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管加热沼气池的实验研究和Fluent模拟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志光 秦朝葵 《中国沼气》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我国农村沼气大多为常温发酵,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在寒冷地区,沼气池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温和加热措施。笔者建立了螺旋管加热沼气池试验台,对池内换热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利用计算流体仿真技术对沼气池内温度场分布进行分析。实验测定... 我国农村沼气大多为常温发酵,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在寒冷地区,沼气池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温和加热措施。笔者建立了螺旋管加热沼气池试验台,对池内换热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利用计算流体仿真技术对沼气池内温度场分布进行分析。实验测定了螺旋管换热器对流换热系数,所建立的F luent软件模型能基本反应流场的实际情况,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池 辅助加热 螺旋管 对流传热系数 Fluent模拟
下载PDF
流体低速横掠振动圆管的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冷学礼 程林 杜文静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8-330,共3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流体低流速横向冲刷间谐振动圆管的传热特性,其目的是为流体诱导振动的有效利用提供更多的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流体绕流振动圆管时,在较低流速下即可获得较好的传热效果。对流换热的增强较少地依赖于流动雷诺数,更多地依... 本文实验研究了流体低流速横向冲刷间谐振动圆管的传热特性,其目的是为流体诱导振动的有效利用提供更多的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流体绕流振动圆管时,在较低流速下即可获得较好的传热效果。对流换热的增强较少地依赖于流动雷诺数,更多地依赖于振动雷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对流换热系数 强化传热 雷诺数 圆管 低流速
下载PDF
低合金连铸坯粗轧前高压水除鳞换热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朋 卓越 韩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257,共6页
根据试验获得的钢板内部冷却曲线,采用DEFORM反传热模型计算出低合金钢板高压水除鳞对流换热系数。在计算中考虑了水压、除鳞喷嘴距钢板表面距离、钢板表面温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为了便于应用,对不同工况计算得到的高压水除鳞换热系数... 根据试验获得的钢板内部冷却曲线,采用DEFORM反传热模型计算出低合金钢板高压水除鳞对流换热系数。在计算中考虑了水压、除鳞喷嘴距钢板表面距离、钢板表面温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为了便于应用,对不同工况计算得到的高压水除鳞换热系数进行归纳整理,然后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回归出高压水除鳞对流换热系数模型。为了验证回归的换热系数模型正确性,将国内某钢厂现场生产实际工况的参数代入换热系数模型,计算得到对应工况下的高压水除鳞对流换热系数。根据此换热系数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连铸坯除鳞温度场,通过有限元模拟温度和现场实测温度曲线的比较,两者吻合度较高,证明了回归的高压水除鳞换热系数模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高压水除鳞 对流换热系数 反传热模型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扰流柱通道表面传热系数预测
4
作者 姚广宇 邱璐 朱剑琴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68-1674,共7页
针对扰流柱通道结构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构建了该结构内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快速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首先构建了若干流阻元件用于冷气质量流量预测,之后根据质量流量预测结果计算通道内的流动雷诺数。将雷诺数与几何结构参数组... 针对扰流柱通道结构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构建了该结构内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快速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首先构建了若干流阻元件用于冷气质量流量预测,之后根据质量流量预测结果计算通道内的流动雷诺数。将雷诺数与几何结构参数组合并输入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分别预测通道内不同结构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最后建立基于肋化传热模型的扰流柱导热等效表面传热系数换算方法,以便将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双层壁涡轮叶片的冷效预测。经数值仿真验证,该模型对通道内冷气质量流量和表面传热系数进行组合预测,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扰流柱通道 表面传热系数 肋化传热 涡轮叶片冷却
原文传递
Fe_3O_4-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画春 李庆领 +1 位作者 刘炳成 王彦波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52-154,165,共4页
建立了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测试了不同体积分数的Fe3O4-水纳米流体在雷诺数为3 000-10 000内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中添加Fe3O4纳米粒子增大了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增加了液体的传热效果;影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 建立了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测试了不同体积分数的Fe3O4-水纳米流体在雷诺数为3 000-10 000内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中添加Fe3O4纳米粒子增大了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增加了液体的传热效果;影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纳米粒子的浓度及纳米粒子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对流换热系数 强化传热
下载PDF
炉缸冷却壁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及烘炉传热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小刚 陈良玉 李杨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6,共8页
炉缸冷却壁冷却性能主要体现在冷却水与水管间的对流传热。因为工程上常用计算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公式不能满足不同的水流状态从而导致炉缸热应力分析误差较大,所以以某高炉炉缸结构为例,首先利用传热学准数方程推导出冷却水处于不同流... 炉缸冷却壁冷却性能主要体现在冷却水与水管间的对流传热。因为工程上常用计算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公式不能满足不同的水流状态从而导致炉缸热应力分析误差较大,所以以某高炉炉缸结构为例,首先利用传热学准数方程推导出冷却水处于不同流动状态时对应的综合对流换热系数表达式,同时探讨了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的适用范围;然后通过迭代计算推导出了冷却水处于层流状态下考虑衰减热阻时的综合对流换热系数表达式;最后对烘炉状态下炉缸侧壁传热模型进行瞬态传热与冷却分析,得到了微水烘炉甚至闭水烘炉的热工依据,可为初步制定高炉烘炉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壁 对流换热系数 准则数方程 烘炉 瞬态传热分析
原文传递
自激振荡脉冲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尚春 李友荣 +2 位作者 曾丹苓 姜延灿 谭宁 《工业加热》 CAS 2003年第2期9-11,共3页
将Helmhotz共振腔应用于换热器来增强换热是一种新的强化换热方法。设计了一种换热效果较好的Helmhotz共振腔,并通过实验研究了Helmhotz共振腔对换热器的换热强化效果,分析了水力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一定结构的... 将Helmhotz共振腔应用于换热器来增强换热是一种新的强化换热方法。设计了一种换热效果较好的Helmhotz共振腔,并通过实验研究了Helmhotz共振腔对换热器的换热强化效果,分析了水力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一定结构的共振腔,配以适当的水力参数,就可以产生自激振荡;对于同一结构的共振腔,水力参数不同,产生自激振荡的强弱也不同,随着压力的增加,自激振荡的强度也增加;将共振腔产生的自激振荡流引入换热器后,当自激振荡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能够破坏层流底层,从而可以强化换热;Helmhotz共振腔在绝大多数工况下能将管内换热系数提高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mhotz共振腔 换热器 自激振荡 对流换热系数 换热强化比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变对流换热系数时针状肋片中的传热分析
8
作者 周静伟 朱芸 李文军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85-89,共5页
本文以针状肋为研究对象,对换热系数沿长度方向变化时肋片中的传热进行了分析与求解,并提出了当量换热系数的概念.使变换热系数问题可转化为常换热系数问题来分析.文中还给出了对变截面的肋片进行数值求解得到的结果.
关键词 变换热系数 传热分析
下载PDF
热网管道的保温厚度与工质温度、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关系计算
9
作者 李业发 张有为 《节能技术》 CAS 2006年第3期195-197,211,共4页
在国家规定的热网管道的每米热损失下,其保温层厚度随着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及工质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利用导出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将以上四个参数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以供在热网管道的保温中予以应用。
关键词 导热系数 对流换热系数 热网管道
下载PDF
扁管凝结换热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童正明 祝佳栋 周清童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对某散热器有限公司提供的两种型号的冷却扁管进行了管外凝结换热试验。采用线性回归法(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换热系数与管内流体流速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测量值的方差σ~2对拟合方程的精度进行检验。从拟合方程得到两种试验扁管管内外换热... 对某散热器有限公司提供的两种型号的冷却扁管进行了管外凝结换热试验。采用线性回归法(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换热系数与管内流体流速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测量值的方差σ~2对拟合方程的精度进行检验。从拟合方程得到两种试验扁管管内外换热准则关系式,管型Ⅰ和管型Ⅱ的管外凝结换热系数分别为11 981.78、11 004.74 W·m^(-2)·K^(-1)。从拟合方程和两种管型的长宽比可以得出:扁管的长宽比越大,管内流体的湍流越充分,越有利于管内对流换热,但不利于管外凝结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散热器 扁管 对流换热系数 凝结换热
下载PDF
自激振荡脉冲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曾尚春 李友荣 +2 位作者 曾丹苓 姜延灿 谭宁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8-10,共3页
将Helmhotz共振腔应用于换热器来增强换热是一种新的强化换热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实验研究了Helmhotz共振腔对换热器的换热强化效果,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强化比随流速的变化规律,结果对工程设计及... 将Helmhotz共振腔应用于换热器来增强换热是一种新的强化换热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实验研究了Helmhotz共振腔对换热器的换热强化效果,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强化比随流速的变化规律,结果对工程设计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mhotz共振腔 换热器 对流换热系数 换热强化比
下载PDF
固液相变蓄能的数学模型和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艳 田怀璋 +1 位作者 余鹏 高原 《制冷与空调》 2002年第2期15-18,共4页
引入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将固液蓄能数学模型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变过程的实际温度场 ,证明了自然对流固液相变换热的影响不可忽略 。
关键词 固液相变蓄能 数学模型 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界面移动速率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内气粒两相传热的萘升华模拟实验研究
13
作者 蒋建平 张强 +1 位作者 郭亚军 张鸿雁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3-396,共4页
在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对床中气体与颗粒两相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首次将萘升华热质类比技术应用于循环流化床内气粒两相间传热的研究中,考察了不同的固体颗粒循环量、一次风风速和床料平均粒径对气粒间换热的影响。试验表... 在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对床中气体与颗粒两相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首次将萘升华热质类比技术应用于循环流化床内气粒两相间传热的研究中,考察了不同的固体颗粒循环量、一次风风速和床料平均粒径对气粒间换热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一次风风速的增加,循环床中气体和颗粒之间的表现热换系数变大,当固体颗粒循环量增加或颗粒平均粒径减小时,表征相间换热特性的Nu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循环流化床 传热传质 表观换热系数 萘升华模拟实验 气粒相间传热
下载PDF
单片矩形翅片表面的换热系数分布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厚华 杨延萍 江村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5期57-60,共4页
矩形翅片广泛应用于各类换热器,翅片表面的换热系数分布是强化传热研究中的问题之一。采用单片矩形翅片管作为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在翅片表面划分节点,通过实验测量获得气流速度u=4.5m/s时各节点处离散的表面温度分布及气流温度分布... 矩形翅片广泛应用于各类换热器,翅片表面的换热系数分布是强化传热研究中的问题之一。采用单片矩形翅片管作为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在翅片表面划分节点,通过实验测量获得气流速度u=4.5m/s时各节点处离散的表面温度分布及气流温度分布,最后利用导热反问题方法求得各节点换热系数。经热平衡法验证,所获得的解能正确反映实际换热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 换热系数 强化传热 换热器
下载PDF
对流换热系数的反求方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延蕾 佟维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5-28,共4页
针对对流换热系数影响因素多,求解困难,传统的数值计算多采用试凑法,人工修改对流换热系数,使最后边界温度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但是收敛缓慢耗费人工.基于反问题分析原理,结合无约束优化思想,提出了一种求解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解决... 针对对流换热系数影响因素多,求解困难,传统的数值计算多采用试凑法,人工修改对流换热系数,使最后边界温度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但是收敛缓慢耗费人工.基于反问题分析原理,结合无约束优化思想,提出了一种求解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题 对流换热系数 传热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下乳化碳氢燃料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16
作者 胡琼宇 郭亚军 +1 位作者 潘辉 毕勤成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3,共6页
为研究乳化碳氢燃料在矩形通道内的换热特性,在压力为3 MPa,质量流量为2.6 g/s,出口流体温度分别为450、500、550、600和650℃,乳化碳氢燃料含水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和50%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乳化碳氢燃料的含... 为研究乳化碳氢燃料在矩形通道内的换热特性,在压力为3 MPa,质量流量为2.6 g/s,出口流体温度分别为450、500、550、600和650℃,乳化碳氢燃料含水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和50%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乳化碳氢燃料的含水质量分数与出口流体温度对燃料在矩形通道内的热沉、热流密度与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与纯碳氢燃料作对比。研究表明:燃料在通道内热沉与热流密度均随含水质量分数与出口流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纯碳氢燃料在通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沿轴向逐渐增加;乳化碳氢燃料在通道内会发生传热恶化,第一次传热恶化点随出口流体温度的增加向通道入口方向移动;含水质量分数越高,第一次传热恶化发生越早,第二次传热恶化发生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碳氢燃料 换热 热沉 热流密度 对流换热系数 传热恶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