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散连接界面物理接触行为的动态模型 被引量:8
1
作者 何鹏 冯吉才 钱乙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64,共5页
通过把连接初期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连接进程的空洞排除掉 ,并把中间层与屈服极限较小的母材一体化 ,提出了既能真实反映实际表面几何形状及连接时表面间的接触几何特性 ,又能简化紧密接触与接合面积数学处理过程的扩散连接接头接触界面几... 通过把连接初期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连接进程的空洞排除掉 ,并把中间层与屈服极限较小的母材一体化 ,提出了既能真实反映实际表面几何形状及连接时表面间的接触几何特性 ,又能简化紧密接触与接合面积数学处理过程的扩散连接接头接触界面几何模型。分析了扩散连接过程的重要阶段 -物理接触阶段 ,并建立了相应的接合面积计算模型 ,利用此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扩散连接接头界面不同区域接合强度不同的现象。模型显示 ,在扩散连接的物理接触过程中 ,不同区域的接合能力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连接 物理接触 中间层 动态模型
下载PDF
石墨板-碳纸接触电阻的测量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文增 王宇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99-601,共3页
接触电阻是表征双极板性能的重要参数,然而由于接触电阻难于直接测量,许多研究中仅限于测量体积电阻,即本体电阻和接触电阻之和。通过电导池法测量得到双极板的本体电阻,而通过铜电极法得到了不同压力下的体电阻,结合这两套实验装置,分... 接触电阻是表征双极板性能的重要参数,然而由于接触电阻难于直接测量,许多研究中仅限于测量体积电阻,即本体电阻和接触电阻之和。通过电导池法测量得到双极板的本体电阻,而通过铜电极法得到了不同压力下的体电阻,结合这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得到了本体电阻和接触电阻。在考察不同因素对接触电阻的影响中发现,较低接触压力下接触电阻随着压力的增大迅速降低,而较高接触压力时接触电阻随着压力的增大下降缓慢。另外,改变接触方向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电阻 本体电阻 双极板 扩散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下载PDF
大型非均质轧辊辊间接触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杜凤山 黄华贵 许志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6-179,141,共5页
针对轧辊表面剥落失效现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考虑轧辊表面淬硬层与其心部金属材料组织性能差别,对四辊轧机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接触应力问题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传统强度校核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均质条件下的辊间接触... 针对轧辊表面剥落失效现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考虑轧辊表面淬硬层与其心部金属材料组织性能差别,对四辊轧机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接触应力问题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传统强度校核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均质条件下的辊间接触应力和支撑辊辊内剪应力峰值及其作用深度均大于传统Hertz公式的计算结果,对于深入分析轧辊的失效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 接触应力 非均质 淬硬层 剥落 有限元法
下载PDF
计及塑性接触层的法向接触刚度等效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意 刘恒 +1 位作者 易均 王为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47,共5页
采用典型粗糙体—刚性面接触模型,针对完全弹性与理想弹塑性两种材料,分析法向接触刚度等效方法是否准确。发现一般方法在处理弹塑性接触时存在较大差并揭示其本质原因。通过引入界面接触层,提出接触界面等效新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实现... 采用典型粗糙体—刚性面接触模型,针对完全弹性与理想弹塑性两种材料,分析法向接触刚度等效方法是否准确。发现一般方法在处理弹塑性接触时存在较大差并揭示其本质原因。通过引入界面接触层,提出接触界面等效新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实现对原系统准确动力等效。采用两种等效方法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对动力系统振动特性影响,为工程实际中含接触界面系统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向接触刚度 等效方法 接触层 振动特性
下载PDF
碲化锌插入层对碲化镉太阳电池性能参数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鄢强 冯良桓 +8 位作者 武莉莉 张静全 郑家贵 蔡伟 蔡亚平 李卫 黎兵 宋慧瑾 夏庚培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29,共6页
分析了有 Zn Te/ Zn Te∶ Cu插入层的 Cd Te太阳电池在能带结构上的变化 .通过对比有无插入层的 Cd Te太阳电池在 C- V特性、I- V特性、光谱响应上的不同 ,肯定了插入层对改善背接触特性的作用 ,发现它还可以改善器件前结 Cd S/ Cd Te... 分析了有 Zn Te/ Zn Te∶ Cu插入层的 Cd Te太阳电池在能带结构上的变化 .通过对比有无插入层的 Cd Te太阳电池在 C- V特性、I- V特性、光谱响应上的不同 ,肯定了插入层对改善背接触特性的作用 ,发现它还可以改善器件前结 Cd S/ Cd Te的二极管特性和短波光谱响应 .实验结果还表明 ,不掺杂的 Zn Te对提高器件的效率是必要的 .恰当的不掺杂层厚度和退火温度能有效地改进 Cd Te太阳电池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蒸发沉积 背接触 碲化镉太阳电池 插入层 填充因子
下载PDF
元素Co对Cu/W间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德国 肖鹏 +1 位作者 梁淑华 范志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34-2138,共5页
采用座滴法研究了在Ar气、真空烧结条件下添加不同含量的合金元素Co对Cu/W间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合金元素Co很大程度上降低了Cu/W间的接触角,Ar气中,当Co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时,接触角由110.25°降低到25o。采用显微硬... 采用座滴法研究了在Ar气、真空烧结条件下添加不同含量的合金元素Co对Cu/W间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合金元素Co很大程度上降低了Cu/W间的接触角,Ar气中,当Co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时,接触角由110.25°降低到25o。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座滴-基板结合面区的显微硬度变化,并利用SEM-EDS研究了界面微观结构和界面区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座滴-基板结合面处存在由高硬度(W板)到低硬度(座滴)的过渡区,元素浓度分布没有突变,而是有一个连续变化的区域,界面处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固溶过渡层。并分析了界面层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滴法 润湿性 接触角 界面层
下载PDF
Low friction under ultrahigh contact pressure enabled by self-assembled fluorinated azobenzene layers
7
作者 Dandan XUE Zhi XU +10 位作者 Linyuan GUO Wendi LUO Liran MA Yu TIAN Ming MA Qingdao ZENG Ke DENG Wenjing ZHANG Yichun XIA Shizhu WEN Jianbin LUO 《Frictio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434-1448,共15页
Extensiv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ursue a low-friction state with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such as mechanical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Among which,the load capacity of the low-friction state has been... Extensiv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ursue a low-friction state with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such as mechanical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Among which,the load capacity of the low-friction state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crucial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Here,we report a low friction under ultrahigh contact pressure by building a novel self-assembled fluorinated azobenzene layer on an atomically smooth highly-oriented pyrolytic graphite(HOPG)surface.Sliding friction coefficients could be as low as 0.0005 or even lower under a contact pressure of up to 4 GPa.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low friction under ultrahigh contact pressure is attributed to molecular fluorination.The fluorination leads to effective and robust lubrication between the tip and the self-assembled layer and enhances tighter rigidity which can reduc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the substrate,which was verifi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and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avoid the failure of ultralow friction coefficient under relatively high contact pressure,which has promis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 contact pressure self-assembled layer FLUORINATION robust lubrication
原文传递
Sn-Zn,Sn-Ag-Cu和Sn-Bi-Cu无铅焊锡合金与铜的润湿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晓瑞 汪春雷 +2 位作者 赵宏欣 李建强 袁章福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9-832,共4页
采用静滴法对Sn-Zn,Sn-Ag-Cu,Sn-Bi-Cu锡基合金在铜基板上的润湿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n-Bi-Cu合金的润湿性良好,Sn-30Bi-0.5Cu合金在530K时的接触角为26o,熔融的Sn-3Ag-0.5Cu共晶合金的接触角几乎不存在滞后性.锡基合金中添加Bi元素... 采用静滴法对Sn-Zn,Sn-Ag-Cu,Sn-Bi-Cu锡基合金在铜基板上的润湿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n-Bi-Cu合金的润湿性良好,Sn-30Bi-0.5Cu合金在530K时的接触角为26o,熔融的Sn-3Ag-0.5Cu共晶合金的接触角几乎不存在滞后性.锡基合金中添加Bi元素可提高合金的润湿性,添加Cu元素可有效防止溶铜发生.研究结果为无铅焊锡合金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料 润湿性 接触角 滞后性 界面层
下载PDF
具有TiN扩散阻挡层的n-GaAs欧姆接触的可靠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万荣 李志国 +7 位作者 穆甫臣 程尧海 孙英华 郭伟玲 陈建新 沈光地 张玉清 张慕义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8-613,共6页
提出了金属 -半导体欧姆接触退化的快速评估方法——温度斜坡快速评价法 ,并建立了自动评估系统 ,用该方法和系统测得的欧姆接触退化激活能 ,和传统方法相比 ,耗时少 ,所需样品少 ,所得结果和传统方法一致 .针对传统 Au Ge Ni/Au欧姆接... 提出了金属 -半导体欧姆接触退化的快速评估方法——温度斜坡快速评价法 ,并建立了自动评估系统 ,用该方法和系统测得的欧姆接触退化激活能 ,和传统方法相比 ,耗时少 ,所需样品少 ,所得结果和传统方法一致 .针对传统 Au Ge Ni/Au欧姆接触系统的缺点 ,提出了加 Ti N扩散阻挡层的新型欧姆接触系统 .实验表明新型欧姆接触系统的可靠性远远优于传统 Au Ge Ni/Au欧姆接触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姆接触 可靠性 阻挡层 砷化镓
下载PDF
碲化铋基热电器件的界面研究进展
10
作者 武云笑 夏凯阳 +3 位作者 胡惠平 张宇 付晨光 朱铁军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热电转换技术是一种直接将电能和热能相互转换的技术,在航空航天、新型能源、电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碲化铋材料是最早被发现的半导体热电材料之一,它在室温附近所展现出的优异热电性能,使碲化铋基热电器件成为目前唯一成... 热电转换技术是一种直接将电能和热能相互转换的技术,在航空航天、新型能源、电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碲化铋材料是最早被发现的半导体热电材料之一,它在室温附近所展现出的优异热电性能,使碲化铋基热电器件成为目前唯一成功商业化应用的热电器件。近年来,随着5G光通信和电子芯片行业对新型制冷技术需求的持续增长,热电制冷器件的应用备受瞩目。此外,碲化铋基发电器件在低温废热回收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碲化铋基热电器件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其中器件的界面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化应用。尤其在发电器件制备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高温界面阻挡层材料。本文从碲化铋基热电器件应用面临的界面问题出发,重点介绍相关界面研究进展,阐述界面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机制,并分析改善界面性能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器件 界面性能 界面接触电阻 界面结合强度 扩散阻挡层
下载PDF
Influence of white etching layer on rolling contact behavior at wheel-rail interface 被引量:5
11
作者 Qinglin LIAN Guanyu DENG +3 位作者 Hongtao ZHU Huijun LI Xi WANG Zhiming LIU 《Friction》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1178-1196,共19页
The existence of narrow and brittle white etching layers(WELs)on the rail surface is often link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rail defects such as squats and studs,which play the key roles in rail surface degradation and tr... The existence of narrow and brittle white etching layers(WELs)on the rail surface is often link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rail defects such as squats and studs,which play the key roles in rail surface degradation and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In the present study,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n stress/strain distribution and fatigue life of the WEL during wheel-rail rolling contact was conducted based on a numerical model considering the realistic wheel geometry.This is the first stud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rail materials,loading pressure,frictional condition,WEL geometry(a/b),and slip ratio(Sr)in the practical service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The results revealed much higher residual stress in WEL than in rail matrix.Stress changes along the rail depth matched with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s.The current work revealed that the maximum difference in contact stress between the wheel passages of rail matrix and the WEL region(noted as stress variation)ri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pressure,the value of a/b,and Sr;but drops with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μ).In addition,a critical length–depth ratio of 5 for a/b has been found.The fatigue parameter,FP,of the WEL decreased quickly with the length–depth ratio when it was less than 5 and then increased slightly when it was larger than 5.This study also revealed that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WEL was reduced for high strength head hardened(HH)rail compared with standard carbon(SC)r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el-rail contact white etching layer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新型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展翅 燕平 +3 位作者 易卫锋 张琪瑞 周正祥 姚佳良 《公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0-66,共7页
文章通过接触角试验和抗裂试验优选桥面防水材料,确定了其最佳用量与喷涂方式,并且对比了SEAL和SPC两种防水材料在不同的喷涂方式下的防水性能和抗裂性能,研究表明SEAL系列效果比SPC系列效果好。然后通过工业CT观察喷涂防水剂后的渗透情... 文章通过接触角试验和抗裂试验优选桥面防水材料,确定了其最佳用量与喷涂方式,并且对比了SEAL和SPC两种防水材料在不同的喷涂方式下的防水性能和抗裂性能,研究表明SEAL系列效果比SPC系列效果好。然后通过工业CT观察喷涂防水剂后的渗透情况,发现防水剂能渗透进混凝土里,渗透后混凝土表面密度更大,微观结构更为密实,憎水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 桥面 接触角 防水层 抗裂 工业CT
原文传递
大电流作用下45钢的电接触表面强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亚林 朱世根 +1 位作者 顾伟生 齐小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42-143,148,共3页
研究了大电流作用下45钢表面的电接触表面强化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设备。分析了电流对强化层深度、宽度和硬度的影响,并对强化层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电接触表面强化具有强化效率高和效果好的优点。
关键词 电接触 强化层 表面淬火
下载PDF
基于层间接触的空心板梁及桥面铺装在双轴移动荷载下的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包龙生 樊乾玉 +1 位作者 兰皓 顾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1-499,共9页
目的研究考虑铺装层间接触的桥面铺装及空心板梁在双轴移动荷载下的受力状态,以解决混凝土桥梁在桥面铺装设计时对铺装层之间的关系状态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含有沥青铺装层、粘结层、混凝土调平层、空心板及... 目的研究考虑铺装层间接触的桥面铺装及空心板梁在双轴移动荷载下的受力状态,以解决混凝土桥梁在桥面铺装设计时对铺装层之间的关系状态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含有沥青铺装层、粘结层、混凝土调平层、空心板及铰缝的数值模型,利用子程序模拟行车移动载荷,设置库仑接触摩擦建立层间接触,考虑不同荷位、层间摩擦系数对空心板梁及桥面铺装的影响.结果铺装层间最大水平接触力出现在梁端区域;铰缝与空心板的挠度相差10%,应力在轮载附近处变化较大;沥青铺装与粘结层间接触摩擦应力为0.2093 MPa,大于混凝土铺装与粘结层间接触摩擦应力0.156 MPa;连续模型与接触模型的应力最大差值达4.5倍.结论不同结构层间界面薄弱,易发生剪切破坏;为防止板与铰缝间发生剪切破坏,可加强轮载附近处板与铰缝的连接;采用不同措施处理各层之间的粘结,可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将铺装层视为连续体考虑不周,层间接触假定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空心板桥 层间接触 桥面铺装 移动荷载 粘结层
下载PDF
未退火InGaZnO作为缓冲层的InGaZnO薄膜晶体管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苟昌华 武明珠 +4 位作者 郭永林 杨永强 关晓亮 段羽 王红波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2-607,共6页
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IGZO TFT)因具有场效应迁移率高,大面积均匀性好,无定型态等特点,被认为是显示器朝着大尺寸、柔性化方向发展的新型背板技术。源漏电极与有源层之间的接触氧化会增大器件的接触电阻,从而导致器件的性能降低。利... 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IGZO TFT)因具有场效应迁移率高,大面积均匀性好,无定型态等特点,被认为是显示器朝着大尺寸、柔性化方向发展的新型背板技术。源漏电极与有源层之间的接触氧化会增大器件的接触电阻,从而导致器件的性能降低。利用未退火IGZO具有氧含量低、氧空位多、电导率高的特点,提出采用未退火IGZO作为源漏电极缓冲层,以减少源漏电极与有源层之间的接触氧化。研究发现插入4nm未退火IGZO缓冲层时,相对于未采用缓冲层的器件,其饱和区场效应迁移率提高了11.6%,阈值电压降低了3.8V,器件性能有所提高。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在原位退火之后继续使用与有源层相同的材料溅射生长缓冲层,能够使得在采用矩形靶溅射方式的工业生产中,制备缓冲层工艺更加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 INGAZNO 接触电阻 缓冲层
下载PDF
屏蔽栅沟槽MOSFET源-漏极间的漏电流优化
16
作者 余长敏 罗志永 刘宇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对于功率MOSFET,在较大的外加电压下能否获得更小的源-漏极间漏电流是评价器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击穿电压150 V的屏蔽栅沟槽MOSFET源-漏极间漏电流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有效的优化方法,包括降低接触孔离子注入后快速退火温度及... 对于功率MOSFET,在较大的外加电压下能否获得更小的源-漏极间漏电流是评价器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击穿电压150 V的屏蔽栅沟槽MOSFET源-漏极间漏电流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有效的优化方法,包括降低接触孔离子注入后快速退火温度及减薄接触孔钛黏合层的厚度。结合理论计算,从缺陷影响的角度分析了上述方法减小漏电流的原因。这两种方法降低了源区pn结附近的缺陷浓度,导致pn结的反偏产生电流减小,从而减小漏电流,有效改善了源-漏极间漏电流过大的问题,使产品成品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电流 击穿电压 接触孔 黏合层 离子注入
下载PDF
C/N物质的量比和金属碳化物对TiCN-Ni合金体系润湿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立 肖桥平 +4 位作者 刘涛 凌群 罗国凯 吴厚平 崔焱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07-3018,共12页
采用座滴法分别测量真空条件下Ni熔体与TiC0.4N0.6,TiC0.7N0.3,TiC0.7N0.3-29WC-12TaC和TiC0.7N0.3-29WC-12TaC-2Mo2C基体之间的接触角,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分析润湿性测试后合金体系微观结构与成分变化。对Mo2C显著改善合金体系... 采用座滴法分别测量真空条件下Ni熔体与TiC0.4N0.6,TiC0.7N0.3,TiC0.7N0.3-29WC-12TaC和TiC0.7N0.3-29WC-12TaC-2Mo2C基体之间的接触角,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分析润湿性测试后合金体系微观结构与成分变化。对Mo2C显著改善合金体系润湿性的机理、层状结构形成机理、WC和TaC在合金中作用行为等进行分析,提出液相烧结合金体系润湿性的改善方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体系的初始接触角分别为24.5°,21.2°,19.8°和14.2°,4种基体中均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富Ni和贫Ni层状结构,合金体系属于扩散和溶解驱动型润湿;在TiC0.4N0.6基体表面出现了Ni熔体显著蒸发及其在基体中扩散和渗透能力显著弱化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黏结金属 润湿性 接触角 层状结构 熔体渗透
下载PDF
Current advancements on charge selective contact interfacial layers and electrodes in flexible hybrid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被引量:3
18
作者 Gopalan Saianand Prashant Sonar +7 位作者 Gregory J.Wilson Anantha-Iyengar Gopalan Vellaisamy A.L.Roy Gautam E.Unni Khan Mamun Reza Behzad Bahrami K.Venkatramanan Qiquan Qi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51-173,共23页
Perovskite-based photovoltaic materials have been attracting attention for their strikingly improved performance at converting sunlight into electricity.The beneficial and unique opto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pero... Perovskite-based photovoltaic materials have been attracting attention for their strikingly improved performance at converting sunlight into electricity.The beneficial and unique opto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perovskite structures enable researchers to achieve an incredibly remarkabl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Flexible hybrid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promise emerging applications in a myriad of optoelectronic and wearable/portable device applications owing to their inherent intriguing physicochemical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which enabled researchers to take forward advanced research in this growing field.Flexible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fascinating material properties with combined merits of high efficiency,light-weight,flexibility,semitransparency,compatibility towards roll-to-roll printing,and large-area mass-scale production.Flexible perovskite-based solar cells comprise of 4 key components that include a flexible substrate,semi-transparent bottom contact electrode,perovskite(light absorber layer)and charge transport(electron/hole)layers and top(usually metal)electrode.Among these components,interfacial layers and contact electrode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overall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In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article,we focus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latest progress achieved in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concerning the charge selective transport layers/electrodes toward the fabrication of highly stable,efficient flexible devices.As a concluding remark,we briefly summarize the highlights of the review article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outlook and investigation with perspectives on the perovskite-based optoelectronic functional devices that can be potentially utilized in smart wearable and portable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contact interface layer contact electrodes Printable electronics
下载PDF
织物开关的研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乔 丁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织物开关除了应保证良好的电路通断性能外,还应具有轻柔的特点,有利于集成在服装上.设计和制造了单层式织物开关,建立了开关性能的测试方法.实验表明,由于交织点处经纬纱始终处于接触的状态,单层式织物开关在操控压力下接触电阻变化较小... 织物开关除了应保证良好的电路通断性能外,还应具有轻柔的特点,有利于集成在服装上.设计和制造了单层式织物开关,建立了开关性能的测试方法.实验表明,由于交织点处经纬纱始终处于接触的状态,单层式织物开关在操控压力下接触电阻变化较小,开关灵敏性较低.通过增加接触点处导电纱线交织点的数量,可改善开关工作性能.提出了双层织物开关的结构,即通过导电纱线和非导电纱线的直径差距,并配合以适当的织物结构,可实现开关的功能.所研制的双层织物开关具有理想的开关灵敏性,且结构简单,较好地体现了纺织品的轻柔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开关 织物组织 接触电阻 单层式 双层式
下载PDF
变压器套管检修与维护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福君 温志勇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2期50-50,84,共2页
通过对变压器套管发生故障的原因的分析,制定出减少套管故障的相应措施,从而获得变压器套管最佳的检修维护方式和处理此类故障的正确方法,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变压器套管 引线 油样 膨胀器 接触电阻 绝缘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