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继峰 郭旺明 孙海峰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6期68-69,4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5例肺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剂量组(168例)和常规剂量组(147例),均进行MSCT扫描...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5例肺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剂量组(168例)和常规剂量组(147例),均进行MSCT扫描,管电压均为120 kV,低剂量组采用管电流25 mA,常规剂量组管采用电流250 mA。以纤支镜病理诊断报告为金标准,计算两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7%、90.7%和88.7%,常规剂量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0%、91.1%和89.8%,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MSCT扫描可以满足临床上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常规剂量
下载PDF
经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树军 胡骏 +3 位作者 王昕 赵志刚 庄胤 宋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2期4298-430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OVCF患者92例,均采用经单侧PVP治疗,根据骨水泥灌注剂量将患者分为A组46例... 目的:探讨经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OVCF患者92例,均采用经单侧PVP治疗,根据骨水泥灌注剂量将患者分为A组46例和B组46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2.6~3.5 m L)骨水泥灌注,B组给予小剂量(1.5~2.5 m L)骨水泥灌注。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B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A组更低(P<0.05)。B组渗漏总发生率较A组更低(P<0.05)。对比两组其他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经单侧PVP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OVCF,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但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改善更佳,而小剂量骨水泥灌注渗漏总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小剂量 常规剂量 骨水泥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
原文传递
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外伤性肋骨骨折影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陶一帆 文明昆 郑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9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外伤性肋骨骨折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其常规剂量以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结果,比较图像质量、诊断能力以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常规... 目的探讨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外伤性肋骨骨折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其常规剂量以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结果,比较图像质量、诊断能力以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患者下肺、中肺、上肺以及全肺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共检测出172处骨折,其中完全性骨折142例,不完全骨折30例,低剂量CT共检测出169处骨折,其中完全性骨折142例,不完全骨折27例,二者诊断符合率为98.26%,其中完全性骨折诊断符合率为100.00%,低剂量模式下漏诊3例不完全骨折,诊断符合率为90.00%;低剂量扫描患者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能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剂量 低剂量 外伤性肋骨骨折 影像质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宁 高峰 张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9期127-129,169,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肺结节病患者。患者均先行64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一周内均再行低剂量扫描,比较两种不同剂量扫描方法检出的肺结节数目及其形态学特征。...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肺结节病患者。患者均先行64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一周内均再行低剂量扫描,比较两种不同剂量扫描方法检出的肺结节数目及其形态学特征。结果两组扫描方法检出的肺结节数目及其形态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方法后的检出结果无明显差异,低剂量扫描可以有效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危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低剂量 常规剂量 肺结节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骞昊 刘翰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6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肺部结节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肺部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螺旋CT检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获得的图像质量... 目的:通过对肺部结节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肺部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螺旋CT检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获得的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情况及肺结节形态学之间的差异。结果:低剂量扫描获得图像质量为甲者70例(89.8%)、乙6例(7.6%)、丙2例(2.6%),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共发现结节数目103个,其中伴毛刺征32例(31.0%)、分叶征21例(20.4%)、胸膜凹陷征19例(18.4%)、血管聚集征6例(5.8%),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图像噪声略高,但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适合肺部结节的筛查及初步诊断,而且合理范围内的低剂量扫描又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常规剂量 肺结节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诊断在肺结节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剑波 李玉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诊断在肺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肺部有小结节的患者进行肺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并对其扫描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常规剂量和低剂量下图像质量、肺结节大小分布及检出数、形态学特征及定性诊断...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诊断在肺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肺部有小结节的患者进行肺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并对其扫描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常规剂量和低剂量下图像质量、肺结节大小分布及检出数、形态学特征及定性诊断情况。结果低剂量图像优良率为100.0%,与常规剂量图像的9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肺结节检出数与低剂量检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下肺窗、纵隔窗检出同类形态小结节数量与低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下肺癌、结核增殖灶、肺转移瘤、炎性结节及定性困难数量与低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相比,低剂量图像噪声较大,肺窗背景有半透明膜样改变,纵隔窗均匀度较低,骨质较密区域伪影加重。结论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肺结节,与常规剂量相比,影像质量和诊断效果并未降低,但降低了患者的吸收剂量,取得了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扫描 常规剂量 肺结节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早期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左冠宇 吴伯勋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28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早期肺癌诊断的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扫描仪器均采用Philips Ingenuity 64排CT施行全肺扫描。结果:两组相较而言,...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早期肺癌诊断的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扫描仪器均采用Philips Ingenuity 64排CT施行全肺扫描。结果: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良好率和优秀率均较差,但两组成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RD和DLP值较低,且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5、24.43,P=0.00)。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肺部结节平均大小均较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P=0.00);肺部空洞、钙化、毛刺、分叶影像图也均较优(P<0.05)。两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扫描总m As、CTDIW、有效扫描m As均较低,且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28.97、33.38,P=0.00)。结论:对早期肺癌患者实施64层螺旋CT低剂量疗法,可以降低辐射损害,肺部结节影像更为清晰,因此,在临床中能够大力实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低剂量 常规剂量 早期肺癌 诊断
下载PDF
冲击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惠丽 王凯萍 林俊荣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冲击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用冲击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 目的:分析冲击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用冲击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d)治疗,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剂量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CRP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71%(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水平下降(P<0.05),IgA、IgG、IgM水平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下降、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更多(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2%和5.88%,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d)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加,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剂量 常规剂量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
下载PDF
小剂量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治疗Ⅳ期EGFR突变阴性肺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唐纯丽 陈小波 +2 位作者 谢佳星 罗为展 周承志 《新医学》 201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对比小剂量与常规剂量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治疗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阴性肺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经一线化学治疗无效、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治疗的90例Ⅳ期EGFR突变阴性肺腺癌患者,其中观察组60例患... 目的对比小剂量与常规剂量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治疗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阴性肺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经一线化学治疗无效、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治疗的90例Ⅳ期EGFR突变阴性肺腺癌患者,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应用小剂量(5 mg/kg)贝伐珠单抗与培美曲赛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常规剂量(7.5 mg/kg)贝伐珠单抗与培美曲赛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中位无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28%、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新增呼吸困难、疲乏、血红蛋白下降、出血及动脉栓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剂量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的化学治疗方案,可达到常规剂量相同疗效,且能够减轻患者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常规剂量 贝伐珠单抗 培美曲赛 肺腺癌
下载PDF
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果比较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青薛 戴红霞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8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早期肺癌患者,采用黄紫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观察组行低剂量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成像质量、肺癌诊断...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早期肺癌患者,采用黄紫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观察组行低剂量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成像质量、肺癌诊断结果、肺部征象检出情况和有效放射剂量。结果观察组成像质优者比例为63.41%,与对照组的70.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癌检出率为90.24%,对照组为95.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部空洞、钙化、分叶、毛刺征检出率(26.83%、29.27%、36.59%、24.39%)与对照组(34.15%、34.15%、34.15%、31.7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放射剂量(0.71±0.03)mGy·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0.08)mGy·cm(P<0.05)。结论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检查均可有效检出肺癌病例,鉴别肺部征象,成像质量相当,但前者能够减少CT扫描检查时的有效放射剂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肺癌 早期 低剂量 常规剂量 有效放射剂量
下载PDF
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辐射剂量、成像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怡 宋春娟 +2 位作者 王敏 姚杰 孙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8期3458-346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辐射剂量、成像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初步诊断为COPD的患者88例。将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组,各44例... 目的:探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辐射剂量、成像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初步诊断为COPD的患者88例。将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组,各44例。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常规组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成像质量以及COPD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组满意度评分。结果:低剂量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成像质量的优秀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但两组成像质量的优良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组灵敏度、特异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对于COPD的诊断价值与常规剂量CT动态扫描相当,且可以保证成像质量,同时其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提高COPD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常规剂量 螺旋CT动态扫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辐射剂量 成像质量 满意度
原文传递
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脑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聂麟 任勇 +3 位作者 陈世孝 张福洲 王晶 曾朝强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7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儿行低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脑外伤患儿48例,因病情需要均行2次CT扫描,首次CT扫描采用常规剂量,管电流200mAs;二次CT扫描采用低剂量,管电流300mAs。记录CT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等指...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儿行低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脑外伤患儿48例,因病情需要均行2次CT扫描,首次CT扫描采用常规剂量,管电流200mAs;二次CT扫描采用低剂量,管电流300mAs。记录CT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48例常规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3.48±0.56)分]与低剂量CT扫描[(3.35±0.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噪声[(2.29±0.52)dB]高于常规剂量[(1.74±0.34)dB](P<0.05),噪声比(10.74±0.87)、信噪比(3.24±0.56)及有效管电流[(215±23)mAs]、容积CT剂量指数[(31.89±15.21)mGy]、剂量长度乘积[(634.20±26.91)mGy·cm]均低于常规剂量扫描[14.35±2.14、4.78±1.34、(325±18)mAs、(48.00±17.36)mGy、(956.66±41.98)mGy·cm](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脑外伤患儿行低剂量CT扫描辐射剂量降低,且图像质量可达到识别要求,但噪声较高,信噪比、噪声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CT扫描 低剂量 常规剂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对比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龙显荣 黄伟玲 余庭山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45-47,10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6月确诊的65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均给予低剂量、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方式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结节直径、... 目的:对比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6月确诊的65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均给予低剂量、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方式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结节直径、扫描射线计量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低剂量、常规剂量CT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80.00%、81.54%,结节平均直径分别为(2.54±0.50)cm、(2.60±0.48)cm,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病理诊断比较,低剂量、常规剂量CT对于肺磨玻璃结节性质诊断符合率分别为恶性(77.14%vs 80.00%)、良性(73.33%vs 7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DLP、eff.mAs、CTDI)较常规剂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诊断肺磨玻璃结节方面,低剂量、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相当,均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确保诊断的准确率,而低剂量多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更低,对患者的辐射损伤更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常规剂量 多层螺旋CT 肺磨玻璃结节
下载PDF
高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对比
14
作者 王珊 赵小话 沈红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3期85-8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高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择寿光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 目的对比分析高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择寿光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均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剂量(20 mg/次,1次/d),观察组按照高剂量(40 mg/次,1次/d),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I效果较常规剂量好,能够更为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高剂量 常规剂量 神经功能 颈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因子 血脂
下载PDF
活动性肺结核应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莉 谢田 邹山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0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给予多排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情况。结果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92....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给予多排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情况。结果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92.00%和95.00%,差异不显著(P>0.05);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活动性CT征象、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T低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放射剂量分别为(2.01±0.45)mGy、(78.82±8.92)mGy·cm和(82.20±23.38)mGy,明显低于CT常规剂量的(7.20±1.13)mGy、(210.18±25.58)m G y·c m和(289.91±67.70)m G y,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有较好的价值,同时具有低辐射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 常规剂量 活动性肺结核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吗通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脂代谢、内分泌功能影响
16
作者 郭蜜甜 景志英 张继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39-204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吗通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脂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分别给予常规剂量芬吗通(常规组)、低剂量芬吗通(低剂量组)。比较两组的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吗通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脂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分别给予常规剂量芬吗通(常规组)、低剂量芬吗通(低剂量组)。比较两组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评分(Kuppeman)评分、血脂、性激素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Kupperman评分下降,且常规组(8.61±2.13分)低于低剂量组(9.57±2.24分)(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上升(P<0.05),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雌二醇均上升但常规组(40.58±3.25ng/L)高于低剂量组(34.16±3.12ng/L),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下降但常规组(37.52±4.28 mU/ml、21.04±2.68mU/ml)低于低剂量组(44.67±4.86 mU/ml、25.14±2.77mU/ml)(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组(17.0%)与低剂量组(9.4%)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芬吗通均可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脂代谢及内分泌紊乱,但常规剂量的芬吗通应用疗效更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芬吗通 常规剂量 低剂量 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评分 内分泌 脂代谢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杨金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安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7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剂量(25 mg)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剂量(12.5 mg)米...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安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7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剂量(25 mg)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剂量(12.5 mg)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促卵泡激素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促卵泡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两组促卵泡激素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可缩小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纠正贫血,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常规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下载PDF
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
18
作者 王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在诊断肺结节上的临床价值。方法88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CT扫描结果,对肺结节的诊断效能,有... 目的分析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在诊断肺结节上的临床价值。方法88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CT扫描结果,对肺结节的诊断效能,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穿刺活检结果显示,88例肺结节患者中恶性结节29例,良性结节59例;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检出恶性结节22例、占比75.86%(22/29),良性结节47例、占比79.66%(47/59);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检出恶性结节23例、占比79.31%(23/29),良性结节49例、占比83.05%(49/59)。低剂量与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7.55±1.21)mSv低于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的(13.82±2.2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相比,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准确度较高,诊断效能理想,图像质量相当,但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方案的辐射小,安全性更有保障,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64排螺旋CT扫描 低剂量 常规剂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比较常规剂量及大剂量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幼萍 劳均华 +1 位作者 张妙贞 谢斌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对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分别施以常规剂量开喉剑喷雾剂治疗以及大剂量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6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对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分别施以常规剂量开喉剑喷雾剂治疗以及大剂量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6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1组(对照组52例):应用清热解毒中成药完成;A2组(常规剂量组52例):应用清热解毒中成药+常规剂量开喉剑喷雾剂完成;A3最(大剂量组52例):应用清热解毒中成药+大剂量开喉剑喷雾剂完成;对最终手足口病病症疗效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同A1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手足口病疗效比较,A2组以及A3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获得显著性提高,A3组提高程度最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普通型手足口病治疗工作期间,合理应用大剂量开喉剑喷雾剂完成,对于手足口病疗效的提高以及口腔疱疹数的改善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的预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剂量 大剂量 开喉剑喷雾剂 普通型手足口病
下载PDF
常规剂量与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童小文 周吴刚 +1 位作者 潘佳琪 朱健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与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组、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组,每组8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7、30、60 d后采用流式...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与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组、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组,每组8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7、30、60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循环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识别和量化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服药7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CD45^(-)/CD133^(+)/CD34^(+)细胞、CD45^(-)/CD34^(+)/KDR+细胞水平明显低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服药30、60 d时,瑞舒伐他汀10 m g组CD45^(-)/CD133^(+)/CD34^(+)细胞、CD45^(-)/CD34^(+)/KDR+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7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SIRT1、CXCR4、bFGF、VEGF水平明显低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30、60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SIRT1、CXCR4、bFGF、VEGF水平明显高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20 mg/d瑞舒伐他汀对机体修复功能的提升作用明显优于10 mg/d;但长期应用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方面明显优于20 mg/d瑞舒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 常规剂量 负荷剂量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