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皇太极的文化贡献:巩固满文化与吸收汉文化
1
作者 曹萌 《焦作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从文化史角度看,皇太极在巩固满文化与吸收汉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文化政策和文化措施上,皇太极首先采取了基于满族文化而致力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在政权建设上,始终致力于缩小满汉文化的差距;在宗教和婚姻制度以及“殉葬”制度上... 从文化史角度看,皇太极在巩固满文化与吸收汉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文化政策和文化措施上,皇太极首先采取了基于满族文化而致力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在政权建设上,始终致力于缩小满汉文化的差距;在宗教和婚姻制度以及“殉葬”制度上也一定程度地采纳了汉文化中的精华。其举措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沿袭明代的科举取士制度,二是尊孔崇儒,三是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所做的文化贡献完成了将满族文化纳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历史任务,并保存了满族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太极 文化贡献 汉文化
下载PDF
金代遗民文人李俊民生平行迹述考 被引量:1
2
作者 于东新 张婧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2-87,共6页
李俊民当生于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十四日。25岁时中进士,走上仕途,先后任下邳守、沁水令、彰国军节度判官等职。一般认为其归隐是因金末时事动荡,其实主要是仕宦十余载,沉沦下僚,李氏遂厌倦而归隐。而后39至59岁,李氏在颠沛流徙... 李俊民当生于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十四日。25岁时中进士,走上仕途,先后任下邳守、沁水令、彰国军节度判官等职。一般认为其归隐是因金末时事动荡,其实主要是仕宦十余载,沉沦下僚,李氏遂厌倦而归隐。而后39至59岁,李氏在颠沛流徙中生活,先后在福昌、伊阳等地避难,甚至一度流徙到南宋之襄阳,其多首写襄阳生活和风物的诗可为明证。元太宗七年(1235),沦为遗民的李氏应泽州守段直之邀,返乡泽州,一直到85岁辞世。晚年的李氏主要生活内容是为金源遗民,存文保道,故面对蒙元朝廷的延请,其态度是可为其筹略谋划,甚至支持重视儒家文化的忽必烈称帝,但他始终坚持隐逸之志,绝不做新朝之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俊民 生平 隐居原因 遗民身份 文化贡献
下载PDF
试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教育模式的转变
3
作者 杨有林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在分析国外成功经验 ,以期获得“后发性利益”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现状 ,着重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教育模式 后发性利益 捐赠文化 精英模式
下载PDF
倡导捐献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4
作者 章延杰 张志刚 《红河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2-54,共3页
捐献文化有利于塑造善良人性,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日益繁荣的捐献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大力倡导捐献文化,有利于塑造善良人性、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倡导捐献文化。
关键词 捐献 捐献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颜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的文史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文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人、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在文化上多有建树。在湖州刺史任上,他广罗文化精英,编著中国古文字形声之义巨著《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重视新建和恢复历史文化遗迹;撰《湖州石柱记》《项王碑阴述》等,厘清史实,提升了湖州... 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人、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在文化上多有建树。在湖州刺史任上,他广罗文化精英,编著中国古文字形声之义巨著《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重视新建和恢复历史文化遗迹;撰《湖州石柱记》《项王碑阴述》等,厘清史实,提升了湖州的文化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湖州刺史 文史贡献
下载PDF
燕赵鸿儒对中国儒学的四大历史贡献
6
作者 梁勇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3-27,121,共6页
燕赵鸿儒是一个伟大的群体,他们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在传承儒学过程中,用睿智的思辨,兼收并蓄,成就了燕赵儒学集大成的基础,对中国儒学传承做出四个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董仲舒对儒学的集成,实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燕赵鸿儒是一个伟大的群体,他们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在传承儒学过程中,用睿智的思辨,兼收并蓄,成就了燕赵儒学集大成的基础,对中国儒学传承做出四个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董仲舒对儒学的集成,实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领域的大一统,董子成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设计师;二是孔颖达主持整理的《五经正义》,对儒学经典的规范为科举考试奠定了儒学基础;三是明代鸿儒孙奇逢、鹿善继、孙承宗把修身齐家治国作为知行理念,成就了鸿儒舍身为国的人文精神,而颜李学派开五四思想之先河,敢于对程朱理学深刻批判;四是清末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理性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鸿儒 豪侠精神 儒学集大成 传统文化的贡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