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有机及常规大豆对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罗燕 乔玉辉 吴文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170-7178,共9页
选择我国主要有机出口农产品之一——大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DNDC模型、实地调研等方法建立大豆生命周期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清单,分析比较了出口型有机大豆、国内消费型有机大豆以及国内消费型常规大豆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选择我国主要有机出口农产品之一——大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DNDC模型、实地调研等方法建立大豆生命周期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清单,分析比较了出口型有机大豆、国内消费型有机大豆以及国内消费型常规大豆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产消费型大豆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酸化以及全球变暖对综合环境影响贡献最明显,基本上占到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的30%左右,而富营养化和生态毒性的贡献率较低,小于10%。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析,3种消费模式的大豆其运输阶段对于各分类环境影响的贡献率最大,都在50%以上,对资源消耗的贡献率更是在80%以上。从2种不同的生产模式看无论是全球变暖、酸化、资源消耗还是生态毒性都是有机大豆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小于常规大豆,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综合比较3种不同生产消费型大豆,国内消费的有机大豆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最小,其环境影响综合指数比常规大豆的减少31%。但是出口有机大豆由于出口使运输距离延长,其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最大。因此,环境管理关键是提倡有机产品本地消费以缩短运输距离,或者采用环保型能源以减少环境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有机大豆 常规大豆 环境影响
下载PDF
第三复叶期喷施草甘膦对转基因大豆和普通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原向阳 郭平毅 +3 位作者 张丽光 王鑫 姚满生 王宏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886-3892,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大豆品种经草甘膦处理后植株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阐明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与常规大豆对草甘膦及其剂量的生理生化反应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在第三复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0%草甘... 【目的】比较不同大豆品种经草甘膦处理后植株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阐明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与常规大豆对草甘膦及其剂量的生理生化反应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在第三复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0%草甘膦水剂,研究其对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指数、莽草酸含量和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0%草甘膦水剂可以抑制抗草甘膦大豆RR1、RR2和普通大豆晋大75、晋豆27叶片的叶绿素合成,抗草甘膦大豆RR1、RR2对两种药剂的抗性高于普通大豆晋大75和晋豆27。4个大豆品种叶片的莽草酸含量随着草甘膦两种制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R1和RR2的增加趋势明显小于晋大75和晋豆27。草甘膦2种制剂对4个大豆品种叶片SOD活性的影响不大。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4个大豆品种叶片莽草酸含量的影响大于10%草甘膦水剂,而对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却小于10%草甘膦水剂。【结论】大豆不同品种对草甘膦的敏感程度不同,总的来说抗草甘膦大豆的抗性>普通大豆,RR1的抗性>RR2,晋豆27(晚熟)的抗性>晋大75(早熟)。在这3个生理指标中,敏感性依次为叶片莽草酸含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大豆 普通大豆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10%草甘膦水剂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抗草甘膦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营养组成对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夏义苗 陈复生 郝莉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30,共6页
营养组成对比研究是评判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草甘膦大豆是当前全球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多的转基因大豆,为了系统地掌握抗草甘膦基因转入对大豆关键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规律,从总体成分、蛋白质及氨基... 营养组成对比研究是评判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草甘膦大豆是当前全球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多的转基因大豆,为了系统地掌握抗草甘膦基因转入对大豆关键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规律,从总体成分、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抗营养因子和矿物元素组成5大方面综述了抗草甘膦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当前对比研究结果,以期为抗草甘膦大豆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大豆 转基因大豆 非转基因大豆 营养组成 抗营养因子
下载PDF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whole soybean curd made from different soybean materials based on amino acid profiles 被引量:2
4
作者 Meili Li Hongming Dong +5 位作者 Dingtao Wu Hong Chen Wen Qin Weiguo Liu Wenyu Yang Qing Zhan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41-49,共9页
Objectives:Amino acid profiles of whole soybean curds(WSCs)and conventional soybean curds(CSCs)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to 1.,evaluate their nutritional value and 2.,study the suitable soybean material to fabricate ... Objectives:Amino acid profiles of whole soybean curds(WSCs)and conventional soybean curds(CSCs)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to 1.,evaluate their nutritional value and 2.,study the suitable soybean material to fabricate WSCs.Materials and Methods:Nine types of soybean materials were selected to make WSCs and CSCs.Protein digestibility-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PDCAAS)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selected to perfor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mino acid profiles of the products.Results:Total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in WSCs and CSCs were 41.24-54.87 mg/g and 27.77-36.82 mg/g.Content ranges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were 13.59-19.38 mg/g and 8.46-11.76 mg/g for WSCs and CSCs.The essential amino acid pattern of WSCs was basically close to amino acid pattern spectrum requirements except valine and sulfur amino acids.As a limiting amino acid,methionine represented less than 0.4 for PDCAAS in all soybean curds except WSCs made from relay-cropping Nandou12 and Nandou25.Conclusions:The overall quality of amino acids in WSC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SCs,indicating that WSCs indeed exhibited higher nutritional value than CSCs from the viewpoint of amino acid profile.WSCs with the high nutritional value could be made using Nandou25 and relay-cropping Nandou12 as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 acid profile whole soybean curds conventional soybean curds protein digestibility-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 comprehensive score
原文传递
大豆高代新品系草甘膦抗性的检测与筛选
5
作者 王鹏 郭玮 +1 位作者 马艳芸 李贵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9期609-613,643,共6页
[目的]对大豆杂交高代品系草甘膦抗性进行检测,并从中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草甘膦大豆新品系。[方法]以普通大豆晋大73为母本,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1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常规育种方法,早代以农艺性状为标记进行选择,F7代对34个后代品系... [目的]对大豆杂交高代品系草甘膦抗性进行检测,并从中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草甘膦大豆新品系。[方法]以普通大豆晋大73为母本,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1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常规育种方法,早代以农艺性状为标记进行选择,F7代对34个后代品系进行蛋白脂肪含量测定和大田草甘膦抗性测定,并以大豆凝集素基因(lectin)为内置标准,对大豆外源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抗草甘膦基因(CP4-EPSPS)进行PCR检测。[结果]27个品系对草甘膦具有完全抗性,且均检测到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CP4-EPSPS基因;5个品系未检测到CP4-EPSPS基因,田间测定也均为完全不抗;另有2个品系PCR检测结果一致,但田间抗性测定1个为完全抗性、1个为完全不抗。[结论]田间测定结果与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符合率达到了94.1%。筛选出27个具备抗草甘膦特性的新品系,其中4个品质优良,表现为超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常规育种 抗草甘膦大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