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区域苏州城镇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胜国 邰崇禧 +1 位作者 汪康乐 姚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37,共4页
当今社会下的中国中产阶层发展迅速,将成为社会分层中的庞大群体阶层,是引导新消费文化形成的主体,必然也是未来体育健身消费的主要人群。从明晰中产阶层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定位入手,基于该阶层及其消费文化特征,对太湖周边苏州城镇... 当今社会下的中国中产阶层发展迅速,将成为社会分层中的庞大群体阶层,是引导新消费文化形成的主体,必然也是未来体育健身消费的主要人群。从明晰中产阶层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定位入手,基于该阶层及其消费文化特征,对太湖周边苏州城镇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富裕城镇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动机趋于拓展性;消费"行动"让步于"心动"的长期性;消费时段选择偏向"晚热"型;消费行为呈现滞后性和"两栖性";消费场所和项目的选择日趋品位化,并凸显身份区隔;未来消费发展呈现"观望"性投入与理性选择并存。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消费 中产阶层 消费需求 身份区隔 小康社会 苏州城镇
原文传递
客观地呈现中国消费者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特性及形象 被引量:8
2
作者 蔡利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在对一位西方学者的新书进行简单评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对中国旅游消费者,尤其是中国出境游客进行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这本出版于2006年的新书中,中国旅游者被描述成一个被动、无知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在文化上受中国政府左右,... 本文在对一位西方学者的新书进行简单评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对中国旅游消费者,尤其是中国出境游客进行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这本出版于2006年的新书中,中国旅游者被描述成一个被动、无知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在文化上受中国政府左右,缺少像西方游客一般的行为准则,缺乏欣赏西方景观的能力。该书集中代表了西方国家中对中国旅游业及中国旅游者普遍存在的偏见,以及对迅速发展的中国出境游的否定和不安。本文指出,作为扎根于这一崭新的消费群体的中国旅游研究者,是有责任而且有自身的优势向全世界客观地呈现中国旅游消费者的特征和形象的。为此,本文建议对3个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即对中国旅游者的出游动机、中国旅游者的组成成分及中国出境游客的需求进行多方位高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游研究 全球旅游市场 中国消费者 特征 形象
下载PDF
自我认同与社会区隔:当代广告的差异化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素敏 王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7-30,共4页
消费已经从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转向了对精神和文化价值的追求。这种转向从某种角度说是在广告的刺激下形成的。这种追求明显具有消费自我认同和社会区隔的功能。商品对人们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它能够被使用,更是因为其符号价值。广告... 消费已经从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转向了对精神和文化价值的追求。这种转向从某种角度说是在广告的刺激下形成的。这种追求明显具有消费自我认同和社会区隔的功能。商品对人们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它能够被使用,更是因为其符号价值。广告正是通过赋予商品以符号意义,鼓吹同类商品消费之间的差异,强调商品的个性,以此来完成对消费者的区隔。而无论怎样进行消费者的自我区分,实际上都是向某种范例靠拢。现代消费者的身份正是通过广告的这种赋值功能,在对商品的消费中建立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价值 广告的赋值功能 差异化 自我认同 消费者的身份
下载PDF
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和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启尧 才凌惠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3-64,共12页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和绿色品牌管理理论,以角色认同为中介变量和以未来取向为调节变量,探索了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消费者满意度的作用路径与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消费者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参与发起的绿色品...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和绿色品牌管理理论,以角色认同为中介变量和以未来取向为调节变量,探索了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消费者满意度的作用路径与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消费者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参与发起的绿色品牌价值共创的影响更大;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角色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参与自发的绿色品牌价值共创的影响更大;角色认同在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取向负向调节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角色认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价值共创 绿色品牌 满意度 角色认同 未来取向
下载PDF
短视频内容营销对消费者品牌至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明文 黄菲 《中国商论》 2023年第15期103-107,共5页
短视频的兴起扩大了内容营销的发挥空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易于传播,同时也让消费者对品牌的关系产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采取现场调研、网络问卷等方式向被调研者收集数据,运用SPSS20.0和Mplus8.0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短视频的兴起扩大了内容营销的发挥空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易于传播,同时也让消费者对品牌的关系产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采取现场调研、网络问卷等方式向被调研者收集数据,运用SPSS20.0和Mplus8.0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主要研究短视频内容营销对消费者品牌至爱的影响。研究表明,短视频内容营销的三个特点:场景化、互动性以及趣味性都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至爱程度。同时,文章探讨了品牌认同与心理所有权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品牌认同较高以及心理所有权较高的消费者,短视频内容营销对消费者品牌至爱的影响更强,反之则较弱。本文总结了品牌至爱、短视频营销、品牌认同以及心理所有权的相关理论,以期为企业的品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营销 品牌至爱 消费者 品牌认同 内容营销
下载PDF
消费者评价融合产品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消费者个体特征和产品特征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茂盛 李景勃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前融合已经成为企业界公认的产品发展趋势之一。为了顺应这一趋势,许多企业对产品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增功能融合。新增功能被融入到基础产品上,形成融合产品。分析消费者评价融合产品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企业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融合产品... 目前融合已经成为企业界公认的产品发展趋势之一。为了顺应这一趋势,许多企业对产品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增功能融合。新增功能被融入到基础产品上,形成融合产品。分析消费者评价融合产品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企业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融合产品。本文对研究融合产品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消费者个性特征和融合产品特征对消费者评价融合产品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8个假设组成的理论体系,从全新视角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评价融合产品的相关问题,为企业推出具有较高消费者评价的融合产品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产品 消费者个体特征 产品特征 消费者评价
下载PDF
社会责任背景下企业联想对品牌态度的内化机制研究——基于互惠与认同视角下的理论构建及实证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凤军 李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18,共20页
文章在企业社会责任背景下,借助社会认同理论和互惠理论,基于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中各变量的不同类型,对消费者企业联想影响其品牌态度产生的多维内化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据此重构解释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生不同品牌态度... 文章在企业社会责任背景下,借助社会认同理论和互惠理论,基于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中各变量的不同类型,对消费者企业联想影响其品牌态度产生的多维内化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据此重构解释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生不同品牌态度的理论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模型以及多元得尔塔方法对本研究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其一,消费者联想正向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其二,消费者企业联想正向影响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其三,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对企业联想与消费者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其四,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能力信念对企业联想与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其五,消费者-企业认同对企业联想与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的关系具有部分调节作用。其六,认知内化路径决定消费者最终品牌态度的形成。此外,本研究对于解释企业社会责任"迷思"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联想 企业-消费者关系质量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能力信念 消费者-企业认同 品牌态度
下载PDF
中国新主流消费人群偏好品牌的创新设计——以诚品书店和故宫文创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佳 杨鼎寓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普遍性的品牌价值增长时代即将结束,中国新主流消费群体已成为未来最大的增量消费群体。新老企业的品牌创新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为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做好品牌战略定位。研究发现,基于中国新主流消费人群偏好的品牌... 普遍性的品牌价值增长时代即将结束,中国新主流消费群体已成为未来最大的增量消费群体。新老企业的品牌创新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为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做好品牌战略定位。研究发现,基于中国新主流消费人群偏好的品牌形象设计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通过消费认同理论中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对两个当下深受新主流消费人群喜好的案例品牌属性进行分析。在消费认同理论中,分别找到品牌定位、产品与空间、服务与推广三大品牌设计项目中的对应属性。探讨了品牌设计在受众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方面的迎合策略,得到了品牌设计策略可参照的设计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消费人群 消费偏好 消费认同 品牌创新
下载PDF
企业家微博写什么 被引量:4
9
作者 黄静 朱丽娅 熊小明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7,共9页
文章探究企业家微博的信息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其形象的感知。结合本土文化,将企业家微博内容分为:展示其"做人"的信息和"做事"的信息。两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做人"或"做事"的信息都能积极影响... 文章探究企业家微博的信息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其形象的感知。结合本土文化,将企业家微博内容分为:展示其"做人"的信息和"做事"的信息。两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做人"或"做事"的信息都能积极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家形象的评价;相对于展示"做事"的信息,道德身份自我重要性高的消费者对展示"做人"信息的企业家形象评价更高;相对于展示"做人"的信息,道德身份自我重要性低的消费者对展示"做事"信息的企业家形象评价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企业家形象 消费者道德身份
下载PDF
全球化品牌VS本土化品牌——基于消费者全球化-本土化身份视角
10
作者 卢小静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5-73,共9页
既有研究鲜有从全球化与本土化身份视角研究消费者对全球化品牌与本土化品牌偏好。基于社会身份理论与自我验证理论,构建消费者全球化-本土化身份对消费者品牌偏好的作用机制模型,并通过一个问卷调查与一个情境实验对理论模型与假设进... 既有研究鲜有从全球化与本土化身份视角研究消费者对全球化品牌与本土化品牌偏好。基于社会身份理论与自我验证理论,构建消费者全球化-本土化身份对消费者品牌偏好的作用机制模型,并通过一个问卷调查与一个情境实验对理论模型与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不论是长期稳定的身份还是短暂激活的身份,都会对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产生影响,消费者偏好与主导身份相一致的品牌;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全球消费导向可以部分解释这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全球化-本土化身份 品牌偏好 全球消费导向
下载PDF
时尚消费:意义表达与自我建构的工具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新建 吕小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98-1000,1013,共4页
本文视时尚消费为一种文化现象,并在麦克莱肯的意义转移模型基础上提出意义互动模式,强调消费者的消费主体地位和时尚消费的创造性功能,指出消费者不仅接受着文化内涵,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解构和重构积极地进行着意义和自我的建构。作为现... 本文视时尚消费为一种文化现象,并在麦克莱肯的意义转移模型基础上提出意义互动模式,强调消费者的消费主体地位和时尚消费的创造性功能,指出消费者不仅接受着文化内涵,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解构和重构积极地进行着意义和自我的建构。作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消费就这样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意义表达和自我建构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消费 文化现象 意义转移模型 意义互动模式 消费主体 创造性功能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消费梦想与建筑狂欢 1992年以来 被引量:6
12
作者 华霞虹 《时代建筑》 2010年第1期124-128,共5页
1992年以来,消费主义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主导文化,社会整体的消费梦想构成建筑实践的主要动力,从而引发当代中国的建筑狂欢。通过剖析消费梦想的三方面内涵:"身体的快感"(物质)、"身份的想象"(社会)和"... 1992年以来,消费主义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主导文化,社会整体的消费梦想构成建筑实践的主要动力,从而引发当代中国的建筑狂欢。通过剖析消费梦想的三方面内涵:"身体的快感"(物质)、"身份的想象"(社会)和"价值的颠覆"(精神),文章指出与之相应的建筑狂欢主要表现为:"狂喜的建筑"、"最大差异的建筑"和"越界的建筑",这是建筑业的活力之源,但也造成资源浪费、社会隔离和文化失序等危机。文章最后提出,中国当代建筑师需要在不可回避的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寻找契机,旨在创造具有日常性、当代性、地方性、多样性和原创性的建成环境,构筑"世俗的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梦想 建筑狂欢 身体的快感 身份的想象 价值的颠覆 世俗的乌托邦
下载PDF
《莱尼大妈的黑臀舞》中的消费行为与身份建构
13
作者 吕春媚 孙家宝 《外语教育研究》 2022年第4期74-81,共8页
美国非裔戏剧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在《莱尼大妈的黑臀舞》中将非裔美国人的消费行为作为其追求自我认同和主体建构的能动表现。本文从消费行为与身份认同的角度探讨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建构过程,分析剧中人物的消费内容选择和消... 美国非裔戏剧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在《莱尼大妈的黑臀舞》中将非裔美国人的消费行为作为其追求自我认同和主体建构的能动表现。本文从消费行为与身份认同的角度探讨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建构过程,分析剧中人物的消费内容选择和消费行为差异所表现的身份诉求及身份建构策略。本文认为,基于消费实践而建构的身份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黑人音乐家被商业化,消费行为无法帮助他们最终跨越种族歧视障碍,实现主体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特·威尔逊 《莱尼大妈的黑臀舞》 消费 种族 身份
下载PDF
青少年消费行为中的广告文化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庆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83-86,72,共5页
广告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它的商业潜能,更在于其巨大的文化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青少年群体就是集体价值向个体价值倾斜,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对矛盾的自我价值高度重视,因此当代青少年需要通过对外在形式的审视而获得真实的身份确认... 广告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它的商业潜能,更在于其巨大的文化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青少年群体就是集体价值向个体价值倾斜,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对矛盾的自我价值高度重视,因此当代青少年需要通过对外在形式的审视而获得真实的身份确认和社会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文化 青少年 消费行为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