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静 程吉 +1 位作者 陶峰 陈红波 《中国医药》 2020年第3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202例自然临产孕妇的临床资料。首先按分娩次数分为初产妇(105例)和经产妇(97例);再按是否行分娩镇痛,分...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202例自然临产孕妇的临床资料。首先按分娩次数分为初产妇(105例)和经产妇(97例);再按是否行分娩镇痛,分别分为镇痛组和非镇痛组,对各组的分娩和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初产妇镇痛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长于非镇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产妇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长于非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二产程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镇痛组催产素使用比例高于非镇痛组,剖宫产比例低于非镇痛组[29.8%(17/57)比12.5%(6/48)、3.5%(2/57)比18.6%(9/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镇痛组与非镇痛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胎儿窘迫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初产妇,分娩镇痛是剖宫产的一个保护性因素(比值比=0.17,95%置信区间:0.03~0.81,P=0.01)。结论分娩镇痛对母婴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连续硬膜外阻滞 产程 剖宫产 阴道助产 新生儿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导乐仪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云祥 邢海林 +2 位作者 项东 杨敏 谢国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导乐仪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初产妇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导乐分娩组各60例,观察两组孕妇镇痛分娩效果、麻醉药用量、自控镇痛次数、产程时间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导乐仪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初产妇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导乐分娩组各60例,观察两组孕妇镇痛分娩效果、麻醉药用量、自控镇痛次数、产程时间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导乐分娩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麻醉药用量及自控镇痛次数减少,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明显缩短。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导乐仪分娩效果显著,尤其对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全的产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续硬膜外麻醉 导乐仪 导乐分娩 麻醉阻滞不全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 被引量:18
3
作者 武丽红 陈文宇 倪华栋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初产妇自愿选择无痛分娩,作为观察组,其余32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初产妇自愿选择无痛分娩,作为观察组,其余32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为(180.5±61.7)min,短于对照组的(198.7±82.4)min(P〈0.05),但两组第二、第三产程差异不大(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90.1±21.1)mL,少于对照组的(200.4±22.1)mL(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中,可缓解分娩疼痛,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对母婴无严重影响,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无痛分娩的首选用药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 连续硬膜外阻滞 分娩 镇痛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输注消炎镇痛液治疗不同病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玄英 倪家骧 +6 位作者 孙海燕 何明伟 武百山 杨立强 岳剑宁 郭玉娜 刘京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5-610,共6页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输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不同病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胸腹部PHN患者70例,皮损位于T3-T11脊神经支配区。按照入院时疼痛持续的时间分为5组:Ⅰ组(n=13),疼痛持续1—2个月;Ⅱ组(n=15),...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输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不同病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胸腹部PHN患者70例,皮损位于T3-T11脊神经支配区。按照入院时疼痛持续的时间分为5组:Ⅰ组(n=13),疼痛持续1—2个月;Ⅱ组(n=15),疼痛持续2—3个月;Ⅲ组(n=16),疼痛持续3—6个月;Ⅳ组(n=12),疼痛持续6—12个月;Ⅴ组(n=14),疼痛持续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在CT引导下置入硬膜外导管,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输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连续输注18—20d,如果患者自控镇痛次数超过10次/d,则加用曲马多进行治疗。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定疼痛强度。结果:硬膜外阻滞期间所有患者均达到满意镇痛,但Ⅲ组、Ⅳ组、Ⅴ组的镇痛泵使用数量和曲马多用量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出院后7d,总有效率1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Ⅰ组和Ⅱ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Ⅴ组(P<0.05)。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Ⅰ组和Ⅱ组的有效率仍明显高于Ⅲ组、Ⅳ组和Ⅴ组(P<0.05);出院后3个月,Ⅲ组、Ⅳ组和Ⅴ组患者的NRS亦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出院后6个月,Ⅰ组患者的NRS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除Ⅰ组外,其余各组均有高于20%的患者治疗无效。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R2=0.945)。结论:连续硬膜外输注利多卡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病程<3个月的PHN患者的疗效优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数字模拟评分 生存质量 利多卡因 甲基强的松龙 曲马多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嘉航 陈丹丹 +1 位作者 周华成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204,208,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B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B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比较治疗后八周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开始下降,此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A组相比,除第8周外,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B组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效快,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 普瑞巴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再孕经阴道试产分娩镇痛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一男 徐铭军 陈永杰 《中国医药》 2020年第3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究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SA)在剖宫产再孕经阴道试产(TOLAC)分娩镇痛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TOLAC产妇1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A组与连续硬膜外阻滞(CEA)组,每组9... 目的探究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SA)在剖宫产再孕经阴道试产(TOLAC)分娩镇痛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TOLAC产妇1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A组与连续硬膜外阻滞(CEA)组,每组98例。对比2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产后满意度。结果与CEA组相比,CSA组中顺产率较高[81.6%(80/98)比61.2%(60/98)],产钳使用率及剖宫产率较低[11.2%(11/98)比22.4%(22/98)、7.1%(7/98)比16.3%(16/98)],第一产程时间较短[(419±14)min比(986±17)min],缩宫素使用率较低[30.6%(30/98)比53.1%(52/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A组镇痛后5及10 min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CEA组[(2.7±0.7)分比(7.7±2.0)分、(2.3±0.4)分比(5.7±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瘙痒(轻度)、硬脊膜穿刺后头痛、产时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A组有6例中转剖宫产,CEA组出现11例中转剖宫产。CSA组产后满意度高于CEA组[91.8%(90/98)比87.8%(8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5,P<0.05)。结论CSA相比于CEA应用于TOLAC分娩镇痛中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 阴道试产 剖宫产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晓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比较全子宫切除术中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4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 目的比较全子宫切除术中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4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剂量均显著低于B组(P <0. 05); A组患者肌松满意率、麻醉优良率均显著高于B组(P <0. 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相比,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取得更为满意的神经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子宫切除术 腰硬联合麻醉 持续硬膜外麻醉 神经阻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不同年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袁跃跃 李智铭 +1 位作者 李秉煦 徐云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8-660,共3页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和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对不同年龄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病程≤3个月的胸腹部PHN患者60例,皮损位于T3~T11脊神经支配区,按年龄将患者分为A组(30例,年龄...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和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对不同年龄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病程≤3个月的胸腹部PHN患者60例,皮损位于T3~T11脊神经支配区,按年龄将患者分为A组(30例,年龄≤70岁)和B组(30例,年龄〉70岁)。均根据疼痛的相应脊神经支配节段,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连接镇痛泵榆注各1mL盐酸利多卡因和复方倍他米松,连续输注16~21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和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断疼痛强度,EQ-5D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测评生存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周、2周、4周、8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EQ-5D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后2周、4周、8周和3个月时,A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的患者(P〈0.05),即A组疼痛缓解率(90%)明显优于B组的疼痛缓解率(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和3个月,B组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A组生存质量评分(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年龄≤70岁的PHN患者的疗效优于年龄〉70岁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视觉模拟评分 生存质量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连续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强 高晓猛 +1 位作者 吴婧 党彩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20-622,共3页
目的比较连续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注射与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注射在治疗老年人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随机分成2组,连续椎旁组(P+O3组)和连续硬膜外组(E+O3组),每组40例,分别行连续椎... 目的比较连续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注射与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注射在治疗老年人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随机分成2组,连续椎旁组(P+O3组)和连续硬膜外组(E+O3组),每组40例,分别行连续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注射及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并记录NRS评分的变化、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O3组与E+O3组在治疗效果、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E+O3组。结论在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方面连续椎旁阻滞联合臭氧注射与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注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前者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椎旁阻滞 连续硬膜外阻滞 臭氧注射 带状疱疹神经痛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辉 吕宝胜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9期1746-1750,共5页
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FNF)的常用方式,虽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且老年FNF患者因多方面原因术后疼痛可能更为剧烈。镇痛是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减轻疼痛的关键,也是术后康复的重要方面。目前,老年FNF... 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FNF)的常用方式,虽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且老年FNF患者因多方面原因术后疼痛可能更为剧烈。镇痛是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减轻疼痛的关键,也是术后康复的重要方面。目前,老年FNF术后镇痛方式包括药物镇痛方式,如连续硬膜外阻滞、周围神经阻滞,也包括非药物镇痛方式,如按摩、抚触。常规药物镇痛方式相关研究较多,且各具优缺点,而非药物镇痛方式的相关研究较少,多模式镇痛可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应继续深入研究,以发现更加适合老年FNF术后镇痛的方法,改善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 镇痛 连续硬膜外阻滞 周围神经阻滞 局部浸润
下载PDF
不同椎管内镇痛方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苟子瀚 陈少强 廖宇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或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44例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产妇,根据椎管内阻滞方法的不同分为硬膜外阻滞组(n=131)和腰硬联合阻滞组(n=113)。比较两组产程情况、产后出血量...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或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44例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产妇,根据椎管内阻滞方法的不同分为硬膜外阻滞组(n=131)和腰硬联合阻滞组(n=113)。比较两组产程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镇痛效果。结果:与硬膜外阻滞组相比,腰硬联合阻滞组各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较短(P<0.05);给药后5、10、15 min产妇VAS评分较低(P<0.05)。两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麻醉药物药量,给药后30、60 min产妇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在不增加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不影响母婴健康的基础上,产程更快,镇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阻滞 腰硬联合阻滞 镇痛分娩
下载PDF
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子宫收缩和产程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煜鑫 黄玲 徐光莲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期53-53,55,共2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子宫收缩以及产程特点。方法:2012年4-7月收治自然分娩产妇5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1例,对照组269例。在观察组中,对产妇实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原则,对照组... 目的:探讨并研究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子宫收缩以及产程特点。方法:2012年4-7月收治自然分娩产妇5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1例,对照组269例。在观察组中,对产妇实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原则,对照组则不在分娩过程采取分娩镇痛的方法。观察产妇分娩的3个产程期间子宫收缩情况和产程特点。结果:观察组产妇在采用分娩镇痛前后的3个产程时间段内子宫收缩的各项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产妇在第1产程时间段的活跃期长于观察组,观察组使用产钳来助产的例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确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能有效达到分娩镇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硬膜外阻滞 分娩 子宫收缩 镇痛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内皮素-1与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秀娟 杨恩亮 +4 位作者 任熙 闫利荣 武莉芳 陈云飞 苏心镜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3465-3467,共3页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诊断标准,且确定施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诊断标准,且确定施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行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对照组仅行对症治疗。2组患者均在同时段内检测ET-1与NO的浓度。结果观察组阻滞后血浆ET-1浓度与对照组第2次血浆ET-1浓度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外阻滞后血浆NO浓度与对照组患者第2次NO浓度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后可使HDCP患者血浆ET-1浓度明显降低,血浆NO浓度显著增高,其结果为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辅助治疗HDCP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罗哌卡因 连续硬膜外阻滞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高龄高危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3
14
作者 皮小波 张洲 江春秀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28-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上腹部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加大对照方法,选择80例76岁以上择期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15例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25例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40例为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上腹部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加大对照方法,选择80例76岁以上择期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15例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25例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40例为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组。术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吸呼、镇静镇痛、肌松、苏醒等情况,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C组苏醒及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程度明显>B、C组,且出现明显的牵拉不适、肌紧、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价C组明显优于A、B组。结论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能够弥补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单一方法的不足,避免呼吸抑制、牵拉不适、肌肉紧张和麻醉用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安全范围,适用于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高危患者 上腹部手术 连续硬膜外阻滞 复合麻醉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与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瘢痕子宫分娩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志刚 王洁茹 肖银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5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与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瘢痕子宫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阳江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瘢痕子宫分娩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30例,A组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 目的 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与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瘢痕子宫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阳江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瘢痕子宫分娩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30例,A组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进行镇痛,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观察两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分娩镇痛到胎儿娩出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前,镇痛后5 min、15 min、30 min、2 h,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分娩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前、镇痛后5 min、15 min、30 min、2 h、会阴缝合时两组FP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行分娩镇痛到胎儿娩出时间,A组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A组顺产率低于B组,中转剖宫产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在瘢痕子宫分娩镇痛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比较,可缩短分娩镇痛到胎儿娩出时间,增加顺产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连续硬膜外阻滞 瘢痕子宫 分娩镇痛 顺产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源 李东白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短期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PHN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5例。D... 目的探究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短期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PHN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5例。D组患者直接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其他患者按照不同分组分别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皮内注射或二者联合治疗。对比4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得分评估(SF-36)、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组在术后1天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低于A组和D组,棉签诱导VAS评分低于其他3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2周静息、运动及棉签诱导VAS评分低于B组和D组(P<0.05)。4组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A组100%、B组87%、C组100%、D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33%、B组20%、C组13%、D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0,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 连续硬膜外阻滞 皮内注射
下载PDF
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联合连续性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文军 王哲银 +1 位作者 梁庆华 叶关权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对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与连续性硬膜外阻滞联合使用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疾病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接收的4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与... 目的:对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与连续性硬膜外阻滞联合使用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疾病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接收的4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连续性硬膜阻滞与加巴喷丁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联合组患者予以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治疗,且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治疗1周、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治疗1周、1个月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76.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予以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与连续性硬膜阻滞联合治疗,疗效确切,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脊神经背根带脉冲射频 连续性硬膜阻滞
原文传递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观察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吉桠楠 李文斌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371-372,共2页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其优缺点。方法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阻滞组(c组,60例)与气管插管全麻组(G组,60例),观察患者术中心率、血压、SP02、...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其优缺点。方法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阻滞组(c组,60例)与气管插管全麻组(G组,60例),观察患者术中心率、血压、SP02、Pnc02变化,并记录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即褒4、气腹时、气腹后5min、放气及术毕时,心率、血压、SP02、PETCO2变化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气腹时阃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苏醒时间比较,G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硬膜外阻滞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均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但在强化麻醉管理、充分吸氧的前提下,持续硬膜外阻滞应用于ASAⅠ-Ⅱ级级患者施行妇科腹腔镜短小手术是安全、可行、经济、实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阻滞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妇科腹腔手术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阻滞与术后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应激激素变化的影响
19
作者 张迎宪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连续硬膜外腔阻滞与术后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应激激素的变化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膜外腔阻滞组(EA)和全身麻醉组(GA),每组各15例,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2h、术毕、术后1d及术... 目的观察比较连续硬膜外腔阻滞与术后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应激激素的变化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膜外腔阻滞组(EA)和全身麻醉组(GA),每组各15例,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2h、术毕、术后1d及术后3d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的水平。结果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皮质醇EA组术中、术后无显著改变,但GA组术毕和术后1d显著升高(P〈0.05),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血浆肾上腺素术中、术后均无显著变化。两组血清ACTH术中、术后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及术后镇痛可以减轻上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自控镇痛 上腹部手术 应激 影响
原文传递
腰段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IL-10、TNF-α的影响
20
作者 董有静 白玉 崔健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参照OLSON等介绍的方法复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A组)孕鼠从妊娠14 d起每日皮下注射0.5 ml生理盐水;实验组(B组)孕鼠从妊... 目的:探讨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参照OLSON等介绍的方法复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A组)孕鼠从妊娠14 d起每日皮下注射0.5 ml生理盐水;实验组(B组)孕鼠从妊娠14 d起每日皮下注射L-NAME 50 mg;假手术组(C组)孕鼠从妊娠14 d起行硬膜外腔置管术,但不给药;治疗组(D组)孕鼠从妊娠14 d起行硬膜外腔置管术,每日注入0.125%Bupivacaine 25 lμ。双抗体夹心法观察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胎盘、子宫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IL-10含量,B、C组较A、D组明显降低(P<0.05),A与D组、B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NF-α含量,B、C组较A、D组明显增高(P<0.05),A与D组、B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段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TNF-α的含量,增加IL-10的含量,可能是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连续硬膜外阻滞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