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铜箔表面光亮带产生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涂思京 闫晓东 +1 位作者 赵月红 胡国平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研究了阴极辊焊缝处组织与电解铜箔表面上形成的光亮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在电解铜箔生产中 ,阴极辊表面焊缝处组织与基体金属组织晶粒尺寸不同级 ,因此电流在阴极上分布不均匀 ,在相同时间内沉积的铜箔厚度也不均匀 ,厚度差引起铜... 研究了阴极辊焊缝处组织与电解铜箔表面上形成的光亮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在电解铜箔生产中 ,阴极辊表面焊缝处组织与基体金属组织晶粒尺寸不同级 ,因此电流在阴极上分布不均匀 ,在相同时间内沉积的铜箔厚度也不均匀 ,厚度差引起铜箔色差 ,形成光亮带 ;从电结晶的角度看 ,焊缝处晶粒尺寸大、分布的电流密度低 ,因此 ,在焊缝处沉积的铜箔的晶粒尺寸也较大 ,焊缝斑被原样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箔 光亮带 阴极辊 哑光处理 电解沉积 电结晶
下载PDF
苗族“鼓舞”文化与苗族“鼓会制”社会 被引量:4
2
作者 龙庆凤 王一波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苗族鼓舞,虽有木鼓、铜鼓、皮鼓之"三鼓"形制之分,但其悦神娱情功能作用基本一致,是承前启后的发展关系。木鼓拙朴神圣;铜鼓,富丽庄严;皮鼓壮美风骚。从"三鼓"的打击形态、内容和功能的创新发展上,可以观赏到民族... 苗族鼓舞,虽有木鼓、铜鼓、皮鼓之"三鼓"形制之分,但其悦神娱情功能作用基本一致,是承前启后的发展关系。木鼓拙朴神圣;铜鼓,富丽庄严;皮鼓壮美风骚。从"三鼓"的打击形态、内容和功能的创新发展上,可以观赏到民族成长跳动的脉搏。苗族将"鼓舞"的音符文化融汇成民族的鲜活血液;融合成民族的演化史诗;塑造成民族的不朽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鼓舞 木鼓舞 铜鼓舞 皮鼓舞 鼓会制
原文传递
试论马援南征的意义(马援研究之八) 被引量:3
3
作者 施铁靖 《河池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9-72,共4页
根据史实、史料客观地论述了马援南征的历史意义 :推动了汉代广西地区郡县制发展 ;勘定了汉代国家南部边疆 ;促进了广西古代各民族的团结。
关键词 汉代 马援 军事活动 郡县制 广西 疆界 民族团结
下载PDF
雷州换鼓新考
4
作者 张应斌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雷州换鼓曾被誉为天下四绝之一,但人们对雷州换鼓是什么却争论不休。从民族学资料中,我们发现了雷州换鼓的真义。雷州换鼓包括:把铜鼓送往雷州府、换成雷州雷神庙的龙凤灵鼓、再运回原地三个环节。其原因是:雷州雷神闻名于天下,中国有了... 雷州换鼓曾被誉为天下四绝之一,但人们对雷州换鼓是什么却争论不休。从民族学资料中,我们发现了雷州换鼓的真义。雷州换鼓包括:把铜鼓送往雷州府、换成雷州雷神庙的龙凤灵鼓、再运回原地三个环节。其原因是:雷州雷神闻名于天下,中国有了"铜鼓出在雷州府"的公论,南方苗、彝、土家等民族都有到雷州更换铜鼓的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换鼓 雷神 铜鼓 雷州龙凤鼓
下载PDF
铜吹炼转炉余热汽化冷却汽包水位的自动控制
5
作者 王勤 《有色设备》 2003年第6期23-25,共3页
通过与其他工业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法的比较 ,提出铜吹炼转炉余热汽化冷却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介绍其实现方法。
关键词 汽包水位 自动控制 铜吹炼转炉 余热锅炉 汽化冷却
下载PDF
白裤瑶的铜鼓崇拜 被引量:14
6
作者 梁富林 《河池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居住在广西南丹县的白裤瑶是布努瑶的一个支系,至今仍然保持着使用铜鼓的习俗。铜鼓在白裤瑶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之所以如此,与古代铜鼓的“神器”功能有关。
关键词 白裤瑶 铜鼓崇拜
下载PDF
浅谈铜鼓太阳纹饰的源流 被引量:8
7
作者 柏天明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255-256,共2页
太阳和铜鼓都是古代先民自然崇拜的实体。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形成了对太阳的崇拜,在发展变化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将崇拜太阳的一些礼仪寄托在铜鼓之上,产生和发展了精美的铜鼓纹饰。
关键词 太阳崇拜 铜鼓纹饰 流变
下载PDF
纹饰层累与多元一体:文化共生视域下广西铜鼓文化中的“三交”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三 被引量:6
8
作者 郝国强 李星莹 +1 位作者 赵新欣 戚可夫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铜鼓文化是红水河流域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传统文化,其发展和演化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共生性,这种共生关系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广西河池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铜鼓文化融入到经济... 铜鼓文化是红水河流域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传统文化,其发展和演化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共生性,这种共生关系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广西河池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铜鼓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有效促进文创产业发展。广西铜鼓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促进了各民族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推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文化 纹饰层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电解铜箔用阴极辊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9
作者 任利娜 侯智敏 +1 位作者 牛靖 张建勋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2期84-92,共9页
电解铜箔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和电力传输的“神经网络”,是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之一。近年来,电解法生产铜箔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主流生产方法。阴极辊是生产电解铜箔的关键设备和部件,被称为电解成套设备的心脏。从回顾电解铜箔的起... 电解铜箔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和电力传输的“神经网络”,是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之一。近年来,电解法生产铜箔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主流生产方法。阴极辊是生产电解铜箔的关键设备和部件,被称为电解成套设备的心脏。从回顾电解铜箔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第一代电解铜箔的研发进和生产现状谈起,着重对国内外阴极辊的研究现状,国产阴极辊的结构原理、研发过程、关键技术、生产现状、制造方法、最新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肯定了国产大规格钛阴极辊最新进展对电解铜箔产业的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国产阴极辊与国外的差距以及新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阴极辊 电解成套设备
下载PDF
广西铜鼓纹样的数字化开发与应用
10
作者 李佳昕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结合数字化媒介,实现对广西铜鼓纹样资源的创新宣传、对广西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为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护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文章以广西铜鼓纹样为研究对象,分析广西铜鼓纹样数字化开发的必要性,结合铜鼓纹样的属性和文化内涵,... 结合数字化媒介,实现对广西铜鼓纹样资源的创新宣传、对广西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为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护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文章以广西铜鼓纹样为研究对象,分析广西铜鼓纹样数字化开发的必要性,结合铜鼓纹样的属性和文化内涵,根据纹样演变的背景故事,纹样寓意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全面提升广西铜鼓纹样的影响力。铜鼓纹样能够与增强现实技术有机结合并且促进铜鼓纹样的传播和宣传。铜鼓纹样的产生涵盖了古人的生活习俗和神灵崇拜,对于广西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将铜鼓纹样与数字化结合能够使纹样的传播形式更加新颖和灵活,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铜鼓 民族文化 增强现实
原文传递
铜鼓文创产品的适老化用具设计研究
11
作者 包健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2期89-91,共3页
提取铜鼓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元素和造型纹饰,巧妙地融入适老化文创产品设计中,创造出既实用又富含文化内涵的日常用具。紧密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审美偏好,探索文化遗产传承与老龄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适老化用具 文创产品 铜鼓文化
下载PDF
浅谈铜箔设备的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芬 李文孝 《印制电路信息》 2010年第8期25-26,39,共3页
文章重点介绍电解铜箔设备的发展历史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解铜箔 压延铜箔 阴极辊 阳极槽
下载PDF
再论西汉岭南越人的造船航海技术
13
作者 陈凤梅 樊道智 +1 位作者 万辅彬 冯立昇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7,共8页
秦汉之际岭南越人的造船航海实践为汉武帝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相关船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自汉武帝以合浦、徐闻等地为港口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后,中西方商旅往来络绎不绝,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合浦、徐闻两地作为西汉海上丝... 秦汉之际岭南越人的造船航海实践为汉武帝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相关船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自汉武帝以合浦、徐闻等地为港口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后,中西方商旅往来络绎不绝,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合浦、徐闻两地作为西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流传于其间的造船航海技术史料记载阙如。已出土的西汉南越王墓铜提筒(B59)船纹与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铜鼓(M1:10)船纹为我们提供了若干重要信息。考证船纹所展现的航行环境及其构造,发现其已装备有尾舵、水密舱、风帆等近海航行的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越人 B59号铜提筒 M1:10号铜鼓 船纹 造船航海技术
原文传递
试论铜锣与铜鼓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晓秋 《东南文化》 2000年第1期102-104,共3页
铜锣与铜鼓是一组经常配套使用的器物,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有关的考古资料、文献记载和民俗调查,对它们的起源、演变和功能等作了一定的论述。
关键词 铜锣 铜鼓
下载PDF
南海神庙铜鼓诗与铜鼓文化考
15
作者 伍文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5-39,共5页
南海神庙是中国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其铜鼓诗及其铜鼓文化反映珠江三角洲族群团结、勇敢和开拓胸襟,是岭南文明的一朵奇葩。这种优秀传统既是源于当地生产、生活,又是融合了四方先进文化来发展自己的真实写照。它是一种艺术,更是一... 南海神庙是中国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其铜鼓诗及其铜鼓文化反映珠江三角洲族群团结、勇敢和开拓胸襟,是岭南文明的一朵奇葩。这种优秀传统既是源于当地生产、生活,又是融合了四方先进文化来发展自己的真实写照。它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神庙 铜鼓诗 铜鼓文化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探析——以贵州镇宁布依族铜鼓十二调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钧 段卫东 《教育文化论坛》 2013年第2期75-79,共5页
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重要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区别其他民族独特文化资质的表征,更是加强民族社会安定团结、鼓舞民族意志的重要载体。贵州镇宁布依族铜鼓十二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使... 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重要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区别其他民族独特文化资质的表征,更是加强民族社会安定团结、鼓舞民族意志的重要载体。贵州镇宁布依族铜鼓十二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使其更长远持续的传承和保护,对其传承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鼓十二调 传承机制
下载PDF
民族考古学研究的范例——古代铜鼓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小柳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3-48,共6页
铜鼓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历史文物,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本文正是以古代铜鼓与南方各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的关系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民族资料,表明现代使用铜鼓的习俗将是解开古代使用铜鼓习俗之谜的钥匙。
关键词 民族考古学 铜鼓 民族文化 中国 彝族 壮族
下载PDF
广南县壮族花街节中的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迎波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0-72,共3页
通过调查广南县壮族花街节体育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手巾舞、铜鼓舞,研究手巾舞、铜鼓舞活动的文化基础及开展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通过调查显示手巾舞、铜鼓舞在花街节上得到有效的开展,借助传统节庆的宣传平台... 通过调查广南县壮族花街节体育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手巾舞、铜鼓舞,研究手巾舞、铜鼓舞活动的文化基础及开展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通过调查显示手巾舞、铜鼓舞在花街节上得到有效的开展,借助传统节庆的宣传平台,使他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得到更好地积累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南县 壮族 花街节 手巾舞 铜鼓舞
下载PDF
江西安远县博物馆藏西汉铜提筒研究——兼论古代铜鼓及百越民族文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庆禄 陈丽娟 《地方文化研究》 2022年第3期83-95,共13页
1992年江西安远出土了一件西汉铜提筒,是新出土的考古资料。它出土于西汉南越国的边缘地带,应为南越国流散至赣粤边界的器物,属于先秦两汉时期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流行的同类铜提筒。铜提筒与铜鼓关系密切,其形制、纹饰等具... 1992年江西安远出土了一件西汉铜提筒,是新出土的考古资料。它出土于西汉南越国的边缘地带,应为南越国流散至赣粤边界的器物,属于先秦两汉时期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流行的同类铜提筒。铜提筒与铜鼓关系密切,其形制、纹饰等具有鲜明的南方特色,不同于中原黄河流域青铜文化,应为古代百越民族制造或是汉族仿制的青铜器物,是百越民族遗物的代表作品,体现了我国南方族群及周边东南亚国家民族共同的精神图腾与信仰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提筒 铜鼓 羽人船纹 百越文化
下载PDF
符号学视域下广西铜鼓纹样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庾萍 马丽敏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7期109-111,共3页
广西历来便是少数民族集聚区,拥有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及其他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世代生活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许多财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铜鼓便是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当中的杰作和文化瑰宝。
关键词 铜鼓文化 纹样 符号学 家具产品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