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科层式供给”到“合作化供给”——街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何艳玲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655-660,共6页
就经验层面而言,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街区公共服务的直接供给主体,或者由政府先将服务分配给其代理组织———单位,然后再由单位直接分配到个人。这种基于政府科层体系的供给机制可称为“科层式供给”,其特征是供给渠道的垂直性和...
就经验层面而言,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街区公共服务的直接供给主体,或者由政府先将服务分配给其代理组织———单位,然后再由单位直接分配到个人。这种基于政府科层体系的供给机制可称为“科层式供给”,其特征是供给渠道的垂直性和单向度性。在街区公共服务供给短缺甚至缺失的困境下,寻求可能而可行的街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便有了必然性。个案研究表明,目前的街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已经从原来建立在行政权力基础上的“科层式供给”趋向于街区组织在资源交换基础上的“合作化供给”,并达成共同治理或共同生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公共服务
科层式供给
合作化供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化”供给机制及其效度——基于武汉市爱家国际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
9
2
作者
刘磊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7,共8页
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的下沉,既需要社区来推动,也需要辖区内的社团组织来补充,通过两者的有效合作来实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本文以爱家国际社区为案例分析,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爱家国际社区为辖区内的社团组织提供基础性供...
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的下沉,既需要社区来推动,也需要辖区内的社团组织来补充,通过两者的有效合作来实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本文以爱家国际社区为案例分析,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爱家国际社区为辖区内的社团组织提供基础性供给和竞争性供给,并积极推动了社团组织的成长与发展;而社团组织在享受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成为公共文化产品落实的嫁接者,发挥了"双向互动式"服务的驱动效应。笔者把这一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称为"合作化"模式。同时也探究了新模式的可能性,合作的可能既源于社区"应付式"和"减压式"双重逻辑的推动,又基于社团组织合法性的认可和体制资源依附的选择。这一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供给机制,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下沉到基层,也达到了建设和谐社区的目的,并发挥了文化治理效应;不过这一模式也有明显的限度,管理制度的不善导致社区环境恶性发展,社区文化资源的过渡依赖造成独立自主性丧失,权力边界的模糊化致使双方功能角色的迷失。这些问题在双方的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化"供给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
合作化供给
运行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科层式供给”到“合作化供给”——街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
23
1
作者
何艳玲
机构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655-660,共6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5H-03)
中山大学二期"985工程"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研究基地专项资金项目
文摘
就经验层面而言,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街区公共服务的直接供给主体,或者由政府先将服务分配给其代理组织———单位,然后再由单位直接分配到个人。这种基于政府科层体系的供给机制可称为“科层式供给”,其特征是供给渠道的垂直性和单向度性。在街区公共服务供给短缺甚至缺失的困境下,寻求可能而可行的街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便有了必然性。个案研究表明,目前的街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已经从原来建立在行政权力基础上的“科层式供给”趋向于街区组织在资源交换基础上的“合作化供给”,并达成共同治理或共同生产的效果。
关键词
街区公共服务
科层式供给
合作化供给
Keywords
urban
community
service
bureaucratic
providing
mode
cooperative
providing
model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化”供给机制及其效度——基于武汉市爱家国际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
9
2
作者
刘磊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7,共8页
基金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ZD2016WT010)
江西省艺术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研究"(YG2015230)
+1 种基金
湖北省嘉鱼县
武汉市洪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制度设计(20202168020)
文摘
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的下沉,既需要社区来推动,也需要辖区内的社团组织来补充,通过两者的有效合作来实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本文以爱家国际社区为案例分析,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爱家国际社区为辖区内的社团组织提供基础性供给和竞争性供给,并积极推动了社团组织的成长与发展;而社团组织在享受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成为公共文化产品落实的嫁接者,发挥了"双向互动式"服务的驱动效应。笔者把这一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称为"合作化"模式。同时也探究了新模式的可能性,合作的可能既源于社区"应付式"和"减压式"双重逻辑的推动,又基于社团组织合法性的认可和体制资源依附的选择。这一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供给机制,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下沉到基层,也达到了建设和谐社区的目的,并发挥了文化治理效应;不过这一模式也有明显的限度,管理制度的不善导致社区环境恶性发展,社区文化资源的过渡依赖造成独立自主性丧失,权力边界的模糊化致使双方功能角色的迷失。这些问题在双方的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化"供给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
合作化供给
运行机制
Keywords
Communit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cooperative
providing
model
Operational
mechanism
分类号
G239.20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科层式供给”到“合作化供给”——街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个案分析
何艳玲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化”供给机制及其效度——基于武汉市爱家国际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刘磊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