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mixture ratio on anaerobic co-digestion with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and food waste of China 被引量:38
1
作者 Jia Lin Jiane Zuo +5 位作者 Lili Gan Peng Li Fenglin Liu Kaijun Wang Lei Chen Hainan G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403-1408,共6页
The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s for ty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VW) and food waste (FW) from a northern China city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were 0.30, 0.56 m3 CH4/kgVS (volatile solids) with biodegrad... The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s for ty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VW) and food waste (FW) from a northern China city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were 0.30, 0.56 m3 CH4/kgVS (volatile solids) with biodegradabilities of 59.3% and 83.6%, respectively. Individual anaerobic digestion testes of FVW and FW were conducted at the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of 3 kg VS/(m3-day) using a lab-scale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 at 35°C. FVW could be digested stably with the biogas production rate of 2.17 ma/(m3-day) and methane production yield of 0.42 m3 CH4/kg VS. However,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for FW was failed due to acids accumulation. The effects of FVW: FW ratio on co-digestion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OLR. At FVW and FW mixing ratios of 2:1 and 1:1, the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of the digester were maintained stable, with no accumulation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 and ammonia. Changing the feed to a higher FW content in a ratio of FVW to FW 1:2,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VFAs concentration to 1100-1200 rag/L, and the methanogenesis was slightly inhibited. At the optimum mixture ratio 1:1 for co-digestion of FVW with FW, the methane production yield was 0.49 m3 CH4/kg VS, and the volatile solids and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sCOD)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74.9% and 96.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co-digestion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 cstr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ood waste
原文传递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泉灵 王树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给出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多步预估器结构 ,建立了 CSTR过程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动态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的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算法 .给出了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的具体实施步骤 .计算机仿真表明 ,人工神经元网... 给出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多步预估器结构 ,建立了 CSTR过程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动态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的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算法 .给出了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的具体实施步骤 .计算机仿真表明 ,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的精度已满足预测控制的需要 ,该控制系统比常规 PI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元网络 非线性 预测函数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连续带搅拌反应器
下载PDF
基于AGA的ADRC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丁 刘晓丽 杨延西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09-1911,1916,共4页
提出了自适应遗传算法(AGA)选取与优化自抗扰控制器(ADRC)参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其过多参数难以调节的问题。采用一阶ADRC对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进行控制,并用简化的一阶ADRC控制平面两连杆机械手水平方向的正弦运动,仿真结果验... 提出了自适应遗传算法(AGA)选取与优化自抗扰控制器(ADRC)参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其过多参数难以调节的问题。采用一阶ADRC对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进行控制,并用简化的一阶ADRC控制平面两连杆机械手水平方向的正弦运动,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器 自适应遗传算法 参数优化 连续搅拌反应釜 两连杆机械手
下载PDF
CSTR和MBR反应器的短程硝化快速启动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婷 吴鹏 +3 位作者 沈耀良 闾刚 徐乐中 Samwine Thomas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399-3405,共7页
为实现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采用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和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短程硝化启动性能对比研究,考察两个反应器在启动时间、氮素转化和污泥性能3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进水C/N=1,温度为30℃±1℃,pH为7.5~8.0,DO为0.6~1.... 为实现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采用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和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短程硝化启动性能对比研究,考察两个反应器在启动时间、氮素转化和污泥性能3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进水C/N=1,温度为30℃±1℃,pH为7.5~8.0,DO为0.6~1.0 mg·L^(-1),结合缺氧/好氧比为1∶3(15 min∶45 min)和缩短HRT,CSTR和MBR分别运行56 d和44 d成功启动短程硝化,MBR启动周期较短.运行至第14 d、第28 d和第56 d时,CSTR和MBR亚硝累积率平均为51%、66%、89%和50%、71%、93%,硝酸盐氮生成速率(以NO_3^--N/MLVSS计)依次为7.4、4.0、1.7和7.6、3.5、1.0 mg·(g·h)^(-1),MBR在第28 d和第56 d表现出较高的亚硝累积率和较低的NO_3^--N产率,有利于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整个运行过程中,两个反应器内的亚硝化污泥均呈黄色,SVI在55~110 mL·g^(-1),MLVSS/MLSS稳定在0.6~0.8左右,良好的污泥性能为CSTR和MBR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MBR在短程硝化快速启动中展现出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完全混合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 快速启动 间歇曝气
原文传递
基于ESN网络的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辨识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晓华 李军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8,共6页
针对以往递归神经网络(RNN)训练算法难,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的强非线性等问题,将回声状态网络(echo state network,ESN)方法应用于模型不确定的CSTR系统辨识中.ESN具有较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良好的短期记忆能力,且只需要训练网络输出... 针对以往递归神经网络(RNN)训练算法难,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的强非线性等问题,将回声状态网络(echo state network,ESN)方法应用于模型不确定的CSTR系统辨识中.ESN具有较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良好的短期记忆能力,且只需要训练网络输出权值,简化了网络训练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带动量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BP-MLP(back propagation multilayer perceptron)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糊神经网络(FNN)、GAP-RBF神经网络、MGAP-RBF神经网络相比,ESN能给出相当好的性能,表现出较高的辨识精度,ESN比带动量的BP、BP-MLP、LS-SVM神经网络的逼近精度提高了4个数量级,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 神经网络 回声状态网络 系统辨识
原文传递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预测函数控制及其在CSTR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智焕 王树青 荣冈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58-160,共3页
针对典型化工非线性对象连续搅拌槽反应器 (CSTR) ,研究了基于反馈线性化的预测函数控制方法 .首先将非线性过程精确反馈线性化 ,然后在此基础上 ,设计相应的预测函数控制器 。
关键词 反馈线性化 预测函数控制 连续搅拌槽反应器
下载PDF
一类典型工业过程的 RBF 神经网络控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旭东 邵惠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2-126,共5页
根据一类典型工业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控制方案.该方法基于RBF(RadialBasisFunction)神经网络辨识过程模型,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设计内模控制.利用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进行仿真设计,... 根据一类典型工业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控制方案.该方法基于RBF(RadialBasisFunction)神经网络辨识过程模型,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设计内模控制.利用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进行仿真设计,结果表明方案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连续搅拌反应釜 辨识 内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PSO优化RBF神经网络的反应釜故障诊断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波 潘海鹏 邓志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204-2207,共4页
针对单一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在反应釜故障诊断中泛化能力不足的缺点,设计了基于粒子群(PSO)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利用PSO算法操作简单、容易实现等特点及其智能背景,对RBF神经网络的参数、连接权重进行优化,并用经PSO算法优化的... 针对单一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在反应釜故障诊断中泛化能力不足的缺点,设计了基于粒子群(PSO)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利用PSO算法操作简单、容易实现等特点及其智能背景,对RBF神经网络的参数、连接权重进行优化,并用经PSO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对反应釜故障进行仿真诊断。仿真诊断结果表明,PSO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较RBF诊断模型精度高、收敛快,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故障诊断 连续搅拌反应釜
下载PDF
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的神经网络动态建模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永骥 徐桂英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5-377,384,共4页
基于广义性能指标 ,提出一种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广义递推预报误差学习算法 (GRPE) ,该算法具有二阶收敛阶次。同时讨论了学习速率的选择问题。利用所提出方法对 CSTR动态建模结果表明 ,基于 GRPE训练的 DRNN比基于 BP训练的 ML P模型... 基于广义性能指标 ,提出一种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广义递推预报误差学习算法 (GRPE) ,该算法具有二阶收敛阶次。同时讨论了学习速率的选择问题。利用所提出方法对 CSTR动态建模结果表明 ,基于 GRPE训练的 DRNN比基于 BP训练的 ML P模型精度高 ,收敛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敛性 连续反应搅拌釜 神经网络 动态建模
下载PDF
基于西门子PCS7的搅拌反应釜连续反应控制系统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立新 万小华 顾幸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6-501,共6页
针对搅拌反应釜连续反应过程,采用多功能过程和实验系统(MPCE)中的连续搅拌反应过程(CSTR)进行控制系统设计。进料流量采用比值控制,液位采用串级控制,升温过程采用预测模糊控制,恒温阶段采用模糊免疫PID控制,并设计了压力安全联锁控制... 针对搅拌反应釜连续反应过程,采用多功能过程和实验系统(MPCE)中的连续搅拌反应过程(CSTR)进行控制系统设计。进料流量采用比值控制,液位采用串级控制,升温过程采用预测模糊控制,恒温阶段采用模糊免疫PID控制,并设计了压力安全联锁控制系统。基于西门子PCS7产品进行工程实现,运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中各种控制策略操作简单,控制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 预测模糊控制 模糊免疫PID控制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组合工艺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星 李平 吴锦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76-2380,共5页
采用'混凝-电解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探索了工艺的组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PAC为混凝剂时,在p... 采用'混凝-电解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探索了工艺的组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PAC为混凝剂时,在pH和药剂(有效成分)投加量分别为6.0和600 mg/L条件下,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50%,有效降低了难溶惰性COD含量,缩短了后续电化学处置时间。混凝工艺后,采用电化学工艺处理,在最优工艺条件下:pH为6.0、电流I为1.2 A(电流密度为18.18 mA/cm2)、Cl-投加量为1 000 mg/L、极板距离为2 cm,电解30 min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36%,同时,难降解有毒物含量明显降低,渗滤液可生化性TbOD/COD由10%提升至最大值64%。最后采用CSTR处理渗滤液电解出水,系统出水COD、氨氮和色度分别为100~150 mg/L、7~13 mg/L和25倍,为反渗透(RO)工序提供了良好的水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混凝 电解氧化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 深度处理
原文传递
沼液全量连续回流对稻秸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应鹏 陈广银 +3 位作者 黑昆仑 杨一帆 许彩云 常志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5-851,共7页
秸秆厌氧发酵沼气工程中合理的沼液回流可减少沼液排放量,降低后续沼液处置利用成本。以稻秸为底物,采用完全混合搅拌反应器(CSTR)半连续发酵方式,研究沼液全量连续回流对稻秸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明确沼液全量回流对秸秆厌氧发酵... 秸秆厌氧发酵沼气工程中合理的沼液回流可减少沼液排放量,降低后续沼液处置利用成本。以稻秸为底物,采用完全混合搅拌反应器(CSTR)半连续发酵方式,研究沼液全量连续回流对稻秸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明确沼液全量回流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机制、改进沼液全量回流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100%沼液回流条件下连续回流50 d时系统运行稳定,总固体(TS)产气率、挥发性固体(VS)产气率及容积产气率分别稳定在245 m L·g-1、300 m L·g-1及0.74 L·L-1·d-1。但随着运行时间延长,回流天数达85 d时,虽然发酵液pH值和沼气中φ(CH4)无明显变化,但系统产气效率明显受到抑制。产气受抑制阶段与产气稳定阶段相比,TS产气率、VS产气率及容积产气率分别下降到186 m L·g-1、226 m L·g-1及0.56 L·L-1·d-1,下降幅度达24%。进一步分析表明,沼液中ρ(NH4+-N)下降到185 mg·L-1,下降幅度为71%;主要金属离子总质量浓度增加到4.13 g·L-1,增加幅度为342%。初步判断沼液全量连续回用会因氮含量严重下降和盐分积累致系统产气量下降,但真实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回流 厌氧发酵 水稻秸秆 沼气 完全混合搅拌反应器(cstr)
下载PDF
函数连接神经网络在CSTR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昆 叶许红 颜钢锋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04-505,513,共3页
采用一种函数连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CSTR系统仿真,和具有MLP结构和BP算法的前馈神经网络相比,具有隐层数目少,学习算法简单快速的优点,在一个非线性CSTR系统模型仿真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关键词 函数连接 神经网络 cstr 系统仿真 反向传播算法 连续搅拌反应釜 化学反应器
下载PDF
有色噪声条件下的子空间辨识改进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小锁 陈学昌 曹保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4-237,共4页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噪声往往为有色噪声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子空间辨识方法。传统的子空间辨识方法在系统存在有色噪声时辨识效果不佳,改进方法则采用变换系统模型形式来克服有色噪声对系统的影响,在辨识时直接利用变换系统模型后的...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噪声往往为有色噪声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子空间辨识方法。传统的子空间辨识方法在系统存在有色噪声时辨识效果不佳,改进方法则采用变换系统模型形式来克服有色噪声对系统的影响,在辨识时直接利用变换系统模型后的数据得到系统较为准确的状态空间模型,实践证明,状态空间模型更适用于工业过程。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是一类典型的工业生产系统,将子空间辨识方法应用于CSTR过程的仿真实验,通过比较改进前和改进后的系统预测误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噪声 子空间辨识 状态空间模型 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
下载PDF
中药渣不同有机负荷厌氧发酵工艺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习彦花 张丽萍 +4 位作者 崔冠慧 张根伟 李小鹏 HE Qiang 程辉彩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33-2438,共6页
以人参、赤芍和桂皮等混合中药渣为发酵原料,采用全混式厌氧反应器,在中温(35±1)℃,通过半连续厌氧发酵工艺,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不同有机负荷,沼气日产气量、甲烷含量、p H值、挥发性有机酸(VFA)和总无机碳(TIC)等参数变化相互关系... 以人参、赤芍和桂皮等混合中药渣为发酵原料,采用全混式厌氧反应器,在中温(35±1)℃,通过半连续厌氧发酵工艺,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不同有机负荷,沼气日产气量、甲烷含量、p H值、挥发性有机酸(VFA)和总无机碳(TIC)等参数变化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厌氧消化过程呈现5个阶段,即发酵启动期、增长期、稳定期、超负荷期和恢复期;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可承受的中药渣最大有机负荷为8.0 g TS·(L·d)^(-1),系统p H值稳定在7.0左右,沼气日产气量8.38 L,容积产气率为1.68 L·(d·L)^(-1),原料产沼气能力262 m L·(TS g·d)^(-1),VS去除率为20.69%。有机负荷为10.0 g TS·(L·d)^(-1)时超负荷运行,沼气产量急剧下降,系统运行稳定性被破坏。因此,在中药渣厌氧消化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有机负荷在最佳数值,实时监测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各参数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保证工程的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半连续厌氧发酵 全混式反应器 工艺参数 有机负荷率
原文传递
长期储存亚硝化絮状污泥活性的恢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田 魏凡凯 +3 位作者 汪裕昌 沈耀良 吴鹏 宋吟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10-4316,共7页
为探究长期储存亚硝化絮状污泥的脱氮性能,采用CSTR反应器,接种4℃下储存了10个月的亚硝化絮状污泥,考察其活性恢复性能,并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制DO为0.4~0.8mg·L^(-1)、pH... 为探究长期储存亚硝化絮状污泥的脱氮性能,采用CSTR反应器,接种4℃下储存了10个月的亚硝化絮状污泥,考察其活性恢复性能,并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制DO为0.4~0.8mg·L^(-1)、pH值8左右、温度为(30±1)℃等条件,长期储存亚硝化絮状污泥的活性可以在15 d内迅速恢复,氨氮去除率和亚硝积累率均达到90%以上;此外,污泥颜色由接种初期的灰黑色迅速恢复至棕黄色,SVI值显著降低,MLVSS/MLSS升高,EPS含量明显增加.随着亚硝化性能的恢复,厌氧、发酵微生物被洗脱,Nitrosomonas等氨氧化细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同时,Nitrospria等硝化菌的生长得到了有效抑制.经历长期储存的亚硝化絮状污泥可作为实现短程硝化快速启动的接种污泥,更有利于短程硝化工艺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絮状污泥 活性恢复 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 微生物菌群结构
原文传递
常温CSTR半亚硝化启动与稳定运行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迪 李冬 +4 位作者 仲航 蔡言安 王斌 曾辉平 张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5-9,共5页
分别采用人工配水及生活污水经A/O工艺处理后的二级出水,研究了常温CSTR半亚硝化反应器的启动及稳定运行,分析了连续流、低氨氮浓度启动失败的原因。通过提高进水氨氮浓度并转变为SBR方式运行,曝气时间为8h,控制DO在O.2~0.3mg/... 分别采用人工配水及生活污水经A/O工艺处理后的二级出水,研究了常温CSTR半亚硝化反应器的启动及稳定运行,分析了连续流、低氨氮浓度启动失败的原因。通过提高进水氨氮浓度并转变为SBR方式运行,曝气时间为8h,控制DO在O.2~0.3mg/L,仅经过17d(34个周期)亚硝化率即达到90%以上,成功启动了亚硝化反应器。在常温、连续流条件下运行,通过HRT与DO的联合控制,可为厌氧氨氧化反应提供适宜比例的进水,亚硝态氮/氨氮平均值为1.18。FA是亚硝化启动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启动成功后维系亚硝化稳定的必要条件。在试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运行阶段,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系统中微生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运行时间的延长,污泥形态逐渐向短杆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流搅拌反应器 亚硝化 生活污水 常温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连续搅拌反应釜的自适应模糊辨识与预测控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娣 高钰凯 佃松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268-8275,共8页
化工领域为保证生产安全,对温度、压强、浓度等工艺指标有严格的要求。连续搅拌反应釜属于典型的化工设备,存在较强的非线性和时滞性,传统的建模与控制方法无法满足其精度要求。针对连续搅拌反应釜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模糊辨识与预测控... 化工领域为保证生产安全,对温度、压强、浓度等工艺指标有严格的要求。连续搅拌反应釜属于典型的化工设备,存在较强的非线性和时滞性,传统的建模与控制方法无法满足其精度要求。针对连续搅拌反应釜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模糊辨识与预测控制的方法。首先根据模糊划分C均值聚类算法得到模糊隶属度和初始聚类中心,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层遗传算法进一步优化连续搅拌反应釜T-S模糊模型的参数。其次,采用自适应机制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T-S模糊模型的后件参数。最后,基于得到的T-S模糊模型,对连续搅拌反应釜进行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 模糊辨识 T-S模糊模型 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
下载PDF
缺氧/好氧和协同控制DO/HRT工艺对亚硝化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杰 张艳辉 +3 位作者 李冬 梁瑜海 关宏伟 赵世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6,共6页
为比较协同控制DO/HRT和缺氧/好氧两种运行方式对亚硝化的影响,在常温(18~22℃)下,采用两组2级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1#采取协同控制DO/HRT的启动和运行方式,2#采取缺氧/好氧的方式,分别比较两种方式在亚硝化的启动时间、稳定运行... 为比较协同控制DO/HRT和缺氧/好氧两种运行方式对亚硝化的影响,在常温(18~22℃)下,采用两组2级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1#采取协同控制DO/HRT的启动和运行方式,2#采取缺氧/好氧的方式,分别比较两种方式在亚硝化的启动时间、稳定运行效果、曝气能耗、对进水NH4^+-N质量浓度下降的适应性以及污泥沉降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2#分别用了26和41 d实现了亚硝化;在以原水经AO除磷出水为进水时(NH4^+-N质量浓度35~43 mg/L),两种运行方式亚硝化效果均较好,但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节省了约20%的曝气能耗.当进水NH4+-N质量浓度由43 mg/L下降到27 mg/L时,1#亚硝化失稳,最终亚硝化率下降到67.39%,而2#亚硝化较稳定,亚硝化率保持在88%以上;1#和2#在整个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利用协同控制DO/HRT的方式启动亚硝化,随后转变为缺氧/好氧运行,有助于亚硝化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并能节省曝气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亚硝化 连续搅拌反应器 缺氧/好氧 水力停留时间 溶解氧
下载PDF
基于T-S模糊模型的CSTR系统广义预测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娣 佃松宜 高钰凯 《自动化与仪表》 2019年第11期77-82,共6页
模糊预测控制将模糊与预测2种思想相结合,已经成功应用于工控领域。连续搅拌反应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典型的非线性系统,传统控制方法难以满足其控制精度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模糊广义预测控制方法。采用改进的模糊划分聚类算法对T-S模糊模... 模糊预测控制将模糊与预测2种思想相结合,已经成功应用于工控领域。连续搅拌反应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典型的非线性系统,传统控制方法难以满足其控制精度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模糊广义预测控制方法。采用改进的模糊划分聚类算法对T-S模糊模型的前件参数进行辨识,仿真证明该算法的辨识效果优于原始模糊聚类算法;结合带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模糊模型的后件参数进行辨识。采用广义预测控制算法与PID算法分别对连续搅拌反应釜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预测控制 连续搅拌反应釜 非线性 T-S模糊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