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状胬肉切除术前与术后角膜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林国乔 陈力迅 +1 位作者 刘蓉 常丽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前后患者术眼散光度及OrbscanⅡ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及角膜最陡经线屈光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23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g/LMMC者11例13眼为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 目的:研究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前后患者术眼散光度及OrbscanⅡ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及角膜最陡经线屈光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23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g/LMMC者11例13眼为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10眼为B组,术前、术后1wk及术后1mo分别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记录术前术后角膜前表面Diff值,角膜后表面Diff值,术前最陡经线上屈光度及术前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组术后1wk,1mo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最陡经线上屈光度、散光度比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组相比,术后1wk,1mo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术前最陡经线上屈光度及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A组均比B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1wk,1mo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与术前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手术治疗,可以解除翼状胬肉对角膜的机械牵拉及压迫作用,降低散光,提高视力,手术中使用0.2g/LMMC简便可行,既可降低复发率,又能减轻术眼的角膜散光度,促进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ORBSCAN Ⅱ检查系统 角膜前表面 角膜后表面 屈光度 散光度
下载PDF
青年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璐 刘永琰 +3 位作者 张莉花 周琼 邵毅 刘克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8-541,549,共5页
目的研究青年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的相关性,探讨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127例(162眼)为研究对象,按角膜曲率>43 D或≤43 D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6... 目的研究青年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的相关性,探讨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127例(162眼)为研究对象,按角膜曲率>43 D或≤43 D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6例85眼,为高角膜曲率组;B组61例77眼,为低角膜曲率组。而按有无角膜散光又将入选患眼分为Ⅰ组和Ⅱ组,其中Ⅰ组67例94眼,为角膜散光组;Ⅱ组60例68眼,为无角膜散光组。再细分为4个亚组:AⅠ高角膜曲率散光组、AⅡ高角膜曲率无散光组和BⅠ低角膜曲率散光组、BⅡ低角膜曲率无散光组。应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分析段系统检测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角膜前表面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垂直与水平彗差之和(Z3±1)及球差(Z40)的均方根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各高阶像差与角膜曲率和散光的相关关系。结果 A组年龄(22±3)岁,角膜曲率(44.53±0.95)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02±2.23)D;B组年龄(21±3)岁,角膜曲率(41.42±1.04)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10±2.26)D;Ⅰ组年龄(21±3)岁,角膜曲率(43.21±1.96)D,角膜散光绝对值(1.85±0.69)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16±2.28)D;Ⅱ组年龄(22±3)岁,角膜曲率(42.98±1.87)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4.93±2.20)D。经统计学处理,曲率相关分组中,A组与B组、AⅠ组与BⅠ组、AⅡ组与BⅡ组Z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AⅡ组与BⅡ组的Z3-1及Z3±1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7)。散光相关分组中,Ⅰ组与Ⅱ组、BⅠ组与BⅡ组的Z3-1及Z3±1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Z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曲率与Z40呈显著正相关(r=0.632,P=0.000),无论是在Ⅰ组还是在Ⅱ组中均呈现这样的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597、P=0.000;r=0.701、P=0.000)。角膜散光与彗差的相关性均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眼 角膜前表面 角膜曲率 散光 高阶像差 青年
下载PDF
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柯红琴 刘磊 +3 位作者 栗静 李新宇 王虎杰 朱爱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研究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LASIK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将52例(102眼)施行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按照承载因子(loading fator,LF;LF=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不同分为3组,LF〈... 目的研究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LASIK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将52例(102眼)施行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按照承载因子(loading fator,LF;LF=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不同分为3组,LF〈1.6者为A组(50眼),1.6≤LF〈1.7者为B组(25眼),1.7≤LF≤2.0者为C组(27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d、7d、1个月和3个月时用Pentacam测量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ndex of surface variance,ISV)、垂直不对称指数、高度不对称指数、圆锥角膜指数、中心圆锥角膜指数和高度偏心指数。结果3组患者术后ISV、垂直不对称指数和高度偏心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为P〈0.05),术后2~7d时达到最大,之后均有所下降,A组患者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仍有明显下降(均为P〈0.05),B、C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高度不对称指数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为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圆锥角膜指数和中心圆锥角膜指数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ISV与术前ISV的差值AISV与术前验光度数、LF和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517、0.464,均为P=0.000),但与角膜实际切削量、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和角膜前表面形态因子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均为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性较术前明显增大,但LF〈1.6的患者术后角膜不规则性恢复情况明显优于LF≥1.6的患者。LF是综合考虑了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和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的更全面的LASIK手术安全评价指标,LF≤2.0是安全的LASIK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PENTACAM 角膜前表面 承载因子
下载PDF
LASIK术前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田英 张改玲 张幼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年第8期595-597,共3页
目的分析LASIK术前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诸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OrbscanⅡ眼前段分析系统测量300例(600眼)近视者的Q值和角膜曲率、模拟角膜镜读数、3mm和5mm区角膜不规则指数、角膜前表面Diff值等参数。分析Q值与这些参数... 目的分析LASIK术前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诸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OrbscanⅡ眼前段分析系统测量300例(600眼)近视者的Q值和角膜曲率、模拟角膜镜读数、3mm和5mm区角膜不规则指数、角膜前表面Diff值等参数。分析Q值与这些参数的相关性。结果600眼的Q值范围为-0.51~+0.37,平均-0.17±0.11;角膜曲率为(43.59±1.54)D;模拟角膜镜读数为(43.89±1.46)D;3mm区不规则指数为(1.32±0.41)D;5mm区不规则指数为(1.72±0.63)D;角膜前表面Diff值为(0.07±0.05)mm。统计学分析显示Q值与其他参数之间均为负相关。结论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屈光参数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前表面 Q值 近视
原文传递
青少年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表面曲率半径及前房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喻谦 刘娟 付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效果及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根据年龄分为11~14岁组58例116眼,15~18岁组62例124眼,均给予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6...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效果及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根据年龄分为11~14岁组58例116眼,15~18岁组62例124眼,均给予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6、12mo裸眼视力、平均屈光度改善情况、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比较: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平均屈光度比较: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11~14岁组戴镜6、12mo裸眼视力、平均屈光度优于15~1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但戴镜6、12mo,11~14岁组与15~18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比较:戴镜12mo>戴镜6mo>戴镜前,11~14岁组戴镜6、12mo眼轴长度大于15~1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戴镜前后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6、12mo各时间段及组间戴镜前后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具有显著效果,同时有助于改善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尤其低年龄近视人群效果较佳,且对前房深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角膜塑形镜 角膜表面曲率半径 前房深度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的效果及术后角膜光学质量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泽华 侯光辉 +4 位作者 周琳莉 李海连 李迎芬 莫小花 张亮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0期235-237,共3页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的效果,并对术后角膜光学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264例(共410只患眼)接受SMILE术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术眼视力,并...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的效果,并对术后角膜光学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264例(共410只患眼)接受SMILE术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术眼视力,并对患者角膜前表面调制传递函数(MTF)值进行统计。结果不同时间裸眼视力≥0.8的比例:术后1周,有380只眼(92.68%);术后1个月,有390只眼(95.12%);术后3个月,有405只眼(98.78%)。术后1周的有效性指数:(1.102±0.125);术后1个月的有效性指数:(1.125±0.142);术后3个月的有效性指数:(1.156±0.204)。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各时段3mm瞳孔直径室垂直和水平子午线10、30、50 c/d的空间频率MTF值均比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手术能有效改善近视患者裸眼视力及角膜光学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近视 裸眼视力 角膜前表面调制传递函数
下载PDF
角膜塑型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
7
作者 夏国选 魏少华 +1 位作者 魏琳 张清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948-950,共3页
目的分析角膜塑型术后前表面曲率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佩戴角膜塑型镜者65例(1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76眼)、女27例(52眼),按不同近视屈光度分为两组,A组:低度近视(-3.00D及以下),41例(80眼),B组:中度近视(-3.25D--... 目的分析角膜塑型术后前表面曲率与近视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佩戴角膜塑型镜者65例(128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76眼)、女27例(52眼),按不同近视屈光度分为两组,A组:低度近视(-3.00D及以下),41例(80眼),B组:中度近视(-3.25D--6.00D)24例(48眼),随访观察1个月。结果两组佩戴者在角膜塑型术后1、7、14、30d角膜前表面曲率相比配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t=41.86、63.33、73.79、69.33,P<0.05;B组t=14.89、24.55、28.21、31.71,P<0.05)。临床屈光度的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A组t=23.08、34.90、35.15、38.99,B组t=28.50、46.39、49.39、54.72,P<0.05)。角膜塑型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X)与临床屈光度(Y)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A组Y=1.018x+0.875,相关系数r=0.654,P<0.05:B组Y=1.235x+0.942,相关系数r=0.752,P<0.05。结论角膜塑型术后两组佩戴者角膜前表面的曲率与近视屈光度高度相关,拟塑型的屈光度每升高1D,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所能塑型的临床屈光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型术 角膜前表面曲率 屈光度 相关系数
原文传递
ORBSCANⅡ在不同年龄组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兴华 王育良 +1 位作者 王跃静 徐新荣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6期501-502,共2页
目的 观察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测量不同年龄组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青年组 77只眼、老年组 5 0只眼 ,采用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检查 ,分别计算角... 目的 观察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测量不同年龄组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青年组 77只眼、老年组 5 0只眼 ,采用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检查 ,分别计算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及角膜前表面高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角膜厚度、角膜后表面高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是一种无创伤的眼前部生物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广 ,精确性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力 角膜厚度 前房深度 角膜表面高度 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诊断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