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现代多维空间与文学间性——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与当代文论的建构
被引量:
31
1
作者
麦永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6,共10页
在电子传媒时代和文化数字化的语境下,当代学术领域的“空间转向”蕴含着哲学思维范式的嬗变与文艺美学的焦点转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后现代多维“空间”,尤其是主导性的赛博空间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多元、开放、流变的特征,与后结...
在电子传媒时代和文化数字化的语境下,当代学术领域的“空间转向”蕴含着哲学思维范式的嬗变与文艺美学的焦点转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后现代多维“空间”,尤其是主导性的赛博空间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多元、开放、流变的特征,与后结构主义一些重要概念相契合,其中有“20世纪最重要的空间哲学家”之誉的法国思想家德勒兹的美学思想具有特殊的价值。他和加塔利所创造的“千高原”、“块茎”、“褶子”等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今的后现代理论空间、互文性空间、赛博空间和新巴洛克美学空间,从而对拓展和建构当代文论产生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美学思想
后现代空间转向
当代文论建构
原文传递
“诗言志”的转换与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被引量:
4
2
作者
古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6,共6页
“诗言志”经过3000多年的“理论旅行”而走到了今天,存活在现代文论和批评的话语中。“诗言志”的转换经过了古代转换和现代转换两个大的阶段,沿着“转”和“换”两条线索进行。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决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
“诗言志”经过3000多年的“理论旅行”而走到了今天,存活在现代文论和批评的话语中。“诗言志”的转换经过了古代转换和现代转换两个大的阶段,沿着“转”和“换”两条线索进行。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决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走“纯民族化”的道路,只能走民族化和中西融合的道路,其中民族化是前提,也是主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古代文论
现代文论
当代文论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问题、“后理论”话题与当代文论建设
3
作者
李自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147,F0003,共9页
当代中国文论的研究及理论建设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问题,而不是盲目跟风或套用别人的理论及命题,这样不仅解决不了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且无益于自身理论的构建。对“后理论”话题及其引发的讨论也应作如是观。作为一种在西方知识论语境发生...
当代中国文论的研究及理论建设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问题,而不是盲目跟风或套用别人的理论及命题,这样不仅解决不了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且无益于自身理论的构建。对“后理论”话题及其引发的讨论也应作如是观。作为一种在西方知识论语境发生的理论事件,不能简单地将“后理论”话题的出场套用在中国语境及其问题上,不能把当代中国文论的理论状况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等同于西方的判断,否则就难免产生误读,出现理论语境的误置。当代中国文论的理论发展与建设必须立足中国问题,从中国文论的具体语境及现实要求出发,植根于现实的文学实践活动,并在世界理论的发展中处理好与西方理论话语的关系,从而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中国话语构建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问题
后理论
当代文论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玉能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3-42,共10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后现代主义文论及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直接影响的一种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论观点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应该是美学和文论的本根,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分社会层级的,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精英化、大众化、市井化,因而要区...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后现代主义文论及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直接影响的一种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论观点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应该是美学和文论的本根,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分社会层级的,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精英化、大众化、市井化,因而要区别对待。同时,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绝不是"中产阶级化",而是"工农大众化",因此,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在关注日常生活审美化时,应该注意为建设新农村和新城市以及构建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服务,以生态美学和身体美学的文论建设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日常生活审美化
工农大众化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生态美学
身体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多维空间与文学间性——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与当代文论的建构
被引量:
31
1
作者
麦永雄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6,共10页
文摘
在电子传媒时代和文化数字化的语境下,当代学术领域的“空间转向”蕴含着哲学思维范式的嬗变与文艺美学的焦点转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后现代多维“空间”,尤其是主导性的赛博空间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多元、开放、流变的特征,与后结构主义一些重要概念相契合,其中有“20世纪最重要的空间哲学家”之誉的法国思想家德勒兹的美学思想具有特殊的价值。他和加塔利所创造的“千高原”、“块茎”、“褶子”等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今的后现代理论空间、互文性空间、赛博空间和新巴洛克美学空间,从而对拓展和建构当代文论产生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德勒兹美学思想
后现代空间转向
当代文论建构
Keywords
aesthetic
thought
of
Deleuze
postmodern
spatial
turn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诗言志”的转换与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被引量:
4
2
作者
古风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W004)
文摘
“诗言志”经过3000多年的“理论旅行”而走到了今天,存活在现代文论和批评的话语中。“诗言志”的转换经过了古代转换和现代转换两个大的阶段,沿着“转”和“换”两条线索进行。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决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走“纯民族化”的道路,只能走民族化和中西融合的道路,其中民族化是前提,也是主要的。
关键词
诗言志
古代文论
现代文论
当代文论建设
Keywords
The
poem
speaking
out
the
poet's
ideal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modem
literary
theory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问题、“后理论”话题与当代文论建设
3
作者
李自雄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147,F000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文学理论创新发展的中国问题研究”(编号:22BZW002)。
文摘
当代中国文论的研究及理论建设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问题,而不是盲目跟风或套用别人的理论及命题,这样不仅解决不了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且无益于自身理论的构建。对“后理论”话题及其引发的讨论也应作如是观。作为一种在西方知识论语境发生的理论事件,不能简单地将“后理论”话题的出场套用在中国语境及其问题上,不能把当代中国文论的理论状况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等同于西方的判断,否则就难免产生误读,出现理论语境的误置。当代中国文论的理论发展与建设必须立足中国问题,从中国文论的具体语境及现实要求出发,植根于现实的文学实践活动,并在世界理论的发展中处理好与西方理论话语的关系,从而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中国话语构建提供可能。
关键词
中国问题
后理论
当代文论建设
Keywords
Chinese
Issues
Post-
theory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玉能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3-42,共10页
基金
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JA75011-44015)
文摘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后现代主义文论及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直接影响的一种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论观点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应该是美学和文论的本根,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分社会层级的,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精英化、大众化、市井化,因而要区别对待。同时,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绝不是"中产阶级化",而是"工农大众化",因此,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在关注日常生活审美化时,应该注意为建设新农村和新城市以及构建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服务,以生态美学和身体美学的文论建设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日常生活审美化
工农大众化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生态美学
身体美学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of
China
daily
life
aesthetics
popularization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human
overall
fre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esthetics
body
aesthetics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现代多维空间与文学间性——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与当代文论的建构
麦永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1
原文传递
2
“诗言志”的转换与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古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问题、“后理论”话题与当代文论建设
李自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张玉能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