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位场梯度的归一化标准差方法在地质体边界定位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媛媛 杨宇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142,共5页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位场梯度的归一化标准差(NSTD)方法来识别地质体边界。通过理论模型实验讨论了窗口大小的选择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验证了NSTD方法不仅可以识别单一地质体边界,而且还可以识别不同埋深的、形态各异...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位场梯度的归一化标准差(NSTD)方法来识别地质体边界。通过理论模型实验讨论了窗口大小的选择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验证了NSTD方法不仅可以识别单一地质体边界,而且还可以识别不同埋深的、形态各异的相邻地质体边界。利用此方法对大巴山及其前缘地区的重力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与水平总梯度模(hgm)、总梯度模(AS)、局部波速(LW)以及Tilt水平总梯度模(Tilt-hgm)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提供了大巴山及其前缘地区的构造分区信息,对于油气远景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 标准差 位场 梯度 边界定位
下载PDF
心内接触与非接触性标测指导导管消融术治疗儿童频发室性早搏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少颖 石继军 +2 位作者 李渝芬 张智伟 叶钜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3-735,801,802,共5页
目的比较心内接触与非接触性标测在指导儿童频发室性早搏导管消融术中的优越性、安全性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8月至2008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患儿,24h室早总数平均(30000±8465... 目的比较心内接触与非接触性标测在指导儿童频发室性早搏导管消融术中的优越性、安全性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8月至2008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患儿,24h室早总数平均(30000±8465)个。采用Ensite非心内接触性标测系统指导消融4例,年龄10~14岁,右室流出道2例,右室流入道2例;传统心内接触性标测指导消融4例,年龄6~10岁,右室流出道2例,右室流入道1例,左室流出道1例。术前和术后1、3个月记录24h室早总数,记录两种方法的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和适应证。结果两种方法术后均获即刻成功,无并发症发生,7例术后1、3个月室早总数0~5个/24h,其中1例左室流出道室早复发,先后2次消融成功;X线曝光时间右室流出道:16.5min vs 32.5min,右室流入道:26.5min vs 60min,心内接触性标测消融左室流出道室早:90min。结论EnSite非接触性三维标测较接触性标测下消融有许多优越性,但同样也存在着局限性,心内接触性标测适应性广,是非接触性三维标测的基础和补充,尤其在EnSite非接触性三维标测标测失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室性早搏 接触标测非接触标测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内接触式标测与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淑娴 方昶 +2 位作者 黄至斌 孔敏仪 王景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27-431,共5页
目的研究心内接触式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及术后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23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14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平均年龄(38.4±7.7)岁,男性8例,女... 目的研究心内接触式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及术后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23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14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平均年龄(38.4±7.7)岁,男性8例,女性15例,采用心内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2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7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平均年龄(39.2±8.5)岁,男性5例,女性7例,采用 EnSite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 线曝光时间、操作总时间。消融术前、后1、3个月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24 h室性早搏次数,随访观察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21.8±7.6)min v8(42.4±14.4)min]、X 线曝光时间[(17.6±2.9)minvs(36.4±7.5)min]、操作总时间[(88.1±8.8)min vs(108.5±16.9)min]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2例心律失常复发;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 线曝光时间及消融术总时间缩短。并且,EnSite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深化了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研究,制定合理准确的消融策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了更可靠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标测 非接触式标测 右心室流出道 室性心律失常 射频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Derivative-Based Techniques for Geological Contact Mapping from Gravity Data
4
作者 李媛媛 杨宇山 刘天佑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58-364,共7页
Gravity anomalies illuminate subsurface litholog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three dimensions,which is vital for studies of concealed faults,sedimentary basins,basement lithology,and other geological targets.Although... Gravity anomalies illuminate subsurface litholog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three dimensions,which is vital for studies of concealed faults,sedimentary basins,basement lithology,and other geological targets.Although not all geological contacts correspond to lithological contacts,the contact mapping provides key information on structural regimes,deformation styles and trends.Many techniques for contact mapping have been developed.Here,we evaluate five methods applied to gridded data.The first two are the horizontal gradient magnitude of the gravity field (GFhgm),and tilt (TIhgm).The third and fourth rely on locating maxima of the analytic signal (AS) and the 3D local wavenumber (LW).The fifth is normalized standard deviation (NSTD) method.In this article,we evaluate the use of these five methods for mapping contacts and compare the results.First,synthetic vertically-sided models are used to quantify the offsets of maxima from the true contact location due to the source effects of finite source thickness,central depth,and width.Second,the effects of contact dip are discussed.Finally,a real data set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each method to produce maps of coherent contact trends in the presence of noise and gridding artif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contact mapping TILT local wavenumber analytical signal normalized standard deviation
原文传递
三维引导下多极高密度标测在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中的应用
5
作者 陶四明 韩明华 +3 位作者 张新金 郑甲林 魏巍 杨志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评价多极接触标测在指导三维电解剖引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消融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RVOT室早患者,据术中室早发作的频度分为两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多极导管高密度标测(多极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单导管逐... 目的评价多极接触标测在指导三维电解剖引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消融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RVOT室早患者,据术中室早发作的频度分为两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多极导管高密度标测(多极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单导管逐点标测(单极组);确定激动起源靶点后再进行起搏标测证实并实施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标测时间、消融次数及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成功率。结果 29例患者完成电生理标测及消融,单极组16例,多极组13例。多极组平均采集有效标测点明显多于单极组;激动顺序标测耗时两组未见差异。多极组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极组,但是在平均消融次数、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等指标比较,多极组却显著少于单极组,所有患者均达到即刻消融终点。随访(6.9±3.2)个月,单极组1例复发。结论采用多极标测导管对RVOT局部进行高密度电解剖标测快捷、精确,提高消融成功率,尤其是对术中室早发作较少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右室流出道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接触标测 多极高密度标测
原文传递
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被引量:14
6
作者 姚焰 张奎俊 +3 位作者 张澍 李小明 李卫菊 王方正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39-144,共6页
目的 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的解剖结构使得对该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eardia,VT,室速)标测定位的难度较大,远期成功率也较低,为此,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消融。方法 20例患者(男... 目的 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的解剖结构使得对该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eardia,VT,室速)标测定位的难度较大,远期成功率也较低,为此,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消融。方法 20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4~59(35.1±12.3)岁。其中6例有晕厥或黑矇史,7例既往曾接受射频消融未获成功。全部患者均在RVOT内放置EnSite3000标测导管,在窦性心律下进行疤痕标测和心动过速时进行最早激动标测,并根据标测结果使用EnSite 3000导管的导航功能指导消融定位。消融前并进行起搏标测。结果 20例患者共诱发出22种RVOT室速,其中3例还伴其它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疤痕标测提示,13例患者有电学意义上的疤痕区域,且有11例室速起源于该疤痕区域。25个室速或室早起源点中1例起源于近肺动脉瓣口部,10个位于间隔侧,其余均偏游离壁,其中7个偏RVOT后壁中、下部,4个偏前壁中、下部,3个位于游离壁侧;病变基质的直径为6~42 mm,平均(16.8±9.2)mm。非接触式标测所确定的最早激动处电位平均领先体表20~62(41.0±13.8)ms;与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相比,起搏标测下14例的12个导联QRS形态完全一致,11/12个导联一致的为10例,1例有10/12导联一致。全部室速和室早均消融成功。在标测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 右心室流出道 射频消融 治疗
原文传递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屈百鸣 车贤达 +4 位作者 王长华 吴立萱 胡雪烈 俞坚武 李忠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为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房颤的起始激动部位、折返途径与传导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对 6例左房起源的房颤 ,用改良Ross法穿刺房间隔后置... 为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房颤的起始激动部位、折返途径与传导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对 6例左房起源的房颤 ,用改良Ross法穿刺房间隔后置入EnSite30 0 0标测球囊导管于左房 ,将大头导管分别送至左上、下肺静脉 ,右上、下肺静脉 ,二尖瓣口及在左房前后、左右各壁移动 ,描记左房三维几何图形。记录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起源点、房颤起始的传导方向、折返部位。设计消融点与消融线 ,用 5 0~ 5 5℃温控消融导管放电 ,每点 6 0s。参考消融终点 :①房早等房性心律失常消失 ,必要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重复检查 ;②设计的线状消融部位传导中断 ;③先前的电生理方法不能诱发房颤和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经EnSite30 0 0标测 ,6例房早均起源于左房后壁 ,其中单点起源 2例、多点起源 4例 ;折返限于左房壁 2例、与左上肺静脉有关 3例、与右上肺静脉有关 2例、合并典型心房扑动 1例。EnSite30 0 0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术 3例成功、3例有效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1个月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房早明显减少 (5 6 .8±7.5 8个vs 15 2 6 2 .4± 8914 .5个 ,P <0 .0 0 1)。结论 :用EnSite30 0 0能准确标测左房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电生理 左房后壁
下载PDF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对右房阵发性心房颤动起源与折返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车贤达 屈百鸣 +3 位作者 吴立萱 胡雪烈 俞坚武 李忠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探讨右房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起源及折返机制 ,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提供指导。对阵发性房颤的病人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其驱动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的起源点、起始激动部位、房颤折返途径与传导方向... 探讨右房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起源及折返机制 ,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提供指导。对阵发性房颤的病人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其驱动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的起源点、起始激动部位、房颤折返途径与传导方向。结果 :7例右房房颤 ,2例合并左房房颤。其中 5例房早有 3个起源点 :3例起源于上腔静脉(SVC)、下腔静脉 (IVC)和界嵴 (CT) ;1例起源于SVC、SVC口和CT ;另 1例起源于SVC、IVC和峡部 (IS)。 1例有 2个起源点 ,起源于SVC口和IVC。单源起源 1例 ,起源于CT。 7例共 8个房颤的折返驱动点 ,其分别为 :SVC、SVC口和CT各 2个驱动点 ;IVC和IS各 1个驱动点。右房房颤的折返部位主要位于SVC、CT和IS ,部分折返经过IVC ;而所有房颤的折返均经过SVC后壁与右房交界处向CT传导。结论 :①用EnSite30 0 0可以精确标测房颤的起源和折返途径 ,指导消融线的设计和评价消融后的线性阻断效果 ;②房颤的机制是房早驱动的心房内不规则折返 ;③驱动房颤折返的房早起源部位有 :CT、SVC、IVC和IS,分单源、双源和多源 ,但大部分位于心房的上部 :SVC和C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房颤 阵发性 折返机制 非接触心脏激动标测系统
下载PDF
非接触式标测指导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被引量:6
9
作者 姚焰 张奎俊 +3 位作者 张澍 楚建民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 虽然采用传统标测技术指导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lef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LVT)射频消融的效果较满意 ,但临床上仍存在一些疑难或复发病例。为此 ,我们使用非接触式标测技术指导ILVT的射频消融。方法 共 13... 目的 虽然采用传统标测技术指导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lef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LVT)射频消融的效果较满意 ,但临床上仍存在一些疑难或复发病例。为此 ,我们使用非接触式标测技术指导ILVT的射频消融。方法 共 13例患者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31 0± 14 3)岁 ,其中8例既往共接受 15次射频消融术。将EnSite电极导管置于左心室心尖部以获取心内膜等电位图 ,并使用其导航功能指导消融。结果  13例患者均诱发并标测到ILVT ,其中 5例起源于室间隔中下部 ;3例起源于心尖部 ;3例起源于室间隔中上部 ,2例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全部ILVT均在EnSite标测到的最早激动处消融成功 ,其中 ,有 9例ILVT在EnSite滤波设置为 8Hz时 ,在心内膜等电位图上最早激动部位可见峡部状狭窄区 ,此处消融均一次成功。仅 3例VT于消融靶点处有浦肯野电位。平均X线暴露时间 (2 6± 12 )min。随访 (13 0± 6 2 )个月 ,1例患者有VT复发 ,但心电图和EnSite标测显示为另一起源 ,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有望提高ILVT尤其是复杂和疑难病例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建议使用 8Hz做为目前版本下ILVT标测的标准滤波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标测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治疗
原文传递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矿山测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淑军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6期28-28,30,共2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矿山行业的不断壮大,使得矿山测绘工作越来越复杂,需要测绘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矿山测绘工作的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拥有精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矿山行业的不断壮大,使得矿山测绘工作越来越复杂,需要测绘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矿山测绘工作的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拥有精度高、准确度高、方便快捷等优点,具有采样率高、信息分辨率高等优势,因此在矿山测绘中被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矿山测绘 矿山技术 非接触式测绘
下载PDF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新平 卢才义 +3 位作者 张健 王士雯 吴兴利 刘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NMS)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RVOT VT)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 12例RVOT VT患者在NMS EnSite 3000TM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标测和消融治疗, 经股静脉将 9F64极球囊电极(Array)和普通 7F消融电极送至R...  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NMS)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RVOT VT)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 12例RVOT VT患者在NMS EnSite 3000TM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标测和消融治疗, 经股静脉将 9F64极球囊电极(Array)和普通 7F消融电极送至RVOT采集信号,计算机将采集到的 3 360个点的实时心内膜电图通过逆运算法处理后显示分析RVOT三维立体图上彩色等电势图,确定心动过速时心内膜最早激动点。在脱离X线时,由导航和定位系统实时跟踪导管位置变化,并实施靶点消融。9例能诱发出持续性或非持续性VT, 3例仅能诱发RVOT早搏。与以往传统方法消融的 19例结果相比较,心内膜最早激动时间 (EEAT)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的起点提前(29. 4±12. 3msvs18. 7±8. 1ms,P<0. 01),放电部位减少 ( 5. 7±3. 4vs8. 2±3. 1,P<0. 05 )个,手术时间延长(246. 9±53. 0minvs190. 2±74. 6min,P<0. 05);X线曝光时间(44. 3±17. 5minvs57. 5±20. 1min)、即刻成功率(100% vs84. 2% )、6个月随访成功率(100% vs73. 7% ),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 05。结论:NMS指导消融RV OT VT安全可靠,靶点定位准确,且在提高远期成功率方面有优于传统标测方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 右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下载PDF
虚拟单极电图在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殷然 李宾公 +4 位作者 付勇南 文渊 彭景添 王梦洪 郑泽琪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Ensite Array三维电解剖系统对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进行(PVC/VT)射频消融过程中,消融点虚拟单极电图的形态特征。方法:35例RVOT-PVC/VT患者应用EnSite Array系统进行标测消融,术后随机抽取无效消... 目的:分析应用Ensite Array三维电解剖系统对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进行(PVC/VT)射频消融过程中,消融点虚拟单极电图的形态特征。方法:35例RVOT-PVC/VT患者应用EnSite Array系统进行标测消融,术后随机抽取无效消融点与对应的有效消融点,回顾性测量分析两组虚拟单极电图形态特征。结果:有效消融点处的局部最早激动较体表QRS波起始提前时间(V-QRS)、局部S波起始激动3ms以后的高度(S3)、5ms以后的高度(S5)值显著高于无效消融点(均P〈0.05);相反,有效消融点处的r波起始至S波最低点的时间(r-S)、起始r波的高度(r)值显著低于无效消融点(均P〈0.05);而最大负向波S的高度(Smax)、局部S波起始激动10ms以后的高度(S10)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V-QRS及S5是消融是否有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S5对消融是否有效具有最强的预测价值(OR=4.918,95%CI:1.622~14.593,P〈0.05),其次为V-QRS(OR=3.625,95%CI:1.027~11.945,P〈0.05)。结论:具有特征形态的虚拟单极电图在RVOT-PVC/VT射频消融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射频消融 三维标测 单极电图
原文传递
非接触标测系统用于典型心房扑动的右房标测和导航消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兵 曹克将 +4 位作者 陈明龙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椿 李闻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6期424-429,共6页
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实施典型心房扑动 (AFL)的右房 (RA)全心腔标测和导航射频消融。 6例典型AFL ,男 5例、女 1例 ,年龄 5 6 .2± 15 .3(35~ 76 )岁。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和His束电极 ,将标测球囊置于RA中下部 ,构建RA心内膜模型 ,... 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实施典型心房扑动 (AFL)的右房 (RA)全心腔标测和导航射频消融。 6例典型AFL ,男 5例、女 1例 ,年龄 5 6 .2± 15 .3(35~ 76 )岁。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和His束电极 ,将标测球囊置于RA中下部 ,构建RA心内膜模型 ,分别于低位RA和冠状窦口 (CSO)S1S16 0 0ms起搏观察峡部传导 ,诱发并标测AFL的激动顺序和折返路径。 1例为顺钟向AFL ,4例为逆钟向AFL ,1例未能诱发AFL。AFL周期 2 0 7± 34ms,非接触标测可显示整个折返环路、激动顺序和缓慢传导区。AFL的激动可以穿过界嵴上部并且传导相对缓慢 ,提示RA平滑部是折返环的一部分。后位峡部线性消融在导航系统指导下进行 ,无需X线透视。消融完成后重复上述起搏验证峡部双向传导阻滞。除 1例术中出现心房颤动 (AF)外 ,其余病例即刻均达到峡部双向阻滞 ,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随访 8.1± 6 .7(3~15 )个月未见复发。非接触标测系统可安全、有效和直观地实现典型AFL的右房全心腔标测并导航消融 ,验证峡部双向阻滞 ,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无效放电次数。界嵴在典型AFL时具备传导功能 ,RA平滑部和粗糙部共同参与折返环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AFL 电生理学 非接触标测系统 典型心房扑动
下载PDF
磁导航系统遥控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立上 杨兵 +9 位作者 孙建辉 徐东杰 张凤祥 居维竹 陈红武 郦明芳 杨刚 顾凯 陈明龙 曹克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磁导航遥控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 RVOT-VT/PV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体表心电图检查,诊断为RVOT-VT/PVCs的患者共1... 目的:探讨应用磁导航遥控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 RVOT-VT/PV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体表心电图检查,诊断为RVOT-VT/PVCs的患者共16例[女12例,男4例,平均年龄(44±15)岁],结合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和起搏标测确定靶点,磁导航遥控磁导管实施消融术,消融失败者改为手控导管消融。结果10例(63%)患者使用磁导航消融成功,6例需手控导管消融,1例术后出现动静脉瘘。平均放电(3.9±1.6)次,放电时间(240±33) s,总手术时间为(190±42) min,总X线曝光时间为(4.8±2.6) min,术者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2±2.0) min,磁导航系统遥控导管X线曝光时间为(1.6±1.0) min。结论应用磁导航系统结合非接触标测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实施遥控导管消融治疗RVOT-VT/PVCs,并可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航系统 非接触标测系统 射频导管消融 右心室流出道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原文传递
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个体化消融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安丽 何建桂 +5 位作者 冯冲 王业松 柳俊 吴素华 廖新学 董吁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非接触式球囊三维标测系统(EnSite Array)指导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个体化射频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EnSite Array三维标测房颤优势电传导部位指导个体化消融,并结合大头电极心房内描记到或虚拟电位... 目的探讨应用非接触式球囊三维标测系统(EnSite Array)指导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个体化射频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EnSite Array三维标测房颤优势电传导部位指导个体化消融,并结合大头电极心房内描记到或虚拟电位显示为碎裂电位区进行消融,消融终点为房颤终止转窦性心律或消融线形成双向阻滞。重复术前电刺激或用异丙上腺素静脉滴注后不能诱发或诱发<30s的房颤。结果首次消融的即时成功率为94.4%(17/18),消融中1例出现心包压塞。15例行左右上肺静脉之间靠顶部心房电学改良消融,11例加左上肺静脉与左心耳之间等部位消融,6例加消融左或/和右房峡部或冠状窦口等部位消融。随访15.3±11.3个月,14例术后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无房颤发生,3例房颤复发,1例出现心房扑动发作,中期成功率77.8%(14/18)。结论EnSite Array指导下实时根据房颤优势传导区个体化射频消融,消融靶点灵活、针对性强,消融创伤小,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 个体化 电解剖标准
下载PDF
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浩 严激 +2 位作者 徐健 孙贤林 范西真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1期1436-1438,共3页
目的总结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经验。方法根据体表12导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典型心房扑动25例,其中阵发性心房扑动17例,持续性心房扑动8例。全部患者口服过2种及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常规放... 目的总结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经验。方法根据体表12导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典型心房扑动25例,其中阵发性心房扑动17例,持续性心房扑动8例。全部患者口服过2种及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常规放置10极冠状窦、右室电极,ARRAY球囊置于右房中下部,构建右房模型,在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引下进行三尖瓣峡部消融。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8例放电过程中房扑终止,7例在窦性下放电消融。术后分别起搏冠状窦近端、低位右心房,证明双向传导时间延长,同时无激动穿过峡部的消融线,证实峡部双向阻滞。术后随访6~18个月,1例复发,复发率4.0%。结论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放电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标测 典型心房扑动 射频消融
下载PDF
青砖贴片及青瓦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啸 孙保燕 +2 位作者 王杨玚 莫春华 张小可 《价值工程》 2020年第3期174-176,共3页
在古建筑保护及修复过程中,为不损伤现存古建筑结构并达到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效果,本文以现代非接触测绘技术和蓝天保卫战理念为基础,研发免烧环保高仿古建筑青砖贴片及小青瓦技术和产品,形成一套可产业化的制作工艺技术和工法。在乡... 在古建筑保护及修复过程中,为不损伤现存古建筑结构并达到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效果,本文以现代非接触测绘技术和蓝天保卫战理念为基础,研发免烧环保高仿古建筑青砖贴片及小青瓦技术和产品,形成一套可产业化的制作工艺技术和工法。在乡村振兴、传统建筑修缮及重建中,实现刚性需求的建筑材料制作不占用耕地、免烧、环保、耐久、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烧 节能环保 高仿古建筑材料 非接触测绘
下载PDF
Ensite非接触标测系统在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覃绍明 韦开福 +1 位作者 胡昌兴 李庆宽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Ensite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33例,年龄(45±13)岁,其中男12例,女21例。非接触球囊导管经右股静脉至右心室流出道,三维重建心腔。室早时根据虚... 目的探讨Ensite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33例,年龄(45±13)岁,其中男12例,女21例。非接触球囊导管经右股静脉至右心室流出道,三维重建心腔。室早时根据虚拟单极电位的等电位图,标测到起源点和突破口分别消融起源点和突破口。结果消融即时成功率为97.0%(32/33),1例失败。1例合并心包积液。快反应方式23例均一次消融成功,慢反应方式10例需2~3次标测消融,成功9例,失败1例。随访6个月,1例复发。结论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系统用于右室流出道室早三维标测高效、安全。快反应方式室早起源点和突破口相对固定;慢反应方式室早消融后起源点和突破口常发生改变,需2~3次重新标测消融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右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术 Ensite非接触标测系统
下载PDF
非接触标测对于典型心房扑动的标测、消融和电生理机制的新认识
19
作者 杨兵 曹克将 +4 位作者 陈明龙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椿 李闻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83-186,共4页
目的 介绍非接触标测对于典型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AFL)的标测、消融和电生理机制的新认识。方法  9例典型AFL ,男性 7例 ,女性 2例。使用非接触标测对窦律时峡部的双向传导、AFL时的折返激动序列进行详细标测 ,在导航系统指导下完成... 目的 介绍非接触标测对于典型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AFL)的标测、消融和电生理机制的新认识。方法  9例典型AFL ,男性 7例 ,女性 2例。使用非接触标测对窦律时峡部的双向传导、AFL时的折返激动序列进行详细标测 ,在导航系统指导下完成后位峡部线性消融 ,然后验证峡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  (1) 1例为顺钟向AFL ,7均为逆钟向AFL ,1例未能诱发AFL ,所有AFL平均心房心动周期 (2 15± 36 )ms ;(2 )非接触标测三维显示AFL在右房内的整个折返环及其与解剖结构的三维关系 ;(3)激动可以穿过界嵴上部并且传导相对缓慢 ,提示右心房平滑部是折返环的一部分 ;(4)非接触标测可直观显示复发病例的消融线缺口 ,并直接导航消融 ;(5 ) 1例术中出现心房颤动 ,1例因不能耐受消融所致胸痛放弃手术 ,其余 7例即刻均达到峡部双向阻滞 ,随访 12~ 36月未见复发。结论 非接触标测系统可直观再现典型AFL的完整折返环及其与右房解剖结构的关系 ,确认折返机制 ,对复发病例可发现消融线裂隙并导航消融。同时发现激动可横向穿过界嵴并且速度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标测 典型心房扑动 电生理 导管 射频消融术 心脏病
下载PDF
非接触式标测指导起源于His束附近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
20
作者 余志华 韩宏伟 +4 位作者 程光辉 李振 张劲林 邓成钢 苏晞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起源于右室间隔部His束附近的室性期前收缩(PVCs)体表心电图(ECG)特征,及应用非接触标测技术指导下射频消融效果。方法:选择8例右室间隔部His束附近的PVCs患者,分析12导联ECG特征,并分析采用Ensite array球囊非接触... 目的:回顾分析起源于右室间隔部His束附近的室性期前收缩(PVCs)体表心电图(ECG)特征,及应用非接触标测技术指导下射频消融效果。方法:选择8例右室间隔部His束附近的PVCs患者,分析12导联ECG特征,并分析采用Ensite array球囊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8例患者中,最早激动点均位于右室间隔部His束附近,其12导联ECG中Ⅰ、aVL、V5、V6导联均呈振幅较高的R型,V1导联均呈QS型;胸前导联R波移行多在V3~V4导联之间。其中7例成功消融,另1例因距离His束太近,放电时出现Ⅰ°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8例均无消融术相关并发症。成功消融的7例随访了3~23(12±7)个月,无PVCs恢复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右室间隔部His束附近的PVCs具有其特征性,非接触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此类PVCs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非接触式标测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