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冠脉搭桥术麻醉分析
1
作者 邢珍 王丽 +1 位作者 袁明霞 赵永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4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冠脉搭桥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3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术(OPCABG)。术中采用持续泵注1∶1胰岛素控制血糖。记录术前、劈胸骨后、搭前降支后、关胸各时段的血液...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冠脉搭桥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3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术(OPCABG)。术中采用持续泵注1∶1胰岛素控制血糖。记录术前、劈胸骨后、搭前降支后、关胸各时段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血糖值。结果:38例患者术中虽然血压有所波动,但保持了较稳定的心率。手术开始后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普遍较低。劈胸骨等强烈刺激后患者血糖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经过处理后逐渐降低。结论:OPCABG应注重围术期血糖监测,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应精确控制血糖,补充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糖尿病 围手术期医护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孙德权 孟冬梅 +2 位作者 李培军 王联群 刘建实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50例患者分别于术前1d,返回监护室即刻和术后第1、2、5天检测甲状腺功能。根据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中低风险组,分析2组患者甲状腺激...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50例患者分别于术前1d,返回监护室即刻和术后第1、2、5天检测甲状腺功能。根据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中低风险组,分析2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围术期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2组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使用、术后24h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风险组术后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明显低于中低风险组(P<0.05或P<0.01)。其甲状腺功能低谷时段恰好是该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不能防止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发生,甲状腺激素是评估心功能障碍患者转归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类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甲状腺功能试验 功能正常甲状腺病综合征 老年人 80以上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阿司匹林抵抗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赞鑫 高菲 +2 位作者 任静 门剑龙 魏民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7-47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尿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指标,动态观察术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情况,探索术后AR的危险因素。方法冠心病患者290例,首次行OPCAB患者145例... 目的通过检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尿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指标,动态观察术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情况,探索术后AR的危险因素。方法冠心病患者290例,首次行OPCAB患者145例(手术组),接受内科药物治疗患者145例(非手术组)。手术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4、10天及6个月,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尿11-DH—TXB2。非手术组患者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1、4、10天检测上述指标。同时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天的AR发生46例(32%)(抵抗组),其余为非抵抗组。用药后第4天和第10天AR患者下降至19例(13%)和5例(3%)。半年随访中未发现有AR患者存在。非手术组患者,服药后第1天,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至20%以下,平均(8.8±6.8)%,未见AR现象出现。手术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术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PCAB患者中,体重大于75kg(OR=0.38,95%CI:0.18~0.79)和术后引流量超过500ml(OR=3.12,95%CI:1.29~7.53)为术后出现AR的危险因素。结论OPCAB术后早期,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受到不同程度抑制,部分患者出现AR现象,予以更为积极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血小板聚集 血栓烷B2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输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强 陈敏 +4 位作者 陈绍洋 巩固 熊利泽 雷毅 熊东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off-pump)和体外循环(on-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围术期的输血量和凝血功能。方法:187例患者接受CABG手术,其中105例采用off-pump,82例采用传统的on-pump,回顾性地收集两组患者术前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I...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off-pump)和体外循环(on-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围术期的输血量和凝血功能。方法:187例患者接受CABG手术,其中105例采用off-pump,82例采用传统的on-pump,回顾性地收集两组患者术前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FIB和APTT、手术时间、旁路移植血管数、ICU留住时间、再次开胸止血的病例数、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围术期输入血制品的量及血常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术前凝血情况相似,但与off-pump患者相比,on-pump患者手术结束时的Hb、Hct和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再次开胸止血的例数和围术期输入血液制品的量明显增加。结论:off-pumpCABG可避免CPB本身引起的血液稀释、血小板数量减少等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减少围术期出血和血液制品用量,缩短ICU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再次开胸止血 国际标准化比值 胸腔引流量 血小板数量 凝血功能异常 CABG 血液制品 血常规指标 围术期出血 APTT 手术时间 手术结束 血液稀释 医疗费用 ICU 24h 患者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附36例报告)
5
作者 公斌 赵莉 +3 位作者 张志勇 宿学家 林庆录 李松龄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8期897-900,共4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手术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3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搭桥3.2支,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90%患者...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手术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3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搭桥3.2支,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90%患者术后4-8h拔除气管内插管,48%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微创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神经元损伤的观察
6
作者 阎兴治 杨世虞 +4 位作者 孙照林 黄方炯 张大国 向道康 李正伦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对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方法 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非体外循环组 (实验组 ) 8例 ,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 ;体外循环组 (对照组 ) 9例 ,术中阻断升主动脉 ,鼻咽温度为 ...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对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方法 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非体外循环组 (实验组 ) 8例 ,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 ;体外循环组 (对照组 ) 9例 ,术中阻断升主动脉 ,鼻咽温度为 2 5℃~ 2 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颈内静脉血中S 10 0 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水平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 ,其S 10 0 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其中S 10 0 β蛋白术后 3d恢复至术前水平 ,NSE术后 1d恢复至术前水平 ;实验组S 10 0 β蛋白从术中到术后 1d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NSE从手术毕到术后 8h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1)颈内静脉血中S 10 0 β蛋白和NSE的水平变化 ,可作为评价CABG对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神经元损伤 S-100Β蛋白 手术并发症 不停跳心脏手术
下载PDF
34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被引量:69
7
作者 胡盛寿 吴清玉 +2 位作者 任杰 王巍 孙晓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报告34 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正中切口21 例,左前外侧切口11 例,右前外侧切口和左胸骨旁切口各1 例。单支病变17 例,双支病变11 例,三支病变6 例;平均每例搭桥1 .4... 目的:报告34 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正中切口21 例,左前外侧切口11 例,右前外侧切口和左胸骨旁切口各1 例。单支病变17 例,双支病变11 例,三支病变6 例;平均每例搭桥1 .4 支,其中1 例同时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 .1 小时,平均带气管插管时间10 .9 小时,22 例病人(64 .7 % ) 不需输血,平均住院花费3 .4万元。术后UFCT或MRI检查示血管桥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冠心病 治疗
原文传递
70岁以上病人非体外循环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 被引量:60
8
作者 高长青 李伯君 +2 位作者 肖苍松 吴扬 马晓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老年病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疗效。方法 比较 78例 70岁以上OPCAB和 32例 70岁以上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术后桥通畅率均为 10 0 % ,OPCAB和CCABG两...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老年病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疗效。方法 比较 78例 70岁以上OPCAB和 32例 70岁以上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术后桥通畅率均为 10 0 % ,OPCAB和CCABG两组平均住院时间 (9 2 5± 4 0 3)d对(13 18± 7 5 4)d ,平均ICU时间 (2 4 0± 8 5 )h对 (38 5± 2 5 5 )h ,房颤发生率为 8%对 15 %。结论 老年病人有选择的施行OPCAB是一种合理和安全的术式 ,如果可能的话应尽量考虑采用此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岁以上病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1 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 被引量:49
9
作者 万峰 陈彧 江龙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1996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国内 15个冠心病微创外科中心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198例 ,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9 5 % ,OPCAB实施...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1996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国内 15个冠心病微创外科中心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198例 ,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9 5 % ,OPCAB实施率 (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85 2 %。年龄平均 (6 1 6± 9 0 )岁 ,男性占 77 3%。 18 7%为左主干病变 ,76 9%为 3支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0 5 6± 0 17。其中二次手术者占 1 5 % ,急诊手术占 9 9%。结果  2 2例为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手术 ,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OPCAB手术。远端吻合口为 (3 1± 0 9)个 ,乳内动脉桥占 6 5 6 % ,桡动脉桥占 18 0 % ;5 2 %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住院死亡 14例 ,病死率 1 2 %。其中术后心跳骤停或室颤 7例 ,大出血 2例 ,昏迷伴肾功能衰竭 2例 ,大面积脑梗塞 2例 ,呼吸衰竭 1例。并发症中 ,围术期心肌梗死占 0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占 0 3% ,严重心律失常占 1 2 % ,呼吸系统并发症占 2 0 % ,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占 1 2 % ,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占 0 7% ,出血二次开胸占1 0 % ,胸骨愈合不良占 0 6 %。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冠状动脉疾病 非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来永强 黄方炯 +3 位作者 燕振中 高宇翔 吴强 白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2 0 0 1年 1月 ,连续 32例病人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中、术后对各吻合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 32...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2 0 0 1年 1月 ,连续 32例病人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中、术后对各吻合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 32例、右冠状动脉 2 6例、回旋支 2 8例、对角支 8例。结果 本组死亡 1例。行前降支冠状动脉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右心功能。回旋支及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 ,导致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AWP)、中心静脉压 (CVP)明显升高 ,每搏指数 (SVI)及左室每搏功指数 (LVSWI)有明显下降 ;心排指数 (CI)有一定的下降趋势。行主动脉近心端吻合时尽管已无心脏搬动 ,但MPAP、SVRI及肺循环阻力指数 (PVRI)仍较诱导后有明显升高 ,CI有明显下降。术毕及术后 2、6、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 ,CI有明显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回旋支及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 ,术毕及术后 2、6、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血液动力学 非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彧 万峰 王京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cCABG)后监护特点和近期疗效。 方法 比较OPCAB组 (6 0例 )和cCABG组 (6 2例 )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一般监护治疗和恢复情况及近期临床疗效。 结...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cCABG)后监护特点和近期疗效。 方法 比较OPCAB组 (6 0例 )和cCABG组 (6 2例 )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一般监护治疗和恢复情况及近期临床疗效。 结果 OPCAB组术后引流量小于 4 0 0ml的例数明显多于cCABG组 (χ2 =7.316 ,P <0 .0 1) ,而大于 80 0ml的例数明显少于cCABG组 (χ2 =13.2 16 ,P <0 0 0 1)。OPCAB组术后未输血例数明显多于cCABG组 (χ2 =37.793,P <0 0 0 1)。OPCAB组使用硝普钠的例数较cCABG组多 (χ2 =12 .0 0 6 ,P <0 .0 0 1) ,而使用多巴胺的例数明显少于cCABG组 (χ2 =32 .198,P<0 .0 0 1) ,且未使用多巴酚丁胺。OPCAB组术后辅助通气 (5 .9± 3.3)h ,心电监测 (4.8± 1.7)d ,术后(18 1± 4 .1)h坐起 ,(15 .2± 5 .0 )h开始进食 ,平均 (2 .3± 0 .9)d拔除引流管 ,均明显短于cCABG组 (t =14 .0 2 5 ,5 .4 71,5 .791,8.95 3,5 .80 0 ,P <0 .0 1)。OPCAB组死亡 1例 ,围术期心肌梗死 1例 ,心律失常 4例 ,使用IABP 1例 ,较cCABG组少 ,但差别均无显著性 (χ2 =1.776 ,1.776 ,1.937,1.77,P >0 .0 5 )。 结论 OPCAB术后循环稳定 ,创伤小 ,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近期疗效 微创外科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附1507例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万峰 陈彧 +13 位作者 江龙 柏本健 郝建潮 耿树刚 白振祥 李继良 张总刚 刘炳学 郑健伟 贾清仁 甘耐炎 陈宏 褚衍林 高峰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总结 15 0 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在国内 15个中心完成的 15 0 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 30 9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1198例 (79.... 目的 总结 15 0 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在国内 15个中心完成的 15 0 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 30 9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1198例 (79.5 % )。二次旁路移植术 18例 (1.2 % )。急诊手术 14 4例 (9.5 % )。合并瓣膜替换或成形术 18例、室间隔穿孔手术 5例、室壁瘤切除术 39例、其他手术 5例。 1.7%的OPCAB手术需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合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2 6 4例 (17.5 %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83例 (5 .5 % )。结果 住院死亡32例 ,总死亡率为 2 .1% ,其中OPCAB手术死亡 14例 (1.2 % )。其他并发症包括 :围术期心肌梗死 (0 .5 % )、急性左心衰竭 (0 .3% )、严重心律失常 (1.2 % )、呼吸系统并发症 (2 .1% )、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 (1.5 % )、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 (1.1% )、出血二次开胸 (1.0 % )、胸骨愈合不良 (0 .6 % )。结论 不同方式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二次旁路移植术 急诊手术 合并手术 并发症 血管移植物
下载PDF
术前低剂量胺碘酮预防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颖 张兆光 +1 位作者 顾承雄 于洋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前瞻性的评估术前低剂量胺碘酮预防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房颤)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 目的前瞻性的评估术前低剂量胺碘酮预防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房颤)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术前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研究组100例,术前给予常规药物和低剂量胺碘酮,术后两组均用常规药物。结果研究组的房颤发生率(15%)、房颤时最大心室率(126.0±20.8)次/min,房颤持续时间(8.0±8.6)h均低于对照组的房颤发生率[(41%),(x^2=16.766,P=0.0003、房颤时最大心室率[(150.0±25.6)次/min,t=0.478,P=0.017]以及房颤持续时间[(12.0±9.6)h,t=0.439,P=0.019]。本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低剂量胺碘酮能安全有效减少房颤发生率,缩短房颤持续时间,并能降低术后房颤最大心室率,减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房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液回输对围手术期的影响
14
作者 李培军 魏民新 +4 位作者 刘建实 张燕杰 赵丰 张凯 孟冬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血液回输与术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及对心肌损害、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非体外循环CABG术中回输血量≥600ml为OPCABG1组(16例),〈600ml为OPCABG2组(15例);心...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血液回输与术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及对心肌损害、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非体外循环CABG术中回输血量≥600ml为OPCABG1组(16例),〈600ml为OPCABG2组(15例);心肺转流下CABG作为对照组(1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4、24和72h取静脉血,采用液相芯片法检测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并记录CK-MB、TnI、AaDO2、PaO2/FiO2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冠状动脉旁路数量、术中出血量均无差异。术中回输血量OPCABG1组(800.0±246.3)ml,OPCABG2组(276.0±136.9)ml。三组患者IL-6、IL-8、IL-10水平均于术后1h达到峰值,并于术后72h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h,CABG组和OPCABG1组IL-6、IL-8的水平均高于OPCABG2组(P〈0.05)。CABG组术后4h的CK—MB、TnI水平及术后24hTnI水平均高于OPCABG1组和OPCABG2组(P〈0.05)。三组间同一时间点AaD02、PaO2/FiO2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OPCABG中的大量血液回输会提高血浆细胞因子IL-6、IL-8的水平,但尚不足以引起显著的心肌损害并影响肺换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术 细胞因子类 肌酸激酶 MB型
原文传递
无创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评价
15
作者 陈翔 张向华 +3 位作者 张华 姚昊 魏福领 侯晓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联合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需行CABG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龄41~76岁),于术前1周、术后4周行组织...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联合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需行CABG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龄41~76岁),于术前1周、术后4周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断层显像检查。按冠状动脉分布观察心脏节段室壁运动,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定量分析心肌灌注缺损部分的范围和程度。结果CABG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明显改善,LVESV,LVEDV显著降低,LVEF等显著增加。术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有63例(73%)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和程度由术前71.4%减少到54.6%,改善约16.8%(P<0.01)。结论CABG术可明显减少心肌灌注缺损面积,有效提高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多普勒 体层摄像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下载PDF
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8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冬成 郭琳锐 +2 位作者 林清文 俞晓立 于涛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1期47-48,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方法、围术期处理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7月~2009年7月,128例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G,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32%。平均年龄61.7岁,左室射血分数24%~70%。平均搭桥2.4根。结果本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方法、围术期处理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7月~2009年7月,128例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G,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32%。平均年龄61.7岁,左室射血分数24%~70%。平均搭桥2.4根。结果本组手术死亡4例,死亡率3.1%。术后8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6.3%。ICU时间平均2.1天。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心绞痛消失率90.0%。结论 OPCABG是安全、可行的,尤其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疗效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运用
17
作者 芮志良 俞珊 万峰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总结 4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运用。方法  46例病人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4例 ,双支病变 1 1例 ,三支病变 3 1例。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 ,采用前胸正中切口显露心脏。 7例搭桥1~ 2根 ,3 9例搭桥 3~ 6根 ... 目的 总结 4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运用。方法  46例病人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4例 ,双支病变 1 1例 ,三支病变 3 1例。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 ,采用前胸正中切口显露心脏。 7例搭桥1~ 2根 ,3 9例搭桥 3~ 6根 ,平均每例搭桥 3 .5根。结果  46例全部治愈出院。ICU平均治疗时间 2 0 .6小时 ,术后平均住院 1 3 .3天。术后随访 ,心绞痛明显缓解 ,心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心绞痛 心肌梗塞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
18
作者 冯亚平 邓云坤 +2 位作者 申天海 李克峰 陈静 《贵州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 16例 ,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醚等行常温非体外循环静吸复合全麻。结果 16例手术均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 ,围...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 16例 ,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醚等行常温非体外循环静吸复合全麻。结果 16例手术均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 ,围手术期循环功能稳定 ,无麻醉并发症 ,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麻醉 围术期管理
下载PDF
OPCAB即时与关胸时乳内动脉桥血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高长青 张涛 +3 位作者 李伯君 肖苍松 吴扬 马晓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使用即时超声血流探测仪对比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术中左乳内动脉 (LIMA)桥吻合完毕当时 (早期 )与关胸时 (晚期 )桥血流变化规律。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8月 ,对 6 5例OPCAB病人进行了早期与晚期动脉桥血... 目的 使用即时超声血流探测仪对比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术中左乳内动脉 (LIMA)桥吻合完毕当时 (早期 )与关胸时 (晚期 )桥血流变化规律。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8月 ,对 6 5例OPCAB病人进行了早期与晚期动脉桥血流的对比研究。其中男 5 0例 ,女 15例 ;年龄 47~ 75岁 ,70岁以上病人 19例 ( 2 9 2 %)。病人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其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 32例 ( 49 2 %) ,二支病变 2 6例 ( 40 0 %) ,单支病变 7例 ( 10 8%)。OPCAB术中常规使用LIMA与左前降支 (LAD)吻合。于LIMA与LAD吻合完毕和手术结束关胸前 ,用即时血流测量仪 (transit timeflowmeter)直接测量并记录LIMA桥血流波形、平均流量、舒张期流量、收缩期流量、搏动指数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两组平均动脉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LIMA桥平均血流量早期 ( 2 9 91± 3 32 )ml min显著高于晚期 ( 2 5 12± 2 5 6 )ml min ,P =0 0 3;舒张期流量早期 ( 5 9 2 6± 5 2 1)ml min与晚期 ( 5 4 36± 4 2 7)ml min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8;收缩期流量早期 ( 12 98± 1 6 4)ml min显著高于晚期 ( 6 17± 1 93)ml min ,P <0 0 0 1;搏动指数早期 2 6 9± 0 12明显小于晚期 3 36± 0 37,P =0 0 2。结论 LIMA与LAD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非体外循环 即时血流探测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准备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峰 陈彧 +2 位作者 张坚 徐丽 张仲良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总结 4 6 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 (OPCAB)手术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方法 术前计划施行OPCAB手术 4 6 0例。体外循环准备分 3种情况 :①“干备” :灌注师入手术室 ,体外循环机到位 ,不装机 ,不预充 ;②“湿备” :常规进行体... 目的 总结 4 6 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 (OPCAB)手术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方法 术前计划施行OPCAB手术 4 6 0例。体外循环准备分 3种情况 :①“干备” :灌注师入手术室 ,体外循环机到位 ,不装机 ,不预充 ;②“湿备” :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机准备 ,完成预充 ,动静脉插管上台 ;③“急备” :在“干备”情况下出现病情变化紧急改为“湿备”。结果 全部 4 6 0例体外循环准备中 ,“干备”32 5例 ,“湿备”1 2 7例 ,“急备”8例 ,临时转机 5例。共完成OPCAB手术 4 5 5例。术中改行体外循环的 5例中 ,由“干备”改为体外循环 1例 ,由“湿备”改为体外循环 4例 ,均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论 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选择体外循环准备方式时应保证“干备” ,及时“湿备” ,快速“急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技术 心脏外科 心源性休克 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