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水灌溉模式下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37
1
作者 彭世彰 李道西 +2 位作者 缴锡云 何岩 郁进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6-550,共5页
基于稻田节水灌溉技术和密闭静态箱技术田间原位采集甲烷气样,研究了控制灌溉模式对稻田甲烷季节排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控灌稻田水稻全生育期的甲烷排放主要集中在分蘖前期和中期,甲烷排放总量为24.43 g?m-2,平均排放率为7.95 mg?m-2... 基于稻田节水灌溉技术和密闭静态箱技术田间原位采集甲烷气样,研究了控制灌溉模式对稻田甲烷季节排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控灌稻田水稻全生育期的甲烷排放主要集中在分蘖前期和中期,甲烷排放总量为24.43 g?m-2,平均排放率为7.95 mg?m-2?h-1,比淹水稻田减少了39%.但分阶段的均值显著性检验显示,在泡田———分蘖中期"控灌稻田的甲烷平均排放率与淹水稻田无显著性差异(0.05<P=0.87),在分蘖后期———黄熟期"才明显低于淹水稻田(0.00=P<0.05).控灌稻田甲烷排放量在水稻全生育期月份上的分配与淹水稻田具有一致性,7月份是华东稻作区甲烷排放最多的月份,但控灌稻田甲烷排放量在各月的变幅较大.另外,控灌稻田低于饱和含水率的无水层状态能显著减少稻田甲烷的排放,且不因降雨或施入氮肥而被削弱,还可能成为吸收甲烷的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溉 稻田 甲烷 季节排放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8
2
作者 孙宏勇 张永强 +3 位作者 张喜英 毛学森 裴东 高丽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通过对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浆速率等数据的分析发现:拔节期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充分灌水处理生物产量较高但是水分利用效率低;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处理对土壤储水量的消耗有明显的不同最... 通过对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浆速率等数据的分析发现:拔节期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充分灌水处理生物产量较高但是水分利用效率低;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处理对土壤储水量的消耗有明显的不同最大相差143.3mm;以棵间蒸发形式消耗的无效耗水也有明显的差异,最多相差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生长发育 水分胁迫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灌浆速率 拔节期
下载PDF
控制灌溉条件下寒区水稻茎秆抗倒伏力学评价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彭世彰 张正良 庞桂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为了评价控制灌溉处理与常规灌溉处理下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寻求有利于水稻茎秆抗倒伏的灌溉处理方式,以水稻茎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灌溉条件下水稻茎秆抗倒伏性能。引入茎秆系数,对水稻茎秆进行力学分析,比较了2种控制灌溉和常规... 为了评价控制灌溉处理与常规灌溉处理下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寻求有利于水稻茎秆抗倒伏的灌溉处理方式,以水稻茎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灌溉条件下水稻茎秆抗倒伏性能。引入茎秆系数,对水稻茎秆进行力学分析,比较了2种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3种水分处理下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控制灌溉(KI、KII)处理下的水稻节间充实度高于常规灌溉(CK),KI、KII处理的水稻茎秆壁厚分别比CK高出0.15mm和0.35mm;控制灌溉处理下的水稻茎秆系数显然低于常规灌溉处理,大小顺序为:CK>KI>KII;临界力的大小依次为:KII>KI>CK,因此控制灌溉处理的水稻茎秆更具抗倒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溉 力学性质 茎秆系数 抗倒伏 水稻茎秆
下载PDF
节水灌溉模式对稻田CH_4排放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彭世彰 李道西 +3 位作者 徐俊增 丁加丽 何岩 郁进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基于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密闭静态箱技术田间原位采集甲烷气样,试验研究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模式对稻田CH4排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稻田CH4排放呈现明显的下午极大值型日变化,CH4排放高峰主要出现在下午13:00,淹水处理CH4排放峰... 基于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密闭静态箱技术田间原位采集甲烷气样,试验研究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模式对稻田CH4排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稻田CH4排放呈现明显的下午极大值型日变化,CH4排放高峰主要出现在下午13:00,淹水处理CH4排放峰值在1 d中各个时刻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控制灌溉稻田CH4排放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季节排放规律,排放高峰发生在分蘖前期,比淹水处理提前了10 d.所以,控制灌溉模式在水稻返青期后的水分调控及生产性用水等水管理措施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至关重要.控制灌溉水稻全生育期的稻田CH4排放总量为24.46 g.m-2,比淹水稻田减少了39%,平均排放率为7.96 mg.(m2.h)-1,但返青期和分蘖前期的CH4平均排放率比淹水稻田高,在以后的各个生育阶段均低于淹水稻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控制灌溉 甲烷排放 稻田生态
下载PDF
稻田与沟塘湿地协同原位削减排水中氮磷的效果 被引量:30
5
作者 彭世彰 熊玉江 +1 位作者 罗玉峰 顾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663,共7页
农田排水中过多的氮磷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以及面源污染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本文提出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稻田沟塘湿地协同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及其各组成部分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削减效果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地减少稻田排水... 农田排水中过多的氮磷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以及面源污染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本文提出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稻田沟塘湿地协同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及其各组成部分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削减效果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地减少稻田排水量,降低稻田排水中氮磷浓度,对稻田排水中氮磷实现原位削减。其较传统灌排系统减少排水量73.03%,分别减少总氮(TN)和总磷(TP)流失负荷90.17%和79.53%;该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都具有控污效果,其中稻田控制灌排可有效地减少稻田排水、降低排水中氮磷浓度和田间产污能力,控制灌溉稻田TN和TP负荷较传统灌溉减少53.72%和37.45%,明沟控制排水对稻田排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达到64.59%和54.35%,沟塘湿地能够有效地净化稻田排水中氮磷等污染,TN去除率达到37.13%,TP去除率达到27.32%。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该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控制灌溉 控制排水 沟塘湿地 氮磷
原文传递
控制灌溉水稻叶片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彭世彰 徐俊增 +1 位作者 黄乾 吴宏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7-52,共6页
根据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晚稻叶片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与全生育期变化,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导度及外界影响因子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水分、叶气温差等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水稻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较高土壤... 根据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晚稻叶片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与全生育期变化,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导度及外界影响因子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水分、叶气温差等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水稻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较高土壤水分时与对照处理差别不明显,适度土壤水分调控可以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全生育期水稻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随土壤水分变化而波动,过高过低的土壤水分均不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均随气孔导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水稻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水分利用效率随叶气温差、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加;有利于获得较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土壤水分范围分别是200~350μmol·m^-2·s^-1、400~900μmol.m^-2·s^-1、28~34℃和85%~90%的土壤饱和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水稻 控制灌溉
下载PDF
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理论及其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彭世彰 徐俊增 +1 位作者 丁加丽 缴锡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04-510,共7页
针对我国灌溉排水研究领域对节水灌溉、控制排水及其农田生态效应研究的迫切需要,在分析节水灌溉理论、控制排水理论及灌溉排水的农田生态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态势及存在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几个重点研究问题及其预期的创新性成果。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控制排水 生态效应 存在问题 研究展望
下载PDF
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流失规律 被引量:26
8
作者 高焕芝 彭世彰 +3 位作者 茆智 魏征 张正良 张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7,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流失规律,以集成合理的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技术,在江苏高邮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区排水斗沟出口处设水位调控闸门,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排水沟水位及田间水分进行控制,形成新型的控制灌排模式。与常规... 为了研究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流失规律,以集成合理的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技术,在江苏高邮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区排水斗沟出口处设水位调控闸门,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排水沟水位及田间水分进行控制,形成新型的控制灌排模式。与常规灌排模式进行对比,两年田间试验成果表明,控制灌排模式较常规灌排模式节水16.7%,增产7.1%,排水总量减少54%,水稻全生育期稻田排水中NH4+-N、NO3--N与TP流失总量分别减少38.07%、82.29%和52.15%,节水减排和降污效果显著。采用控制灌排模式,通过实施灌水调控和排水管理,控制了氮磷流失关键时期的排水量,高效利用了水分和养分,取得了节水高产、减排控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控制灌溉 控制排水 氮磷流失
下载PDF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量及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丁加丽 彭世彰 +1 位作者 徐俊增 李道西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晚稻节水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移栽后各周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作物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在拔节孕穗期...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晚稻节水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移栽后各周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作物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在拔节孕穗期以及抽穗开花期保持较大值,其他时期则较小;蒸发蒸腾量与冠层净辐射量、饱和水汽压差等气象因素以及田间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密切,叶面积指数不是关键的影响因子;利用冠层净辐射量等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分系数表示的冠层阻抗与蒸发蒸腾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作物系数Kc平均值为1.27,生育中期的作物系数值稍大于FAO推荐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腾量 冠层阻抗 作物系数 控制灌溉 水稻
下载PDF
控制灌溉水稻气孔导度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彭世彰 徐俊增 丁加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根据江西示范区的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晚稻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以及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与外界影响因子等的相互关系,并对气孔导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气孔导度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表现出不同... 根据江西示范区的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晚稻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以及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与外界影响因子等的相互关系,并对气孔导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气孔导度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日变化规律,较低的土壤水分加大了其在中午的下降幅度;全生育期气孔导度先升后降,并随土壤水分降低而降低,灌水后出现反弹;叶气温差是影响气孔导度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的空气温度和CO2浓度范围内,气孔导度随之增加而增加,超出该范围后,则出现下降趋势。引入叶气温差考虑土壤水分与植物水分亏缺的影响,建立了改进的Leuning-Ball模型,模型对大田试验数据的解释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溉 晚稻 气孔导度
下载PDF
水稻控制灌溉模式及其环境多功能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彭世彰 徐俊增 +1 位作者 黄乾 刘凤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3-445,共3页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 ,实行水稻控制灌溉可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统一。而稻田灌溉系统具有环境多功能性 ,包括补充地下水减小地面沉降、防洪、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物多样化等几个方面。与传...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 ,实行水稻控制灌溉可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统一。而稻田灌溉系统具有环境多功能性 ,包括补充地下水减小地面沉降、防洪、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物多样化等几个方面。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 ,实行控制灌溉后 ,稻田无水层的田间水分管理必将带来其灌溉系统环境多功能性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制灌溉 环境多功能性 节水灌溉
下载PDF
水稻水、肥生产函数及优化灌溉模式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寿声 沈菊琴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8-24,共7页
本文根据作物生长的动力学原理,结合控制灌溉田间试验,对水稻生长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求得随时间而变的动态产量递推模型,然后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动态产量转化成随水、肥而变的产量模型(水、肥生产函数),并求得优化灌溉模式.实... 本文根据作物生长的动力学原理,结合控制灌溉田间试验,对水稻生长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求得随时间而变的动态产量递推模型,然后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动态产量转化成随水、肥而变的产量模型(水、肥生产函数),并求得优化灌溉模式.实例分析表明建议的数学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函数 水稻 肥料 灌溉模式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水稻田间氨挥发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肖新 杨露露 +1 位作者 邓艳萍 汪建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66-2071,共6页
在防雨棚池栽试验中应用通气法研究了水氮耦合对稻田土壤氨挥发速率的动态变化及损失量。结果表明,稻田施用氮肥后有明显NH3挥发损失,整个生育期累计氨挥发量为31.67~69.70kg·hm-2,占施氮量的17.95%~28.64%;不同生育时期氨挥发... 在防雨棚池栽试验中应用通气法研究了水氮耦合对稻田土壤氨挥发速率的动态变化及损失量。结果表明,稻田施用氮肥后有明显NH3挥发损失,整个生育期累计氨挥发量为31.67~69.70kg·hm-2,占施氮量的17.95%~28.64%;不同生育时期氨挥发量的大小依次为返青期>拔节孕穗期>分蘖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挥发高峰出现在施氮肥后的1~3d内;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田间氨挥发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稻田水分状况对NH3挥发损失具有重要影响,与常规灌溉模式相比,控制灌溉条件下氨挥发总量和氨挥发损失率均较小,且不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就氨挥发损失率而言,在试验条件下水氮耦合效应显著,以控制灌溉模式下施氮量为180kg·hm-2时的氨挥发损失率最低,为1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溉 氮肥 稻田 氨挥发
下载PDF
控水增密模式对杂交籼稻减氮后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敏 罗德强 +4 位作者 江学海 蒋明金 姬广梅 李立江 周维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0-1447,共18页
以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开展大田试验,以常规高产栽培(N0W0D0)为对照:N0为施氮量187.5 kg hm^–2、W0为湿润灌溉(0 kPa)、D0为密度20.0×10^4 hm^–2,在减氮10%(N−10%)和减氮30%(N−30%)条件下分别设置3种... 以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开展大田试验,以常规高产栽培(N0W0D0)为对照:N0为施氮量187.5 kg hm^–2、W0为湿润灌溉(0 kPa)、D0为密度20.0×10^4 hm^–2,在减氮10%(N−10%)和减氮30%(N−30%)条件下分别设置3种单一增密处理(W0D1、W0D2、W0D3;D1为增密20%、D2为增密40%、D3为增密60%)和9种控水增密耦合模式处理(W1D1、W1D2、W1D3、W2D1、W2D2、W2D3、W3D1、W3D2和W3D3;W1、W2、W3分别为轻、中、重干湿交替灌溉,低限土壤水势分别为−10 kPa、−20 kPa和−30 kPa),研究控水增密耦合模式对水稻不同程度减氮后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减氮10%(N−10%)条件下,3种单一增密处理均较对照减产,其中W0D1与对照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其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略有提高,但收获指数降低。9种控水增密模式中W1D1和W2D1分别较对照平均增产3.70%和1.19%,前者差异达显著水平,该2种模式的有效穗数与对照基本相当,穗粒数分别降低3.50%和2.79%,结实率分别提高3.04%和2.37%,千粒重分别增加0.71%和0.35%,2种模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分蘖成穗率分别提高3.88%和5.54%,抽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2.77%和0.59%,同时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与对照基本相当,且穗部干物质分配量分别增加3.87%和1.78%、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增加5.50%和6.24%,收获指数分别提高5.53%和5.93%。(2)减氮30%(N−30%)条件下,9种控水增密模式2年均较对照显著减产,平均减产15.44%~30.85%,其中W2D2和W1D2模式减产幅度较小。因此,合理的控水增密耦合模式能在少量减氮条件下调控群体生长特性以实现水稻增产,但过量减氮条件下控水增密模式的调控效应变弱、难以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减氮 控水 增密 调控
下载PDF
控制灌溉下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忠学 李铁成 +3 位作者 齐智娟 兰佳欣 陈鹏 聂堂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9-238,共10页
为探明控制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对稻田表层土壤氮素组成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寒地黑土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连续定位试验,试验秸秆还田量设置为有秸秆还田(还田量为6 t/hm^2)和无秸秆还田2个水平,全生育期施氮... 为探明控制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对稻田表层土壤氮素组成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寒地黑土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连续定位试验,试验秸秆还田量设置为有秸秆还田(还田量为6 t/hm^2)和无秸秆还田2个水平,全生育期施氮量设置N0(0 kg/hm^2)、N1(85 kg/hm^2)、N2(110 kg/hm^2)和N3(135 kg/hm^2)4个水平,共8个处理。基于氮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表层总可溶性氮组分分配比例,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SON)、δ15 N含量变化以及与土壤表层总可溶性氮含量的相关性。2年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表层可溶性有机氮占总可溶性氮的比例、氮矿化量以及δ15 N含量。施加秸秆各施氮量处理土壤表层SON含量均低于无秸秆处理,其中N3处理土壤表层NH4^+-N与NO3^--N含量较无秸秆N3处理分别降低40.3%、38.7%。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不仅提高了土壤供氮能力,而且促进了土壤表层总可溶性氮以较稳定的可溶性有机氮形态存在,当施氮量仅为0 kg/hm^2时,土壤表层氮矿化量与无秸秆处理最高氮矿化量无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表层氮矿化量显著高于无秸秆处理(P<0.05)。秸秆中δ15 N含量高,促使土壤表层富集δ15 N,施加秸秆N1、N2处理土壤表层δ15 N含量与无秸秆N2、N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N3处理土壤表层δ15 N含量显著高于无秸秆处理(P<0.05),而且连续2年秸秆还田,导致土壤表层总可溶性氮与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SON)以及δ15 N的相关性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推行秸秆还田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控制灌溉 铵态氮 硝态氮 可溶性有机氮 氮稳定性同位素
下载PDF
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顾希 刘昆 +1 位作者 高捷 刘立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3,共7页
综述了中国水稻生产中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微灌技术、蓄雨型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6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情况,并总结了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3种主要节水... 综述了中国水稻生产中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微灌技术、蓄雨型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6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情况,并总结了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3种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从加强水稻根—土互作机理、新技术应用以及根构型特性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中国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灌溉 产量 控制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 覆盖旱种
原文传递
控制灌溉稻田部分土壤环境因子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士红 彭世彰 徐俊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8,共5页
根据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稻田的土壤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及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稻生长、稻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对控灌稻田土壤温度的影响较淹灌更加明显,控灌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有利... 根据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稻田的土壤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及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稻生长、稻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对控灌稻田土壤温度的影响较淹灌更加明显,控灌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分调控提高了稻田土壤的Eh水平,控灌稻田5 cm和20 cm土层土壤Eh均极显著高于淹灌稻田(p<0.01),1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土壤Eh升高减少了土壤中还原性有毒物质含量,增强了水稻根系活性;水分调控加速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控制灌溉条件下土壤中氮素形态发生变化,铵态氮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氧化还原电位 有机质 铵态氮 控制灌溉
下载PDF
控制灌溉增氧对超级稻生理生化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胡德勇 廖健程 +3 位作者 陈哲 丁鑫 罗东城 游峻松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0-505,516,共7页
为了提升超级稻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采用控制灌溉技术与增氧灌溉技术相结合的灌溉方式进行试验.以超级稻“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设置4组处理:控制灌溉机械增氧(JX)、控制灌溉超微泡增氧(WP)、控制灌溉(CK)、淹水灌溉(YS),探究控制灌... 为了提升超级稻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采用控制灌溉技术与增氧灌溉技术相结合的灌溉方式进行试验.以超级稻“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设置4组处理:控制灌溉机械增氧(JX)、控制灌溉超微泡增氧(WP)、控制灌溉(CK)、淹水灌溉(YS),探究控制灌溉条件下增氧对超级稻返青期后的各生育期生理生化特性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差异并不明显,但乳熟期最大提升了38.2%.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有显著提升,其中在抽穗开花期,早稻分别提升了44.9%,18.5%,25.0%;晚稻分别提升了14.3%,11.5%,22.2%.根系活力,在抽穗开花期,对比YS组最大提升了44.6%,对比CK组最大提升了11.5%.同时,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进行定期监测,得知控制灌溉条件下增氧处理后,其各时期基本均处于氧化态,而淹水灌溉下基本处于还原态.在全生育期耗水量上,控制灌溉条件下3组处理的节水效率显著提高,控制灌溉增氧条件下全生育期最大有效节水达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生理生化特性 控制灌溉 增氧灌溉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节水灌溉稻田水肥调控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庞桂斌 杨士红 徐俊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4-47,51,共5页
水和肥是制约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有利于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减轻农田面源污染。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水稻节水45.9%,减产7.8%... 水和肥是制约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有利于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减轻农田面源污染。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水稻节水45.9%,减产7.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3%~79.8%,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下达到显著差异,氮肥利用率增加5.2%~38.4%。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和控释肥水稻施氮量减少59.8%和55.4%,减产2.4%和13.7%,氮肥利用率增加40.8%~70.8%,叶片水平和群体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8%~22.8%。水肥综合调控表明,控制灌溉和实地氮肥管理可以作为节水、控污、高效的稻田水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制灌溉 实地氮肥管理 控释肥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控水灌溉对口感型番茄产量营养品质及感官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廉晓娟 王艳 +2 位作者 梁新书 邱永峰 王正祥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34,共3页
为了提高番茄品质和口感,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3个口感型番茄品种的产量、营养品质和口感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控水条件下,不同品种响应不同,控水灌溉对"高糖200"产量降低尤为明显,灌水60%W... 为了提高番茄品质和口感,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3个口感型番茄品种的产量、营养品质和口感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控水条件下,不同品种响应不同,控水灌溉对"高糖200"产量降低尤为明显,灌水60%W和40%W时,产量分别降低24.22%、28.07%。控水灌溉对"高糖200"和"Kg1606"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糖酸比、感官评价都有所提高,番茄营养品质和口感改善明显。口感型番茄糖酸比与果实感官评价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综合来看,灌水40%W时,3个品种中"Kg1606"减产15.17%,减产量最少,糖酸比较高,口感评价显著优于其他处理,适合设施节水高品质番茄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水灌溉 水分胁迫 控制灌溉 干旱胁迫 调亏灌溉 亏水灌溉 番茄产量 营养品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