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开采技术在软岩边坡露天煤矿的实践 被引量:18
1
作者 韩猛 纪玉石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5年第7期7-9,共3页
分析了软岩边坡的变形规律及特点,介绍了条带式控制开采技术的基本原理。以我国内蒙古某露天煤矿为例,以数值模拟及稳定性评价为研究手段,确立了该露天煤矿条带开采的基本参数。以实测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了方案实施效果,进而论证了条带式... 分析了软岩边坡的变形规律及特点,介绍了条带式控制开采技术的基本原理。以我国内蒙古某露天煤矿为例,以数值模拟及稳定性评价为研究手段,确立了该露天煤矿条带开采的基本参数。以实测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了方案实施效果,进而论证了条带式控制开采技术在软岩边坡露天煤矿实践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控制开采 软岩边坡 实践
下载PDF
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三维效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东 赵明明 贾宏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53-58,63,共7页
为揭示并充分利用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效应,以白音华二号露天煤矿横采南端帮为工程背景,应用FLAC3D对不同空间形态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边坡破坏模式、稳定性、滑坡规模随横采工作帮与内排土场间追... 为揭示并充分利用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效应,以白音华二号露天煤矿横采南端帮为工程背景,应用FLAC3D对不同空间形态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边坡破坏模式、稳定性、滑坡规模随横采工作帮与内排土场间追踪距离及开挖坡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追踪距离和开挖坡角的增大,三维滑体的底界面首先由浅部弱层过渡为台阶状,最终过渡为深部弱层;边坡的稳定系数随着追踪距离的增大呈负指数规律减小,随着开挖坡角的增大近线性减小;滑体走向长度随追踪距离的增大近线性增大,倾向宽度随开挖坡角的增大而减小。绘制了白音华二号露天煤矿南端帮边坡开挖坡角与允许追踪距离间的关系曲线,据此提出了边坡稳定性控制开采方案,经现场实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边坡 顺倾弱层 三维效应 追踪距离 控制开采
下载PDF
Integrated controlling techniqu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hendong Mining Area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东升 刘玉德 +1 位作者 王安 王义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7年第4期471-475,共5页
To enclose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underground mining with suitable protection for surfa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surface preven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dapting to mining disturbing was resea... To enclose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underground mining with suitable protection for surfa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surface preven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dapting to mining disturbing was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core of this technique.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of controll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to dispose and renew before exploitation, to protect surfa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the exploitative process and to repair and build up after exploitation. Based on the moving law of overburden strata in shallow seam, the surface subsidence law and the growth law of vegetation in subsidence mine area, the integrated controlling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synthetically by methods of theoretic analysis, laboratory simulation, numerical calculation, commercial test etc.. It includes the key techniques of aquifer-protective mining, filtering and purging of mine water through goaf, preventing and extinguishing fire in shallow seam no-rock roadway layout and waste disposal in underground, frame-building ecological functional sphere before exploitation, frame-building the ecological cycle using system after mining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l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desert area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aquifer-protective mining ecological functional sphere
下载PDF
赣北地区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贤旭 胡志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了解赣北地区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在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锡矿密切相关的围岩含矿建造、控矿构造及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开展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赣北地区新元古界双桥山群和晋宁期花岗岩是锡多金属矿成矿物质的基础,矿... 为了解赣北地区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在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锡矿密切相关的围岩含矿建造、控矿构造及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开展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赣北地区新元古界双桥山群和晋宁期花岗岩是锡多金属矿成矿物质的基础,矿田或矿集区主要位于NW向(或多组复合)构造控制复式杂岩体岩基之中,矿床或矿体则主要受白(二)云母花岗岩岩瘤(脉)制约,主要分布于岩体接触带附近,尤其在白(二)云母花岗岩体上拱凸的内外接触带更为明显,白垩纪晚期伸展作用形成的NNE向构造往往控制着矿体展布。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的锡矿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控制 成矿规律 锡矿 矿床类型 赣北地区
下载PDF
顺倾软岩到界边坡协调开采及稳定控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崔清迪 王蛟 +2 位作者 曲道龙 李金典 刘汉权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针对向斜构造盆地露天煤矿到界边坡软岩发育、顺倾等不利条件导致的边坡失稳、煤炭资源回采率不足等问题,选取蒙东地区某典型软岩边坡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稳定控制、协调开采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对二、三采区北帮到界边坡原设计方... 针对向斜构造盆地露天煤矿到界边坡软岩发育、顺倾等不利条件导致的边坡失稳、煤炭资源回采率不足等问题,选取蒙东地区某典型软岩边坡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稳定控制、协调开采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对二、三采区北帮到界边坡原设计方案分析验算的基础上,采用由首采区向二采区推进,并由二采区向三采区转向的采区过渡方案,通过边坡参数优化调整及控制开采,不仅可以高效回收煤炭资源,而且通过内排压脚的方式,到界边坡能够满足安全储备系数要求;经计算通过协调开采及稳定控制,二采区和三采区在断面上沿走向每单米宽度下分别可多出煤0.41万t和0.37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顺倾边坡 到界边坡 控制开采 协调开采
下载PDF
黄金行业上游企业成本控制初探——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魏艳薇 《资源.产业》 2005年第4期15-18,共4页
通过对黄金行业上游企业成本控制特点的分析,认为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是推行成本优化战略,即在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上都实现最优成本控制。同时,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其成本控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 成本控制 成本优化战略 规模经济 紫金矿业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sudden changes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eep coal mining conditions 被引量:2
7
作者 虎维岳 董书宁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8年第3期347-351,共5页
It was illustrated that the mining conditions inducing disasters changed with depth both in regularity of gradual and sudden change.The sudden change depth for different disaster conditions are different and controlle... It was illustrated that the mining conditions inducing disasters changed with depth both in regularity of gradual and sudden change.The sudden change depth for different disaster conditions are different and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factors.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its change with depth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strata structures and rock heat conductiv- ity property,the high rock stress and dynamical engineering disasters and their change with depth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ectonic conditions,roof strata rock property and deep rock mechanical property,coal mine water disasters and their change with depth are mainly con- trolled by rock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oal seam floor and regional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conditions,gas disaster conditions and their change with depth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buried conditions of coal seam and opening condition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It is men- tioned that the key point for the control of deep coal mining disaster is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udden change depth of different factors causing disa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ddenly change controlling factor coal mining geological disaster
下载PDF
Mechanism of gas pressure action during the initial failure of coal containing ga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an outburst inoculation 被引量:1
8
作者 Chaojie Wang Lutan Liu +2 位作者 Xiaowei Li Changhang Xu Kai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511-1525,共15页
Faced with the continuous occurrence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outburst”)disasters,as a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n outburst,for gas pressure,it is still unclear ... Faced with the continuous occurrence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outburst”)disasters,as a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n outburst,for gas pressure,it is still unclear about the phas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ing process with in situ stress,which induce coal damage and instability.Therefore,in the work based on the mining stress paths induced by typical outburst accidents,the gradual and sudden change of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is taken as the background for the mechan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saster process.Then the true triaxial phys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the damage and instability of coal containing gas under multiple stress paths.Finally,the response characterization between coal damage and gas pressure has been clarified,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gas pressure during the initial failure of coals.And the main controlling mechanism during the outburst process is elucidated in the coupling process of in situ stress with gas press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stress loading and unloading,the original gas pressure enters the processes of strengthening and weakening the action ability successively.And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continues to the period of large-scale destruction of coals.The mechanical process of gas pressure during the initial failure of coal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enhancement of strengthening action ability,the decrease of strengthening action ability,and the weakening action ability.The entire process is implemented by changing the dominant action of in situ stress into the dominant action of gas pressure.The failure strength of coals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its original mechanical strength,but also by the stress loading and unloading paths,showing a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effect.Three stages can be divided during outburst inoculation process.That is,firstly,the coals suffer from initial damage through the dominant action of in situ stress with synergy of gas pressure;secondly,the c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and gas outburst Outburst mechanism Main controlling mechanism Coal damage mining stress Dilatation phenomenon
下载PDF
煤炭开发引起水土环境演化及其调控技术 被引量:34
9
作者 张发旺 侯新伟 韩占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50,共6页
在分析矿业开发引起水土环境演化基础上 ,探讨了产生水土环境演化的形成机制 ,进而对调控水土环境的技术途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进行了研究。尤其阐述了近年来研制和开发的一些有效的新技术 ,如两段接触生物氧化净化技术、地学 生态... 在分析矿业开发引起水土环境演化基础上 ,探讨了产生水土环境演化的形成机制 ,进而对调控水土环境的技术途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进行了研究。尤其阐述了近年来研制和开发的一些有效的新技术 ,如两段接触生物氧化净化技术、地学 生态工程学技术和沙地净化技术处理矿山废水 ,利用矸石无复土微生物快速复垦技术、生态农业复垦技术和泥浆泵复垦技术。通过研究认为 ,今后应继续加强和完善已有新技术 ,进一步找到经济、可靠的技术集成 ,以有效地保护矿山水土环境 ,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环境 演化机制 调控技术 煤炭开发 矿山废水 矸石 复垦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神府矿区矿井溃砂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范立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5-38,共4页
神府矿区浅部煤层开采受到矿井溃砂的严重威胁。本文论述了矿井溃砂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防治思路及方法。并以大柳塔矿1203和20601两个工作面为例,论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不同防治方案的比较。
关键词 矿井 溃砂 灾害事故 防治技术
下载PDF
神府东胜矿区水土环境问题及其调控技术 被引量:23
11
作者 武强 安永会 +2 位作者 刘文岗 张福存 李建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58,共5页
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在分析煤层开采顶板岩层变形破坏的基础上,讨论了由此引发的矿井突水溃砂、地表裂缝塌陷、水源地破坏、植被死亡并造成沙漠化加剧和水质污染等严重的水土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水源地分级保护体系、以拦蓄排泄带方式... 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在分析煤层开采顶板岩层变形破坏的基础上,讨论了由此引发的矿井突水溃砂、地表裂缝塌陷、水源地破坏、植被死亡并造成沙漠化加剧和水质污染等严重的水土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水源地分级保护体系、以拦蓄排泄带方式开采地下水等保护水环境的应对措施;还介绍了防治或减轻含水层结构破坏的“开采技术措施”;在一定措施控制下的“含水层再造技术”;在烧变岩带采用“疏排型水源地开采技术”;“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结合技术”以及针对矿区周围沙地较多特点的“矿井水沙地净化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调控技术 神府东胜矿区
下载PDF
我国非煤矿山地下开采粉尘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邹常富 《现代矿业》 CAS 2018年第5期8-12,共5页
分析了目前我国非煤矿山地下开采过程中的粉尘危害现状,总结了我国非煤矿山地下开采粉尘危害防治技术及监测手段。结合地下矿山粉尘治理工程实例,讨论了粉尘治理技术的降尘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非煤矿山地下开... 分析了目前我国非煤矿山地下开采过程中的粉尘危害现状,总结了我国非煤矿山地下开采粉尘危害防治技术及监测手段。结合地下矿山粉尘治理工程实例,讨论了粉尘治理技术的降尘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非煤矿山地下开采粉尘危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我国非煤地下矿山粉尘治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粉尘防治 地下开采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呼吉尔特矿区矿井涌水特征及其沉积控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向阳 杨建 曹志国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呼吉尔特矿区属于"水压高、水量大、富水性不均一"的深埋侏罗纪煤田区,各矿井面临较严重的水害防治压力,为了弄清该地区矿井涌水特征及其沉积控制条件,开展了沉积相与顶板钻孔出水层位、钻孔涌水量、工作面涌水... 鄂尔多斯盆地呼吉尔特矿区属于"水压高、水量大、富水性不均一"的深埋侏罗纪煤田区,各矿井面临较严重的水害防治压力,为了弄清该地区矿井涌水特征及其沉积控制条件,开展了沉积相与顶板钻孔出水层位、钻孔涌水量、工作面涌水量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呼吉尔特矿区导水裂缝带范围内,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相的延安组真武洞砂岩段和直罗组七里镇砂岩段,岩性为细粒–中粗粒砂岩。直罗组早期发育了一套河流相沉积,对延安组顶部的强烈冲刷侵蚀,导致矿区中部的门克庆、母杜柴登井田范围内2^-1煤层缺失,并形成了较厚的七里镇砂岩段;矿区两侧的2^-1煤层较完整,其上覆七里镇砂岩较薄。七里镇砂岩含水层是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最主要充水含水层,各矿井的工作面顶板疏放水钻孔涌水量差异显著,古河床冲刷带中部的矿井钻孔涌水量普遍大于古河床冲刷带两侧,与顶板地质沉积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煤层顶板地质条件(沉积相)的差异性,控制了各矿井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涌水量大小;直罗组古河流冲刷带两侧广泛发育的富水条带,则影响工作面涌水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性 七里镇砂岩含水层 涌水量 主控因素 沉积相 呼吉尔特矿区
下载PDF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5
14
作者 胡继红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1-63,共3页
从国内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和主要监控系统产品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概况,指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设计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提高主通讯传输速率、提高传感器技术和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着手。... 从国内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和主要监控系统产品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概况,指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设计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提高主通讯传输速率、提高传感器技术和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着手。最后对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监测监控 矿用传感器 专家分析系统
下载PDF
潞安矿区新构造及其控水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白海波 缪协兴 冯梅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利用水化学方法揭示了潞安矿区新构造及其导、储水性的存在,研究发现了王庄-常村新构造断裂带及其新生性.在新构造和古地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新构造运动对地表水系演化、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水化学分布、新岩溶发育规律的控... 利用水化学方法揭示了潞安矿区新构造及其导、储水性的存在,研究发现了王庄-常村新构造断裂带及其新生性.在新构造和古地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新构造运动对地表水系演化、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水化学分布、新岩溶发育规律的控制作用.合理解释了矿区水动力场、富水性分布、岩溶发育特征,指出了王庄-常村新构造断裂带和矿区内其他几条复活的新构造集水廊道和强径流带是矿区供水和保水采煤的重点工作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特征 新构造控水 水化学 保水采煤
下载PDF
呼吉尔特矿区深埋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为确定呼吉尔特矿区深埋含水层与上覆浅层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分别采集了第四系、白垩系、J_(2)a-2#、2#-3#以及3#-6#煤间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一般水化学、δD和δ^(18)O测试。综合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氯碱指... 为确定呼吉尔特矿区深埋含水层与上覆浅层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分别采集了第四系、白垩系、J_(2)a-2#、2#-3#以及3#-6#煤间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一般水化学、δD和δ^(18)O测试。综合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氯碱指数以及同位素分析,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判断了相邻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程度。结果表明,呼吉尔特矿区各含水层地下水的pH基本都在7~10之间,均为碱性水。J_(2)a-2#、2#-3#及3#-6#煤间含水层地下水TDS平均值分别为713.17mg/L、2092.3mg/L和6959.73mg/L,远远大于浅层第四系和白垩系含水层地下水。第四系和白垩系含水层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_(3)-Ca·Na和HCO_(3)-Na;J_(2)a-2#煤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Na;2#-3#煤间和3#-6#煤间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_(4)-Na、SO_(4)-Na和SO_(4)·Cl-Na。各含水层的δ^(18)O在-5‰~-10‰之间,深埋含水层地下水的δD在-80‰~-85‰之间,浅层含水层的δD在-60‰~-75‰之间。3#-6#煤间含水层地下水成分主要受蒸发浓缩控制,J_(2)a-2#含水层和2#-3#煤间含水层地下水成分主要受岩石溶滤-蒸发浓缩控制,第四系和白垩系浅层含水层地下水成分受岩石溶滤控制。同时各含水层均发生了阳离子反交换作用。第四系和白垩系含水层有一定的水力联系,第四系、白垩系与侏罗系含水层以及侏罗系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联系 水文地球化学 水化学类型 控制因素 呼吉尔特矿区
原文传递
煤层割理研究在韩城矿区煤层气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练武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3-35,共3页
探讨了煤层割理的成因、分类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韩城矿区主要煤层割理的发育特征及其对煤层气赋存和开发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煤层气 控制因素 韩城矿区 煤层割理 天然气
下载PDF
预控顶分段嗣后充填采矿法的优化及应用实践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晓辉 曾宪涛 谭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2,共6页
本文以某缓倾斜中厚破碎磷矿床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预控顶分段嗣后充填的开采方案。为解决生产过程中采切比大、护顶工艺复杂、生产能力低等问题,研究了脉内采准的工程布置方式,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采场围岩的稳定性,确定了合理的开采结... 本文以某缓倾斜中厚破碎磷矿床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预控顶分段嗣后充填的开采方案。为解决生产过程中采切比大、护顶工艺复杂、生产能力低等问题,研究了脉内采准的工程布置方式,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采场围岩的稳定性,确定了合理的开采结构参数,同时结合树脂锚杆+湿喷砼的锚喷联合护顶、磷石膏基复合材料嗣后充填等工艺,最终实现了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回采。工程应用表明:采用分段高16m,矿房宽度6m,上部切顶高度4m,下部回采段高12m的开采结构,可保证采场围岩的稳定性,采场生产能力约3 000t/d,贫化率约5%,回收率约86%,采切比约61m3/kt,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中厚矿体 预控顶 分段嗣后充填 开采结构参数 采场稳定性
下载PDF
四川泸沽铁矿大顶山矿区泥石流及其防治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希林 何思明 +2 位作者 乔建平 陈永波 苏鹏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64-68,共5页
大顶山支沟为一典型矿山泥石流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为开矿弃渣所造成。流域面积1 8km2,支沟长2km,沟床平均纵比降38 5%。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在700万m3以上,一旦遭遇强暴雨,极易形成泥石流。50年一遇设计频率的泥石流流量为364m3 s,100... 大顶山支沟为一典型矿山泥石流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为开矿弃渣所造成。流域面积1 8km2,支沟长2km,沟床平均纵比降38 5%。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在700万m3以上,一旦遭遇强暴雨,极易形成泥石流。50年一遇设计频率的泥石流流量为364m3 s,100年一遇设计频率的泥石流流量为419m3 s。拦砂坝设计高度20m,最大基础埋深8m,高出原沟床面12m,可拦挡松散固体物质32万m3。在设计频率下发生的泥石流,拦砂坝可以有效拦挡,不会对盐井沟3号拦砂坝造成直接危害。大顶山支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日常维护需按设计书的要求进行。此外,建议在汛期加强巡查,人工爆破沟内直径大于1m的石块,禁止在沟内及山坡上,特别是排土场上乱挖滥采矿石,以免加速废石矿渣向下游输送运移。同时继续实行封山育林,努力恢复植被覆盖,增大排土场人工堆石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防治工程 泸沽铁矿 排土场 四川冕宁县
下载PDF
深部矿井热害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运永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87,共4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矿山进入深部开采,地温对井下工作环境的影响逐渐加大,严重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结合泥河铁矿的实际情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深部矿井热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深井热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深井开采 热害防治 通风降温 充填采矿 人工制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