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 被引量:40
1
作者 苏伟 侯宁 +3 位作者 李琪 张明政 赵晓凤 蒋坤萍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叶面积指数是描述玉米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决定玉米冠层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和碳循环等生物物理过程,因此精确反演叶面积指数对玉米长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保定市的涿州市、高碑店市、定兴县为研究区,利用Sentinel-... 叶面积指数是描述玉米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决定玉米冠层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和碳循环等生物物理过程,因此精确反演叶面积指数对玉米长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保定市的涿州市、高碑店市、定兴县为研究区,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和LAI-2000地面同步实测数据进行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使用归一化差异光谱指数和比值型光谱指数两类指数,构建了单变量和多变量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筛选出最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由NDSI(783,705)构建的单变量模型为最优反演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534 2,均方根误差为0.288 5。因此,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利用植被指数反演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的方法可作为判断玉米长势状况的初步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遥感影像 玉米冠层 叶面积指数 红边波段 光谱指数
下载PDF
数字图像技术在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立周 王殿武 +3 位作者 张玉铭 程一松 李红军 胡春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0-1344,共5页
基于6个不同水平的氮肥田间试验,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夏玉米6叶期和10叶期的冠层图像,分析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与施氮量、叶片SPAD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基于6个不同水平的氮肥田间试验,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夏玉米6叶期和10叶期的冠层图像,分析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与施氮量、叶片SPAD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叶期,玉米冠层数字图像色彩参数指标B/(R+G+B)、G/B、R/B、B/L均与施氮量、叶片SPAD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其中B/(R+G+B)与各营养参数的相关关系最好,其次是B/L。因此,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玉米的氮素营养诊断是可行的。夏玉米6叶期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与上述营养参数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10叶期,可作为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关键时期,而蓝光标准化值[B/(R+G+B)]是进行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冠层图像 色彩参数 数字图像技术 氮素营养诊断
下载PDF
在华北玉米生育期观测的16m高度CO_2浓度及通量特征 被引量:30
3
作者 郭建侠 卞林根 戴永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5-707,共13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生态试验站2004年玉米生育期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CO2浓度和通量随玉米生长的变化,并估算了玉米生育期陆地与大气CO2净交换量。结果表明:CO2浓度变化对农户活动和作物生长极其敏感;浓度在整个生育期始终有明... 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生态试验站2004年玉米生育期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CO2浓度和通量随玉米生长的变化,并估算了玉米生育期陆地与大气CO2净交换量。结果表明:CO2浓度变化对农户活动和作物生长极其敏感;浓度在整个生育期始终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峰值(谷值)出现在日出(日落)前后,通量仅在7月中旬至10月上旬之间出现明显的日变化特点,且位相超前于浓度,开花期通量最大;玉米播种期、苗期和成熟后地面向大气净排放碳,拔节至成熟前地面从大气净吸收碳;开花期碳吸收最强,其后依次为吐丝-乳熟期和拔节期。比较分析了目前流行的通量计算方法对碳吸收估计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计算方法能产生高达160%的碳吸收估计偏差,应当引起重视。生态系统碳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地在生长季表现为弱碳汇(大约660 kg/hm2),但这一结果可能低估了实际的碳汇强度,低估程度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玉米 CO2 浓度 通量 净交换量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玉米冠层SPAD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孟沌超 赵静 +3 位作者 兰玉彬 闫春雨 杨东建 温昱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66-374,共9页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利用作物光谱、纹理信息对叶绿素进行反演,为作物的实时监测和健康状况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以大田环境下5个不同品种四叶期、拔节期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获取试验区可见光影像,对土壤背景进...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利用作物光谱、纹理信息对叶绿素进行反演,为作物的实时监测和健康状况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以大田环境下5个不同品种四叶期、拔节期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获取试验区可见光影像,对土壤背景进行掩膜处理,提取25种可见光植被指数、24种纹理特征,综合分析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玉米冠层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的相关性,分别建立基于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和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逐步回归(S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定量估算叶绿素相对含量。在SR模型中,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模型与植被指数模型相同,R2为0.7316,RMSE为2.9580,RPD为1.926,优于纹理特征模型;在PLSR模型中,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模型较优,R2为0.8025,RMSE为2.4952,RPD为2.284,纹理特征模型次之,植被指数模型最差;在SVR模型中,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模型较优,R2为0.8055,RMSE为2.6408,RPD为2.158,植被指数模型次之,纹理特征模型最差。综合分析采用基于PLSR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模型可以实现玉米冠层SPAD快速、准确提取,为叶绿素反演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可为无人机遥感作物长势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冠层 无人机 可见光影像 叶绿素 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光辐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谭昌伟 王纪华 +3 位作者 黄文江 朱小茜 刘良云 黄义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6,共5页
对不同氮素水平(0、7.5和15 g·m-2)下3个夏玉米品种的群体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抛物线单峰变化,且生长约55 d时各氮肥处理的LAI值及其差异性达到最大;平均叶簇倾斜角(MLIA)在抽雄期达到最大... 对不同氮素水平(0、7.5和15 g·m-2)下3个夏玉米品种的群体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抛物线单峰变化,且生长约55 d时各氮肥处理的LAI值及其差异性达到最大;平均叶簇倾斜角(MLIA)在抽雄期达到最大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变小;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增加均呈递减的趋势,TCRP随天顶角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37.5°时最大;消光系数在抽雄期最小,且随天顶角增大而增大,随施氮量的变化因生长期而异;叶片分布(LD)值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呈增加趋势,随方位角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180°~270°最大.此结果为实现夏玉米冠层结构改良和高产、稳产目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素 冠层结构 光辐射特征
下载PDF
喷灌条件下夏玉米冠层对水量截留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郝芝建 范兴科 +1 位作者 吴普特 叶成恒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7,共3页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水量平衡法对玉米各生育期在喷灌条件下的水量分布进行了试验和测定,计算了玉米各生育期的冠层截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初始阶段,玉米冠层截留量随喷灌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此后逐渐减缓直至达到最大冠...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水量平衡法对玉米各生育期在喷灌条件下的水量分布进行了试验和测定,计算了玉米各生育期的冠层截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初始阶段,玉米冠层截留量随喷灌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此后逐渐减缓直至达到最大冠层截留量。种植密度不同,玉米冠层截留量也不同。正常种植密度条件下,从拔节期到灌浆成熟期,冠层截留量随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玉米拔节期到灌浆期冠层截留量在0.8~2.9mm之间变化。喷灌强度对冠层截留量的大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夏玉米 冠层截留 水量分布
下载PDF
扩行距、缩株距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何冬冬 杨恒山 张玉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7-408,共12页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地区玉米扩行距、缩株距密植增产的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以紧凑耐密玉米品种‘农华101’和半紧凑耐密玉米品种‘伟科702’为试验材料,在6×104株·hm-2(D1)、7.5×104株·hm-2(D2)、9×104株·h... 为探究西辽河平原地区玉米扩行距、缩株距密植增产的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以紧凑耐密玉米品种‘农华101’和半紧凑耐密玉米品种‘伟科702’为试验材料,在6×104株·hm-2(D1)、7.5×104株·hm-2(D2)、9×104株·hm-2(D3)密度下,设置扩行距、缩株距(KH,种植行距为100 cm,D1、D2和D3株距分别为16.67 cm、13.33 cm和11.11 cm)和当地农民常规种植(CK,种植行距为60 cm,D1、D2和D3株距分别为27.78 cm、22.22 cm和18.52 cm)2种种植模式,测定玉米吐丝期、乳熟期及完熟期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茎叶夹角、叶向值、透光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计算叶面积衰减率,研究扩行距、缩株距种植对春玉米产量及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KH种植下产量均显著大于CK,以D2密度下增产最明显;生育后期2品种KH种植下叶面积指数均大于CK,且乳熟期均达显著水平,D2密度下差异最大;2品种KH种植下均表现为上部叶片茎叶夹角较小,叶向值较大,而中部叶片和下部叶片茎叶夹角较大,叶向值较小。2品种KH种植下冠层透光率各层位均大于CK,其中顶层和穗位层均达显著水平;D1密度下,除2015年吐丝期‘伟科702’外均表现为顶层>穗位层>底层,D2、D3密度下,除2015年乳熟期D3密度下‘伟科702’外均表现为穗位层>顶层>底层,且以吐丝期D2密度下差异最为明显。综上所述,在较高密度种植下KH种植模式冠层结构更为合理,产量更高;且不同品种对KH种植模式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农华101’各层位叶面积指数、茎叶夹角均小于‘伟科702’;各层位叶向值、冠层透光率均大于‘伟科702’;实测产量不同密度下均大于‘伟科702’,在7.5×104株·hm-2密度下产量最大,且‘农华101’较‘伟科702’增产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扩行缩株 冠层结构 种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喷灌田间小气候对作物蒸腾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迪 李久生 饶敏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7-433,共7页
为准确评价喷灌水利用率,以地面灌为对照,利用热平衡茎流计对喷灌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蒸腾速率进行了连续2年监测,结果表明,喷灌对田间小气候的改善使得作物的蒸腾受到明显抑制,就一次灌水而言,从喷灌启始至蒸腾抑制作用消失,喷灌... 为准确评价喷灌水利用率,以地面灌为对照,利用热平衡茎流计对喷灌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蒸腾速率进行了连续2年监测,结果表明,喷灌对田间小气候的改善使得作物的蒸腾受到明显抑制,就一次灌水而言,从喷灌启始至蒸腾抑制作用消失,喷灌处理冬小麦蒸腾量仅占地面灌处理的7%-14%,由冠层截留水量蒸发导致的蒸腾抑制量为1.7~4.1mm;夏玉米喷灌处理蒸腾量占地面灌处理的23%~42%,蒸腾抑制量为0.5~2.8mm。将截留水量与蒸腾抑制量进行比较可知,喷灌夏玉米冠层截留作用可能产生一定量的水分损失,而冬小麦冠层截留水量则在小麦耗水过程中是完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冬小麦 夏玉米 冠层截留 蒸腾抑制
下载PDF
覆盖度对无人机热红外遥感反演玉米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智韬 许崇豪 +2 位作者 谭丞轩 边江 韩文霆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3-225,共13页
为提高基于冠层温度信息反演土壤含水率的精度,以不同水分处理的拔节期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热红外和可见光相机获取试验区遥感图像,通过不同图像分类方法剔除土壤背景,提取玉米植被覆盖度(Corn vegetation coverage,Vc)及冠... 为提高基于冠层温度信息反演土壤含水率的精度,以不同水分处理的拔节期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热红外和可见光相机获取试验区遥感图像,通过不同图像分类方法剔除土壤背景,提取玉米植被覆盖度(Corn vegetation coverage,Vc)及冠层温度(Canopy temperature,Tc),并计算冠气温差(Tca)和冠气温差与覆盖度的比值,分析这两种指数与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分类方法提取的玉米覆盖度以及冠层温度均存在差异,由灰度分割法、RGRI指数法、GBRI指数法3种分类方法剔除土壤背景后计算的冠气温差、冠气温差与覆盖度之比与土壤含水率均呈线性关系,并且冠气温差、冠气温差与覆盖度之比两种指数反演0~30 cm玉米根域深度的土壤含水率效果较好;其中,未剔除土壤背景的冠气温差反演土壤含水率效果较差,GBRI指数分类法剔除土壤背景的冠气温差反演土壤含水率效果有所提高(0~10 cm、10~20 cm、20~30 cm深度的R^2由0.255、0.360、0.131提高至0.425、0.538、0.258);而冠气温差与覆盖度的比值反演土壤含水率相比于冠气温差精度明显提高,0~10 cm、10~20 cm、20~30 cm深度建模集R^2高达0.488、0.600、0.290,P<0.001,验证集R^2达0.714、0.773、0.446,表明冠气温差与覆盖度之比是反演玉米根域深度土壤含水率效果更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含水率 覆盖度 热红外遥感 可见光 冠层温度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热红外遥感的玉米地土壤含水率诊断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智韬 许崇豪 +2 位作者 谭丞轩 李宇 宁纪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0-190,共11页
为使热红外遥感诊断土壤含水率更加准确、高效,以不同水分处理的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借助无人机可见光图像,对热红外图像进行植土分离,并提取玉米冠层温度和地表土壤温度。通过剔除温度直方图两端1%的温度像元对温度信息进行优化,进而... 为使热红外遥感诊断土壤含水率更加准确、高效,以不同水分处理的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借助无人机可见光图像,对热红外图像进行植土分离,并提取玉米冠层温度和地表土壤温度。通过剔除温度直方图两端1%的温度像元对温度信息进行优化,进而计算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冠层相对温差(Canopy relat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CRTD)、地表相对温差(Surface relat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RTD),利用三者之和求得水分温度综合指数(Water-temperature composite index,WTCI),并用于诊断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剔除温度直方图两端1%温度像元的玉米冠层温度与实测冠层温度的相关性更高(4次试验的R2由0.823、0.886、0.899、0.876提高至0.906、0.938、0.944、0.922),剔除温度直方图前端1%温度像元的地表土壤温度与实测地表温度的相关性也更高(2次试验的R2由0.841、0.875提高至0.908、0.925),即通过直方图法优化的温度更接近实测温度;在拔节前期,CWSI、WTCI诊断0~20 cm土壤含水率效果较优,而拔节后期、抽雄吐丝期、乳熟期诊断0~40 cm土壤含水率效果较优;在半覆盖条件下,包含冠层温度信息(CWSI、CRTD)和土壤温度信息(SRTD)的WTCI1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更高(0~40cm:决定系数为0.500、0.821,高于0.463、0.748);在全覆盖状态下,包含冠层相对温差(CRTD)的WTCI2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更高(0~40 cm:决定系数为0.809、0.729,高于0.721、0.656),表明WTCI是诊断土壤含水率效果较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含水率 热红外遥感 冠层温度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水分温度综合指数
下载PDF
玉米倒伏后冠层光谱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猛 张杰 +4 位作者 梁守真 侯学会 姚慧敏 隋学艳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1187-11188,11201,共3页
农作物倒伏灾害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影响农业发展。2010年7月山东省部分地区玉米发生了倒伏。通过实地观测发现,倒伏玉米结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玉米倒伏类型主要表现为根倒伏;倒伏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光谱曲线整体... 农作物倒伏灾害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影响农业发展。2010年7月山东省部分地区玉米发生了倒伏。通过实地观测发现,倒伏玉米结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玉米倒伏类型主要表现为根倒伏;倒伏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光谱曲线整体下降;倒伏玉米各植被指数与正常生长的玉米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分析玉米倒伏后冠层光谱的变化特征,为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玉米倒伏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倒伏 冠层光谱 植被指数 遥感监测
下载PDF
麦田套种玉米的群体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新 王克如 +5 位作者 刘建国 楮贵新 杨勇刚 顿建中 姚成 周芳芝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对麦田套种玉米种植方式的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 ,利用CI 110数字植物冠层结构分析仪 ,测定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叶簇叶倾角、散射光透过系数、直射光透过系数、消光系数、叶分布指标 ,分析表明 :套种玉米的带田种植方式的散射光透过... 对麦田套种玉米种植方式的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 ,利用CI 110数字植物冠层结构分析仪 ,测定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叶簇叶倾角、散射光透过系数、直射光透过系数、消光系数、叶分布指标 ,分析表明 :套种玉米的带田种植方式的散射光透过系数、直射光透过系数都比对照提高一倍多 ,光能利用率明显提高 ,特别是中下部采光量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结构 光能利用 小麦 玉米 种植方式 套种 增产机理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段震宇 王婷 +5 位作者 桑志勤 王友德 陈树宾 郭斌 李玉梅 张小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91-899,共9页
为探究不同的栽培模式对青贮玉米(Zea mays)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新饲玉19号在(30+60)、(10+66)、(17+50)、(60+60)、(76+76)、(40+60)和(30+90)cm 7种行距栽培模式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0+60)cm的栽培模式中青贮玉米株高、... 为探究不同的栽培模式对青贮玉米(Zea mays)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新饲玉19号在(30+60)、(10+66)、(17+50)、(60+60)、(76+76)、(40+60)和(30+90)cm 7种行距栽培模式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0+60)cm的栽培模式中青贮玉米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以及单株叶面积、倒四叶SPAD值和单株干鲜重均高于其他栽培模式,随着栽培行距的增加,青贮玉米冠层中下部透光率有所增加,(60+60)cm等行距栽培下青贮玉米冠层结构布局合理,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模式(P=0.003)。不同的栽培模式中,随着行距的增加玉米农艺性状表现良好,(60+60)cm等行距栽培时有利于青贮玉米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行距 农艺性状 叶面积 冠层 产量 SPAD含量
下载PDF
化控处理时期对玉米植株-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帅 宁芳芳 +2 位作者 黄收兵 王璞 廖树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进一步明确化控处理时期对玉米冠层、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吉林省西部开展2年大田试验,供试品种为‘富民985’,2年均喷施乙烯利类型的化控试剂;其中2017年种植密度为7万和9万株/hm^2,在8和10叶期(T(8+10))、8和16叶期(... 为进一步明确化控处理时期对玉米冠层、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吉林省西部开展2年大田试验,供试品种为‘富民985’,2年均喷施乙烯利类型的化控试剂;其中2017年种植密度为7万和9万株/hm^2,在8和10叶期(T(8+10))、8和16叶期(T(8+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2018年在8叶期(T(8))、8和16叶期(T(8+16))、16叶期(T(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种植密度为6和9万株/hm^2。结果表明:1)玉米增密后,倒伏率增加;化控处理可缩短植株节间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倒伏率,其中T(8+16)处理最为显著;2)化控处理后穗位以上叶片叶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其中T(8+16)处理能够降低15%以上,从而提高透光率,利于下层叶片进行光合作用;3)化控处理增加玉米根系投影面积和最大扩展宽度,降低顶部夹角,使根系更加平展,增强抗倒伏能力,其中T(8+16)处理效果较为理想;4)T(8+16)处理能增加玉米产量,其中2017年T(8+16)处理与CK相比增加6.5%的产量。所以在玉米群体结构建成的8~9和15~16叶期,运用乙烯利类型化控试剂2次,能够改善穗上群体结构,增强茎秆和根系的抗倒伏能力,维持后期群体结构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化控 倒伏 冠层 根系形态
原文传递
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光合特性与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邬小春 苏文楠 +4 位作者 韩清芳 王兴义 孟祥萍 丁瑞霞 王子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92-1801,共10页
为探明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生理基础及群体光合效率,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与半紧凑型品种‘强盛101’,设置6.75×104 hm^(-2)(D1)、8.25×104 hm^(-2)(D2)、9.75×104 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 为探明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生理基础及群体光合效率,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与半紧凑型品种‘强盛101’,设置6.75×104 hm^(-2)(D1)、8.25×104 hm^(-2)(D2)、9.75×104 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群体冠层特征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与产量(Y)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透光率(LT)、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PSⅡ实际量子产量(YE)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强盛101’的F_v/F_m和YE小于‘郑单958’,其他各项指标均大于‘郑单958’,在生育后期能够保持较大绿叶面积,利于有机物的积累。2个株型品种同一密度下的产量并无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下均是D1的产量显著低于D2和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株型 光合特性 冠层结构 产量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华北地区夏玉米LAI监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恒瑞 段喜明 +1 位作者 魏征 张宝忠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608-614,共7页
为了探索与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实现估测夏玉米LAI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模型,以北京市大兴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分别建立LAI-多光谱混合指数优选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随施肥梯度增加,各生育期LAI均在增大... 为了探索与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实现估测夏玉米LAI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模型,以北京市大兴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分别建立LAI-多光谱混合指数优选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随施肥梯度增加,各生育期LAI均在增大;随生育期推进,LAI呈现先急剧增大再逐渐减小的趋势;依据LAI与多光谱混合指数,分别建立的各生育期多元回归优选模型中,建模R2均大于0.6,拟合度较高,各生育期验证模型的R2均大于0.6,除拔节期MAE小于0.1外,其他生育期MAE均处于0.1~0.4,各生育期RE均在0.1附近,精度较高。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对于夏玉米LAI反演研究效果较好,在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有助于进一步应用于华北地区夏玉米生长监测研究,为精准农业的实现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多光谱 夏玉米 叶面积指数 冠层反射率 植被指数
下载PDF
玉米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与玉米长势空间变异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树强 李民赞 +2 位作者 李修华 赵瑞娇 张彦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为了寻找一种快捷获取玉米叶绿素空间分布信息的方法,研究了玉米苗期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的空间分布和叶绿素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冠层叶片叶绿素的质量浓度空间... 为了寻找一种快捷获取玉米叶绿素空间分布信息的方法,研究了玉米苗期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的空间分布和叶绿素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冠层叶片叶绿素的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冠层叶片的叶绿素质量浓度与光谱指数RVI的相关性较低,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值和550nm波段的反射率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分析550nm波段的反射率值与冠层叶片叶绿素质量浓度值的相关关系,显示二者成负相关变化趋势,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69~0.88范围随着生长期的变化而逐渐增大,五叶期前期的相关性系数绝对值达到苗期最大值,表明550nm波段反射率值能够较好的反映玉米苗期叶绿素质量浓度的水平,分析和掌握550nm波段反射率值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性对快速监测玉米苗期生长状况,对指导田间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叶绿素 GPS 精准施肥 玉米冠层 苗期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玉米营养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海华 张彦娥 郭威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8-181,共4页
研究对玉米进行了分块种植和变量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采取了4个水平胁迫,并在不同的生长期采集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株高数等生理指标数据信息,以及多光谱图像数据信息。对多光谱图像进行冠层分割等处理,并提取了图像的NIR/G的比值特征参... 研究对玉米进行了分块种植和变量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采取了4个水平胁迫,并在不同的生长期采集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株高数等生理指标数据信息,以及多光谱图像数据信息。对多光谱图像进行冠层分割等处理,并提取了图像的NIR/G的比值特征参数。同时,结合实验室对叶片叶绿素的化学测定,建立了多光谱图像与叶绿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相关性系数R2达到了0.637,为基于光谱图像的玉米长势无损监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多光谱图像 长势监测 冠层分割
下载PDF
玉米冠层结构的自动调节与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丽华 赵洪祥 +4 位作者 谭国波 方向前 孟祥盟 闫伟平 边少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99,共4页
在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群体中初步研究了玉米群体的自动调节与补偿。结果表明,玉米群体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群体在叶面积上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而在干物质生产上的自动调节能力则较强。群体的自动调节作用对生殖器... 在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群体中初步研究了玉米群体的自动调节与补偿。结果表明,玉米群体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群体在叶面积上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而在干物质生产上的自动调节能力则较强。群体的自动调节作用对生殖器官的影响大于对营养器官的影响。产量因素的自动调节作用是生长后期的产量因素补偿生长前期损失的产量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冠层结构 自动调节 产量
下载PDF
植被冠层对降雨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增慧 张卫华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6年第6期43-49,57,共8页
植被冠层对降雨的截留,改变了降雨在地表的分布,从而影响地表土壤侵蚀。因此植被冠层的水文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研究对降雨在玉米行内不同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测定,玉米行距60cm,在玉米行内布置5个观测位点,分别距玉米种植行0~1... 植被冠层对降雨的截留,改变了降雨在地表的分布,从而影响地表土壤侵蚀。因此植被冠层的水文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研究对降雨在玉米行内不同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测定,玉米行距60cm,在玉米行内布置5个观测位点,分别距玉米种植行0~12cm(A)、12~24cm(B)、24~36cm(C)、36~48cm(D)和48~60cm(E)。本研究穿透雨测定均在玉米生育期内进行,玉米株高为50~250cm,叶面积指数为0.4~4.0。结果表明行内不同位点的穿透雨存在空间异质性,2013年与2014年穿透雨测定日期内(每年各测定了7次),行内不同位点穿透雨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5.9%~45.4%和8.9%~42.2%,且在两行玉米中间的位置(24~36cm位置)穿透雨量较大。冠层下各位点穿透雨量与降雨量正相关,与叶面积指数、株高负相关(P<0.05)。随着作物生长,穿透雨在冠层下空间分布由均匀逐渐趋向于不均匀,具有趋向于向行中(24~36cm位置)汇集的趋势。该研究揭示了玉米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特征,为农田水分有效利用和坡耕地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冠层 降雨 玉米行间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