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接触下磁悬浮电机柔性转子系统模态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梓嫄 韩邦成 周银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38-2444,共7页
针对磁悬浮电机转子系统模态分析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考虑转子组件间的非线性接触行为,基于罚函数方法通过修正优化接触刚度因子实现对电机柔性转子系统模态的精确分析。通过建立弹性支承转子–轴承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了在不同的... 针对磁悬浮电机转子系统模态分析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考虑转子组件间的非线性接触行为,基于罚函数方法通过修正优化接触刚度因子实现对电机柔性转子系统模态的精确分析。通过建立弹性支承转子–轴承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了在不同的支承刚度下转子系统前10阶固有频率的仿真值及变化规律。进行模态测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分析和测试值吻合较好,并对加动平衡环后的转子系统进行固有频率的仿真,其结果的准确性在试验样机穿越临界转速时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悬浮电机 柔性转子 接触刚度 弹簧刚度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半弹簧接触模型及其在边坡破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冯春 李世海 刘晓宇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4-192,共9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判断、描述三维离散块体的接触状态,计算块体间接触力的半弹簧接触模型.该模型将一对接触块体分为母块体及子块体,半弹簧位于母块体上,由母块体各节点缩进至各母面面内形成,目标面位于子块体上.该模型根据半弹簧与目标面... 提出了一种用于判断、描述三维离散块体的接触状态,计算块体间接触力的半弹簧接触模型.该模型将一对接触块体分为母块体及子块体,半弹簧位于母块体上,由母块体各节点缩进至各母面面内形成,目标面位于子块体上.该模型根据半弹簧与目标面的几何关系直接计算接触力,无需耗费大量时间判断两个块体的接触类型及计算两个块体的接触面积.该模型可以解决准三维条件下地质体渐进破坏的计算,将该模型应用于边坡渐进破坏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离散元 CDEM 接触探测 半弹簧 边坡
下载PDF
接触簧片冲压工艺及模具结构设计 被引量:18
3
作者 钟江静 梁士红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以接触簧片的冲压工艺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弯曲件的工序安排方法和级进模的排样设计方法,主要研究了接触簧片的弯曲和切废工艺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根据冲件结构特点,采用分段弯曲和分段切除余料的方法,交替安排弯曲工位、切废工位和空工... 以接触簧片的冲压工艺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弯曲件的工序安排方法和级进模的排样设计方法,主要研究了接触簧片的弯曲和切废工艺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根据冲件结构特点,采用分段弯曲和分段切除余料的方法,交替安排弯曲工位、切废工位和空工位,可以优化模具结构;用有去屑功能的抬起块抬起条料,用限位块控制模具的冲压高度,用带弹压装置的导板和弯曲凸模压料,有效控制了偏移和回弹,保证了接触簧片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簧片 切废 弯曲 排样 级进模
原文传递
高拱坝水垫塘反拱底板衬砌结构的非线性静力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令强 练继建 +1 位作者 张社荣 万五一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7-81,共5页
本文利用Ansys程序对高拱坝水垫塘衬砌结构进行了全过程计算。在止水结构未破坏以前 ,衬砌块结构可以看作是作用在弹性地基上的板 ,利用点 线接触单元模拟水垫塘衬砌块结构之间的接缝以及衬砌与基岩的接触 ,并对衬砌块与拱端支座的连... 本文利用Ansys程序对高拱坝水垫塘衬砌结构进行了全过程计算。在止水结构未破坏以前 ,衬砌块结构可以看作是作用在弹性地基上的板 ,利用点 线接触单元模拟水垫塘衬砌块结构之间的接缝以及衬砌与基岩的接触 ,并对衬砌块与拱端支座的连接形式进行了研究 ;在止水结构破坏后 ,衬砌块结构下部受到方向向上的脉动压力和时均压力 ,拱的作用表现出来 ,并且衬砌块与基岩之间的锚固钢筋开始作用 ,这时的结构可看作是一种“反吊拱”。本文利用弹簧单元模拟衬砌块与基岩之间的钢筋进行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水垫塘 反拱底板 衬砌 非线性 静力分析 弹簧元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交流接触器弹簧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5
5
作者 唐昭晖 许志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527,共13页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频繁操作的开关电器,其运动过程中的吸反力配合直接影响可靠性和性能指标,良好的吸反力配合能减少触头弹跳、提高分断特性。在此过程中,交流接触器的弹簧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交流接触器弹簧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频繁操作的开关电器,其运动过程中的吸反力配合直接影响可靠性和性能指标,良好的吸反力配合能减少触头弹跳、提高分断特性。在此过程中,交流接触器的弹簧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交流接触器弹簧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动态过程的电磁-机械耦合仿真方法和弹簧实体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灰色关联法和响应曲面法的综合优化方法,建立触头弹跳时间、触头刚分速度、触头闭合速度、铁心闭合速度与触头弹簧自由高度、触头弹簧有效圈数、反力弹簧自由高度和反力弹簧有效圈数的二阶预测模型,对弹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获得的弹簧系统参数能有效减小触头弹跳时间,降低触头及铁心的闭合时间,提高触头分断速度,对于提高交流接触器的工作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接触器 响应面法 触头弹跳 弹簧系统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数值解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典文 唐小兵 谢支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6-859,共4页
推导了坡面为两直线段斜坡的均质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函数式 ,利用遗传算法求出最危险滑弧位置、滑弧半径及相应的最小稳定性安全系数值 ,同时利用有限元法和接触摩擦弹簧元进行了边坡的渐进破坏分析 ,讨论了材料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推导了坡面为两直线段斜坡的均质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函数式 ,利用遗传算法求出最危险滑弧位置、滑弧半径及相应的最小稳定性安全系数值 ,同时利用有限元法和接触摩擦弹簧元进行了边坡的渐进破坏分析 ,讨论了材料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数值计算表明 ,渐进破坏分析所求出的稳定性安全系数比理论上求出的最小稳定性安全系数要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渐进破坏 稳定性分析 遗传算法 接触摩擦 弹簧元
下载PDF
基于接触摩擦的多片式钢板弹簧悬架预应力的计算 被引量:9
7
作者 唐应时 陈明媚 +1 位作者 潘佳炜 张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3,共5页
采用基于接触摩擦的有限元方法,在Ansys中使用面-面接触单元建立钢板弹簧有限元模型.对一组多片式钢板弹簧悬架进行预应力的计算,并与用传统预应力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和行业推荐值进行比较分析,证明新的方法更能反映簧片实际的受力情况... 采用基于接触摩擦的有限元方法,在Ansys中使用面-面接触单元建立钢板弹簧有限元模型.对一组多片式钢板弹簧悬架进行预应力的计算,并与用传统预应力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和行业推荐值进行比较分析,证明新的方法更能反映簧片实际的受力情况.由此对簧片的自由曲率半径和自由弧高进行修正,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能提高整副钢板弹簧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摩擦 有限元法 钢板弹簧 预应力
下载PDF
一种非自力型梅花触头抱紧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曹志民 吴小钊 +1 位作者 刘永庆 师军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8-101,共4页
通过对梅花触头的弹簧抱箍进行变形及受力分析,得出了弹簧抱箍的径向变形量与触头压应力之间的计算关系。通过该关系计算得出的触头压力与经验值相符。分析结果不仅为梅花触头抱紧力的计算提供了快捷工具,而且也为梅花触头的设计提供了... 通过对梅花触头的弹簧抱箍进行变形及受力分析,得出了弹簧抱箍的径向变形量与触头压应力之间的计算关系。通过该关系计算得出的触头压力与经验值相符。分析结果不仅为梅花触头抱紧力的计算提供了快捷工具,而且也为梅花触头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触头 弹簧抱箍 变形 抱紧力
下载PDF
发动机配气机构凸轮-从动件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树彬 赵俊生 +2 位作者 刘继林 张忠伟 李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63-167,共5页
配气机构中凸轮与从动件是一对重要的摩擦副,较易出现磨损、擦伤、劈裂等破坏。针对凸轮与从动件之间容易产生破坏的情况,通过改变气门弹簧的预紧力与刚度,以降低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接触应力,减少凸轮从动件间的接触破坏。利用AVL EXCIT... 配气机构中凸轮与从动件是一对重要的摩擦副,较易出现磨损、擦伤、劈裂等破坏。针对凸轮与从动件之间容易产生破坏的情况,通过改变气门弹簧的预紧力与刚度,以降低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接触应力,减少凸轮从动件间的接触破坏。利用AVL EXCITE Timing Drive建立某发动机配气机构单阀系动力学模型,对不同转速下的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在Design Explorer中进行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再通过Nelder-Mead算法对得到的试验数组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接触应力、弹簧预紧力与刚度的组合。试验与优化过程中,通过设置接触损失角和气门落座速度两个约束条件对优化结果进行约束,以防止弹簧预紧力与刚度的变化对机构整体的影响。优化得到的弹簧预紧力与刚度使得不同转速下最大接触应力均有所降低,且未出现飞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气机构 动力学分析 接触应力 弹簧预紧力 弹簧刚度
下载PDF
考虑接触刚度的含间隙铰接副动态磨损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爱斌 何胜利 +1 位作者 邹超 陈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8,共7页
针对大多数含间隙铰接副的磨损计算都非常复杂,精度和效率不能兼得,且很少能够与含间隙铰接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动态结合起来考虑表面接触刚度对磨损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含间隙铰接副磨损分析方法。基于无质量杆-弹簧阻尼模型建立... 针对大多数含间隙铰接副的磨损计算都非常复杂,精度和效率不能兼得,且很少能够与含间隙铰接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动态结合起来考虑表面接触刚度对磨损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含间隙铰接副磨损分析方法。基于无质量杆-弹簧阻尼模型建立考虑接触刚度影响的含间隙铰接副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利用非对称Winkler弹性基础模型计算接触压力分布,釆用Archard磨损理论计算接触表面磨损量,对接触表面轮廓实时更新得出含间隙铰接副的动态磨损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表面接触刚度较小时含间隙铰接副的动态磨损严重,且随系统转速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不同接触刚度下含间隙铰接副的动态磨损趋势。该方法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较高且充分考虑了表面接触刚度对含间隙铰接副动态磨损的影响,对含间隙铰接副系统的设计和动力学分析及磨损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刚度 弹簧阻尼 非对称Winkler弹性模型 动态磨损
下载PDF
接触簧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庞芳 《模具工业》 2011年第10期32-36,共5页
根据接触簧片的结构特点,采用级进模冲压生产,介绍了制件排样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关键零件设计。模具采用侧刃初定位、导正销精定位及2种浮料装置,保证了送料精度,同时采用完全镶拼式结构,可根据试模情况及时调整成形部位尺寸。模... 根据接触簧片的结构特点,采用级进模冲压生产,介绍了制件排样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关键零件设计。模具采用侧刃初定位、导正销精定位及2种浮料装置,保证了送料精度,同时采用完全镶拼式结构,可根据试模情况及时调整成形部位尺寸。模具现已投入生产,实践表明,模具结构合理、可靠,制件质量符合图纸要求,可为同类制件的级进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簧片 排样设计 多工位级进模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接触面积与容积的计算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新春 沈琪 +2 位作者 申丽霞 刘芳 王微山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接触面积(S)与食品模拟物体积(V)的测量方法。方法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检测一般先要准确地测定出S与V,但实际检测中由于样品结构的多样性以及某些样品S和V的计算公式不为人熟知,常采用估算方法,...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接触面积(S)与食品模拟物体积(V)的测量方法。方法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检测一般先要准确地测定出S与V,但实际检测中由于样品结构的多样性以及某些样品S和V的计算公式不为人熟知,常采用估算方法,会造成较大的人为误差。以某些不锈钢制品为例,检索国内外数学手册,找到相关的计算公式并进行推导,同时综合测定非规则几何体S与V的方法。结果得到了圆环胎、螺旋弹簧、球台、椭球体、桶形体、抛物面体等常见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以及测定非规则几何体S与V的方法。结论由这些公式及方法可准确测定S和V,可避免人为误差,实现科学、准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接触面积 不锈钢 圆环胎 螺旋弹簧 球台 抛物面体 表面积
下载PDF
330kV换流站隔离开关静触头失效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李锋 周爱君 +3 位作者 张兵 罗鹏 郑准备 王博 《陕西电力》 2012年第12期72-74,共3页
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厚度和硬度检测法对失效静触头进行了分析,认为触头失散是由镀层质量不佳、压缩弹簧失效和触头结构不合理等共同因素造成的。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应加强高压隔离开关静触头触指的入厂检验,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 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厚度和硬度检测法对失效静触头进行了分析,认为触头失散是由镀层质量不佳、压缩弹簧失效和触头结构不合理等共同因素造成的。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应加强高压隔离开关静触头触指的入厂检验,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并定期巡视其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触头 镀层质量 压缩弹簧 触头结构
下载PDF
配气机构凸轮—挺柱接触应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刚 周校平 +2 位作者 管斌 王真 黄震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针对常规理论解法和有限元方法求解凸轮—挺柱之间接触应力简化过多的问题,并考虑凸轮动力学设计要求,应用TYCON软件对某型号发动机建立配气机构多质量动力学模型,对凸轮—挺柱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接触应力最大值分布情况以及各因... 针对常规理论解法和有限元方法求解凸轮—挺柱之间接触应力简化过多的问题,并考虑凸轮动力学设计要求,应用TYCON软件对某型号发动机建立配气机构多质量动力学模型,对凸轮—挺柱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接触应力最大值分布情况以及各因素对其影响,其结果可为凸轮挺柱机构的动力学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动力学设计 接触应力 凸轮型线 气门弹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接触带稳定性的回采顺序优化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明旭 许梦国 程爱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了确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充填法接触带的稳定性,需要选择合理的充填法和2种采矿方法并存下的最优回采顺序。为此,将2种采矿方法接触带简化为简支梁加弹簧约束的力学模型进行切应力和挠度的计算,定量分析接触带的应力变形情况。同时... 为了确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充填法接触带的稳定性,需要选择合理的充填法和2种采矿方法并存下的最优回采顺序。为此,将2种采矿方法接触带简化为简支梁加弹簧约束的力学模型进行切应力和挠度的计算,定量分析接触带的应力变形情况。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选择程潮铁矿典型剖面进行模拟,在接触带设置系列监测点,通过主应变值评判回采顺序。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适合保安矿柱的开采。2种采矿方法作用下5种回采顺序的模拟比较,方案a的C5→B1→C4→B2→C3→B3→C2→C1回采顺序更利于2种采矿方法接触带的稳定,说明错开协调的回采方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带 回采顺序 充填法 简支梁 弹簧约束
下载PDF
DDA块体接触开-闭迭代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细霞 邬爱清 卢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8,共7页
非连续变形方法是一种隐式求解的动力学计算方法,且采用在块体界面加减刚硬弹簧的方式来满足块体界面无张拉和无嵌入的接触准则。基于建立的DDA块体接触分析模型,推导了静力条件下块体的接触位移理论公式,并且通过接触力的计算,验证了... 非连续变形方法是一种隐式求解的动力学计算方法,且采用在块体界面加减刚硬弹簧的方式来满足块体界面无张拉和无嵌入的接触准则。基于建立的DDA块体接触分析模型,推导了静力条件下块体的接触位移理论公式,并且通过接触力的计算,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运用此公式,定量研究了块体变形模量、弹簧刚度、时间步长和接触位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绘出了当块体变形模量和弹簧刚度一定时,接触位移随时间步长变化的关系曲线。通过建立简单的块体系统力学分析模型,剖析DDA中开-闭迭代完整的实现过程,证明了石根华博士在DDA计算中采用时间步长来调整和加快开-闭迭代收敛的策略是合理、高效的。该研究也揭示了DDA各参数取值应依据的基本规律,可以推动DDA的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 接触力 时间步 弹簧刚度 变形模量 接触位移
下载PDF
继电器接触簧片材料应力松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永庆 陆俭国 《江苏电器》 2008年第2期55-57,共3页
继电器中接触簧片的接触压力是影响其触点接触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希望它在整个寿命期内稳定可靠,但由于簧片材料的应力松弛而使接触压力逐渐减小,接触电阻逐渐增大,进而导致接触失效。采用开发的弹性材料应力松弛测试系统,对继电器... 继电器中接触簧片的接触压力是影响其触点接触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希望它在整个寿命期内稳定可靠,但由于簧片材料的应力松弛而使接触压力逐渐减小,接触电阻逐渐增大,进而导致接触失效。采用开发的弹性材料应力松弛测试系统,对继电器接触簧片材料进行加速应力松弛试验研究,找出短期内的变化规律,可推算出长时间的应力松弛量,为继电器的可靠性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器 接触簧片 应力松弛 可靠性
下载PDF
基于ADAMS和Ansys联合仿真的MCCB机构弹簧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丹 吴翊 +3 位作者 陈巧霞 纽春萍 杨飞 赵展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塑壳断路器(MCCB)在配电线路中起着重要的保护、控制和调节作用。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的运动特性是影响断路器分断性能的关键,其中弹簧参数的设计至关重要。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解析法计算了触头受到的洛伦兹力和霍尔姆力,获得电动斥力和... 塑壳断路器(MCCB)在配电线路中起着重要的保护、控制和调节作用。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的运动特性是影响断路器分断性能的关键,其中弹簧参数的设计至关重要。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解析法计算了触头受到的洛伦兹力和霍尔姆力,获得电动斥力和触头终压力,进而设计了相匹配的触头弹簧和主拉力弹簧,可为工程中弹簧的设计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壳断路器 洛伦兹力 霍尔姆力 触头终压力 弹簧
下载PDF
燃气轮机拉杆转子的轮盘结合面接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青雷 陈堰芳 赵佰余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2-497,592-593,共6页
为建立更加准确的燃气轮机拉杆转子的有限元模型,对拉杆转子轮盘结合面接触的力学模型进行研究。采用弹簧单元来模拟轮盘结合面的接触,基于结合面改进接触模型,获取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预紧力关系拟合曲线:随着结合面法向载荷的增大,其... 为建立更加准确的燃气轮机拉杆转子的有限元模型,对拉杆转子轮盘结合面接触的力学模型进行研究。采用弹簧单元来模拟轮盘结合面的接触,基于结合面改进接触模型,获取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预紧力关系拟合曲线:随着结合面法向载荷的增大,其接触刚度也在逐渐变大,但是法向载荷超过一定值后,继续增大,接触刚度的增长趋势放缓。根据拟合曲线,得到设计预紧力下对应的接触刚度值,建立了考虑轮盘接触效应的某型燃气轮机拉杆转子有限元模型。结合传统有限元模型,比较临界转速计算结果:两种模型的前2阶临界转速基本相当,相对误差都小于1%;两者的第3阶临界转速相对误差相对较大,为1.66%;改进的有限元模型更真实的反映了某型燃气轮机拉杆转子的轮盘接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模型 弹簧单元 拉杆转子 结合面刚度 临界转速
原文传递
隔离开关触头元件质量检测分析
20
作者 汪开龙 孙志鹏 +2 位作者 杨朝阳 洪亮 童永强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隔离开关触头过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故障现象。隔离开关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受触头元件质量问题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触头元件材料、镀层以及硬度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并对改进型和普通型弹簧片的材料、镀层、厚度和硬度进行了实际... 隔离开关触头过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故障现象。隔离开关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受触头元件质量问题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触头元件材料、镀层以及硬度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并对改进型和普通型弹簧片的材料、镀层、厚度和硬度进行了实际检测。经过检测,发现改进型触指镀银层的硬度和厚度均高于国家电网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而普通触指镀层材料的厚度、硬度则未达到要求,需要进行技术改进。与普通弹簧片相比,改进型隔离开关记忆合金弹簧片具有更大的弹性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开关 触头 弹簧片 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