.002);而在中度(Fisher确切概率P=0.047)及重度迂曲(Fisher确切概率P=0.031)中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迂曲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老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葛海龙 马晓海 +5 位作者 赵蕾 刘晓丽 韩红亚 刘巍 史冬梅 周玉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7期514-516,共3页
目的:分析老龄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生化数据。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D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Agatston法计算钙化积分,多因素Logisti... 目的:分析老龄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生化数据。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D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Agatston法计算钙化积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龄冠心病伴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钙化组患者收缩压水平、血肌酐及血尿酸水平、糖尿病发生率及吸烟率均高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2,P=0.035)、收缩压(OR=1.546,P=0.024)、吸烟史(OR=1.328,P=0.029)、血肌酐增高(OR=1.325,P=0.025)、糖化血红蛋白(OR=1.697,P=0.031)、血尿酸水平(OR=1.732,P=0.015)为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Spearman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和尿酸水平与钙化积分呈线性相关。结论:老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其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和尿酸水平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钙化 老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