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综合评价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文静 董维红 +1 位作者 苏小四 柳富田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结合当前国内外地下水修复研究现状,针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三种典型技术(抽出处理技术、监测天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进行概要介绍,分别论述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及其技术特点,并就基于以上修复技术的工程投资、运行成... 结合当前国内外地下水修复研究现状,针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三种典型技术(抽出处理技术、监测天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进行概要介绍,分别论述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及其技术特点,并就基于以上修复技术的工程投资、运行成本及治理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评价,为开展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最后展望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修复 抽出处理技术 监测天然衰减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
下载PDF
中国地下水污染有效防控探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明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年第4期462-468,共7页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现阶段财力资源有限,在进行地下水保护时通常只能对部分已污染场地和预计污染场地采取有限的防治措施。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则要求当前的经济发展不能给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负担。为妥善解...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现阶段财力资源有限,在进行地下水保护时通常只能对部分已污染场地和预计污染场地采取有限的防治措施。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则要求当前的经济发展不能给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负担。为妥善解决上述矛盾并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本文提出了主要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地下水污染有效防控方法与对策,其中包括地下水保护优化管理模型,经济有效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地下水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策略,并对地下水保护管理机制建设,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地下水保护 可持续发展 污染修复 优化管理模型 环境影响评价 管理机制
原文传递
植物间作系统在多环芳烃污染农田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晶 汪勇 +1 位作者 林先贵 尹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0,共5页
采取野外田间原位修复方式,研究经济作物和修复植物单作和间作模式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各试验处理中,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修复效果均略低于苜蓿单作和黑麦草单作的,但是,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角度来看... 采取野外田间原位修复方式,研究经济作物和修复植物单作和间作模式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各试验处理中,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修复效果均略低于苜蓿单作和黑麦草单作的,但是,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具有较大的农业经济效益。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处理对土壤PAHs总量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25%~30%,其中高环PAHs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26%~35%。这两个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其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为9×10~6~12×10~6 CFU·g^(-1)、7×10~4~9×10~4 CFU·g^(-1)和4×10~5~14×10~5CFU·g^(-1),同时,PAHs降解菌数量均高于其他试验处理,达到1.3×10~5~1.8×10~5 MPN·g^(-1),占细菌总数的6%~8%,是其他处理的2~3倍。修复植物苜蓿或黑麦草和经济作物玉米间作模式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土壤PAHs的降解率,在污染农田土壤修复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修复 多环芳烃 土壤 植物修复 玉米/苜蓿 玉米/黑麦草 间作
下载PDF
地下污染水原位处理PRB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俊辉 宋玉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7年第10期25-29,共5页
系统介绍了一种新型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PRB(可渗透反应墙)技术,阐述了PRB的类型、活性材料的选取、反应机理、PRB的构建、应用实例以及存在问题等,展望了其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修复 PRB 可渗透反应墙
下载PDF
铁锰复合氧化物吸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董玉良 高晓慧 +2 位作者 孙娅婷 任丽英 高华中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8-292,共5页
在水污染修复技术中,吸附法因操作简单、成本低,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除污技术。铁锰氧化物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吸附剂,已经广泛应用到对污染物的吸附处理过程。本文重点综述了铁锰复合氧化物对砷、重金属... 在水污染修复技术中,吸附法因操作简单、成本低,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除污技术。铁锰氧化物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吸附剂,已经广泛应用到对污染物的吸附处理过程。本文重点综述了铁锰复合氧化物对砷、重金属及磷酸盐等污染物的吸附作用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铁锰复合氧化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发现,铁锰复合氧化物在污染物修复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复合氧化物 吸附 重金属 污染修复
下载PDF
污染地下水原位处理PRB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崔亚伟 刘云根 《地下水》 2009年第6期100-102,139,共4页
系统介绍了一种新型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PRB(可渗透反应墙)技术。阐述了PRB的类型、活性材料的选取、反应机理、PRB的构建、应用实例以及存在问题等。并展望了其今后还需深入研究的方向。认为其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系统介绍了一种新型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PRB(可渗透反应墙)技术。阐述了PRB的类型、活性材料的选取、反应机理、PRB的构建、应用实例以及存在问题等。并展望了其今后还需深入研究的方向。认为其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环境污染修复技术。这将为在我国开展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修复 PRB 可渗透反应墙
下载PDF
不同物料对Cu、Zn、Hg、Cd污染土壤修复效应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延彬 李兴杰 +1 位作者 叶俊文 奥岩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6-91,共6页
为了探索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方法,采用铁矿粉、煤矸石、磷矿粉、风化煤、硅藻土、木醋、壳聚糖对Cu、Zn、Hg、Cd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大部分物料在添加5周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逐渐趋于稳定;土壤添加物料7周后,风... 为了探索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方法,采用铁矿粉、煤矸石、磷矿粉、风化煤、硅藻土、木醋、壳聚糖对Cu、Zn、Hg、Cd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大部分物料在添加5周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逐渐趋于稳定;土壤添加物料7周后,风化煤和磷矿粉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分别降低了73%和49%;铁矿粉和风化煤对土壤中Zn有着较好的固化效果,分别使土壤中有效态Zn含量减少了82.2%和72.6%;硅藻土和铁矿粉均能有效降低土壤中Hg的有效态含量,降低量分别达51.7%和48.5%;硅藻土对土壤中的Cd有着良好的固化效果,土壤中有效态Cd的降低量为51.3%;壳聚糖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态Cu、Zn、Hg的含量。该研究为修复4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重金属 污染修复 有效态
下载PDF
不同叶菜品种镉积累评价及降低镉积累的措施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志琴 刘奇珍 +5 位作者 林强 陆利民 陆萍 金海洋 黄璐璐 杨肖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71-1681,共11页
为探明不同叶菜品种在镉污染条件下对镉的吸收、转运与积累特征,选取适宜上海地区种植的13个叶菜品种[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L.)Kitam.)和生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 Hort.)3个种类],比... 为探明不同叶菜品种在镉污染条件下对镉的吸收、转运与积累特征,选取适宜上海地区种植的13个叶菜品种[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L.)Kitam.)和生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 Hort.)3个种类],比较其在镉污染农田中的镉积累差异,并分析影响可食部位镉积累的相关因素,同时探究土壤重金属钝化肥和重金属叶面阻控营养强化肥单独和联合施用对降低上海矮青(Brassicarapa var.chinensis(L.)Kitam.)镉积累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叶菜品种地上部和根部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分布规律为地上部>根部,变化范围分别为1.58~12.80 mg·kg^(-1)(以干质量计)和0.24~3.54 mg·kg^(-1)(以干质量计);不同叶菜品种根部向可食部位转运镉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品种V3(新夏青6号)转运系数最低,转运系数最高品种是最低品种的6倍。相关性分析表明,叶菜可食部位镉含量受根部镉含量影响最大,受土壤总镉影响最小。叶菜具有较强的镉富集能力,供试叶菜品种可食部位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施用土壤重金属钝化肥和重金属叶面阻控营养强化肥能够显著降低上海矮青可食部位镉的积累、吸收和转运。综合考虑叶菜可食部位镉含量、产量、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叶菜品种为V4(金品鸡毛菜3号)、V2(新夏青3号)和V6(夏福),同时,采取合理的农艺/化学措施是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积累、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 品种 积累特征 污染修复
下载PDF
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洪 李海波 +1 位作者 孙铁珩 胡筱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提高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效率,从PAHs生物修复的原理和强化措施出发,综述了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物理化学强化技术和生物强化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与适用条件,提出了植物强化微生物修复足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 为提高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效率,从PAHs生物修复的原理和强化措施出发,综述了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物理化学强化技术和生物强化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与适用条件,提出了植物强化微生物修复足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进行强化修复的过程中,要注重现场应用和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PAHS 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强化技术
下载PDF
PAHs污染农田土壤联合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洪 孙铁珩 +1 位作者 李海波 胡筱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29,共5页
以我国典型污水灌溉区——沈抚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修复并辅以高效微生物菌剂、污泥发酵肥等方式对PAHs污染农田土壤进行了植物-微生物联合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玉米、大豆、蓖麻、苜蓿与高效微生物菌剂联... 以我国典型污水灌溉区——沈抚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修复并辅以高效微生物菌剂、污泥发酵肥等方式对PAHs污染农田土壤进行了植物-微生物联合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玉米、大豆、蓖麻、苜蓿与高效微生物菌剂联合修复PAHs效果可达到36.3%、44.1%、36.8%和48.3%,比单纯的植物修复显著增高了15%~18%;施加污泥发酵肥进一步提高了生态修复效率,其中苜蓿的联合修复效率最好,达到61.1%。同时,联合生物修复对高环PAHs的去除也有明显的效果。修复后农作物的PAHs质量比在安全范围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微生物群落中的PAHs降解细菌和真菌分别增加了3和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污染修复 PAHS 微生物菌剂 植物修复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去污过程的数值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强 梁冰 王惠芸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62-1966,共5页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和溶质运移理论,建立了描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运移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利用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对土壤气体抽排状态下甲基叔丁基醚有机污染物的去污过程进行定量化模...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和溶质运移理论,建立了描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非饱和土壤中运移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利用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对土壤气体抽排状态下甲基叔丁基醚有机污染物的去污过程进行定量化模拟,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连续抽排条件下污染气体的分布范围和浓度均明显减小,抽排前期对气体浓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且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测试数据吻合较好,可为气体抽排系统工程设计及环境预测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污染物去除 气体抽排 数值模型 有限差分
下载PDF
Cr(Ⅵ)污染土壤的还原钝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佩珊 冯志刚 +2 位作者 黄冲 刘威 张兰英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6-23,共8页
采用还原剂多硫化钙与包封钝化剂水泥等联合修复Cr(Ⅵ)污染土壤,并对修复后土壤中Cr的稳定性进行了阶段跟踪。研究了水溶液中还原剂多硫化钙投加量、pH值变化对Cr(Ⅵ)还原性能的影响,并在土壤中添加还原剂,以及与钝化剂联合修复比较对C... 采用还原剂多硫化钙与包封钝化剂水泥等联合修复Cr(Ⅵ)污染土壤,并对修复后土壤中Cr的稳定性进行了阶段跟踪。研究了水溶液中还原剂多硫化钙投加量、pH值变化对Cr(Ⅵ)还原性能的影响,并在土壤中添加还原剂,以及与钝化剂联合修复比较对Cr钝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液中,当还原剂多硫化钙添加量为理论计算值的1.03倍时,Cr(Ⅵ)刚好可以被还原去除,且pH在4~10的范围内对Cr的钝化率基本保持稳定;加入修复剂会使弱酸性的土壤pH短暂升高,随后又会逐渐下降至趋于中性;在土壤中,添加理论投加量2倍的还原剂,在此基础上添加15%水泥共同作用,Cr(Ⅵ)均可在短时间内转变为Cr(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土壤 还原钝化 污染修复
下载PDF
化工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及修复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伟伦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04-207,共4页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关、停、并、转的原工业企业遗留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环境安全隐患突出。为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安全,应进行环境评估和无害化治理。以西溪工业区某涂料制造地块土壤污染评估为研究背...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关、停、并、转的原工业企业遗留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环境安全隐患突出。为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安全,应进行环境评估和无害化治理。以西溪工业区某涂料制造地块土壤污染评估为研究背景,在主要污染物识别的基础上布设土壤监测、地下水监测和雨水监测点,对潜在污染因子进行试验分析与风险评估,确定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提出化学修复与生物修复相结合的土壤污染治理措施,可为园区土壤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 风险识别 污染修复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同燕 胡伟武 +1 位作者 李文奇 冯传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1期29-32,共4页
结合近几年来世界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各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介绍了实践应用中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三种较为典型的处理技术,即异位修复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然后重点总结了抽出处理、可渗透... 结合近几年来世界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各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介绍了实践应用中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三种较为典型的处理技术,即异位修复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然后重点总结了抽出处理、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曝气、原位生物修复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技术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和适用特点,为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现场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还对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展望,提出了地下水修复技术便于野外实践的有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修复 异位修复技术 监测天然衰减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 可渗透反应墙 地下水曝气技术
下载PDF
采用“3414”配方法研究复配钝化剂对玉米积累镉铅的影响
15
作者 药栋 李博 +3 位作者 祖艳群 湛方栋 王吉秀 李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81-88,共8页
为了探讨复配施用L(石灰)、S(海泡石)和B(生物炭)3种钝化剂对玉米植株吸收积累土壤Cd、Pb的影响,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在云南省某矿区周边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复配施用的不同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钝化剂处理可... 为了探讨复配施用L(石灰)、S(海泡石)和B(生物炭)3种钝化剂对玉米植株吸收积累土壤Cd、Pb的影响,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在云南省某矿区周边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复配施用的不同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钝化剂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的含量,其中L(0.6 t/hm^2)+S(10.5 t/hm^2)+B(6 t/hm^2)处理对土壤Cd的钝化效率达46.9%,L(0.6 t/hm^2)+S(6 t/hm^2)+B(10.5 t/hm^2)处理对土壤Pb的钝化效率达26.8%;通过多元回归拟合分析,用钝化剂组合L+S+B的施用量预测的玉米籽粒中Cd含量最低,为0.0791 mg/kg,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因此,L+S+B是该矿区周边Cd、Pb污染农田修复效果最佳的钝化剂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海泡石 生物炭 土壤重金属 污染修复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根际促生菌影响植物吸收和转运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6
作者 郭军康 董明芳 +3 位作者 丁永祯 冯人伟 王瑞刚 徐应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28-1234,共7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成为全球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根际土壤中存在着数量和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种群,是根际环境中最重要的生物因素。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根系以及土壤形...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成为全球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根际土壤中存在着数量和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种群,是根际环境中最重要的生物因素。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根系以及土壤形成特殊根际微环境,影响植物重金吸收、转运过程。根际促生菌通过产生植物生长激素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改变根际微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增加修复植物重金属吸收量,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近年来,根际促生菌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迅速增加,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根际促生菌通过菌体表面活性基团吸附,诱导植物系统抗性(ISR),激活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分泌高亲和性铁载体(Siderophores)增加根际铁供给量,竞争性抑制重金属元素的根系吸收,改变植物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及胞内分布过程,抑制重金属元素向植物地上部分转运,同时增加农作物产量。文章对根际促生菌影响植物重金属吸收﹑转运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根际促生菌原位定殖,重金属元素亚细胞分布和重金属吸收、转运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根际促生菌-植物相互作用机制。通过根际促生菌调控农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的累积量,为实现中低污染农田安全生产与修复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重金属 吸收 转运 污染土壤修复
下载PDF
污染地下水原位处理方法:可渗透反应墙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束善治 袁勇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1,共5页
可渗透反应墙法是 2 0世纪 90年代新兴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方法 ,该方法目前在欧美已开始进入广泛的工程应用阶段。该方法与早期的一些处理方法相比 ,具有能持续原位处理、处理组分多、价格相对便宜等特点。本文系统介绍了该处理... 可渗透反应墙法是 2 0世纪 90年代新兴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方法 ,该方法目前在欧美已开始进入广泛的工程应用阶段。该方法与早期的一些处理方法相比 ,具有能持续原位处理、处理组分多、价格相对便宜等特点。本文系统介绍了该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结构构造和类型、处理机理和反应材料以及设计与施工等 ,为在我国开展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处理方法 地下水 污染处理方法 可渗漏反应墙
下载PDF
污染地下水原位治理技术——透水性反应墙法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陆泗进 王红旗 杜琳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2-457,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美国和加拿大兴起的原位被动修复技术———透水性反应墙,是一种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方法。其通过在垂直于地下水流动方向设置活性渗滤墙,当地下水流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环境修复...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美国和加拿大兴起的原位被动修复技术———透水性反应墙,是一种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方法。其通过在垂直于地下水流动方向设置活性渗滤墙,当地下水流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该技术具有原理简单,施工方便,能持续原位处理,处理组分多,且运行费用低廉等特点,能有效吸附和降解多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该方法目前在欧美已开始进入广泛的工程应用阶段,正逐步取代运行成本昂贵的抽水处理技术,成为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系统介绍了透水性反应墙法,阐述了反应墙的类型、活性材料的选取、反应机理、反应墙的构建以及应用实例,同时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并展望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修复 可渗透反应墙
下载PDF
复合氧化物对水中砷的去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晓慧 董玉良 +1 位作者 任丽英 高华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1-206,共6页
砷污染的水,尤其是地下水,已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饮用水中砷在低浓度即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吸附法因操作简单、成本低,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除砷技术。根据国内外近些年的研究情况,回顾了将多种金属元素或金属氧化物合成的复合... 砷污染的水,尤其是地下水,已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饮用水中砷在低浓度即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吸附法因操作简单、成本低,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除砷技术。根据国内外近些年的研究情况,回顾了将多种金属元素或金属氧化物合成的复合氧化物在砷污染水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机理,综合分析表明,研究价格低廉、除水技术操作简化的吸附剂是去除水中砷的主要趋势,未来对被吸附的离子与复合氧化物组成的吸附剂的再生、重用或处理也成为日后吸附技术的重要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含砷水 吸附法 水污染修复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陆泗进 王红旗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231-236,共6页
系统介绍了一种新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渗透性反应墙,阐述了可渗透反应墙的类型、活性材料的选取、反应机理,可渗透反应墙的构建、应用实例以及存在问题等,并展望了其今后还需深入研究的方向,认为其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环境... 系统介绍了一种新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渗透性反应墙,阐述了可渗透反应墙的类型、活性材料的选取、反应机理,可渗透反应墙的构建、应用实例以及存在问题等,并展望了其今后还需深入研究的方向,认为其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环境污染修复技术。这将为在我国开展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修复 可渗透反应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