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成因初探 被引量:72
1
作者 池英柳 张万选 +1 位作者 张厚福 孙红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26,共8页
层序成因初步分析表明,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形成机制不是海(湖)平面变化,而是幕式构造沉降作用。二级构造旋回控制层序的发育,三级、四级旋回分别是准层序组;大多数准层序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构造沉降新增沉积空间与同期供给或充... 层序成因初步分析表明,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形成机制不是海(湖)平面变化,而是幕式构造沉降作用。二级构造旋回控制层序的发育,三级、四级旋回分别是准层序组;大多数准层序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构造沉降新增沉积空间与同期供给或充填盆地的沉积物体积之间的对比关系,决定了准层序、准层序组和体系域的类型和特征。作为划分陆相断陷盆地各级层序的主要界面,如不整合面、沉积间断面等,其形成与构造作用有关。层序成因分析同时还揭示陆相断陷盆地的湖平面变化与海平面变化不同步及没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断陷盆地 层序 成因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8
2
作者 徐长贵 杜晓峰 +1 位作者 徐伟 赵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年来,"源-汇"研究已逐渐成为沉积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源-汇"系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总结了沉积体系"源-汇"研究思路与多方法综合分析技术,并指出了"源-汇"系统... 近年来,"源-汇"研究已逐渐成为沉积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源-汇"系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总结了沉积体系"源-汇"研究思路与多方法综合分析技术,并指出了"源-汇"系统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大陆边缘盆地沉积体系的"源-汇"研究集中于沉积事件的触发机制和沉积物的搬运过程,复杂陆相断陷盆地在储层预测方面创新形成了"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及相应的控砂模式。"源-汇"研究将多方法物源示踪分析应用于古源区恢复与古水系重建中。针对陆相断陷盆地局部物源背景下的"源-汇"系统,潜在剥蚀区的层序地层学精细研究恢复了隐伏物源区地质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源-汇"系统要素的定量化表征与储层的定量预测正在逐步探索之中,建立从源到汇的定量响应关系是最终目的,而在"源-汇"系统定量化约束下的沉积过程模拟,为少井条件下储层预测提供了有力支持。重视物源体系研究、定量化储层预测、多学科、多方法融合、过程化与机制化研究,形成工业化应用标准是未来沉积体系"源-汇"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 物源示踪 时空耦合控砂原理 局部物源 定量化 沉积模拟 大陆边缘盆地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多元控油—主元成藏”特征 被引量:75
3
作者 刘震 赵阳 +5 位作者 杜金虎 肖伟 金博 许晓明 梁全胜 郝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2-635,共24页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多项宏观地质因素和微观地质因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并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它必然首先要受盆地中宏观石油地质条件的影...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多项宏观地质因素和微观地质因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并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它必然首先要受盆地中宏观石油地质条件的影响,如:1)构造带类型的影响,2)沉积体系域类型的控制,3)储集相类型的控制,4)烃源岩的控制以及5)盆地温—压系统的控制等。根据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岩性圈闭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大主控因素制约:1)油气运移通道因素,2)流体动力因素,3)储层临界物性因素,和4)砂体封闭因素。本文力图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规律来概括这一特征,以期在石油地质理论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多元控油-主元成藏” 形成与分布特征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大陆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东坡 刘立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4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以松辽裂谷盆地为例,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泊盆地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适用于内陆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的术语和模式。根据大陆裂谷盆地的演化阶段特征,划分为同裂谷沉降超层序和后裂谷沉降超层序,指出两个超层序在形成机制... 本文以松辽裂谷盆地为例,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泊盆地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适用于内陆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的术语和模式。根据大陆裂谷盆地的演化阶段特征,划分为同裂谷沉降超层序和后裂谷沉降超层序,指出两个超层序在形成机制和组份上的差异,并相应建立了两类层序地展模式;根据古湖泊发展过程中出现枯水湖—丰水期—枯水期的周期性演化特点,划分为湖进体系域、湖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层序 体系域 层序地展模式 大陆裂谷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的构成样式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华 廖远涛 +4 位作者 陆永潮 任建业 王家豪 严德天 刘彦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7-285,共9页
选取我国东部跨不同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地理单元的多个陆相断陷盆地,如济阳凹陷、南阳和泌阳凹陷、南堡凹陷、歧口凹陷、江汉盆地、东濮凹陷、百色盆地和苏北盆地等,以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的精细划分为基础,对古近系-新近系的构造地层格... 选取我国东部跨不同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地理单元的多个陆相断陷盆地,如济阳凹陷、南阳和泌阳凹陷、南堡凹陷、歧口凹陷、江汉盆地、东濮凹陷、百色盆地和苏北盆地等,以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的精细划分为基础,对古近系-新近系的构造地层格架和层序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犁式断坳型和陡倾式断坳型2种类型层序地层格架和断坡带型、弯折带型、枢纽带型(或斜坡型)3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不同级次的构造控制着层序的发育和层序样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储集体展布和烃源岩潜力具有重要预测功能的层序地层模式,从而为我国东部具有地域及地质特色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内隐蔽油气藏的寻找和评价提供了一套新的思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成样式 陆相断陷盆地 新生代 中国东部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低渗透碎屑岩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42
6
作者 操应长 杨田 +5 位作者 宋明水 王艳忠 马奔奔 王健 远光辉 葸克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7-743,共17页
针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测试等技术方法,以盆地结构为约束条件,对东营凹陷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断陷湖盆不同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 针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测试等技术方法,以盆地结构为约束条件,对东营凹陷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断陷湖盆不同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成岩作用、油气成藏及成岩演化等特征差异显著。(2)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控制作用,溶蚀作用和油气充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物性、延缓低渗发生时间,并在其综合控制下发育5种低渗成因储层类型。(3)储层与烃源岩侧接的陡坡带砂砾岩以压实作用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储层被烃源岩包裹的洼陷带浊积岩以溶蚀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储层与烃源岩远离的缓坡带滩坝砂以胶结作用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4)沉积作用控制下的差异抗压实作用形成砂砾岩与滩坝砂储层整体低渗背景下的中—高孔隙度、中—高渗透率相对优质储层;成岩作用控制下的长石溶蚀增孔及储层润湿性改变,促进油气充注进而抑制碳酸盐胶结作用,形成浊积岩与滩坝砂储层整体低渗背景下的低渗、中—高孔隙度相对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相对优质储层 成因 成岩作用 古近系 东营凹陷 断陷湖盆
原文传递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陆相热水沉积方沸石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红 柳益群 +7 位作者 梁浩 罗权生 李玮 周小虎 焦鑫 杨锐 雷川 孙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18,共14页
在新疆三塘湖盆地野外露头及钻井中二叠统芦草沟组(P2l)厚层黑色泥岩中发现多层白色纹层状方沸石岩。根据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将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方沸钾长白云岩,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细粒方沸石、泥晶钾长石(透长石、正长石)、泥晶白... 在新疆三塘湖盆地野外露头及钻井中二叠统芦草沟组(P2l)厚层黑色泥岩中发现多层白色纹层状方沸石岩。根据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将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方沸钾长白云岩,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细粒方沸石、泥晶钾长石(透长石、正长石)、泥晶白云石、泥晶铁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以高的Fe、Mn含量为特征;第二类为方沸硅质岩与硅质方沸石岩,以细粒方沸石及泥晶石英为主,含少量碳酸盐。扫描电镜观察方沸石以自形的四角三八面体少见,多为它形块状或无定形胶体状。样品主量元素以富SiO2、Al2O3、Na2O、贫TiO2为特征,微量元素Th、Nb、Ti强烈亏损,Sr/Nd比值为44.73~831.78,Nb*介于0.02~0.17之间。∑REE总量偏低7.33~20.619μg/g,LREE/HREE为4.77~11.20,δEu 0.60~0.99略具负异常,δCe 0.96~1.04,基本无亏损,稀土配分曲线为较平缓的右倾。方沸石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研究区早、中二叠世玄武岩、粗面岩及上地壳有较大差异。87Sr/86Sr介于0.705 118~0.706438之间,低于同时期全球海水及中上二叠统海相碳酸盐的87Sr/86Sr比值,143PNd/144Nd介于0.512 454~0.512 713之间,εNd介于-0.81~3.84之间,表明造岩热液可能含有幔源组分。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认为这是一类与陆相裂谷盆地湖底热泉喷流作用有关的热水沉积岩组合,热液组分除了有壳源物质及大气水等的混入外,可能还有深部物质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中二叠统 陆内裂谷 方沸石 地球化学 湖底热液 热水沉积岩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以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28
8
作者 朱日房 张林晔 +3 位作者 李政 王茹 张守春 张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页岩油资源潜力分析是页岩油勘探实践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可动资源量是最直接的资源潜力衡量指标。在借鉴页岩油资源评价和页岩油可动性等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应用氯仿沥青"A"参数法和热解参数法计算东营凹陷沙三段... 页岩油资源潜力分析是页岩油勘探实践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可动资源量是最直接的资源潜力衡量指标。在借鉴页岩油资源评价和页岩油可动性等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应用氯仿沥青"A"参数法和热解参数法计算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资源量和可动资源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页岩油资源量分别为11.39×10~8和11.57×10~8t。平面上,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各次级洼陷带,资源丰度为100×10~4~250×10~4t/km^2。纵向上,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埋深3 000~3 500 m,资源量为7.01×10~8t,其次分布在3 500~4 000 m,资源量为4.37×10~8t;从页岩油可动资源量来看,两者接近,分别为0.75×10~8和0.73×10~8t,但深部页岩油具有较高可动率。利津洼陷带具有较高的页岩油资源丰度和可动率,页岩油资源潜力大,为有利的页岩油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页岩油 资源评价 沙三段下亚段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陆相伸展盆地的层序类型、结构和序列与充填模式——以冀中坳陷下第三系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明慧 刘池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陆相层序受自然地理景观、影响地层发育的地质营力及地层类型等因素影响 ,因此层序类型多种多样。在冀中坳陷同伸展期发育洪积层序、湖泊层序和冲积层序等三种层序类型。洪积层序是盆地伸展初期地貌反差较大物源供给充分气候干旱条件下... 陆相层序受自然地理景观、影响地层发育的地质营力及地层类型等因素影响 ,因此层序类型多种多样。在冀中坳陷同伸展期发育洪积层序、湖泊层序和冲积层序等三种层序类型。洪积层序是盆地伸展初期地貌反差较大物源供给充分气候干旱条件下发育的一种陆相层序类型 ,以冲积扇沉积为主 ,山高盆窄 ,汇水湖泊面积较小 ;湖泊层序发育在盆地强烈伸展基底快速沉降气候湿润湖泊水域宽深时期 ,湖泊水域宽 ,连通好 ,湖水深 ,是烃源岩发育的黄金时期。湖泊层序以湖泊沉积为主 ,其次为河流和少许冲积扇沉积。冲积层序是在盆地伸展末期地貌反差强度减弱物源距离逐渐加大时的沉积产物 ,主要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 ,湖泊沉积局限。研究表明 ,影响陆相层序形成的构造、物源、气候等因素与湖泊水体或水平面变化构成一种多元“函数”关系 ,湖平面变化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体现。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结构大多与湖泊水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因此层序的结构以三分为主。受地壳构造运动控制 ,断陷盆地发育的层序具有序列性 ,即下部洪积层序、中部湖泊层序和上部冲积层序。这种序列性是盆地充填对地壳幕式伸展的沉积响应。在盆地充填过程中 ,不同类型的陆相层序其体系域发育程度具有较大差异。一般地 ,洪积层序的低位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伸展盆地 层序类型 层序结构 层序序列 冀中坳陷 洪积层序 湖泊层序冲积层序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基准面调控下的古地貌要素耦合控砂机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董桂玉 何幼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9-539,共11页
针对陆相断陷盆地砂体分布规律的复杂性,提出一种立足于整个"物源-搬运-沉积"过程的基准面调控下物源体系、沟谷体系、坡折体系3大古地貌要素耦合的砂体预测方法。该控砂机制以基准面为杠杆,以靠近湖盆边缘的平衡位置为支撑点... 针对陆相断陷盆地砂体分布规律的复杂性,提出一种立足于整个"物源-搬运-沉积"过程的基准面调控下物源体系、沟谷体系、坡折体系3大古地貌要素耦合的砂体预测方法。该控砂机制以基准面为杠杆,以靠近湖盆边缘的平衡位置为支撑点,以古地貌要素为研究对象,强调动态因素调控静态因素,并充分考虑了流态转换和砂体成因。古地貌要素耦合方式理论上有8种,分别对应最差至最优的不同耦合沉积效应。在基准面升降过程中"跷跷板"效应的影响下,陆相断陷盆地中古地貌要素的耦合方式发生改变,导致砂体的成因、迁移方式和沉积环境等显著变化,进而控制砂体的分布规律。在该控砂机制指导下,分析了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和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砂体发育规律,取得了良好的砂体预测效果,验证了控砂机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基准面 古地貌 耦合方式 控砂机制 苏北盆地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工业化应用初探——以渤海海域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长贵 杜晓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8,共10页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源-汇思想可以成功应用于复杂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体系分析。以渤海海域为例,系统梳理了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思路、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的主要研究思路就是将物源体系到...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源-汇思想可以成功应用于复杂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体系分析。以渤海海域为例,系统梳理了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思路、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的主要研究思路就是将物源体系到汇聚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要分析物源供给、碎屑物质搬运及物源-汇聚等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关系,而不是分析单一要素对沉积体的控制作用;源-汇理论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源-汇系统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物源子系统分析、物质供给通量表征、输砂通道子系统分析与搬运通量表征、坡折子系统描述与表征、源-汇系统耦合模式与沉积响应分析,须编制关键的"三图两表",即源-汇系统层序地层综合图、物源供给系统古地理格架图、源-汇沉积体系平面图,以及物源供给通量表、沉积搬运物通量表;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层序地层分析技术、地震地层学分析技术、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物源区古地貌恢复技术、物源示踪技术、沉积过程模拟技术等。本文初步建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系统研究规范对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的工业化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源-汇理论 工业化应用 关键图表 关键技术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挠曲坡折体系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8
12
作者 蒲秀刚 陈长伟 +6 位作者 柳飒 周立宏 肖敦清 韩文中 林常梅 侯志 肖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8,共8页
从斜坡带沉积背景和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采用3D地震、测录井、取心、砂体分布与油气藏特征等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坡折体系特征与砂体分布以及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从斜坡带沉积背景和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采用3D地震、测录井、取心、砂体分布与油气藏特征等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坡折体系特征与砂体分布以及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歧北斜坡沙三段受差异沉降、断块翘倾与基底构造影响,总体发育三级坡坪带,在斜坡高部位一级坡坪带的凸起近缘发育侵蚀坡折带,斜坡中低部位发育挠曲坡折带,构成了沙三段低位期侵蚀-挠曲坡折体系。在斜坡区沙三期,盆内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坪控砂,源型聚砂,纵向上可识别出低位、湖扩、高位3个三级旋回与7个四级高分辨率旋回,各层顺斜向上超覆分布,在各级坡坪带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远岸水下扇与滨浅湖砂质滩坝等砂体,地层岩性圈闭发育。这些地层岩性圈闭与烃源区近邻,优势输导,富集成藏,叠合连片,是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对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坡坪带 坡折体系 沙河街组 地层岩性油气藏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构型与砂体发育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筱敏 陈贺贺 +4 位作者 葛家旺 谈明轩 刘强虎 张自力 张亚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6-762,共17页
陆相断陷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阐明这类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构型和砂体发育分布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在综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和陆相断陷湖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表征... 陆相断陷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阐明这类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构型和砂体发育分布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在综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和陆相断陷湖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表征层序构型及砂体成因分布特征:①盆地初始断陷期,边界断裂开始活动,准层序垂向加积叠置,发育近源粗粒的冲积扇、分支河流和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②盆地强烈断陷期,断层活动强烈,在不同构造带和体系域中,准层序发育多种叠置样式,沉积体系主要为河流、三角洲以及重力流;③盆地断-拗转换期,断层活动减弱,准层序进积、加积垂向叠置,发育长轴向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④盆地拗陷沉降期,断裂活动趋于停止,盆地沉积充填整体处于过补偿状态,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了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热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型 砂体分布 构造演化阶段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学 陆相断陷湖盆
下载PDF
济阳坳陷储层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穆星 印兴耀 王孟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51-356,共6页
济阳坳陷具有复杂多样的沉积体系和储集类型,形成了复杂的隐蔽油藏系统,储层预测是该坳陷油藏勘探的关键。为此,针对坳陷中4种类型的储集层: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洼陷带浊积砂和三角洲及前缘滑塌浊积扇、缓坡带滩坝砂、坳陷期河道砂体等,... 济阳坳陷具有复杂多样的沉积体系和储集类型,形成了复杂的隐蔽油藏系统,储层预测是该坳陷油藏勘探的关键。为此,针对坳陷中4种类型的储集层: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洼陷带浊积砂和三角洲及前缘滑塌浊积扇、缓坡带滩坝砂、坳陷期河道砂体等,分别探讨了它们各自的预测难点,并设计了相应的综合地震地质预测技术系列,即①采用相干、地层切片、三维可视化解释、谱分解等技术对河道砂体进行浏览—精细种子点追踪解释—薄层河道砂厚度计算的河流相储层预测技术系列;②采用古地形分析、地震几何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进行扇体—扇体内幕—有效储层预测的陡坡带砂砾岩体描述技术系列;③采用波形分析、倾角建模反演等技术进行定区带、定砂体的洼陷带浊积砂体预测技术系列;④采用古地形、波形分析、伪熵属性、高分辨率反演等技术进行定靶区、定目标的滩坝砂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在胜利油田隐蔽油藏储层预测中,利用这些地震地质预测技术获得了良好效果,年增探明储量1×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复杂隐蔽油藏 储集类型 地震地质 储层预测 储量
下载PDF
陆相裂陷盆地层序地层构成样式分析——以泌阳凹陷核三上段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侯艳平 任建业 +1 位作者 张青林 罗家群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7,共7页
层序地层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如何将层序地层分析应用于陆相裂陷盆地是当前一个热点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陆相裂陷盆地层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沿着活动断层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是控制陆相裂陷盆地层序发育... 层序地层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如何将层序地层分析应用于陆相裂陷盆地是当前一个热点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陆相裂陷盆地层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沿着活动断层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是控制陆相裂陷盆地层序发育样式的两个主要因素。在走向上 ,断块中部断层活动性最强 ,构造沉降最大 ,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也最大 ,沉积物大多短源供给 ,以发育 型层序为主 ,向着断端 ,断层的活动性逐渐减弱 ,上盘下降和下盘上升速率相对减小 ,形成相对低地 ,是沉积物优先通过的场所 ,以 型层序发育为主。沿着倾向上 ,靠近断层的陡坡带断层活动性强 ,位移大 ,发育 型层序 ,向着远离正断层的缓坡带 ,构造活动性逐渐减弱 ,基底沉降减小 , 型层序样式发育。 型层序的下切谷和盆底扇以及斜坡扇是良好的储集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裂陷盆地 可容空间 沉积物供给 层序样式 地层 层序 泌阳凹陷 河南
原文传递
陆相断陷盆地“五扇一沟”的地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清华 王秀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陆相断陷湖盆的不同构造位置发育有各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在对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滑塌浊积扇和沟道浊积岩体系(即“五扇一沟”)等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五扇一沟”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指出由于盆地构造... 陆相断陷湖盆的不同构造位置发育有各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在对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滑塌浊积扇和沟道浊积岩体系(即“五扇一沟”)等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五扇一沟”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指出由于盆地构造位置不同、地形陡缓不同和气候条件等影响,所形成的砂体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这些地震响应特征可研究沉积相,并进一步指导石油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扇三角洲 浊流沉积 沟道浊积岩 陆相断陷盆地 地震响应特征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低凸起斜坡带层序划分及其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以埕岛东斜坡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谢宗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4-184,共11页
层序分级不一致和井震层序不统一都会导致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反映的不准确,将制约储盖组合与油气分布的预测。文中应用沉积层序的概念,利用岩心、岩性、测井与地震资料,以层序界面与内部构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从坡下到坡上,对东斜坡古近... 层序分级不一致和井震层序不统一都会导致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反映的不准确,将制约储盖组合与油气分布的预测。文中应用沉积层序的概念,利用岩心、岩性、测井与地震资料,以层序界面与内部构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从坡下到坡上,对东斜坡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划分。一级层序相当于系地层单元,与构造运动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二级层序相当于统或组地层单元,与构造运动幕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局部不整合;三级层序相当于段或亚段地层单元,与构造幕内的次级构造作用相对应,层序界面为超覆不整合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及重力流下切面;四级层序即体系域,相当于油组与砂组,与三级层序基准面旋回的阶段性变化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初始洪泛面、最大洪泛面,共识别出SQ1、SQ2、SQ3、SQ4、SQ5和SQ6等6个三级层序及15个体系域。井震统一的层序格架结合了钻井资料纵向高分辨率与地震资料横向好连续性的优点,从而高精度、高分辨率地揭示了层序格架充填演化特征,体现出层序旋回性与体系域及平面沉积相分布的差异性。古近纪埕岛凸起夷平,斜坡及凹陷补齐,发育超覆、披覆沉积;古地形由南低北高向南高北低转换;本地物源、邻近物源、区域物源阶段性变迁;多物源的沉积体系交叉、叠置,沉积相发生了扇三角洲—浊积扇—半深湖—滑塌浊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泛滥平原演变。埕岛低凸起斜坡带层序及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具有陆相断陷盆地的代表性,因而,此项研究对于解决层序地层学面临的工业化应用研究不足的问题以及油气储盖组合预测方面的难点可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低凸起 埕岛斜坡带 古近系 层序划分 沉积充填
下载PDF
胜坨油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明水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胜坨油田是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自1963年勘探发现以来,经历了勘探初期的快速探明、快速建产;勘探中期的高速开发、高产稳产;勘探后期的理论技术创新拓展勘探领域、高含水油藏精细开发技术攻关提升采收率... 胜坨油田是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自1963年勘探发现以来,经历了勘探初期的快速探明、快速建产;勘探中期的高速开发、高产稳产;勘探后期的理论技术创新拓展勘探领域、高含水油藏精细开发技术攻关提升采收率,保持油田产量缓慢递减等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储量增长。至2018年底,勘探开发历程已达50余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12×10^(8)t,累计生产原油1.93×10^(8)t,2018年末仍稳产150.00×10^(4)t以上。丰富的油气源条件,紧靠油源的大型背斜构造背景,多种类型储层、圈闭及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构成了胜坨油田优越的成藏条件。早期注水开发,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层系细分与井网油藏矢量调整、韵律层细分挖潜等精细开发技术以及高勘探程度阶段油田主体周缘砂砾岩、浊积岩油藏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胜坨油田持续增储及长期高产、稳产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成藏条件 生-储-盖组合 油气运移通道 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胜坨油田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涠西南凹陷边界断层演化及其对地层充填的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春雨 王华 +3 位作者 姜平 陆江 何杰 赵彦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陆相断陷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受到主干断层的控制.为加深断陷盆地边界断层活动与层序沉积充填演化时空耦合关系的认识,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地层厚度以及断层活动性数据,并基于正断层的分段联接模式,... 陆相断陷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受到主干断层的控制.为加深断陷盆地边界断层活动与层序沉积充填演化时空耦合关系的认识,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地层厚度以及断层活动性数据,并基于正断层的分段联接模式,分析边界断裂(一号断层)的时空演化,对涠西南凹陷始新世流沙港组沉积充填及盆地演化进行精细解剖,认为涠西南凹陷边界断层的不同演化阶段控制了凹陷的沉积充填(包括烃源岩的发育和储集砂体的展布),从而为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有利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始新世一号断层最初由5个孤立的分段断层组成,共经历了初始孤立断层阶段、相互作用与联接阶段、断层贯通阶段和消亡阶段4个演化阶段.孤立断层阶段(流沙港组三段),活动速率较低,介于15~50 m/Ma,湖盆范围小,地层平均厚度为200~300 m,以发育大范围的河流-冲积相地层为主;相互作用与联接阶段(流沙港组二下段),活动速率显著增高但沿走向差异性强,断层活动速率可达80 m/Ma以上,湖盆有所扩张,沉积-沉降中心受中部的分段断层活动的控制;断层贯通阶段(流沙港组二上段),活动速率整体增强,湖盆快速扩张,凹陷内湖盆范围达到最大,沉积大套湖相泥岩,累积最大厚度可达1500 m,该阶段为烃源岩发育阶段;断层消亡阶段(流沙港组一段),断层活动速率降至30 m/Ma以下,湖盆萎缩,厚度中心向凹陷中心迁移,以发育滨浅湖三角洲相地层为特征,该阶段为储集砂体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陆相断陷盆地 边界断层 分段联接模式 构造-沉积充填演化
原文传递
陆相裂谷盆地构造沉积学特征:以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宏语 李瑞磊 +1 位作者 朱建峰 徐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1162,共12页
构造沉积学不仅强调大地构造背景条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同时还注重盆地内部的构造特征与沉积充填特征之间的控制及响应关系研究。陆相裂谷盆地发育过程中,构造作用强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复杂,进行构造沉积学研究对揭示盆地构造沉积... 构造沉积学不仅强调大地构造背景条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同时还注重盆地内部的构造特征与沉积充填特征之间的控制及响应关系研究。陆相裂谷盆地发育过程中,构造作用强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复杂,进行构造沉积学研究对揭示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大量地震、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背景资料,研究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发育过程中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之间的响应及控制关系,并由此讨论半地堑陆相湖盆的沉积充填演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在伏龙泉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中,早期的火山岩隆起对盆地初始裂陷期形态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边界断层的分布及其生长速率特征则对盆地结构演化过程起着首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裂陷期,研究区古气候环境比较稳定,构造因素是控制该陆相裂谷盆地地层序列与沉积特征的首要因素;断裂发育特征决定了盆地的古地貌特征,而盆地的古地貌特征直接影响着盆地内部的沉积充填类型与沉积体系展布格局;区域构造抬升与断块掀斜是该半地堑盆地内部发育不整合面的主要因素。在陆相裂陷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研究中,构造沉积学显示出了其必要性与适用性,有利于在揭示构造沉积现象的同时,合理解释其地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学 陆相裂谷盆地 同沉积断层 沉积体系 松辽盆地 伏龙泉断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