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隐伏型煤矿区地下水化学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以宿县矿区主要突水含水层为例 被引量:55
1
作者 陈陆望 许冬清 +2 位作者 殷晓曦 谢文苹 曾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96-1004,共9页
采用宿县矿区主要突水含水层四含、煤系、太灰地下水样常规离子(K^++Na^+,Ca^(2+),Mg^(2+),Cl^-,SO_4^(2-),HCO_3^-,CO_3^(2-))、pH值、TDS等数据,利用离子组合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机制,进一步通过研究主成分荷载... 采用宿县矿区主要突水含水层四含、煤系、太灰地下水样常规离子(K^++Na^+,Ca^(2+),Mg^(2+),Cl^-,SO_4^(2-),HCO_3^-,CO_3^(2-))、pH值、TDS等数据,利用离子组合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机制,进一步通过研究主成分荷载得分与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矿区地下水水化学形成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宿县矿区主要突水含水层水化学数据差异是不同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的综合反映,其中煤系以阳离子交替吸附或脱硫酸作用最为显著,而四含、太灰以黄铁矿氧化或碳酸盐、硫酸盐溶解作用最为显著。宿县矿区采矿活动与地质背景条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主要突水含水层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与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分布,其中四含主要受采矿活动控制,煤系主要受断裂(层)控制,太灰主要受采矿活动、断裂(层)与褶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常规离子 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 水化学类型
下载PDF
采动条件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司家营铁矿南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左文喆 任永强 +1 位作者 杨豹 刘帅洲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7-1438,共12页
为了解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开采后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趋势,在充分掌握矿区含水系统划分和流动系统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含上、四含下、基岩含水层148个水样常规离子的相关性、水化学类型及公因子的分析,得出水化学类型分区和公... 为了解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开采后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趋势,在充分掌握矿区含水系统划分和流动系统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含上、四含下、基岩含水层148个水样常规离子的相关性、水化学类型及公因子的分析,得出水化学类型分区和公因子得分等值线,将二者叠加,分析各含水层潜在的形成作用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含上以碳酸盐溶滤、污染、氧化作用为主;四含下以污染、溶滤、局部脱硫酸作用为主;基岩含水层以离子交换吸附、第四系水的混合、硅酸盐矿物的不全等溶解作用为主.除了背景因素外,矿山开采后的三维流场控制了基岩含水层的形成作用和原生水化学类型,影响了第四系含水层的局部形成作用,水化学类型分区界线明显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常规离子 水化学形成作用 水化学类型 水文地质学
原文传递
云南老厂雨旺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翟佳宇 张松航 唐书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245-5254,共10页
基于云南老厂矿区雨旺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和6口煤层气先导试验井产出水样品的常规离子测试,分析了区内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特征、离子变化规律及其与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系含水层自老厂背斜核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整体称单斜向... 基于云南老厂矿区雨旺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和6口煤层气先导试验井产出水样品的常规离子测试,分析了区内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特征、离子变化规律及其与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系含水层自老厂背斜核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整体称单斜向东南径流,并受次级褶皱和断层影响;煤层气井产出水阳离子以Na^(+)+K^(+)为主,Ca^(2^(+))、Mg^(2^(+))含量较低,阴离子以HCO_(3)^-和Cl^-为主,矿化度介于1465~5625 mg/L,水型主要为Na^-HCO_(3)·Cl和Na^-Cl·HCO_(3),与压裂液水型相似。溶滤作用在研究区内普遍存在,脱硫酸作用强度较大,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强度较小,脱碳酸作用较弱。综合分析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特征和研究区产能特征可知:当前煤层气井主要产出压裂液,煤层本身产水较低,导致压降漏斗扩展范围较小,降压效果较差,煤层气解吸量较少,产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层气井产出水 常规离子 产能 雨旺区块
下载PDF
矿井水化学常规离子光谱法测试敏感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军 李琛 +2 位作者 孙浩 张珏赟 姚轲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89,共2页
基于快速、高效地查明矿井充水水源类型对于预防矿井突水、确保煤矿安全建设与生产的重要性,利用光谱法对矿井水化学常规离子进行敏感度测试,通过实验确定出常规离子测试浓度范围以及精度最高段,并经过多次同样品测试确保结果稳定性。
关键词 水化学 光谱法 敏感度 常规离子
下载PDF
土壤对垃圾渗滤液常规离子吸附作用实验研究——以淮南大通垃圾填埋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殷晓曦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9期108-111,共4页
选定淮南大通垃圾填埋场土壤与垃圾渗滤液,自行设计填埋场土壤与渗滤液间的常规离子吸附作用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Ca2+、Mg2+、SO42-的吸附率表现为负吸附,吸附率绝对值较大,并随渗滤液的稀释倍数(n)的增大而减小,呈对数关系;... 选定淮南大通垃圾填埋场土壤与垃圾渗滤液,自行设计填埋场土壤与渗滤液间的常规离子吸附作用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Ca2+、Mg2+、SO42-的吸附率表现为负吸附,吸附率绝对值较大,并随渗滤液的稀释倍数(n)的增大而减小,呈对数关系;土壤对Cl-的吸附率表现为正吸附,吸附率较小,并随渗滤液的稀释倍数(n)的增大而增大不明显,呈直线关系;深部土壤对不同稀释倍数的渗滤液中的Ca2+、Mg2+、SO24-的吸附能力大于浅部土壤,但深部土壤对不同稀释倍数渗滤液中的Cl-的吸附能力与浅部土壤对不同稀释倍数渗滤液中的Cl-的吸附能力几乎一致,都表现为正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常规离子 垃圾渗滤液 吸附作用
下载PDF
内陆平原区中层承压水系统中粘土的阻滞作用研究
6
作者 张文静 邢立亭 +3 位作者 相华 宋广增 杨奕 侯新宇 《地下水》 2017年第5期7-11,20,共6页
为研究内陆平原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演变及其分带性,通过野外钻探取得51~112 m不同深度的6层粘土样并在钻孔内90 m深度处取得的水样,采用批式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深度粘土对地下水中常规离子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线性吸附规律... 为研究内陆平原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演变及其分带性,通过野外钻探取得51~112 m不同深度的6层粘土样并在钻孔内90 m深度处取得的水样,采用批式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深度粘土对地下水中常规离子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线性吸附规律,总体上表现为离子浓度越高,粘土对其吸附作用越强;(2)粘土对地下水中各常规离子存在阻滞作用,其阻滞强度表现为与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含量基本一致,同时粘土的阻滞作用反过来控制地下水中常规水化学组分含量;(3)粘土减弱了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导致不同深度水质、水位的差异,粘土对常规离子的阻滞作用控制内陆平原中层承压水水化学成分的垂向分带性。可见,粘土对内陆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演变有一定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 吸附及解吸 等温吸附方程 常规离子 阻滞作用
下载PDF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技术在现代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青 耿漫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才研制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离子注入新技术——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P ) ,待处理的材料直接浸泡在等离子体中进行处理。该技术保留了常规束线离子注入(CB )技术的主要特点 ,还具有需多独特的特点。...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才研制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离子注入新技术——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P ) ,待处理的材料直接浸泡在等离子体中进行处理。该技术保留了常规束线离子注入(CB )技术的主要特点 ,还具有需多独特的特点。将系统介绍该技术在现代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各方面应用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材料性能 等离子体注入
下载PDF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Ⅲ)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惠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9-81,共3页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Ⅲ)是一种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新的离子注入技术。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了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该技术直接将待处理材料浸没在等离子体中进行注入,保留了常规束线离子注入(CBⅡ)技术的主要特点,消除...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Ⅲ)是一种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新的离子注入技术。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了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该技术直接将待处理材料浸没在等离子体中进行注入,保留了常规束线离子注入(CBⅡ)技术的主要特点,消除了常规束线离子注入所固有的视线限制,克服了保持剂量问题,使注入装置变得简单和价廉。综述了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在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改性方面的应用,展示了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束线离子注入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等离子鞘 表面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