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冲突话语的会话分析 |
刘杨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2
|
李健吾文学批评文体探析 |
董希文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2 |
3
|
|
3
|
泰国学生汉语谈话语体能力习得调查 |
周芸
张婧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0 |
6
|
|
4
|
语用原则:谈话节目风格形成的语言学基础 |
崔梅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5
|
论“谟”体之生成及《尚书·皋陶谟》的文化意义 |
叶修成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6
|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
卢烈红
|
《长江学术》
|
2016 |
3
|
|
7
|
先秦诸子文献的类型与文体变迁——以《论语》类文献为考察中心 |
夏德靠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8
|
行为阶段-交谈方式对应式心理引导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 |
王冬鸽
靳慧丽
王雪艳
|
《河南医学研究》
CAS
|
2021 |
2
|
|
9
|
《古诗十九首》是否为秦嘉徐淑赠答诗——基于对秦嘉徐淑创作年限与诗文风格的考察 |
连振波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0
|
浅论包含在谈话语体中的文化内容和意义 |
聂绪伟
|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0 |
|
11
|
早期天主教汉文小说《儒交信》论略 |
王乙珈
孙逊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2
|
会话中语体转换现象分析 |
尹博慧
|
《科学之友》
|
2007 |
0 |
|
13
|
从评价理论的介入角度分析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 |
王苹苹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4
|
基于语料库的医患交际语篇特征分析 |
郭丽
李成团
|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5
|
数字化文学批评的“话体”特质及其反思 |
杨瑞峰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会话中性别语言差异及其对跨性别文化交际的影响 |
李小花
唐军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8 |
1
|
|
17
|
会话模式的文体认知——以《原野》人物对话为例 |
侯涛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8
|
交谈语体中主题的建立及其分布形式 |
霍四通
|
《黄山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9
|
论毛泽东的讲话风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论启示 |
贾作璋
王丽玲
|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
2007 |
0 |
|
20
|
男女会话与关联理论 |
徐静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